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分线器,路由器,集线器各用在哪些方面上,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分线器、集线器、路由器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弥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分四的usb叫usb-hub,就是usb集线器
路由器叫Router
集线器叫hub
[转]首先说HUB,也就是集线器。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而交换机(又名交换式集线器)作用与集线器大体相同。但是两者在性能上有区别:集线器采用的式共享带宽的工作方式,而交换机是独享带宽。这样在机器很多或数据量很大时,两者将会有比较明显的。而路由器与以上两者有明显区别,它的作用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并且找到网络中数据传输最合适的路径 ,可以说一般情况下个人用户需求不大。路由器是产生于交换机之后,就像交换机产生于集线器之后,所以路由器与交换机也有一定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设备。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换机不能路由转发数据包的不足。

总的来说,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层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

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带的,由网卡生产商来分配的,而且已经固化到了网卡中去,一般来说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则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

(3)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

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

路由器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未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

NO.1 分线器

一、分线器原理
在我们使用的10/100M以太网网络中,传输界质是五类双绞线。它是有4对共8芯线组成。我们只用其中4根(2对)进行数据的传输,还有4根(2对)线剩余。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剩余的4根线同样作为数据的传输。这样就达到一根网络线同时供两个用户上网的目的了。我们一般不这样使用。
了解了分线器的原理后,我们就应该明白,网络中心制作的分线器仍然是让用户单独享用线路,它是把网络线中的8根线分成两组线路传输数据,因此,并不会影响用户上网的速度和带宽。这个与一般外面买回来的分线接头在传输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所以,它也不会导致接在同一对分线器上用户不能互相访问。
二、分线器的组成
分线器是成对使用。一对分线器是由两根分线器的组成。
一个分线器由两个水晶头,一个模块组成,两个水晶头是通过双绞线与模块进行连接的。其中一个水晶头的排法是,蓝、蓝白,棕白、棕4根线,分别在水晶头的1,2,3,6槽内。另一个水晶头的排法是,绿白、绿、橙白、橙4根线,分别在水晶头的1,2,3,6槽内。另一对分线器的做法是相同的。
三、分线器的使用
用户端(宿舍)和交换机各需一个分线器。如果网络线两头都是水晶头,就把两边的水晶头分别接在两个分线器的模块上。一般比较长的一个分线器放在用户端,较短的分线器放在交换机端。机房端分线器的两个水晶头分别插在交换机的两个端口上,用户端分线器的两个水晶头分别接给两个用户使用。

四、分线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好坏判断
1、分线器应该在该段双绞线没有问题(8根芯线都没有断开)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2、一对分线器相当于把一根双绞线变成两根直通线。因此,蓝、蓝白,棕白、棕排法的水晶头对应于另一头的蓝、蓝白,棕白、棕排法的水晶头。在使用和检测分线器好坏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3、分线器的检测与普通双绞线的检测方法相同。

NO.2路由器

1、改进网络分段(每个网段的结点数是有限的)。相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连,划分子网段,三层交换,避免“广播风暴”。
2、不同局域网之间的路由能力,实现三层的数据报文的转换。
3、连接WAN的路由能力。
路由器通过软件实现其功能,速度较慢,数据报文延迟较大,高性能的路由器比较昂贵。
4、路由器的体系结构
路由器执行OSI网络层及其下层的协议转换,可用于连接两个或者多个仅在低三层有差异的网络。

