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简介 请问一下阳新县的概况

作者&投稿:致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好!

  中文名称: 阳新县
  行政区类别: 县级
  所属地区: 黄石市
  下辖地区: 木港镇、枫林镇、兴国镇等
  面积: 40057.74
  人口: 984550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气候区
  著名景点: 七峰山,仙岛湖,后山

  阳新县位于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土地面积2780平方公里,辖16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3个国营农场。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优良的环境,使阳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荆楚大地。现隶属于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

  县情简介

  阳新县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西汉时期建县,已历经22个世纪。在这块古老文明的红色土地上,生活和战斗过彭德怀、王震、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诞生了王平、贺俊侦 彭方复、梅盛伟等20多位共和国将军,20万英雄儿女前仆后继,是全国闻名的“烈士县”。培养和造就了全国十佳公务员王贤田,全国十佳中青年优秀教师、十届全国人民代表王月娥等先进模范人物。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阳新是湖北省的东大门,东临长江,西接京广,南及京九,北靠武黄,县城距武汉市120公里,黄石市60公里,江西省-九江市120公里,境内有2条国道(106、316)、4条省道,武九铁路横贯东西,长江水道贯穿全境,江河航运四季通畅。
  资源丰富,物产富饶。阳新土地肥沃,农副产品十分丰富,素有“百湖之县”,“鱼米之乡”之美 称, 仙岛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是全国著名的苎麻之乡、全省林业和水产大县。阳新矿藏种类多,储量大,是全国有名的富矿县。现已探明的矿藏有40多种,是全国八大产铜基地、全国百家重点采煤县之一。
  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有省级生态旅游风景区---仙岛湖,有全省最大的陵园---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革命旧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是旅游观光和居住生活的理想场所。
  政策优惠,环境优良。坚持诚信为本、环境立县的原则,努力打造软环境比东部更软、硬环境比西部更优的后发优势,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东风集团、华新集团、鸿骏集团、劲牌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阳新,投资创业。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2005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1.4亿元,财政收入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5元。工业初步形成了铝业、水泥、金铜、纺织、煤炭等五大支柱产业,农业形成了水产、林果、蔬菜、苎麻、畜牧、旅游等六大特色经济板块。“普九”、“初保”全面达标,广播电视、固定电话实现了“村村通”。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阳新县历史悠久,是全国有数的古县之一,陶唐时为荆扬之域,虞、夏、商属荆州,西周为鄂王辖地,春秋归楚,秦属南郡。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分南郡始置下雉县,属江夏郡。汉、三国、晋、梁、陈、隋、唐,历名下雉、闰光、阳新、奉新、安昌、永兴、富川。宋、元、明、清先后称兴国军、路、府、州。 阳新县地图1912年废州设县,1914年定名阳新县,沿用至今。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阳新,建立人民政权,隶属大冶专区。1952年6月改属黄冈专区。1965年7月起改属咸宁地区。1997年1月1日起划归黄石市管辖至今。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阳新县现辖16个镇、1个开发区、4个农场,即富池镇、黄颡口镇、韦源口镇、太子镇、大王镇、陶港镇、白沙镇、浮屠镇、三溪镇、王英镇、龙港镇、洋港镇、排市镇、木港镇、枫林镇、兴国镇,金海煤炭开发区,、军垦农场(率洲管理区)、综合农场(管理区)、半壁山农场(管理区)、荆头山农场(管理区),全县共有312个村民委员会,3267个村民小组。
  编辑本段
  地理区位

