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原来这才是孔子的教育之道

作者&投稿:敛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教育孩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应把德育放在首位,有人认为智育应放首位,还有人认为美育才应放第一位,这些观点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但好像都没太说明白,直到我读了论语,了解了孔子的观点之后,我觉得孔子对这个问题解释得最明白,也最有道理。

        孔子认为,教育孩子的顺序是:首先是志向教育,其次是道德教育,再次是仁爱教育,最后才是知识和技术教育。想想确实如此,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只关注眼前的蝇头小利,只关注自己的幸福,是很难做一个有道德、懂仁爱、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无私地为他人服务的人的。可惜,我们今天的家长和老师大多数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把排在第四位的知识和技能放在第一位,或者把它作为唯一标准,只要成绩好就一好百好。每一年高考一结束各地热衷于寻找、宣传和奖励高考状元,似乎只要考了状元,考了好成绩,将来一定前程似锦。事实上有人研究过,历年高考状元毕业后成就并不大,甚至还不如成绩更差的同学,这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

        我们常常羡慕美国或西方的素质教育,认为他们的教育理念比我们先进,殊不知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样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理念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值得我们好好继承、发扬和实施!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什么意思?
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立志要高远,要以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来确立自己的志向;言行举止要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仁爱,行事宽容有爱心;同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游刃有余、熟稔于心。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出处?
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什么意思?
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立志要高远,要以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来确立自己的志向;言行举止要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仁爱,行事宽容有爱心;同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游刃有余、熟稔于心。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什么意思?
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出处】:《论语·述而》。六艺: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什么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出处】:《论语·述而》。六艺: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的意思
答:立志于大道 固守于道德 相依于仁爱 畅游于艺术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什么意思啊?
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立志要高远,要以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来确立自己的志向;言行举止要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仁爱,行事宽容有爱心;同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游刃有余、熟稔于心。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什么意思?
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立志要高远,要以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来确立自己的志向;言行举止要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仁爱,行事宽容有爱心;同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游刃有余、熟稔于心。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立志要高远,要以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来确立自己的志向;言行举止要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仁爱,行事宽容有爱心;同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游刃有余、熟稔于心。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什么意思?
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立志要高远,要以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来确立自己的志向;言行举止要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仁爱,行事宽容有爱心;同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游刃有余、熟稔于心。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