NO.3集线器

集线器之功能其实非常简单,顾名思义即为一集线设备,主要任务在使各端点之线路得以汇集做资料交换.集线器上可提供多组RJ-45接头,而这些接头与网路卡上RJ-45接头收送相反.
有时集线器也会提供一组UP-Link接头(多为共用),并以此做为与其他集线器连接的管道.在传统的集线器上此接头并不能用於连接网路卡,但新一代的产品多半具备切换功能,让Up-Link这个埠可以选择要连结他台集线器或是网路卡.
集线器之工作原理为:当有一埠要传送资料时,其利用广播的方式同时将资料对每一埠传送,并籍此传送到目的端点,工作方式简单.但当集线器正进行向下广播时,如遇资料上载即会发生碰撞(Collision)的情况,此时资料则须不断利用未引发生碰撞的传送空隙,持续重送,因此会影响的传输效能.
另外,使用到集线器串接各端点时,由於需要经过多重广播而使得效率不彰,故在较高阶的集线器产品中,会提供另一种堆叠功能(stack),这种堆叠功能能够整合多台集线器一次做同步广播,大大增加在传输时的效率.
集线器给人的感觉有点像是电线的多孔插座.它的可承载流量会随著分接出去的网路连线愈多,讯号也愈来愈弱,因此它的分接是有一定上限的.因此集线器的主要作用在担任某个区域的网路线集中点,并且能够避免因为这个区域内任何一条网路线出状兄而造成的网路瘫痪.
交换式集线器也有人称为主动式集线器,与集线器不同的是,交换式集线器能够利用快速切换讯号的方式与网路卡进行沟通.因此在需要传输资料时,交换式集线器能够针对不同的网路卡,调整成最佳的资料传输速度,并且使每个连接埠都还是能保持同样的速度
当你将900AP+设定完成,你可以将它从你的实体区域网路中取下并移到指定位置.记住无线连线中讯号最弱的一点将会决定中继连线的整体传输速率.你应该不会想要把中继器摆放离你主要AP装置太远,而使得它必须降到较低速度来保持连线稳定.另一方面如果你放的不够远,你的用户端设备会不断试著连接到讯号较弱的主AP装置,而不会连接讯号较强的中继器.
在这个过程中900AP+没有办法帮上你什麼忙,因为它的WLAN总是在不断地狂闪,就算没有资料流量时也一样.而且由於你在无线连线时没办法存取内建管理功能,因此你无法使用D-Link在新版韧体中所加入的网点检验(Site Survey)工具.
我最后使用我的ORiNOCO卡和NetStumbler来确认我是连到了主AP还是900AP+,因为XP内建的无线网路连线状态在此处毫无帮助.我的确发现当使用XP的「连线到无线网路」的功能时(透过「检视可用的无线网路」),选择网路,并在我比较接近900AP+时按下连接按钮,会导致我的用户端设备连到900AP+.我透过NetStumbler以及使用XP「连线状态」视窗内的「讯号强弱」指标确认了这个情况.当你不是执行XP的时候,你应该可以使用无线网卡所附的客户端软体来做同样的事,或是选择不要使用XP内建的无线连线管理功能.
完工
终於完成了.真的,D-Link(友讯)真的只用不到100美元就办到了无线中继功能!当然,这当中有一些妥协和限制,但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如果桥接延伸的功能也能被放进无线桥接器里,我可以预期其他家厂商(Linksys,NETGEAR,和SMC)会马上有反应,希望能有一些提升和改善的地方.
所以Cisco(思科)和Symbol在无线中继器高价独占的日子就快要结束了…至少就非企业使用的无线网路市场而言.我们终於可以坐在我们想要坐的地方,让我们的无线网路为我们服务,而不用花大钱才能做到.哈利路亚!
网路桥(Bridges)的通讯协定
将实体层不相同的两个或多个网路连结起来,使不同网路上的工作站彼此之间可以互相通讯.
网路桥具备有连接网路双方有关实体层的通讯协定转换功能.
当网路桥由一个网路收到讯息时会检查其中的目的位址,如果该位只不在原来网路上则将讯息转送到另外一个或多个网路上.
网路桥连接运作
以CSMA/CD (Ethernet)网路和Token-Ring网路连接为例:
双方网路皆使用LLC (Logic Link Control, 802.1)通讯协定.
在MAC层使用不同的协定:CSMA/CD及Token-Ring.
双方实体层使用不同的传输媒体:
CSMA/CD网路使用同轴电缆.
Token-Ring网路适用绞对线.
网路桥工作站必须安装二个网路卡,一个Ethernet网路卡;另一个Token-Ring网路卡,个别连接其网路.
网路桥功能简介
MAC Address:网路桥依MAC位址来分辨工作站名称,当由网路上接收到某一讯框(MAC讯框),拆解目的位址(如:Ethernet address)判定送往哪一个网路或丢弃.
过滤(Filtering)功能:同一个网路中互传的资料会被网路桥过滤掉,不会传送到其他网路.
前送(Forwarding)功能:网路桥接收到传送到另一个网路的讯框,网路桥会将其前送往该网路.
使用桥接网路的主要原因
提高网路的可靠性(Reliability):网路桥隔开网路,如其中某一网路断线或其他因素使网路停顿,也不会影响其他网路.
增加网路效率(Performance):因一般区域网路大都使用共享媒体(shared media)传输资料,如一个网连接过多工作站整个网路传输效率会降低.此情形必须可率分割网路成二个或更多个网路,分割成小网路间使用桥接器连接(具有Filtering及Forwarding功能),但整体上还是一个网路.如Ethernet网路过多工作站,工作站间碰撞机率提高,网路效益会降很多就必须用网路桥来分割.
提升网路安全性(Security):利用共同传输媒体传送资料,在网路上任何地方皆可偷窃他人传送资料.如果网路上有几个较机密的工作站间通讯,可利用网路桥将其分割成另一小网路,他们之间传送讯息在其他小网路就偷窃不到,因此可提升网路安全性.
配合地理环境(Geography):由於地理环境需要,区域网路分布较广的地区,如使用Repeater无法转接小网路间的实体布线,就必须利用网路桥来跨接.(如 Remote-Bridge)
设计网路桥应考虑因素
提供透明化(Transparence)服务:网路桥虽然将许多区域网路连结一起,可是对使用者而言,整体上是单一个网路,而不需要知道网路桥是否存在.
包含足够大的缓冲记忆体(Buffer):Forwarding功能,桥接器接收一个网路的讯框欲往其他网路传送,如果两个网路的传输速率不同或某一网路的Traffic量过高,因此讯框停留在网路桥的机率就较高,尤其是多埠网路桥本身处理速度不够快,网路桥内就必须大量的缓冲器来存放欲 Forwarding 的讯框.
拥有位址辨识(addressing)及路径选择(routing)能力:因为网路桥有将资料过滤及前送功能,因此必须有能力判断工作站在什麼地方,并且知道如何选择适当的路径来传送资料.
多埠网路桥(Multi-port Bridge):一个网路桥可连接多个网路,建构网路桥区域网路(B-LAN)
路由器(Router)的通讯协定
网路连接:路由器是作连接二个或更多个网路,不论由实体上或逻辑上都属不同的网路;而网路桥所连接之网路由实体上而言是各个独立之网路连接,但由逻辑上而言又属於单一网路内之连接.
工作站地址:是以第三层之网路位址 (Network Address)来区分(如TCP/IP网路的IP Address).不似网路桥是以第二层媒体存取地址 (MAC Address)来区分各个工作站 (如 Ethernet 网路以 Ethernet Address).
通讯协定:路由器必须具备连接网双方的通讯协定,提供不同实体层及链路层通讯协定之间的连接,并具有链路层MAC地址的转换.如下图:工作站 A 和工作站 B 的网路层必须具备相同通讯协定,工作站 A 和路由器 R1埠的链结层及实体层需相同的协定,工作站 B 和路由器 R2 埠也一样.

NO.1 分线器

一、分线器原理
在我们使用的10/100M以太网网络中,传输界质是五类双绞线。它是有4对共8芯线组成。我们只用其中4根(2对)进行数据的传输,还有4根(2对)线剩余。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剩余的4根线同样作为数据的传输。这样就达到一根网络线同时供两个用户上网的目的了。我们一般不这样使用。
了解了分线器的原理后,我们就应该明白,网络中心制作的分线器仍然是让用户单独享用线路,它是把网络线中的8根线分成两组线路传输数据,因此,并不会影响用户上网的速度和带宽。这个与一般外面买回来的分线接头在传输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所以,它也不会导致接在同一对分线器上用户不能互相访问。
二、分线器的组成
分线器是成对使用。一对分线器是由两根分线器的组成。
一个分线器由两个水晶头,一个模块组成,两个水晶头是通过双绞线与模块进行连接的。其中一个水晶头的排法是,蓝、蓝白,棕白、棕4根线,分别在水晶头的1,2,3,6槽内。另一个水晶头的排法是,绿白、绿、橙白、橙4根线,分别在水晶头的1,2,3,6槽内。另一对分线器的做法是相同的。
三、分线器的使用
用户端(宿舍)和交换机各需一个分线器。如果网络线两头都是水晶头,就把两边的水晶头分别接在两个分线器的模块上。一般比较长的一个分线器放在用户端,较短的分线器放在交换机端。机房端分线器的两个水晶头分别插在交换机的两个端口上,用户端分线器的两个水晶头分别接给两个用户使用。

