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习题 药学专业考研要考哪些科目?

作者&投稿:冉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解剖:
系统解剖学题库提纲

一、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椎孔、椎间孔、胸骨角、胸骨下角、颧弓、翼点、鼻旁窦、骨盆、骨盆上口、骨盆下口、足弓、斜角肌间隙、小腿三头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咽峡、舌乳头、咽淋巴环、齿状线、肝门、肝蒂、肺门、肺根、支气管肺段、纵隔、肾门、肾蒂、肾窦、肾区、膀胱三角、精索、会阴、腹膜腔、动脉、静脉、心尖切迹、三尖瓣复合体、二尖瓣复合体、心传导系、窦房结、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掌浅弓、掌深弓、静脉角、乳糜池、感觉器、感受器、角膜、视神经盘、黄斑、屈光系统、螺旋器、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神经、反射、反射弧、腰骶干、网状结构、鼓索、交感干、脑干、大脑皮质、基底核、纹状体、内囊、边缘叶、边缘系统、椎体外系、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脉络丛、大脑动脉环
二、问答
1、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运动
2、 平静呼吸及深呼吸的参与肌
3、 胃的组成
4、 肝的脏面的形态结构
5、 胆汁分泌及输送途径
6、 喉腔的分部
7、 肾的冠状面的重要结构
8、 子宫的位置及固定装置
9、 精子产生及排出途径
10、 体循环
11、 肺循环
12、 右心室结构
13、 左心室结构
14、 心传导系及其结构
15、 各心瓣膜的位置及作用
16、 结肠和回肠的动脉分布
17、 胃的动脉及其来源
18、 甲状腺、肾上腺的营养及来源血管
19、 心、肝、脾、肺、肾的营养及功能血管
20、 直肠和肛管的动脉及来源
21、 泪液分泌及排泄途径
22、 眼睑及眼球肌肉及其作用
23、 鼓室各壁的名称、结构特点、毗邻及交通
24、 眼外肌组成及其神经支配
25、 支配舌的神经名称、纤维性质和支配范围
26、 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及其所属的分泌神经
27、 大脑皮质各中枢的位置
28、 第1躯体运动及感觉区特点
29、 脑脊液产生部位及循环途径
30、 硬脑膜窦内血液流向

三、填空及选择(知识点相关内容)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及术语、轴与面、运动系统的构成及各部作用、骨的分类及各类的特征、骨的构造、椎骨七个突起、各部椎骨的特征、脑颅骨及面颅骨、颅前中后窝内的特征结构、颅骨的骨性标志、鼻旁窦的开口、新生儿颅囟、上肢带骨及自由上肢骨的骨性标志、腕骨近远二列排列顺序、下肢骨骨性标志、闭孔、髋臼、直接连接及间接连接的分类、关节基本构造及辅助结构、椎骨间的连接、椎间盘、脊柱生理性弯曲、胸锁关节、四大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肌的分类及辅助结构、咀嚼肌、颈肌、背浅深肌、胸上肢及固有肌、腹前外及后群肌、上肢带肌、手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内脏一般结构、胸标志线、腹分区、牙的分类及形态、牙组织及牙周组织、唾液腺、咽分部、食管狭窄、胃分部、十二指肠分部、空肠和回肠的特点、结肠与盲肠的特征结构、 McBurney点、结肠分段、胰分部、喉软骨、喉连接、肺尖、肺分叶、泌尿系统组成、被膜、输尿管狭窄、膀胱形态、女性尿道特点、输精管分部、男性尿道狭窄、女性生殖系统附属腺、卵巢、输卵管分部、子宫形态、子宫韧带、乳房结构、腹膜各位(内、间、外)器官、腹膜形成结构、脉管系统、体循环、肺循环、心的外形、卵圆窝、室上嵴、左心房、心间隔、心的静脉、心外膜、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髂内外动脉、上下肢浅静脉、上下腔静脉重要通道、淋巴干、胸导管、脾、感受器分类、角膜、眼内容物、泪腺、眼球外肌、光锥、外耳道、鼓室、骨迷路、膜迷路、神经系统分类、神经系统常用术语、脊神经、四大神经丛的组成及分支及支配肌肉及受损情况、脑神经的名称及性质及连脑部位及出颅腔部位、胸神经前支节段性分布、脊髓位置和外形及内部结构及功能、脑、脑干外形及内部结构、非脑神经核、小脑外形及内部结构、间脑的5个部分、脑神经发出纤维及支配的肌肉或粘膜、内脏运动神经的低级中枢及神经节及交通支、端脑外形及分叶、视觉区和听觉区的位置、语言中枢分类、侧脑室、大脑半球的髓质、神经传导通路、硬脑膜、大脑前中动脉营养部位、基底动脉分支、脊髓的动脉