  阳新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脉北麓,湖北省东南部,处东经114°43'~115°30′;北纬29°30′~30°09′;最高海拔862.7米,最低海拔8.7米,东西横距76.5公里,南北纵距71.5公里。县境东北与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东南紧邻江西省瑞昌市,西南接通山县和江西省武宁县,西北连咸宁市、大冶市。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处幕阜山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中小湖泊较多,被誉为“百湖之县”。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41.4℃(1966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4.9℃(1969年2月1日),无霜期263天。年均日照时数1897.1时,日照率44%。年均降雨量1389.6mm。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国土面积2782.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50%,其中耕地面积58984.61公顷 阳新县地图,占21.2%;园地面积7165.32公顷,占2.6%;林地面积86228.43公顷,占31.0%;牧地面积44.83公顷,占0.02%;草场(荒草地)面积51440.79公顷,占18.5%;水面(含河流、湖泊、水库、坑塘)面积34355.21公顷,占12.3%;其它土地面积40057.74公顷,占14.38%。全县已开发利用的土地200287.61公顷,土地利用率为72.0%。
  矿产资源
  阳新地处长江中游多金属成矿带鄂东南成矿东端,富藏金、银、铜、锌等金属矿藏,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膨润土等外生矿储量亦丰,具有矿种多、分布广、储量大等特点。现已探明的矿产有35种,其中金属矿19种,非金属矿产16种,矿产地112处。全县金、铜、煤炭等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金探明储量8万余公斤,居全国第3位;铜探明储量130余万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35%,是全国八大铜生产基地之一;煤探明储量8140万吨,是全国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水利资源
  阳新县总集水面积6771.4平方公里,其中客水3983.4平方公里。境内独自流入长江水系6条,以富水为主,其次韦源湖、海口湖、菖湖、袁广湖、上巢湖。按5公里以上河流统计,全县大小河港365条,河道总长度985.5公里。有大小湖泊250处,总面积349.32平方公里。万亩以上湖泊有网湖、朱婆湖、宝塔湖、十里湖、牧羊湖、北煞湖、葵赛湖、赛桥湖、海口湖等。有大中小型水库145座,总库容24.7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有富水水库、王英水库2座,中型水库有蔡贤水库、青山水库、罗北口水库3座。
  动物资源
  兽类有华南金钱豹、狼、豺、水獭、豪猪、草兔、野猪、黄麂、獐、黄鼬、刺猥等30余种;鸟类有斑鸠、猫头鹰、鹭、竹鸡、啄木鸟等90余种。鱼类有鲢鱼、鲤鱼、鲫鱼、鳜鱼、鳝鱼、青鱼、草鱼、乌鳢、黄颡.油餐等80余种;软体动物有钉螺、马氏珠母贝、无齿蚌等13种;节肢动物有虾、蟹、蜜蜂、蜈蚣、蝎等67种,爬行动物有龟鳖等10余种,其他110余种。
  林业资源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24千公顷,占国土面积44.8%,森林覆盖率为43%,全县林木活立木蓄积量197.5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90.6万立方米。全县年木材采伐量6500立方米,楠竹采伐量200万根。年产油茶籽2500吨,油桐籽200吨,茶叶250吨,棕片130吨,竹笋130吨。年产各类水果7200吨,其中柑桔6450吨,板栗500吨。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教育
  2011年,阳新县拥有普通高中6所(阳新一中、阳新高中、实验中学、英才高级中学、蓝天中学、兴国高中),在校学生12477人,入学率56%,教师583人,其中高级职称130人,中级职称25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71%;初中学校40所,2002年秋学生总数51744人,入学率93.6%,教师2226人,其中高级职称74人,中级职称120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80%;小学420所,在校学生145648 阳新县第一中学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6%,教师3853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18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86%;幼儿园25个,在园幼儿3572人,幼儿入园率65%;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教师54人,开办专业10个;成人教育建立了以县技术教育中心为龙头,乡镇成校为骨干,村级成校为基础的成人教育体系,7000余人通过自修和函授学习取得了新学历。1996年被授予“全国扫盲先进县”称号,1998年提前两年实现“普九”达标,2002年“512”工程通过省级验收。
  文化
  全县共有文化团体28个,其中乡镇15个。地方剧种为阳新采茶戏,属省重点扶持保留剧种,已累计演出5000余场,获奖剧目有《闯王杀亲》、《楼台会》、《张无奈拾印》、《回娘家》、《三姑出宫》、《山中一片云》、《库岛红烛》等,其中《回娘家》一剧曾在中央和省电视台播放,《库岛红烛》获省内多次大奖。专业从事文艺创作人员23人,先后创办《富河》、《富川诗词》、《半壁》、《乡音》、《缘分》等报刊,自1971年以来,专业创作文艺作品1362篇(幅),获奖作品347件。现有图书馆(室)20个,文献资料总储量5.6万册,县图书馆被文化部列为“二级图书馆”。新华书店1个,发行网点8个,2002年发行图书300余万册。
  卫生
  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8个,镇卫生院16个(包括13个镇血防站,下设11个地方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396人,其中高级职称84人、中级职称744;病床964张;拥有CT、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800元以上器械设备近700台(件)。社会办医疗机构43个,其中农场(管理区)职工医院4个,厂(矿、学校)职工医院(医务室)9个,个体诊所30个,从业人员共320人。村卫生室459个,其中集体办370个,乡村医生662人,卫生员123人。基本形成了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不同层次、布局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卫生技术力量配套,具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条件。20多年来,共推广适宜新技术200多项,2003年病床平均利用率48%,比1981年提高11%;50%的急诊病例得到院前急救服务,比1981年提高30%。1996年全县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到1999年初保达标时,有61.8%的村建立和恢复合作医疗制度,其中合医合药达到23.8%。
  体育
  现有体育机构1个,即县业余体校。全县拥有各种体育设施288个,其中篮球场218个(包括看台灯光篮球场1个),排球场37个,门球场13个,小运动场14个。开展的竞技体育项目主要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武术、游泳、棋类等。自1971年以来,共获地市级以上奖牌1146枚。群众体育活动十分活跃,从1999年开始中考一律加试体育;年举办各类体育比赛10多次,2003年第一次承办了全省老年门球赛;有数千名群众长年坚持锻炼。1998年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被省体委授予"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995年富池镇被评为湖北省"体育先进乡镇",2002、2003年县老年体协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体协"。
  科技
  现有国营科研机构7个,民营科研机构2个,厂办科研机构12个,科技推广服务站92个,学术团体31个;各类科技人员19523人(高级426人,中级574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国务院2人,省政府2人)。至2003年末,全县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315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36项、地市厅级67项、县级209项,曾被国家科委列为全国首批391个重点科技联系县之一。绢丝丽蚌生物学及其增殖技术、阳新长江干堤防渗技术、“华苎4号”第一批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阳新的经济增长。
  人口
  截止2009年12月底,阳新县总人口1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5554人,非农业人口178996;男性511852人,女性472416人;县城关地区常住人口139260人; 县城流动人口33168人,农村外出经商务工149112人;乡村劳动力29.03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7.17万人,女劳动力11.86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53人;平均寿命71岁,老年人口比例为4.24%。
  编辑本段
  地方特产