四、分线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好坏判断
1、分线器应该在该段双绞线没有问题(8根芯线都没有断开)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2、一对分线器相当于把一根双绞线变成两根直通线。因此,蓝、蓝白,棕白、棕排法的水晶头对应于另一头的蓝、蓝白,棕白、棕排法的水晶头。在使用和检测分线器好坏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3、分线器的检测与普通双绞线的检测方法相同。

NO.2路由器

1、改进网络分段(每个网段的结点数是有限的)。相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连,划分子网段,三层交换,避免“广播风暴”。
2、不同局域网之间的路由能力,实现三层的数据报文的转换。
3、连接WAN的路由能力。
路由器通过软件实现其功能,速度较慢,数据报文延迟较大,高性能的路由器比较昂贵。
4、路由器的体系结构
路由器执行OSI网络层及其下层的协议转换,可用于连接两个或者多个仅在低三层有差异的网络。

NO.3集线器

集线器之功能其实非常简单,顾名思义即为一集线设备,主要任务在使各端点之线路得以汇集做资料交换.集线器上可提供多组RJ-45接头,而这些接头与网路卡上RJ-45接头收送相反.
有时集线器也会提供一组UP-Link接头(多为共用),并以此做为与其他集线器连接的管道.在传统的集线器上此接头并不能用於连接网路卡,但新一代的产品多半具备切换功能,让Up-Link这个埠可以选择要连结他台集线器或是网路卡.
集线器之工作原理为:当有一埠要传送资料时,其利用广播的方式同时将资料对每一埠传送,并籍此传送到目的端点,工作方式简单.但当集线器正进行向下广播时,如遇资料上载即会发生碰撞(Collision)的情况,此时资料则须不断利用未引发生碰撞的传送空隙,持续重送,因此会影响的传输效能.
另外,使用到集线器串接各端点时,由於需要经过多重广播而使得效率不彰,故在较高阶的集线器产品中,会提供另一种堆叠功能(stack),这种堆叠功能能够整合多台集线器一次做同步广播,大大增加在传输时的效率.
集线器给人的感觉有点像是电线的多孔插座.它的可承载流量会随著分接出去的网路连线愈多,讯号也愈来愈弱,因此它的分接是有一定上限的.因此集线器的主要作用在担任某个区域的网路线集中点,并且能够避免因为这个区域内任何一条网路线出状兄而造成的网路瘫痪.
交换式集线器也有人称为主动式集线器,与集线器不同的是,交换式集线器能够利用快速切换讯号的方式与网路卡进行沟通.因此在需要传输资料时,交换式集线器能够针对不同的网路卡,调整成最佳的资料传输速度,并且使每个连接埠都还是能保持同样的速度
当你将900AP+设定完成,你可以将它从你的实体区域网路中取下并移到指定位置.记住无线连线中讯号最弱的一点将会决定中继连线的整体传输速率.你应该不会想要把中继器摆放离你主要AP装置太远,而使得它必须降到较低速度来保持连线稳定.另一方面如果你放的不够远,你的用户端设备会不断试著连接到讯号较弱的主AP装置,而不会连接讯号较强的中继器.
在这个过程中900AP+没有办法帮上你什麼忙,因为它的WLAN总是在不断地狂闪,就算没有资料流量时也一样.而且由於你在无线连线时没办法存取内建管理功能,因此你无法使用D-Link在新版韧体中所加入的网点检验(Site Survey)工具.
我最后使用我的ORiNOCO卡和NetStumbler来确认我是连到了主AP还是900AP+,因为XP内建的无线网路连线状态在此处毫无帮助.我的确发现当使用XP的「连线到无线网路」的功能时(透过「检视可用的无线网路」),选择网路,并在我比较接近900AP+时按下连接按钮,会导致我的用户端设备连到900AP+.我透过NetStumbler以及使用XP「连线状态」视窗内的「讯号强弱」指标确认了这个情况.当你不是执行XP的时候,你应该可以使用无线网卡所附的客户端软体来做同样的事,或是选择不要使用XP内建的无线连线管理功能.
完工
终於完成了.真的,D-Link(友讯)真的只用不到100美元就办到了无线中继功能!当然,这当中有一些妥协和限制,但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如果桥接延伸的功能也能被放进无线桥接器里,我可以预期其他家厂商(Linksys,NETGEAR,和SMC)会马上有反应,希望能有一些提升和改善的地方.
所以Cisco(思科)和Symbol在无线中继器高价独占的日子就快要结束了…至少就非企业使用的无线网路市场而言.我们终於可以坐在我们想要坐的地方,让我们的无线网路为我们服务,而不用花大钱才能做到.哈利路亚!
网路桥(Bridges)的通讯协定
将实体层不相同的两个或多个网路连结起来,使不同网路上的工作站彼此之间可以互相通讯.
网路桥具备有连接网路双方有关实体层的通讯协定转换功能.
当网路桥由一个网路收到讯息时会检查其中的目的位址,如果该位只不在原来网路上则将讯息转送到另外一个或多个网路上.
网路桥连接运作
以CSMA/CD (Ethernet)网路和Token-Ring网路连接为例:
双方网路皆使用LLC (Logic Link Control, 802.1)通讯协定.
在MAC层使用不同的协定:CSMA/CD及Token-Ring.
双方实体层使用不同的传输媒体:
CSMA/CD网路使用同轴电缆.
Token-Ring网路适用绞对线.
网路桥工作站必须安装二个网路卡,一个Ethernet网路卡;另一个Token-Ring网路卡,个别连接其网路.
网路桥功能简介
MAC Address:网路桥依MAC位址来分辨工作站名称,当由网路上接收到某一讯框(MAC讯框),拆解目的位址(如:Ethernet address)判定送往哪一个网路或丢弃.
过滤(Filtering)功能:同一个网路中互传的资料会被网路桥过滤掉,不会传送到其他网路.
前送(Forwarding)功能:网路桥接收到传送到另一个网路的讯框,网路桥会将其前送往该网路.
使用桥接网路的主要原因
提高网路的可靠性(Reliability):网路桥隔开网路,如其中某一网路断线或其他因素使网路停顿,也不会影响其他网路.
增加网路效率(Performance):因一般区域网路大都使用共享媒体(shared media)传输资料,如一个网连接过多工作站整个网路传输效率会降低.此情形必须可率分割网路成二个或更多个网路,分割成小网路间使用桥接器连接(具有Filtering及Forwarding功能),但整体上还是一个网路.如Ethernet网路过多工作站,工作站间碰撞机率提高,网路效益会降很多就必须用网路桥来分割.
提升网路安全性(Security):利用共同传输媒体传送资料,在网路上任何地方皆可偷窃他人传送资料.如果网路上有几个较机密的工作站间通讯,可利用网路桥将其分割成另一小网路,他们之间传送讯息在其他小网路就偷窃不到,因此可提升网路安全性.
配合地理环境(Geography):由於地理环境需要,区域网路分布较广的地区,如使用Repeater无法转接小网路间的实体布线,就必须利用网路桥来跨接.(如 Remote-Bridge)
设计网路桥应考虑因素
提供透明化(Transparence)服务:网路桥虽然将许多区域网路连结一起,可是对使用者而言,整体上是单一个网路,而不需要知道网路桥是否存在.
包含足够大的缓冲记忆体(Buffer):Forwarding功能,桥接器接收一个网路的讯框欲往其他网路传送,如果两个网路的传输速率不同或某一网路的Traffic量过高,因此讯框停留在网路桥的机率就较高,尤其是多埠网路桥本身处理速度不够快,网路桥内就必须大量的缓冲器来存放欲 Forwarding 的讯框.
拥有位址辨识(addressing)及路径选择(routing)能力:因为网路桥有将资料过滤及前送功能,因此必须有能力判断工作站在什麼地方,并且知道如何选择适当的路径来传送资料.
多埠网路桥(Multi-port Bridge):一个网路桥可连接多个网路,建构网路桥区域网路(B-LAN)
路由器(Router)的通讯协定
网路连接:路由器是作连接二个或更多个网路,不论由实体上或逻辑上都属不同的网路;而网路桥所连接之网路由实体上而言是各个独立之网路连接,但由逻辑上而言又属於单一网路内之连接.
工作站地址:是以第三层之网路位址 (Network Address)来区分(如TCP/IP网路的IP Address).不似网路桥是以第二层媒体存取地址 (MAC Address)来区分各个工作站 (如 Ethernet 网路以 Ethernet Address).
通讯协定:路由器必须具备连接网双方的通讯协定,提供不同实体层及链路层通讯协定之间的连接,并具有链路层MAC地址的转换.如下图:工作站 A 和工作站 B 的网路层必须具备相同通讯协定,工作站 A 和路由器 R1埠的链结层及实体层需相同的协定,工作站 B 和路由器 R2 埠也一样.