生理:
绪  论
考纲要求
1、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和阈。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和功能。
考纲精要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
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
神经一体液调节:内分泌细胞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
3、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举例:(1)心室肌的收缩力随前负荷变化而变化,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特点是自身调节,故称为异长自身调节。(2)全身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不变的特点是自身调节。
四、生理功能的反馈调控: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五、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各种腔室液等),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直接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物理和化学条件、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内环境最基本的特点是稳态。
稳态是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是内环境理化因素、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实现。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稳态是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纲要求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以及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原理。
3.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考纲精要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内容: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并连有一些寡糖和多糖链。
特点:
(1)脂质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流动的。
(2)细胞膜两侧是不对称的,因为两侧膜蛋白存在差异,同时两侧的脂类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3)细胞膜上相连的糖链主要发挥细胞间“识别”的作用。
(4)膜蛋白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如发挥转动物质作用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等,这些膜蛋白主要以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多种不同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如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5)细胞膜糖类多数裸露在膜的外侧,可以作为它们所在细胞或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
二、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
物质进出细胞必须通过细胞膜,细胞膜的特殊结构决定了不同物质通过细胞的难易。例如,细胞膜的基架是双层脂质分子,其间不存在大的空隙,因此,仅有能溶于脂类的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而细胞膜对物质团块的吞吐作用则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决定的。不溶于脂类的物质,进出细胞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特殊膜蛋白的帮助。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被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形式。
1.是指小分子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跨膜扩散的最取决于膜两侧的物质浓度梯度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单纯扩散在物质转运的当时是不耗能的,其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包含的势能。
2.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移动的过程。参与易化扩散的膜蛋白有载体蛋白质和通道蛋白质。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竞争性抑制;(2)饱和现象;(3)结构特异性。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相对特异性;(2)无饱和现象;(3)通道有“开放”和“关闭”两种不同的机能状态。
(二)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细胞消耗能量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主动转运的特点是:(1)在物质转运过程中,细胞要消耗能量;(2)物质转运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3)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4)原发性主动转运主要是通过离子泵转运离子,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依赖离子泵转运而储备的势能从而完成其他物质的逆浓度的跨膜转运。
最常见的离子泵转运为细胞膜上的钠泵(Na+ -K+泵),其生理作用和特点如下:
(1)钠泵是由一个催化亚单位和一个调节亚单位构成的细胞膜内在蛋白,催化亚单位有与Na+、ATP结合点,具有ATP酶的活性。
(2)其作用是逆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3)与静息电位的维持有关。
(4)建立离子势能贮备:分解的一个ATP将3个Na+移出膜外,同时将2个K+移入膜内,这样建立起离子势能贮备,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和维持细胞电位稳定。
(5)可使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的离子基础。
(三)出胞和入胞作用。(均为耗能过程)
出胞是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由细胞排出的过程,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活动。入胞则指细胞外的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因特异性分子与细胞膜外的受体结合并在该处引起的入胞作用称为受体介导式入胞。
记忆要点:(1)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
(2)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什么结构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许物质通过。体液中的离子物质是通过通道转运的,而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则依赖载体转运。至于载体与通道转运各有何特点,只需掌握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3)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低向浓度高处转运时需要消耗能量,称为主动转运。体液中的一些离子,如Na+、K+、Ca2+、H+的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相应的离子泵完成。离子泵是一类特殊的膜蛋白,它有相应离子的结合位点,又具有ATP酶的活性,可分解ATP释放能量,并利用能量供自身转运离子,所以离子泵完成的转运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体液中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的主动转运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它依赖离子泵转运相应离子后形成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这时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易化扩散的同时将有机小分子从低浓度一侧耦联到高浓度一侧。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这种继发性主动转运。
(4)出胞和入胞作用是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出入细胞的方式。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属于出胞作用;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属于入胞作用。
三、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1.膜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多为糖蛋白,也有脂蛋白或糖脂蛋白。不同受体的结构不完全相同。
2.膜受体结合的特征: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可逆性。
四、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的表现形式:
静息电位——所有细胞在安静时均存在,不同的细胞其静息电位值不同。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阈或阈上刺激时产生。
局部电位——所有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产生。
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表现为膜个相对为正而膜内相对为负。