  春鱼,原产于牛湖,因肉嫩味美,营养丰富,产量少而显珍贵,历史上为皇宫贡品。
  苎麻,始种于宋朝,是享誉海内的“内山麻”故乡,纤维支数在1800支以上,现年种植面积4331公顷,年产5517吨。
  茶叶,始于宋朝,枫林的“坡山凤髓”、龙港的“金竹云雾”、排市的“八珍茶”古今闻名,现种植面积809公顷,年产量243吨。
  把竹,又称粉绿竹、乌蹄竹,因常以20斤一把计量而得名,全县现有把竹7330公顷,年产量1万吨。
  松脂
  “富川”牌系列植物油,“富川”牌系列植物油是湖北省名牌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泰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荣获1994年全国亿万群众最喜爱的家用产品食品类“最佳消费品奖”、“湖北省消费者满意金杯奖”,1996年被国内贸易部推荐为名牌产品,同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名牌食品”称号。
  阳新豚阳新番鸭鄂东南特产,主产于阳新,介乎鹅鸭之间,味甘温,滋补佳品,现年产量100万只。
  太子豆腐,产于阳新县太子镇 ,鲜嫩可口,风味独特,享有“荆堤一绝之美誉”,古时为宫庭贡品。
  湖蒿,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无公害优质特色蔬菜,去叶取其茎杆,或凉拌,或炒肉丝,或炒腊肉,便可制成餐桌上的优质菜肴,其性清凉,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常食用之,可明目开胃,增加食欲,强身健体。
  柑桔,明代开始种植,尤以龙港的“龙潭桔”、海口“玉桔”为佳,现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可达8028吨。
  阳新印子粑 阳新印子粑
  这里的印子粑,具有千余年的历史,远近闻名。
  阳新的印子粑,每年制作两次。一次在春节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小年,家家户户洗米出舂碓,用筛箩筛粉,用粑印做印子粑。粑分两种,一种是高梁粑,红色,代表日子越过越红火;一种是白粑,蒸熟后在粑中点红,代表丰收、喜庆和圣洁。过春节时,当地人便蒸粑、煮粑待客,或送亲友作礼品。印子粑也有绿色的,表示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禾苗葱壮。阳新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制作印子粑,时间是农历2月18日到3月3日。印子粑的制作特别讲究,要一白二清三酥。以籼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笼蒸熟。如果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
  粑印用木制,每个粑印有1-3个空模,形状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马、牛、羊、鸡、龙、犬以及鸟雀、花、草等各种动植物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堆成的粑山,晶莹透亮,造型美观,堪称优秀的民间艺术品。
  住在山外的亲友能得到阳新亲朋好友馈赠的印子粑,都要高兴地评论和赞美一阵子。随着改革开放,阳新旅居港、澳、台及国外的亲友回家乡过春节或碰上花朝后做印子粑,除大饱口福外,有的还要带点回去给亲人尝尝,共享乡情。
  阳新的印子粑深受人们喜爱和称赞,不仅因其形状如银元,印有福禄寿喜等各种图案,而且因其粘而不腻,香而柔软,既可蒸食,又可烤食,还可和荤汤煮食。更重要的还是它有着千年的历史和传说。
  今日阳新 阳新县位于鄂东南的黄石市内,长江中游南岸,国土面积2780平方公里,辖16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3个国营农场.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优良的环境,使阳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荆楚大地。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西汉时期建县,已历经22个世纪。在这块古老文明的红色土地上,生活和战斗过彭德怀、王震、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诞生了王平、彭方复、梅盛伟等20多位共和国将军,20万英雄儿女前仆后继,是全国闻名的“烈士县"。培养和造就了全国十佳公务员王贤田,全国十佳中青年优秀教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月娥等先进模范人物。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鐧惧害鍦板浘