usb-hub,路由Router,集线器hub

我实际上不想粘贴,但是实在不好说明,容忍我一次吧。

[转]首先说HUB,也就是集线器。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而交换机(又名交换式集线器)作用与集线器大体相同。但是两者在性能上有区别:集线器采用的式共享带宽的工作方式,而交换机是独享带宽。这样在机器很多或数据量很大时,两者将会有比较明显的。而路由器与以上两者有明显区别,它的作用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并且找到网络中数据传输最合适的路径 ,可以说一般情况下个人用户需求不大。路由器是产生于交换机之后,就像交换机产生于集线器之后,所以路由器与交换机也有一定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设备。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换机不能路由转发数据包的不足。

总的来说,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层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

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带的,由网卡生产商来分配的,而且已经固化到了网卡中去,一般来说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则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

(3)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

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

路由器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未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

NO.1 分线器

一、分线器原理
在我们使用的10/100M以太网网络中,传输界质是五类双绞线。它是有4对共8芯线组成。我们只用其中4根(2对)进行数据的传输,还有4根(2对)线剩余。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剩余的4根线同样作为数据的传输。这样就达到一根网络线同时供两个用户上网的目的了。我们一般不这样使用。
了解了分线器的原理后,我们就应该明白,网络中心制作的分线器仍然是让用户单独享用线路,它是把网络线中的8根线分成两组线路传输数据,因此,并不会影响用户上网的速度和带宽。这个与一般外面买回来的分线接头在传输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所以,它也不会导致接在同一对分线器上用户不能互相访问。
二、分线器的组成
分线器是成对使用。一对分线器是由两根分线器的组成。
一个分线器由两个水晶头,一个模块组成,两个水晶头是通过双绞线与模块进行连接的。其中一个水晶头的排法是,蓝、蓝白,棕白、棕4根线,分别在水晶头的1,2,3,6槽内。另一个水晶头的排法是,绿白、绿、橙白、橙4根线,分别在水晶头的1,2,3,6槽内。另一对分线器的做法是相同的。
三、分线器的使用
用户端(宿舍)和交换机各需一个分线器。如果网络线两头都是水晶头,就把两边的水晶头分别接在两个分线器的模块上。一般比较长的一个分线器放在用户端,较短的分线器放在交换机端。机房端分线器的两个水晶头分别插在交换机的两个端口上,用户端分线器的两个水晶头分别接给两个用户使用。

四、分线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好坏判断
1、分线器应该在该段双绞线没有问题(8根芯线都没有断开)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2、一对分线器相当于把一根双绞线变成两根直通线。因此,蓝、蓝白,棕白、棕排法的水晶头对应于另一头的蓝、蓝白,棕白、棕排法的水晶头。在使用和检测分线器好坏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3、分线器的检测与普通双绞线的检测方法相同。

NO.2路由器

1、改进网络分段(每个网段的结点数是有限的)。相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连,划分子网段,三层交换,避免“广播风暴”。
2、不同局域网之间的路由能力,实现三层的数据报文的转换。
3、连接WAN的路由能力。
路由器通过软件实现其功能,速度较慢,数据报文延迟较大,高性能的路由器比较昂贵。
4、路由器的体系结构
路由器执行OSI网络层及其下层的协议转换,可用于连接两个或者多个仅在低三层有差异的网络。