(1)形成条件:
①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
②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也就是说,细胞未受刺激时,膜上离子通道中主要是K+通道开放,允许K+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而不允许Na+、Ca2+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
(2)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3)特征: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
只要细胞未受刺激、生理条件不变,这种电位差持续存在,而动作电位则是一种变化电位。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这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而膜内负电位减少或增大,分别称为去极化和超级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再向安静时的极化状态恢复称为复极化。
2.动作电位:
(1)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
(2)形成条件:
①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Na+、Ca2+、Cl-高于细胞内,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依靠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主要是Na+ -K+泵的转运)。
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静时主要允许K+通透,而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时又主要允许Na+通透。
③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
(3)形成过程:≥阈刺激→细胞部分去极化→Na+少量内流→去极化至阈电位水平→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正反馈(Na+爆发性内流)→达到Na+平衡电位(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
膜去极化达一定电位水平→Na+内流停止、K+迅速外流→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
(4)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
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而阻断Na+通道(河豚毒)则能阻碍动作电位的产生。
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
(5)动作电位特征:
①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的。
②传播的方式为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
③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膜将经历一系列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它们与动作电位各时期的对应关系是:峰电位——绝对不应期;负后电位——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正后电位——低常期。
④动作电位期间Na+、K+离子的跨膜转运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通道有开放、关闭、备用三种状态,由当时的膜电位决定,故这种离子通道称为电压门控的离子通道,而形成静息电位的K+通道是非门控的离子通道。当膜的某一离子通道处于失活(关闭)状态时,膜对该离子的通透性为零,同时膜电导就为零(电导与通透性一致),而且不会受刺激而开放,只有通道恢复到备用状态时才可以在特定刺激作用下开放。
3.局部电位:
(1)概念: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较小的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或者说是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
(2)形成机制:阈下刺激使膜通道部分开放,产生少量去极化或超极化,故局部电位可以是去极化电位,也可以是超极化电位。局部电位在不同细胞上由不同离子流动形成,而且离子是顺着浓度差流动,不消耗能量。
(3)特点:
①等级性。指局部电位的幅度与刺激强度正相关,而与膜两侧离子浓度差无关,因为离子通道仅部分开放无法达到该离子的电平衡电位,因而不是“全或无”式的。
②可以总和。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一次阈下刺激引起一个局部反应虽然不能引发动作电位,但多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多个局部反应如果在时间上(多个刺激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或空间上(多个刺激在相邻部位同时给予)叠加起来(分别称为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就有可能导致膜去极化到阈电位,从而爆发动作电位。
③电紧张扩布。局部电位不能像动作电位向远处传播,只能以电紧张的方式,影响附近膜的电位。电紧张扩布随扩布距离增加而衰减。
4.兴奋的传播:
(1)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的速度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纤维传导快。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化学性传递,包括突触传递和非突触传递,某些组织细胞间存在着电传递(缝隙连接)。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过程如下:
神经末梢兴奋(接头前膜)发生去极化→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神经末梢释放递质ACh→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N型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K+(以Na+为主)通透性增高→Na+内流→终板电位→总和达阈电位→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特点: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记忆要点:①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2+内流,而化学物质ACh引起终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受体结合后受体结构改变导致Na+内流增加。
②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的所有特征,本身不能引起肌肉收缩;但每次神经冲动引起的ACh释放量足以使产生的终板电位总和达到邻近肌细胞膜的阈电位水平,使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因此,这种兴奋传递是一对一的。
③在接头前膜无Ca2+内流的情况下,ACh有少量自发释放,这是神经紧张性作用的基础。
5.兴奋性的变化规律: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恢复。
五、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骨骼肌的特殊结构:
肌纤维内含大量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肌原纤维由肌小节构成,粗、细肌丝构成的肌小节是肌肉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肌管系统包括肌原纤维去向一致的纵管系统和与肌原纤维垂直去向的横管系统。纵管系统的两端膨大成含有大量Ca2+的终末池,一条横管和两侧的终末池构成三联管结构,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2.粗、细肌丝蛋白质组成:
记忆方法:
①肌肉收缩过程是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的过程,即细肌丝活动而粗肌丝不动。细肌丝既是活动的肌丝必然含有能“动”蛋白——肌凝蛋白。
②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的条件是肌浆内Ca2+浓度升高而且细肌丝结合上Ca2+,因此细肌丝必含有结合钙的蛋白——肌钙蛋白。
③肌肉在安静状态下细肌丝不动的原因是有一种安静时阻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蛋白,而这种原来不动的蛋白在肌肉收缩时变构(运动),这种蛋白称原肌凝蛋白。
3.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②三联管的信息传递。
③纵管系统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4.肌肉收缩过程:
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肌浆Ca2+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凝蛋白变构→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ATP→横桥扭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
5.肌肉舒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
由于舒张时肌浆内钙的回收需要钙泵作用,因此肌肉舒张和收缩一样是耗能的主动过程。
六、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和学分析
1.肌骼肌收缩形式:
(1)等长收缩——张力增加而无长度缩短的收缩,例如人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等长收缩,这种收缩不做功。
等张收缩——肌肉的收缩只是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这是在肌肉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小于肌肉收缩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可使物体产生位移,因此可以做功。
整体情况下常是等长、等张都有的混合形式的收缩。
内容太多,放不下了,抱歉