阳新县位于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土地面积2780平方公里,辖16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3个国营农场。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优良的环境,使阳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荆楚大地。现隶属于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
县情简介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西汉时期建县,已历经22个世纪。在这块古老文明的红色土地上,生活和战斗过彭德怀、王震、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诞生了王平、贺俊侦 彭方复、梅盛伟等20多位共和国将军,20万英雄儿女前仆后继,是全国闻名的“烈士县”。培养和造就了全国十佳公务员王贤田,全国十佳中青年优秀教师、十届全国人民代表王月娥等先进模范人物。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阳新是湖北省的东大门,东临长江,西接京广,南及京九,北靠武黄,县城距武汉市120公里,黄石市60公里,江西省-九江市120公里,境内有2条国道(106、316)、4条省道,武九铁路横贯东西,长江水道贯穿全境,江河航运四季通畅。   
资源丰富,物产富饶。阳新土地肥沃,农副产品十分丰富,素有“百湖之县”,“鱼米之乡”之美 称,是全国著名的苎麻之乡、全省林业和水产大县。阳新矿藏种类多,储量大,是全国有名的富矿县。现已探明的矿藏有40多种,是全国八大产铜基地、全国百家重点采煤县之一。   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有省级生态旅游风景区---仙岛湖,有全省最大的陵园---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革命旧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是旅游观光和居住生活的理想场所。   
政策优惠,环境优良。坚持诚信为本、环境立县的原则,努力打造软环境比东部更软、硬环境比西部更优的后发优势,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东风集团、华新集团、鸿骏集团、劲牌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阳新,投资创业。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2005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1.4亿元,财政收入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5元。工业初步形成了铝业、水泥、金铜、纺织、煤炭等五大支柱产业,农业形成了水产、林果、蔬菜、苎麻、畜牧、旅游等六大特色经济板块。“普九”、“初保”全面达标,广播电视、固定电话实现了“村村通”。

本县很烂

百度百科,输入“阳新”即可看到您需要的资料!