NO.3集线器

集线器之功能其实非常简单,顾名思义即为一集线设备,主要任务在使各端点之线路得以汇集做资料交换.集线器上可提供多组RJ-45接头,而这些接头与网路卡上RJ-45接头收送相反.
有时集线器也会提供一组UP-Link接头(多为共用),并以此做为与其他集线器连接的管道.在传统的集线器上此接头并不能用於连接网路卡,但新一代的产品多半具备切换功能,让Up-Link这个埠可以选择要连结他台集线器或是网路卡.
集线器之工作原理为:当有一埠要传送资料时,其利用广播的方式同时将资料对每一埠传送,并籍此传送到目的端点,工作方式简单.但当集线器正进行向下广播时,如遇资料上载即会发生碰撞(Collision)的情况,此时资料则须不断利用未引发生碰撞的传送空隙,持续重送,因此会影响的传输效能.
另外,使用到集线器串接各端点时,由於需要经过多重广播而使得效率不彰,故在较高阶的集线器产品中,会提供另一种堆叠功能(stack),这种堆叠功能能够整合多台集线器一次做同步广播,大大增加在传输时的效率.
集线器给人的感觉有点像是电线的多孔插座.它的可承载流量会随著分接出去的网路连线愈多,讯号也愈来愈弱,因此它的分接是有一定上限的.因此集线器的主要作用在担任某个区域的网路线集中点,并且能够避免因为这个区域内任何一条网路线出状兄而造成的网路瘫痪.
交换式集线器也有人称为主动式集线器,与集线器不同的是,交换式集线器能够利用快速切换讯号的方式与网路卡进行沟通.因此在需要传输资料时,交换式集线器能够针对不同的网路卡,调整成最佳的资料传输速度,并且使每个连接埠都还是能保持同样的速度
当你将900AP+设定完成,你可以将它从你的实体区域网路中取下并移到指定位置.记住无线连线中讯号最弱的一点将会决定中继连线的整体传输速率.你应该不会想要把中继器摆放离你主要AP装置太远,而使得它必须降到较低速度来保持连线稳定.另一方面如果你放的不够远,你的用户端设备会不断试著连接到讯号较弱的主AP装置,而不会连接讯号较强的中继器.
在这个过程中900AP+没有办法帮上你什麼忙,因为它的WLAN总是在不断地狂闪,就算没有资料流量时也一样.而且由於你在无线连线时没办法存取内建管理功能,因此你无法使用D-Link在新版韧体中所加入的网点检验(Site Survey)工具.
我最后使用我的ORiNOCO卡和NetStumbler来确认我是连到了主AP还是900AP+,因为XP内建的无线网路连线状态在此处毫无帮助.我的确发现当使用XP的「连线到无线网路」的功能时(透过「检视可用的无线网路」),选择网路,并在我比较接近900AP+时按下连接按钮,会导致我的用户端设备连到900AP+.我透过NetStumbler以及使用XP「连线状态」视窗内的「讯号强弱」指标确认了这个情况.当你不是执行XP的时候,你应该可以使用无线网卡所附的客户端软体来做同样的事,或是选择不要使用XP内建的无线连线管理功能.
完工
终於完成了.真的,D-Link(友讯)真的只用不到100美元就办到了无线中继功能!当然,这当中有一些妥协和限制,但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如果桥接延伸的功能也能被放进无线桥接器里,我可以预期其他家厂商(Linksys,NETGEAR,和SMC)会马上有反应,希望能有一些提升和改善的地方.
所以Cisco(思科)和Symbol在无线中继器高价独占的日子就快要结束了…至少就非企业使用的无线网路市场而言.我们终於可以坐在我们想要坐的地方,让我们的无线网路为我们服务,而不用花大钱才能做到.哈利路亚!
网路桥(Bridges)的通讯协定
将实体层不相同的两个或多个网路连结起来,使不同网路上的工作站彼此之间可以互相通讯.
网路桥具备有连接网路双方有关实体层的通讯协定转换功能.
当网路桥由一个网路收到讯息时会检查其中的目的位址,如果该位只不在原来网路上则将讯息转送到另外一个或多个网路上.
网路桥连接运作
以CSMA/CD (Ethernet)网路和Token-Ring网路连接为例:
双方网路皆使用LLC (Logic Link Control, 802.1)通讯协定.
在MAC层使用不同的协定:CSMA/CD及Token-Ring.
双方实体层使用不同的传输媒体:
CSMA/CD网路使用同轴电缆.
Token-Ring网路适用绞对线.
网路桥工作站必须安装二个网路卡,一个Ethernet网路卡;另一个Token-Ring网路卡,个别连接其网路.
网路桥功能简介
MAC Address:网路桥依MAC位址来分辨工作站名称,当由网路上接收到某一讯框(MAC讯框),拆解目的位址(如:Ethernet address)判定送往哪一个网路或丢弃.
过滤(Filtering)功能:同一个网路中互传的资料会被网路桥过滤掉,不会传送到其他网路.
前送(Forwarding)功能:网路桥接收到传送到另一个网路的讯框,网路桥会将其前送往该网路.
使用桥接网路的主要原因
提高网路的可靠性(Reliability):网路桥隔开网路,如其中某一网路断线或其他因素使网路停顿,也不会影响其他网路.
增加网路效率(Performance):因一般区域网路大都使用共享媒体(shared media)传输资料,如一个网连接过多工作站整个网路传输效率会降低.此情形必须可率分割网路成二个或更多个网路,分割成小网路间使用桥接器连接(具有Filtering及Forwarding功能),但整体上还是一个网路.如Ethernet网路过多工作站,工作站间碰撞机率提高,网路效益会降很多就必须用网路桥来分割.
提升网路安全性(Security):利用共同传输媒体传送资料,在网路上任何地方皆可偷窃他人传送资料.如果网路上有几个较机密的工作站间通讯,可利用网路桥将其分割成另一小网路,他们之间传送讯息在其他小网路就偷窃不到,因此可提升网路安全性.
配合地理环境(Geography):由於地理环境需要,区域网路分布较广的地区,如使用Repeater无法转接小网路间的实体布线,就必须利用网路桥来跨接.(如 Remote-Bridge)
设计网路桥应考虑因素
提供透明化(Transparence)服务:网路桥虽然将许多区域网路连结一起,可是对使用者而言,整体上是单一个网路,而不需要知道网路桥是否存在.
包含足够大的缓冲记忆体(Buffer):Forwarding功能,桥接器接收一个网路的讯框欲往其他网路传送,如果两个网路的传输速率不同或某一网路的Traffic量过高,因此讯框停留在网路桥的机率就较高,尤其是多埠网路桥本身处理速度不够快,网路桥内就必须大量的缓冲器来存放欲 Forwarding 的讯框.
拥有位址辨识(addressing)及路径选择(routing)能力:因为网路桥有将资料过滤及前送功能,因此必须有能力判断工作站在什麼地方,并且知道如何选择适当的路径来传送资料.
多埠网路桥(Multi-port Bridge):一个网路桥可连接多个网路,建构网路桥区域网路(B-LAN)
路由器(Router)的通讯协定
网路连接:路由器是作连接二个或更多个网路,不论由实体上或逻辑上都属不同的网路;而网路桥所连接之网路由实体上而言是各个独立之网路连接,但由逻辑上而言又属於单一网路内之连接.
工作站地址:是以第三层之网路位址 (Network Address)来区分(如TCP/IP网路的IP Address).不似网路桥是以第二层媒体存取地址 (MAC Address)来区分各个工作站 (如 Ethernet 网路以 Ethernet Address).
通讯协定:路由器必须具备连接网双方的通讯协定,提供不同实体层及链路层通讯协定之间的连接,并具有链路层MAC地址的转换.如下图:工作站 A 和工作站 B 的网路层必须具备相同通讯协定,工作站 A 和路由器 R1埠的链结层及实体层需相同的协定,工作站 B 和路由器 R2 埠也一样.

