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都出些什么人

作者&投稿:宰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中国最早的“高考”。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状元,这一至今仍充满魅力和活力并为众人羡慕的名词,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发明和创造。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古代读书人考试之路的漫长与艰难。

第一场考试:县试

由考生所在县的县官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二月。通过县试的考生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统称为童生。

第二场考试:府试

由知府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四月。通过府试的考生获得参加院试的资格,统称为生员或秀才。

生员或秀才,就算有功名在身了,可以不用参军,上公堂不用下跪。通过了地方上省级别的考试-会试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第三场考试:乡试

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阴历八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天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人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第四场考试:会试

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阴历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天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第五场考试:殿试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读书人终于顺利的把所有的试考完了,也获得了“进士”头衔。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那么下一步怎么才能当官呢?

进翰林院

状元,进翰林院,官职从六品授修撰,比知县高一级。榜眼、探花进翰林院,官职授正七品编修。虽然品级不高,但状元、榜眼、探花有选任为某些职官及进入中央高层的资格,所以出路比较优越。

庶吉士

其他进士们再进行一次朝考,主要为了选拔庶吉士。朝考中选拨出优秀的进士为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期满时考试,分配工作,叫散馆,若有恩科,不满三年也散馆。

授官

没有录取为庶吉士的进士授官,其品级主要是六、七品,所授的官以两种形式最多:一是部院的主事,司级官里的最低官,正六品;二是授予知县,正七品。主事和知县的缺额最多,而且都属于学习阶段,进士授知县也是授一些简缺的知县,三年以后调同省缺分较重要的县任知县。这是进士大多数人的任官情况,也有授其他官职的。

~

古代科举考试的等级依次是什么?
答:1. 秀才:取得秀才资格需通过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秀才为生员誉没,欲参加乡试者需通过科考成绩优良。2. 举人:乡试中举者称为举人,亦称孝廉。举人有资格做官,第一名称解元。3. 进士: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殿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4. 状元:科举...

邓永波附:清代科举制度简介
答:他们需依次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通过者成为生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秀才。这时,他们算是获得了初步的“功名”,享有士大夫阶层的特权,如免除差徭、见知县不用跪等。生员分为廪生、增生和附生,由学政按成绩进行考核。贡生是生员的进一步晋升,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恩贡、拔贡等。乡试是科举的重要一环,...

古代秀才相当现在什么学历
答:1. 古代秀才在科举制度中属于初步通过官方考试的士人,其学历水平大致对应现代的本科学历。2.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并在明清时期得到完善。这一制度包含了从县试到殿试的六个级别,其中县试、府试、院试相当于基础教育和中学教育的阶段,而乡试、会试、殿试则近似于高等教...

四大才子在史料记载中一起聚会过么
答:十六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秀才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闽、赣七省。贫困...

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这几个职称是怎么排列的
答:1. 秀才:最初的级别,通过县试、府试的考试,获得生员资格,相当于现在的中学毕业生。2. 举人:在乡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举人称号,地位高于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3. 贡士:通过会试的选拔,成为贡士,地位在举人之上,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4. 进士:在殿试中表现卓越,获得进士...

明朝政治家、内阁首辅曹鼐简介,曹鼐三不可的故事
答:曹鼐(1402年-1449年),字万钟,谥文忠,明朝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真定府宁晋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东王里村)人。 曹鼐是北宋政治家曹利用的后人(此说法有待考证,据我族谱记载乃为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之后。),生于明建文四年(1402年),少年豪爽,有大志,博览群书。宣德元年(1426年),中乡试第二,任代州(今山西代县)训导...

历史故事
答:据说本来就丑陋,又长了满脸麻子,一只还脚瘸了,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文章写得太好了,终于被乡试、会试步步录取,一次次高中榜首。到了殿试时,皇帝亲自面试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画着圈上殿的走路姿势,心中不悦,皇帝问:“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

曹鼐在“三杨”之后,接任了明朝的什么官职呢?
答:宣德七年,三十岁的曹鼐参加会试,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了参加来年殿试的资格。 在保和殿参加殿试时,宣宗皇帝朱瞻基亲自策问当下时政。曹鼐沉稳应答,凭借自己的满腹经纶,鞭辟入里地分析当下朝局,其观点甚合帝心,被朱瞻基钦定为一甲头名状元。 此后,曹鼐被授以翰林院修撰一职留任北京,开启了苦熬资历等待叫号的排队...

曾国藩作品 书画名家曾国藩 曾国藩代表作 【欣赏 价格 图片 鉴定...
答:1826年(道光六年)16岁 春,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十年)20岁 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 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 春,入岳麓书院。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长沙,...

相聚平定之重回母校再登冠山
答:在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恩科乡试中,平定神峪人杨大芳,高中癸卯恩科山西乡试第一名解元,成为清代山西最后一名解元。次年,杨大芳赴京,通过甲辰科会试、殿试,最后又考取了进士。嘉庆十六年(1809),州牧吴安祖,从江南水乡文风之地绍兴来到平定上任,通过披览州志,下乡察访,参拜崇贤堂,看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