指骨、趾骨是长骨
关节盘不属于关节基本结构
关节腔是一个密闭的腔隙
关节腔由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围成
关节基本结构:关节面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辅助结构:关节盘 韧带 关节唇
躯干骨由胸骨 椎骨 肋骨组成
椎间孔:相邻椎上下切迹围成
颈椎横突有横突孔
横突孔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
第2颈椎称枢椎,有齿突
第7颈椎称隆椎,是计数椎骨棘突的标志
胸椎特点:锥体两侧上下有上下肋凹
腰椎棘突为矢状水平位后伸

人卫版本科护理基础教材习题答案谁有~

中国药科大学药综一与药综二的考试科目一样,综合二的深度浅些,比药综一简单.只要掌握了药综一的内容,药综二就没有问题(药大本校老师语). 这里主要说药学综合一的用书.
先列举2011年招生简章里面规定的用书:
分析化学部分:1.《分析化学》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有机化学部分:1.《有机化学》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2.《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3. 《有机化学》王礼琛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一版4.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陆涛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生理学部分:1.《人体解剖生理学》岳利民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2.《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生物化学部分:1.《生物化学》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下面是用书建议 我相信适用于大多数准备考药大的研友 供大家参考.
有机化学 教材:用的最多的是王积涛第二版 很厚的一本书 定价72 也是药大本校学生的本科教材.第三版目前还没见过,内容应该相差不大. 还有倪沛州版 用的人也很多 但是内容没有王积涛的详细 据研友反应好像还有遗漏的地方. 辅导书:张宝申有机化学习题解(王积涛版课后题的答案书)+化学工业出版社芦金荣主编有机化学复习指南与习题精选(相当经典的辅导书,辅导班老师推荐的,很多人用.题目有难度,搞懂了这个有机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用上面这些书 足够.


分析化学 教材:孙毓庆第二版.个人认为这本书看着很不舒服 纸张小且书厚.我拿孙毓庆的和人卫版李发美的分析化学教材对比过 内容大同小异.我在当当买的 不知道是印刷错误还是书是盗版的 有些地方是错误的 虽然错误很小很麻烦.而且个人认为课后题也不是很好 答案都没有解析. 辅导书:《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 这本习题集走的是题海路线,普遍反映不是很好可以拿来练笔,有些例题也很好.最经典的是东南大学严拯宇编的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后附07年之前的药大分析考研试题. 这个老师是药大的老师,所以这本书的重要程度大家自己想吧.


生物化学 教材:人卫第六版吴梧桐的生物化学(主要做为参考用) 主要用药大自己编的资料 生物化学复习材料 淘宝很多地方有卖的 南京的学生可以去药大的复印店买到 辅导书:药大自编的生物化学习题集 据说题目很全 还有本欧瑜编的生物化学化学复习指南与习题精选 也不错 后面有07年考药综之前的生物化学药大考研真题

生理学 这个就不用什么教材了 直接用药大自己编的生理资料就行.还有本药大编的生理学白皮书 里面是习题 好像已经绝版了 我还没人见过 但是生理每年都是那些内容 做不做习题大家按自己情况判断


本篇结尾: 传说中的药大内部资料 就是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复习材料还有这俩科的练习题 奉劝大家不要过于依赖这些所谓的内部资料! 笔者自习室的一位女同学也没用什么内部资料 也没去参加辅导班 今年考了370+ 药综230+