参考资料:myself

NO.1 分线器

一、分线器原理
在我们使用的10/100M以太网网络中,传输界质是五类双绞线。它是有4对共8芯线组成。我们只用其中4根(2对)进行数据的传输,还有4根(2对)线剩余。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剩余的4根线同样作为数据的传输。这样就达到一根网络线同时供两个用户上网的目的了。我们一般不这样使用。
了解了分线器的原理后,我们就应该明白,网络中心制作的分线器仍然是让用户单独享用线路,它是把网络线中的8根线分成两组线路传输数据,因此,并不会影响用户上网的速度和带宽。这个与一般外面买回来的分线接头在传输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所以,它也不会导致接在同一对分线器上用户不能互相访问。
二、分线器的组成
分线器是成对使用。一对分线器是由两根分线器的组成。
一个分线器由两个水晶头,一个模块组成,两个水晶头是通过双绞线与模块进行连接的。其中一个水晶头的排法是,蓝、蓝白,棕白、棕4根线,分别在水晶头的1,2,3,6槽内。另一个水晶头的排法是,绿白、绿、橙白、橙4根线,分别在水晶头的1,2,3,6槽内。另一对分线器的做法是相同的。
三、分线器的使用
用户端(宿舍)和交换机各需一个分线器。如果网络线两头都是水晶头,就把两边的水晶头分别接在两个分线器的模块上。一般比较长的一个分线器放在用户端,较短的分线器放在交换机端。机房端分线器的两个水晶头分别插在交换机的两个端口上,用户端分线器的两个水晶头分别接给两个用户使用。

四、分线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好坏判断
1、分线器应该在该段双绞线没有问题(8根芯线都没有断开)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2、一对分线器相当于把一根双绞线变成两根直通线。因此,蓝、蓝白,棕白、棕排法的水晶头对应于另一头的蓝、蓝白,棕白、棕排法的水晶头。在使用和检测分线器好坏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3、分线器的检测与普通双绞线的检测方法相同。

NO.2路由器

1、改进网络分段(每个网段的结点数是有限的)。相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连,划分子网段,三层交换,避免“广播风暴”。
2、不同局域网之间的路由能力,实现三层的数据报文的转换。
3、连接WAN的路由能力。
路由器通过软件实现其功能,速度较慢,数据报文延迟较大,高性能的路由器比较昂贵。
4、路由器的体系结构
路由器执行OSI网络层及其下层的协议转换,可用于连接两个或者多个仅在低三层有差异的网络。

