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立人过来一个檄文的檄右边是什么字 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激"不要三点水,是什么字?

作者&投稿:丑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徼jiǎo  1. 同“侥”。 2. 求。

● 徼jiào  1. 边界:~外。 2. 巡逻,巡察:~巡。~道(巡查警戒的道路)。

双立人过来一个檄文的檄右边的字是:檄[xí]。

发表的檄文中的“檄”字念什么~

檄文 xí wén
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
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

是檄【xí】字。
基本释义:
1、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文。羽~。~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2、泛指信函。
3、用檄文晓谕或声讨:~调(行檄调动);~委(用檄文晓谕、托咐)。
笔画数:17,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3251141533134。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檄文【xí wén】: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2、传檄【chuán xí】:传布檄文:~声讨。
3、鱼檄【yú xí】:指鱼形檄牌。
4、檄羽【xí yǔ】: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
5、长檄【cháng xí】:长牒。给行远路者以某种证明的文书。
6、谕檄【yù xí】:说明情况安定民心的公文。
7、草檄【cǎo xí】:草拟檄文。亦泛指撰写官方文书。
8、军檄【jūn xí】:军中檄文;军事方面的招讨文书。
9、檄定【xí dìng】:谓奉檄征讨平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檄

单人旁右边是个檄文的檄的右半部分念什么?
答:儌 [jiǎo]1. 通“徼”。贪求不止[be greedy for]。如:儌福(企求福祉)2. 袭击;拦截[make a surprise attackon;assault;intercept]中途儌之。——《辛亥革命》3. 攻击[accuse;charge]。如:儌讦(攻击别人短处或揭发别人阴私)

双立人过来一个檄文的檄右边是什么字
答:● 徼jiǎo  1. 同“侥”。 2. 求。● 徼jiào  1. 边界:~外。 2. 巡逻,巡察:~巡。~道(巡查警戒的道路)。

儌这个字把立人旁改成木字旁读什么?
答: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檄文。羽檄。檄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参考资料:《汉语大字典2》第1397页第13字、基本区unicode:6A84

木字旁右边一个缴的右边
答:音“席”,檄文。

左边一个木,右边一缴的一半是什么字,怎么组词?
答:檄文 檄xí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檄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木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五笔86:SRYT 五笔98:SRYT 仓颉:DHSK 笔顺编号:12343251141533134 四角号码:4894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A84 基本字义 1.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此臣...

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激"不要三点水,是什么字?
答:是檄【xí】字。基本释义:1、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文。羽~。~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2、泛指信函。3、用檄文晓谕或声讨:~调(行檄调动);~委(用檄文晓谕、托咐)。笔画数:17,部首:木,笔顺编号:...

一个木一个感激的右边念什么?
答:一个木加感激的右边是檄,念xí,檄文。是古代政府用于征召,声讨的文告。

所谓党八股要反对的是什么,什么是党八股
答:这个标语的意思并不坏,可是那工人的工字第二笔不是写的一直,而是转了两个弯子,写成了"—ㄣ—"字.人字呢 在右边一笔加了三撇,写成了"[人彡]"字.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大概他的意思也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则就很难得到...

孔乙己是一篇什么文
答:孔乙己》是《呐喊》的第二篇,写于“五四”前夕,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那时,科举制度虽已废除,但教育体系并未改变,许多知识分子还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鲁迅认为要使人民群众觉悟起来,改变愚昧和麻木的精神状态,必须反对“国粹”,解放个性,把人民群众从中国...

孔乙己写作背景?
答:《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