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偷得半日闲的全诗 包含“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全诗是什么?

作者&投稿:员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首诗名为《题鹤林寺僧舍》,全文如下: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唐代〕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关于这首诗,可能很多小伙伴都只听说过最后一句,下面来从译文、注释等方面来了解全诗。

【译文】

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峡州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写下此诗。

【赏析】

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第二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

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第三句中“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

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四句是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

【关于诗人】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

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浮生偷得半日闲"是一句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的诗句,全诗如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长?

这首诗以描绘秋夜的景色为主题,通过对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夜晚的感受和思考。诗中描述了银烛映照下的冷静画屏,轻盈的纱帘中扑动的萤火虫。接着,诗人描述了夜色的清凉和宁静,以及卧床仰望天空中牵牛织女星的情景。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暗示人生如梦,欢乐转瞬即逝,世事变幻莫测。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示了杜牧对生命和世事的深刻思考。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全诗: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是作者去南山赏春色,游览寺院的时候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赏析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忽闻春尽强登山”,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
“因过竹院逢僧话”,“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又得浮生半日闲”,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浮生偷得半日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浮生偷得半日闲,忽遇西风,满地黄花堆积。梦魂不到关山难,长使英雄泪满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偷得片刻闲暇时光,突然被秋风中飘落的黄花所触动,令他感叹光阴匆匆,难以达到理想的境地。诗中的“关山”暗指边疆战乱之地,英雄泪满巾象征壮志未酬,情感深沉。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光阴流逝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辛苦码字不易,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及时采纳,谢谢!



《题鹤林寺僧舍》是唐朝李涉的诗作。
全文如下: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全诗。~

《题鹤林寺僧舍》
【作者】李涉 【朝代】唐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扩展资料:
《题鹤林寺僧舍》,是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作品鉴赏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忽闻春尽强登山”,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
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又得浮生半日闲”,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创作背景
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文宗时应召为太学博士,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间,用他诗中的话说就是“终日昏昏醉梦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忽闻春尽强登山”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体验了直面现实及人生的轻松感受,才得以使自己麻木已久的心灵增添了些许的愉快,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作者简介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不过李涉虽有才华,却不被朝廷所容。他一生仕途不顺,曾有诗道:“十年蹭蹬为逐臣,鬓毛白尽巴江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题鹤林寺僧舍

全诗如下:
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
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峡州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写下此诗。
赏析:
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第二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第三句中“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四句是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偷得浮生半日闲,下一句是什么?
答:“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唐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五删”部的七绝。李涉是中唐诗人,活跃在唐宪宗至唐文宗时期。仕途坎坷不定,在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司仓参军,在峡中混沌...

“偷得浮生半日闲”出处是哪里?
答:出自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僧侣》。原句: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译文: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谁知道“偷得浮生半日闲”这首诗的全诗?
答:原诗《题鹤林寺壁》--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注解-- 强:勉强。因:由于。过:游览,拜访。竹院:即寺院。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因过竹院逢僧话 原文 《题鹤林寺壁》——唐代诗人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解析 意思就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题鹤林寺壁》。作者是唐代诗人李涉。这首诗有景有情,写得实在,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偷闲半日那句诗怎么念的?
答:“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着浓厚的禅理韵味,对于人生这种无趣盲目的生活来说,最难得的就说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在这首唐诗的一开始,诗人就写出了自己当前所经历的人生状态。“终日昏昏醉梦间”,生活在晚唐时代的诗人,内心当中十分彷徨。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标,终日醉生梦死,也就...

“因过竹院闻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是什么意思?
答: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赏析: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偷得浮生半日闲全诗
答:《题鹤林寺僧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涉。其古诗全文如下: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 半佛半神仙出自哪里
答:“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舍,偷得浮生半日闲。鹤林寺,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僧元素主持镇江南郊的著名古寺之一,始改为禅寺,又名古竹院。“心情半佛半神仙”出自李密庵的《半半歌》:看破浮生过半, 半之受用无边。...

“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
答:“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题鹤林寺僧舍》意思就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原文是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哪里?
答:《题鹤林寺壁》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注释】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晋代,原名古竹院。唐开元、天宝年间为镇江南郊著名古寺之一,僧元素主持寺院始改为禅寺。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