NO.3集线器

集线器之功能其实非常简单,顾名思义即为一集线设备,主要任务在使各端点之线路得以汇集做资料交换.集线器上可提供多组RJ-45接头,而这些接头与网路卡上RJ-45接头收送相反.
有时集线器也会提供一组UP-Link接头(多为共用),并以此做为与其他集线器连接的管道.在传统的集线器上此接头并不能用於连接网路卡,但新一代的产品多半具备切换功能,让Up-Link这个埠可以选择要连结他台集线器或是网路卡.
集线器之工作原理为:当有一埠要传送资料时,其利用广播的方式同时将资料对每一埠传送,并籍此传送到目的端点,工作方式简单.但当集线器正进行向下广播时,如遇资料上载即会发生碰撞(Collision)的情况,此时资料则须不断利用未引发生碰撞的传送空隙,持续重送,因此会影响的传输效能.
另外,使用到集线器串接各端点时,由於需要经过多重广播而使得效率不彰,故在较高阶的集线器产品中,会提供另一种堆叠功能(stack),这种堆叠功能能够整合多台集线器一次做同步广播,大大增加在传输时的效率.
集线器给人的感觉有点像是电线的多孔插座.它的可承载流量会随著分接出去的网路连线愈多,讯号也愈来愈弱,因此它的分接是有一定上限的.因此集线器的主要作用在担任某个区域的网路线集中点,并且能够避免因为这个区域内任何一条网路线出状兄而造成的网路瘫痪.
交换式集线器也有人称为主动式集线器,与集线器不同的是,交换式集线器能够利用快速切换讯号的方式与网路卡进行沟通.因此在需要传输资料时,交换式集线器能够针对不同的网路卡,调整成最佳的资料传输速度,并且使每个连接埠都还是能保持同样的速度
当你将900AP+设定完成,你可以将它从你的实体区域网路中取下并移到指定位置.记住无线连线中讯号最弱的一点将会决定中继连线的整体传输速率.你应该不会想要把中继器摆放离你主要AP装置太远,而使得它必须降到较低速度来保持连线稳定.另一方面如果你放的不够远,你的用户端设备会不断试著连接到讯号较弱的主AP装置,而不会连接讯号较强的中继器.
在这个过程中900AP+没有办法帮上你什麼忙,因为它的WLAN总是在不断地狂闪,就算没有资料流量时也一样.而且由於你在无线连线时没办法存取内建管理功能,因此你无法使用D-Link在新版韧体中所加入的网点检验(Site Survey)工具.
我最后使用我的ORiNOCO卡和NetStumbler来确认我是连到了主AP还是900AP+,因为XP内建的无线网路连线状态在此处毫无帮助.我的确发现当使用XP的「连线到无线网路」的功能时(透过「检视可用的无线网路」),选择网路,并在我比较接近900AP+时按下连接按钮,会导致我的用户端设备连到900AP+.我透过NetStumbler以及使用XP「连线状态」视窗内的「讯号强弱」指标确认了这个情况.当你不是执行XP的时候,你应该可以使用无线网卡所附的客户端软体来做同样的事,或是选择不要使用XP内建的无线连线管理功能.
完工
终於完成了.真的,D-Link(友讯)真的只用不到100美元就办到了无线中继功能!当然,这当中有一些妥协和限制,但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如果桥接延伸的功能也能被放进无线桥接器里,我可以预期其他家厂商(Linksys,NETGEAR,和SMC)会马上有反应,希望能有一些提升和改善的地方.
所以Cisco(思科)和Symbol在无线中继器高价独占的日子就快要结束了…至少就非企业使用的无线网路市场而言.我们终於可以坐在我们想要坐的地方,让我们的无线网路为我们服务,而不用花大钱才能做到.哈利路亚!
网路桥(Bridges)的通讯协定
将实体层不相同的两个或多个网路连结起来,使不同网路上的工作站彼此之间可以互相通讯.
网路桥具备有连接网路双方有关实体层的通讯协定转换功能.
当网路桥由一个网路收到讯息时会检查其中的目的位址,如果该位只不在原来网路上则将讯息转送到另外一个或多个网路上.
网路桥连接运作
以CSMA/CD (Ethernet)网路和Token-Ring网路连接为例:
双方网路皆使用LLC (Logic Link Control, 802.1)通讯协定.
在MAC层使用不同的协定:CSMA/CD及Token-Ring.
双方实体层使用不同的传输媒体:
CSMA/CD网路使用同轴电缆.
Token-Ring网路适用绞对线.
网路桥工作站必须安装二个网路卡,一个Ethernet网路卡;另一个Token-Ring网路卡,个别连接其网路.
网路桥功能简介
MAC Address:网路桥依MAC位址来分辨工作站名称,当由网路上接收到某一讯框(MAC讯框),拆解目的位址(如:Ethernet address)判定送往哪一个网路或丢弃.
过滤(Filtering)功能:同一个网路中互传的资料会被网路桥过滤掉,不会传送到其他网路.
前送(Forwarding)功能:网路桥接收到传送到另一个网路的讯框,网路桥会将其前送往该网路.
使用桥接网路的主要原因
提高网路的可靠性(Reliability):网路桥隔开网路,如其中某一网路断线或其他因素使网路停顿,也不会影响其他网路.
增加网路效率(Performance):因一般区域网路大都使用共享媒体(shared media)传输资料,如一个网连接过多工作站整个网路传输效率会降低.此情形必须可率分割网路成二个或更多个网路,分割成小网路间使用桥接器连接(具有Filtering及Forwarding功能),但整体上还是一个网路.如Ethernet网路过多工作站,工作站间碰撞机率提高,网路效益会降很多就必须用网路桥来分割.
提升网路安全性(Security):利用共同传输媒体传送资料,在网路上任何地方皆可偷窃他人传送资料.如果网路上有几个较机密的工作站间通讯,可利用网路桥将其分割成另一小网路,他们之间传送讯息在其他小网路就偷窃不到,因此可提升网路安全性.
配合地理环境(Geography):由於地理环境需要,区域网路分布较广的地区,如使用Repeater无法转接小网路间的实体布线,就必须利用网路桥来跨接.(如 Remote-Bridge)
设计网路桥应考虑因素
提供透明化(Transparence)服务:网路桥虽然将许多区域网路连结一起,可是对使用者而言,整体上是单一个网路,而不需要知道网路桥是否存在.
包含足够大的缓冲记忆体(Buffer):Forwarding功能,桥接器接收一个网路的讯框欲往其他网路传送,如果两个网路的传输速率不同或某一网路的Traffic量过高,因此讯框停留在网路桥的机率就较高,尤其是多埠网路桥本身处理速度不够快,网路桥内就必须大量的缓冲器来存放欲 Forwarding 的讯框.
拥有位址辨识(addressing)及路径选择(routing)能力:因为网路桥有将资料过滤及前送功能,因此必须有能力判断工作站在什麼地方,并且知道如何选择适当的路径来传送资料.
多埠网路桥(Multi-port Bridge):一个网路桥可连接多个网路,建构网路桥区域网路(B-LAN)
路由器(Router)的通讯协定
网路连接:路由器是作连接二个或更多个网路,不论由实体上或逻辑上都属不同的网路;而网路桥所连接之网路由实体上而言是各个独立之网路连接,但由逻辑上而言又属於单一网路内之连接.
工作站地址:是以第三层之网路位址 (Network Address)来区分(如TCP/IP网路的IP Address).不似网路桥是以第二层媒体存取地址 (MAC Address)来区分各个工作站 (如 Ethernet 网路以 Ethernet Address).
通讯协定:路由器必须具备连接网双方的通讯协定,提供不同实体层及链路层通讯协定之间的连接,并具有链路层MAC地址的转换.如下图:工作站 A 和工作站 B 的网路层必须具备相同通讯协定,工作站 A 和路由器 R1埠的链结层及实体层需相同的协定,工作站 B 和路由器 R2 埠也一样.

usb-hub,路由Router,集线器hub

我实际上不想粘贴,但是实在不好说明,容忍我一次吧。

[转]首先说HUB,也就是集线器。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而交换机(又名交换式集线器)作用与集线器大体相同。但是两者在性能上有区别:集线器采用的式共享带宽的工作方式,而交换机是独享带宽。这样在机器很多或数据量很大时,两者将会有比较明显的。而路由器与以上两者有明显区别,它的作用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并且找到网络中数据传输最合适的路径 ,可以说一般情况下个人用户需求不大。路由器是产生于交换机之后,就像交换机产生于集线器之后,所以路由器与交换机也有一定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设备。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换机不能路由转发数据包的不足。