阳新县的经济概况~

2011年,阳新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6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0.7亿元;林业总产值0.7亿元;牧业总产值10.9亿元;渔业总产值16.8亿元。 种粮大户达1896户、承包面积14.5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6%,增长7.7个百分点。军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年产100万只蛋鸡、7.5万头生猪、1500万斤食用菌和万亩绿色蔬菜等项目初具规模。新增油茶种植1.65万亩。2011年,阳新县耕地复种指数为2.49,重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如下:  面积(千公顷) 产量(万吨) 历史最高年 产量(万吨) 粮食 73.60 33.47 2010年 34.17 稻谷 45.85 24.71 2010年 25.15 小麦 6.43 1.52 1997年 2.45 红薯 6.03 2.33 2000年 4.58 大豆 2.03 0.4 2006年 1.04 棉花 2.97 0.35 2011年 0.35 油料 30.04 4.28 2011年 4.28 油菜籽 23.72 3.31 2011年 3.31 芝麻 4.67 0.65 2011年 0.65 花生 1.65 0.32 2007年 0.42 苎麻 3.77 0.51 2007年 0.79 林果业2011年,阳新县林业用地147.66千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3.07%,森林覆盖率42.97%,全县林木活立木蓄积量232.03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225.94万立方米。2011年全县木材采伐量7217立方米,楠竹采伐量6.2万支,油桐籽产量223吨,茶叶300吨,棕片118吨,竹笋干224吨,山野菜115吨,食用菌95吨。年产各类水果30000吨,其中柑桔27988吨;年产各类干果1701吨,其中柿子756吨,板栗731吨。 畜牧业2011年,阳新县生猪出栏45.17万头,存栏51.56万头。牛出栏1.12万头,存栏5.33万头。羊出栏4.02万只,同比增长12.29%,存栏4.72万只。家禽出笼354.2万羽,存笼467.27万羽。2011年全县共建有畜牧养殖小区(基地)202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94个,蛋禽养殖小区71个,肉禽养殖小区15个,肉牛养殖小区10个,肉羊养殖小区12个。共建有万头猪场9个(其中白沙鸿运、大王昌和为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生猪“150”模式290栋。中粮陶港江荣7万头生猪养殖场已建成投产,荆头山、军垦农场各7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已建成投产。东贝集团在军垦投资的30万只全自动化蛋鸡场已建成投产。 水产业2011年,阳新县水域广阔,水产资源丰富,为百湖之县,水产大县。已养水面43.5万亩,全县水域面积70万亩,占国土面积17.2%。其中可养水面50万亩(湖泊26万亩,精养池15万亩,塘堰2.1万亩,水库6.9万亩) 2010年,阳新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8.9亿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5.05亿元;重工业完成产值73.86亿元;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19.5亿元;内资企业完成产值76.49亿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33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878万元,同比增长50.6% 全县以冶金及机械加工、建材、医药化工、轻纺为四大支柱产业。 2011年,阳新县12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82.1亿元。昂运铝轮等22个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3.2亿元。新增中小企业贷款7.7亿元、支农贷款4.6亿元。减轻企业税收负担3452万元。全县引进和在建的各类项目共有64个,完成投资23.6亿元。宝加鞋业一期、安达汽配二期等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远大富驰医药工业园、劲牌枫林小曲酒、九州和三磊标准化厂房等11个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16万美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23个,总投资4.5亿元。 2010年,阳新县第三产业增加值44.1亿元,与2009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6.8%。从业人数22.34万人。2010年底,阳新县个体私营经济户数为13078户,从业人员31000人,营业额52亿元。2010年,全县累计接待旅游者4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亿元。