一、初试科目
1、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2、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3、710药学基础综合(一) 参考书目 710 药学基础综合(一)
二、分析化学部分:
1、《分析化学》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2、《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有机化学部分:
1、《有机化学》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2、《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3、《有机化学》王礼琛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一版。
4、《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陆涛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四、生理学部分:
1、《人体解剖生理学》岳利民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2、《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五、生物化学部分:
1、《生物化学》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2、药理学-药物毒理学综合《药理学》刘国卿主编,第二版,2006年。
3、《药物毒理学》周立国主编,第一版,2003年。
复试备注 复试:药理学-药物毒理学综合(笔试)

扩展资料:
(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3.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5.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执业药师报名条件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获准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其他国籍的人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中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七年。
2、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大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五年。
3、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本科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三年。
4、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一年。
5、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二、免试条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1、中药学徒、药学或中药学专业中专毕业,连续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20年。
2、取得药学、中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连续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15年。
三、成绩管理
考试以两年为一个滚动周期。报考全部科目的人员,须在连续两个年度内通过考试;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须在一个年度内通过考试。
四、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
报名考试人员请持毕业证、职称证、身份证(原件)、从事专业工作年限证明、近期一寸彩色照片二张。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由人事考试部门负责审核并存档备查。免试人员的资格条件,由各市人事局职称部门负责审查。
五、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如何报考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根据人事部相关文件,符合报考条件的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均可按照就近和自愿的原则,在大陆的任何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专业考试考务管理机构指定的地点报名并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在报名时应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并提交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专业学历或学位证书和本人工作单位出具的从事相应专业工作年限的证明。
注:各地报名条件可能会有所调整,请以各地报名通知上的报名条件为准。
参考资料:
药学专业——百度百科

国开03427人体解剖生理学行考任务一
答:回答:行考任务一1、按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向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切面,称为( )。答案:矢状面2、成人脊柱的组成,包括1块骶骨、1块尾骨和( )。答案:24块椎骨3、当运动神经兴奋,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开放的的电压依从性通道是(答案:Ca2+4、动作电位上升支的产生是由于( )。答案:Na+内流...

大一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习题
答:系统解剖学、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椎孔、椎间孔、胸骨角、胸骨下角、颧弓、翼点、鼻旁窦、骨盆、骨盆上口、骨盆下口、足弓、斜角肌间隙、小腿三头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咽峡、舌乳头、咽淋巴环、齿状线、肝门、肝蒂、肺门、肺根、支气管肺段、纵隔、肾门、肾蒂、肾窦、肾区、膀胱三角、精索、会阴、腹膜腔、...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必考点
答: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必考点如下:1、人体各大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这些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是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2、人体器官的解剖位置和功能:人体有许多器官,每个...

有什么软件可以做人体解剖生理学题目考试的
答:可以下载一个医维度解剖app,上边图的编码和课本上的图的编码一模一样,完全按照教学大纲来的,都是高清真实标本,这个对于医学生来讲真是非常方便。有数字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影像解剖都有,画质也是高清的,全部真实标本,高清数码扫描,真正的3D技术,视觉更真实,更直观地理解人体结构解剖关...

糖尿病患者发生多尿的机制是什么?人体解剖生理学题库
答:心血管病,肾脏病,神经系统病变,眼病等,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昏迷,以致危及生命。它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本病可通过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等检查进行确诊,本病的基础病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发病。

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答:全书介绍了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门学科知识,既保持了两个学科的独立性,又保持了两个学科的一致性,重点在生理学。按功能系统分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十三章。在内容上注意把形态结构和功能整合在一起。在每章前、后各有学习目标和习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1
答:(1)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2)形成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Na+、Ca2+、Cl-高于细胞内,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依靠离子泵的主动转运。(...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指导习题集的目录
答:绪论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三章消化系统第四章呼吸系统第五章泌尿系统第六章生殖系统第七章脉管系统第八章神经系统第九章内分泌系统第十章人体生理学基础第十一章血液第十二章循环系统生理第十三章呼吸生理第十四章消化与吸收第十五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第十六章泌尿系统生理第十七章特殊感觉...

人体解剖生理学自考教材?
答:卫生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学,营养学,钢琴,舞蹈,绘画美工,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遗传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关系密切主要课程:教育学、教育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

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二章的学习感,300~400字,急!
答:比如人体基本生理功能中的兴奋与抑制,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的对立性,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废物的排泄等。二、突出重点,善于归纳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要想全面地掌握、理解确有一定难度。只有突出重点,才能较好地学好这门课程。重点内容常常是一堂课的核心或关键部分,所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