总的来说,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层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

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带的,由网卡生产商来分配的,而且已经固化到了网卡中去,一般来说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则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

(3)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

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

路由器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未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

集线器 交换机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以及各自的区别或者优缺点?~

家里上网用家用的路由器最好

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 网关,网桥的区别和功能原理
集线器:集线器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分发,它把一个端口接收的所有信号向所有端口分发出去。一些集线器在分发之前将弱信号重新生成,一些集线器整理信号的时序以提供所有端口间的同步数据通信。 路由器: 路由器顾名思义就是进行路由的设备。而路由是指通过相互连接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点移动到目标地点的活动。路由器通过路由决定数据的转发,转发策略称为路由选择(routing),这也是路由器名称的由来(router,转发者)。 网桥: 1、网桥(Bridge)也称桥接器,是连接两个局域网的存储转发设备,用它可以完成具有相同或相似体系结构网络系统的连接。2、网桥的功能:1)网桥对所接收的信息帧只作少量的包装,而不作任何修改。 2)网桥可以采用另外一种协议来转发信息。 3)网桥有足够大的缓冲空间,以满足高峰期的要求。 4)网桥必须具有寻址和路径选择的能力。四、路由器1、路由器是网络层上的连接,即不同网络与网络之间的连接。 2、路径的选择就是路由器的主要任务。路径选择包括两种基本的活动:一是最佳路径的判定;二是网间信息包的传送,信息包拇�鸵话阌殖莆�敖换弧薄?、路由器与网桥的差别:1)路由器在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用路由器连接的网络可以使用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完全不同的协议。路由器的服务通常要由端用户设备明确地请求,它处理的仅仅是由其它端用户设备要求寻址的报文。 2)路由器与网桥的另一个重要差别是,路由器了解整个网络,维持互连网络的拓扑,了解网络的状态,因而可使用最有效的路径发送包。 网关:1、网关(协议转换器)是互连网络中操作在OSI网络层之上的具有协议转换功能设施,所以称为设施,是因为网关不一定是一台设备,有可能在一台主机中实现网关功能。网关用于以下几种场合的异构网络互连: 1).异构型局域网,如互联专用交换网PBX与遵循IEEE802标准的局域网。 2).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 3).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 4).局域网与主机的互联(当主机的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不兼容时,可以通过网关连接)。3、网关的分类1)协议网关:协议网关通常在使用不同协议的网络区域间做协议转换。 2)应用网关:应用网关是在使用不同数据格式间翻译数据的系统。 3)安全网关:安全网关是各种技术的融合,具有重要且独特的保护作用,其范围从协议级过滤到十分复杂的应用级过滤。文章地址
http://group.zol.com.cn/frmView.php?u=http://group.zol.com.cn/1/45_38.html
网桥、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拓扑结构和特点
文章地址http://www.univs.org/paper/kslw/jsjks/200604/17409.html
相同点和不同点
文章地址
http://engine.cqvip.com/content/tp/95200x/1996/022/006/gc14_tp5_2368320.pdf

分线器和集线器的作用相反,它们只是共享一条带宽,设置起来较麻烦,网络中是2层设备,而路由器设置简单,是三层网络设备,工作是寻找不通的路由的

网络分线器,路由器,集线器各用在哪些方面上,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_百度...
答:一般比较长的一个分线器放在用户端,较短的分线器放在交换机端。机房端分线器的两个水晶头分别插在交换机的两个端口上,用户端分线器的两个水晶头分别接给两个用户使用。 四、分线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好坏判断 1、分线器应该在该段双绞线没有问题(8根芯线都没有断开)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2、一对分线器相当...

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分别工作在OSI七层协议模型的哪一层?
答:路由器三层(网络层);集线器一层(物理层);普通交换机二层(数据链路层)。现在也有工作在第三层的交换机。OSI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OSI七层结构以及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各工作在哪一层?
答: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OSI七层结构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工作在哪一层?说明他们的作用. 物理层,数据...
答: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集线器只是把各个终端互相连接起来而已,处理的是信号。网桥和交换机是一回事 ,交换机就是网桥的集合。它们工作在链路层。它们处理的是链路层数据,一般来说就是以太网帧格式的数据。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处理网络层数据,也就是ip报文格式的数据,目前来看网络层的报文格式是ip一家...

OSI七层结构以及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各工作在哪一层?
答:3、集线器、路由器、交换器分别属于物理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集线器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电气信号,符号,线的状态和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数据传输用的连接器。4、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3层-网络层。交换机内部的CPU会在每个端口成功连接时,...

路由器,集线器,交换器分别是做什么用的
答: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把多个网络和网络段的网络设备连接起来,貌似生活中的翻译.集线器,交换机则工作于相同网络的基层.它们的区别是智能与非智能,集线器,在网络中所有端口共享带宽但只能同时允许两个端口之间传输数据,其它端口等待.交换机则是独享带宽,两个端口工作时不影响其它端口.集线器,只能起到信...

常用的网络设备有哪些,各部分的作用?
答: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物理层) 网桥 (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数据链路层) 路由器(网络层) 网关 (高层)。作用:1、交换机(Switch):它根据MAC地址对数据帧进行转发。2、集线器(HUB):它相当于一根线缆,把各个网络节点连接起来,而交换机却能够为任意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提供一条数据通道,防止了...

路由器,集线器分别工作在第几层
答: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OSI网络七层结构介绍:(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

防火墙、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分别工作在哪一层?请简要说明,谢谢...
答:1.集线器:物理层设备,用于信号的放大和连接多个终端。2.交换机:数据链路层设备,有多个冲突域和广播域,有多个端口以用于连接各个主机,使用物理地址(mac地址),转发数据较快。3.路由器:网络层设备,阻止广播,安全性高,使用逻辑地址(ip地址),转发数据较慢。4.防火墙:有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

集线器、路由器的功能是什么?他们各自处于OSI七层模型的哪一层?_百...
答:集线器在物理层,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在网络层HUB,也就是集线器。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路由器第一,网络互连:路由器支持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接口,主要用于互连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不同网络互相通信; 第二,数据处理:提供包括分组过滤、分组转发、优先级、复用、加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