  阳新县位于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国土面积2780平方公里,辖16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3个国营农场.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优良的环境,使阳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荆楚大地。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西汉时期建县,已历经22个世纪。在这块古老文明的红色土地上,生活和战斗过彭德怀、王震、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诞生了王平、彭方复、梅盛伟等20多位共和国将军,20万英雄儿女前仆后继,是全国闻名的“烈士县”。培养和造就了全国十佳公务员王贤田,全国十佳中青年优秀教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月娥等先进模范人物。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阳新是湖北省的东大门,东临长江,西接京广,南及京九,北靠武黄,县城距武汉市120公里,黄石市60公里,江西省-九江市120公里,境内有2条国道(106、316)、4条省道,武九铁路横贯东西,长江水道贯穿全境,江河航运四季通畅。
  资源丰富,物产富饶。阳新土地肥沃,农副产品十分丰富,素有“百湖之县”,“鱼米之乡”之美称,是全国著名的苎麻之乡、全省林业和水产大县。阳新矿藏种类多,储量大,是全国有名的富矿县。现已探明的矿藏有40多种,是全国八大产铜基地、全国百家重点采煤县之一。
  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有省级生态旅游风景区---王英仙岛湖,有全省最大的陵园---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革命旧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是旅游观光和居住生活的理想场所。
  政策优惠,环境优良。坚持诚信为本、环境立县的原则,努力打造软环境比东部更软、硬环境比西部更优的后发优势,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东风集团、华新集团、鸿骏集团、劲牌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阳新,投资创业。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2005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1.4亿元,财政收入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5元。工业初步形成了铝业、水泥、金铜、纺织、煤炭等五大支柱产业,农业形成了水产、林果、蔬菜、苎麻、畜牧、旅游等六大特色经济板块。“普九”、“初保”全面达标,广播电视、固定电话实现了“村村通”。
  【历史沿革】
  阳新县历史悠久,是全国有数的古县之一,陶唐时为荆扬之域,虞、夏、商属荆州,西周为鄂王辖地,春秋归楚,秦属南郡。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分南郡始置下雉县,属江夏郡。汉、三国、晋、梁、陈、隋、唐,历名下雉、闰光、阳新、奉新、安昌、永兴、富川。宋、元、明、清先后称兴国军、路、府、州。1912年废州设县,1914年定名阳新县,沿用至今。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阳新,建立人民政权,隶属大冶专区。1952年6月改属黄冈专区。1965年7月起改属咸宁地区。1997年1月1日起划归黄石市管辖至今。
  【行政区划】
  阳新县现辖16个镇、1个开发区、3个农场,即富池镇、黄颡口镇、韦源口镇、太子镇、大王镇、陶港镇、白沙镇、浮屠镇、三溪镇、王英镇、龙港镇、洋港镇、排市镇、木港镇、枫林镇、兴国镇,金海煤炭开发区,综合农场、半壁山农场、荆头山农场,全县共有310个村民委员会,3267个村民小组。属国家级贫困县。
  【地理区位】
  阳新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脉北麓,湖北省东南部,处东经114°43'~115°30′;北纬29°30′~30°09′;最高海拔862.7米,最低海拔8.7米,东西横距76.5公里,南北纵距71.5公里。县境东北与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东南紧邻江西省瑞昌市,西南接通山县和江西省武宁县,西北连咸宁市、大冶市。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处幕阜山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中小湖泊较多,被誉为“百湖之县”。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41.4℃(1966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4.9℃(1969年2月1日),无霜期263天。年均日照时数1897.1时,日照率44%。年均降雨量1389.6mm。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国土面积2782.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50%,其中耕地面积58984.61公顷,占21.2%;园地面积7165.32公顷,占2.6%;林地面积86228.43公顷,占31.0%;牧地面积44.83公顷,占0.02%;草场(荒草地)面积51440.79公顷,占18.5%;水面(含河流、湖泊、水库、坑塘)面积34355.21公顷,占12.3%;其它土地面积40057.74公顷,占14.38%。全县已开发利用的土地200287.61公顷,土地利用率为72.0%。
  〖矿产资源〗
  阳新地处长江中游多金属成矿带鄂东南成矿东端,富藏金、银、铜、锌等金属矿藏,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膨润土等外生矿储量亦丰,具有矿种多、分布广、储量大等特点。现已探明的矿产有35种,其中金属矿19种,非金属矿产16种,矿产地112处。全县金、铜、煤炭等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金探明储量8万余公斤,居全国第3位;铜探明储量130余万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35%,是全国八大铜生产基地之一;煤探明储量8140万吨,是全国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水利资源〗
  阳新县总集水面积6771.4平方公里,其中客水3983.4平方公里。境内独自流入长江水系6条,以富水为主,其次韦源湖、海口湖、菖湖、袁广湖、上巢湖。按5公里以上河流统计,全县大小河港365条,河道总长度985.5公里。有大小湖泊250处,总面积349.32平方公里。万亩以上湖泊有网湖、朱婆湖、宝塔湖、十里湖、牧羊湖、北煞湖、葵赛湖、赛桥湖、海口湖等。有大中小型水库145座,总库容24.7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有富水水库、王英水库2座,中型水库有蔡贤水库、青山水库、罗北口水库3座。
  〖动物资源〗
  兽类有华南金钱豹、狼、豺、水獭、豪猪、草兔、野猪、黄麂、獐、黄鼬、刺猥等30余种;鸟类有斑鸠、猫头鹰、鹭、竹鸡、啄木鸟等90余种。鱼类有鲢鱼、鲤鱼、鲫鱼、鳜鱼、鳝鱼、青鱼、草鱼等80余种;软体动物有钉螺、马氏珠母贝、无齿蚌等13种;节肢动物有虾、蟹、蜜蜂、蜈蚣、蝎等67种,爬行动物有龟鳖等10余种,其他110余种。
  〖林业资源〗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24千公顷,占国土面积44.8%,森林覆盖率为43%,全县林木活立木蓄积量197.5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90.6万立方米。全县年木材采伐量6500立方米,楠竹采伐量200万根。年产油茶籽2500吨,油桐籽200吨,茶叶250吨,棕片130吨,竹笋130吨。年产各类水果7200吨,其中柑桔6450吨,板栗500吨。
  【社会事业】
  〖教育〗
  2003年,阳新县拥有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12477人,入学率56%,教师583人,其中高级职称130人,中级职称25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71%;初中学校40所,2002年秋学生总数51744人,入学率93.6%,教师2226人,其中高级职称74人,中级职称120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80%;小学420所,在校学生14564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6%,教师3853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18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86%;幼儿园25个,在园幼儿3572人,幼儿入园率65%;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教师54人,开办专业10个;成人教育建立了以县技术教育中心为龙头,乡镇成校为骨干,村级成校为基础的成人教育体系,7000余人通过自修和函授学习取得了新学历。1996年被授予“全国扫盲先进县”称号,1998年提前两年实现“普九”达标,2002年“512”工程通过省级验收。
  〖文 化〗
  全县共有文化团体28个,其中乡镇15个。地方剧种为阳新采茶戏,属省重点扶持保留剧种,已累计演出5000余场,获奖剧目有《闯王杀亲》、《楼台会》、《张无奈拾印》、《回娘家》、《三姑出宫》、《山中一片云》、《库岛红烛》等,其中《回娘家》一剧曾在中央和省电视台播放,《库岛红烛》获省内多次大奖。专业从事文艺创作人员23人,先后创办《富河》、《富川诗词》、《半壁》、《乡音》、《缘分》等报刊,自1971年以来,专业创作文艺作品1362篇(幅),获奖作品347件。现有图书馆(室)20个,文献资料总储量5.6万册,县图书馆被文化部列为“二级图书馆”。新华书店1个,发行网点8个,2002年发行图书300余万册。
  〖卫 生〗
  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8个,镇卫生院16个(包括13个镇血防站,下设11个地方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396人,其中高级职称84人、中级职称744;病床964张;拥有CT、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800元以上器械设备近700台(件)。社会办医疗机构43个,其中农场(管理区)职工医院4个,厂(矿、学校)职工医院(医务室)9个,个体诊所30个,从业人员共320人。村卫生室459个,其中集体办370个,乡村医生662人,卫生员123人。基本形成了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不同层次、布局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卫生技术力量配套,具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条件。20多年来,共推广适宜新技术200多项,2003年病床平均利用率48%,比1981年提高11%;50%的急诊病例得到院前急救服务,比1981年提高30%。1996年全县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到1999年初保达标时,有61.8%的村建立和恢复合作医疗制度,其中合医合药达到23.8%。
  〖体 育〗
  现有体育机构1个,即县业余体校。全县拥有各种体育设施288个,其中篮球场218个(包括看台灯光篮球场1个),排球场37个,门球场13个,小运动场14个。开展的竞技体育项目主要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武术、游泳、棋类等。自1971年以来,共获地市级以上奖牌1146枚。群众体育活动十分活跃,从1999年开始中考一律加试体育;年举办各类体育比赛10多次,2003年第一次承办了全省老年门球赛;有数千名群众长年坚持锻炼。1998年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被省体委授予"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995年富池镇被评为湖北省"体育先进乡镇",2002、2003年县老年体协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体协"。
  〖科 技〗
  现有国营科研机构7个,民营科研机构2个,厂办科研机构12个,科技推广服务站92个,学术团体31个;各类科技人员19523人(高级426人,中级574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国务院2人,省政府2人)。至2003年末,全县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315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36项、地市厅级67项、县级209项,曾被国家科委列为全国首批391个重点科技联系县之一。绢丝丽蚌生物学及其增殖技术、阳新长江干堤防渗技术、“华苎4号”第一批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阳新的经济增长。
  〖人 口〗
  截止2003年12月底,阳新县总人口984550人,其中农业人口805554人,非农业人口178996;男性511852人,女性472416人;县城关地区常住人口139260人; 县城流动人口33168人,农村外出经商务工149112人;乡村劳动力29.03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7.17万人,女劳动力11.86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53人;平均寿命71岁,老年人口比例为4.24%。
  【地方特产】

  春鱼,原产于牛湖,因肉嫩味美,营养丰富,产量少而显珍贵,历史上为皇宫贡品。
  苎麻,始种于宋朝,是享誉海内的“内山麻”故乡,纤维支数在1800支以上,现年种植面积4331公顷,年产5517吨。
  茶叶,始于宋朝,枫林的“坡山凤髓”、龙港的“金竹云雾”、排市的“八珍茶”古今闻名,现种植面积809公顷,年产量243吨。
  把竹,又称粉绿竹、乌蹄竹,因常以20斤一把计量而得名,全县现有把竹7330公顷,年产量1万吨。
  松脂
  “富川”牌系列植物油,“富川”牌系列植物油是湖北省名牌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泰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荣获1994年全国亿万群众最喜爱的家用产品食品类“最佳消费品奖”、“湖北省消费者满意金杯奖”,1996年被国内贸易部推荐为名牌产品,同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名牌食品”称号。
  阳新tun,鄂东南特产,主产于阳新,介乎鹅鸭之间,味甘温,滋补佳品,现年产量100万只。
  太子豆腐,产于阳新县太子镇 ,鲜嫩可口,风味独特,享有“荆堤一绝之美誉”,古时为宫庭贡品。
  湖蒿,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无公害优质特色蔬菜,去叶取其茎杆,或凉拌,或炒肉丝,或炒腊肉,便可制成餐桌上的优质菜肴,其性清凉,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常食用之,可明目开胃,增加食欲,强身健体。
  柑桔,明代开始种植,尤以龙港的“龙潭桔”、海口“玉桔”为佳,现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可达8028吨。

新县红旗飘飘宽多少米
答:10米宽。红旗飘飘雕塑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该雕塑高度是21米,八面红旗,最大的红旗宽度是宽度是10米,所以新鲜红旗飘飘,宽度是10米。红旗飘飘象征着这里诞生的八支红军部队,寓意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地区28年革命火种不灭、红旗不倒。

信阳郊野旅游景点介绍作文 南阳旅游景点介绍作文
答:香山湖简介: 美丽的香山湖位于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河南省新县县城东南部,景区面积55.5平方公里,这里山青水秀,石奇景幽,风光如画,是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属于半湿润气候,这里四季分明,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是豫南著名旅游目的地。 长生谷简介: 长生谷入口处的图腾柱上雕刻着许多动植物图案,雕...

新县高级中学的分校简介
答:新县高级中学分校2004年5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同年9月租赁新县城南民兵训练基地为校舍开始招生, 2006年8月迁至潢河北路新校区,开始招收第三届学生。学校现占地面积100余亩,布局合理,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三区分明,现共有两栋标准教学楼、三栋学生公寓、一个综合餐厅、一栋集图书室、阅览室...

许世友简介?
答: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

吴先恩沙坚_吴先恩 罗荣桓夫妇_吴先恩简介
答:中文名:吴先恩 出生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 出生日期:1907年 逝世日期:1987年 职 业:革命军人 投身革命:1926年 入 党:1929年 军 衔:1955年被授予中将 吴先恩——开国中将 吴先恩,河南省新县人,1907年生,1926年投身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 *** ,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参加过第一...

高敬亭(白敬亭高以翔)人物简介
答:高敬亭的人物简介高敬亭(1907—1939),河南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当选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不久又调任区苏维埃武装委员。1930年,任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后,历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鄂豫皖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苏维埃政府主席,光山县书记,豫东南道书记,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

新县人民医院的医院简介
答:先后投资1400多万购置了螺旋CT、电子胃镜、颈颅多普勒、彩超、腹腔镜、CR、C型臂、肛肠镜、血液透析机等;建起了120急救中心,住院部、门诊楼相继安装了空调。2002年投资800余万元兴建了综合医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使该院医疗服务功能更加完备。

新县张志森现在哪上班
答:新县张志森现在在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上班。截止2023年6月20日,根据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官网提供的信息可知,张志森在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一职。所以新县张志森现在在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上班。

信阳毛尖的简介,跪求。急需。
答:具体包括:师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管辖的128个产茶乡镇。北纬31°23′—32°24′,东经113°45′—115°55′。信阳茶叶资源极为丰富,淮南丘陵和大山区皆有种植,荣获国家金质奖信阳毛尖的原料则主要来自信阳西南山区,俗称“五云两潭一寨”,即车云山、连云山...

关于红安的资料有关红安的资料介绍
答:1、湖北省红安县简介:红安县,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东邻麻城,西接黄陂区、大悟县,南连新洲区,北靠河南省新县。总面积179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红安县下辖10个镇、1个乡,常住人口60.92万人。2、红安原名黄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红安正式建县。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