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作者&投稿:杨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华民族的形成
中华民族的形成问题,是近几十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形成,这需要从地理、历史以及文化诸多方面来考察,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是逐渐形成的,它先有一个大致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中心不断扩大,到最后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可以说,由小到大,不断融合,是中华民族从开始就有的特点。

这个中心大概在现在河南山西一带,那里居住着一个叫商的民族。比商早的朝代肯定还有,因为商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政体了,而国家的形成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它前面肯定还有别的政权形式,一般说是夏朝,那块地方后来就叫做华夏,也称中原。当然,那时中国大部分区域还不在华夏的范围内。随着商人的扩张,到了商朝后期,现在山东江苏安徽一带也纳入了商的版图。商朝大概延续了五百年。后来中国西部有一个叫周的民族强大起来,周民族来源很有可疑,不过后来它灭了商,入驻了中华,就成了中华民族的正宗。而且周的历史悠久,它从建立起到公元前256年被秦灭亡为止,几乎长达八百年,是我国历史上时间最久的朝代。随着周的加入,周的地域加上原来商的国土,华夏的疆域扩大了许多。但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区域也只包括现在中国中东部的十来个省份,不过这是一块最适宜人类居住和耕作的地方。

人类自从走出原始社会以后,就分成了两大种族: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占据着一些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地方,从事着农业生产;而游牧民族则活动在广大的地势高寒草原区,进行放牧和狩猎。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富足且安定的生活养成了农耕民族怯懦保守的个性,而严酷的生存环境倒反成就了游牧民族桀骜不驯的性格。因此,农耕民族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力量薄弱。游牧民族虽然人口较少,却骠悍强横。在历史上,这两大种族之间劫掠与被劫掠的争斗一直不断。劫掠的一方往往是游牧民族,被劫掠的一方往往是农耕民族。这很有点像动物世界中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游牧民族是食肉动物,而农耕民族则是食草动物。华夏文明大概从开始以来,就一直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岂不日戒,猃狁之故”,诗经里的句子早就透露出了这方面的信息。南方也有许多不开化的蛮族,但相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南方蛮族对中原的威胁就要小得多。因为地球人还有一个特点,即北方的民族都要强过南方的民族。所以,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威胁几乎都来自北方。

游牧民族不断地侵蚀农耕地区,掠夺人畜财富,西周就是被它灭亡的。继任的周平王只好东迁,这就是东周。而长江流域一带蛮人居住的地方,那里也产生了一个大国,就是楚。楚国在当时也只能算是蛮族,但它把触角伸到了华夏的版图中来了,要和中原那些传统的国家争霸,而且还真的争到了霸,不过从那时起,它也牢牢地把自己和中华民族捆绑在了一起。

后来也是处于西北的秦统一了中国。历史上中国的统一,大多来自北方,南方的北伐很少有成功的例子,这也是北强南弱的例证。但秦这个国家也有很多疑问。它居住的地方已接近游牧民族区,它的祖上因为替周天子养马有功,得了这块封地,它的居民中肯定混杂了不少游牧民族的成分。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诸侯国之间交战,不少国家就借用游牧民族的武力打败对方。后来秦统一了中国,也没有人说它不是华夏的正宗。但秦自己也不断遭到游牧民族的威胁,所以秦始皇就派了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扎北方,防备匈奴。

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略,汉朝也经常与匈奴交战。一开始是匈奴占有优势,连汉高祖和他的妻子吕后都蒙受了羞辱,到了汉武帝时代才转守为攻。后来匈奴分裂了,汉朝也不复武帝时的强大,双方只好妥协和亲,保持和平。后来南匈奴归附了汉朝,汉朝允许他们进入汉人的地盘,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归化成了汉族,身份也慢慢由游牧民族变成农耕民族。

汉朝应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王朝,一是它的时间久,二是它的恢弘强大,三是它建立了一套比较有效的行政体制。后来我们这个民族定名为汉,是很有道理的。汉朝成立了四百年,中间有过一次短暂的动乱,动乱结束后西汉就变成了东汉,各有两百年的历史。汉王朝不仅接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归顺,也不断开拓南方的边疆。但最强大的王朝也会崩溃,到了东汉末年,汉王朝的气数已尽,代之而起的是三国。但北方的游牧民族并没有停止对汉地的骚扰,相反中国的动乱成了它浑水摸鱼的好机会,他们不断地侵蚀汉人的地盘,掳掠汉地的居民特别是女人。蔡文姬就是其中的一个,后来曹操爱惜她的才华,把她从匈奴那里赎了回来。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可能有许多汉人自动或者被动地进入了游牧地区,他们的后代也就成了游牧民族的成员。所以在北中国,民族间的交融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

西晋的局势很有点像罗马帝国的末期,先是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内附,终于爆发了一场五胡乱华,最后导致了西晋的崩溃,其原因当然统治阶级的腐败。但还有一个原因,在中国历史上,大凡不用战争方式扫平天下,而是靠巧取豪夺得来的王朝,要么寿命不长,要么不很强大。西晋就是如此,它的政权是从曹魏禅让而来,因此武力就不很强大,经不住严重的打击,后来的隋、宋等朝代都是如此,只有秦是例外。但说到底,少数民族的进入其实是生存权利的争夺。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争夺生存权利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新大陆发现之前,地球上只有两块好地方,一块是南欧,另一块就是东亚,即中国的东部。其余地方,不是燠热,就是严寒,再不就是沙漠,或者就是山地。西晋时期,随着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就爆发了汉人和游牧民族之间为争夺生存范围的斗争。汉民族抵挡不住游牧民族的武力,只好纷纷南迁,于是北中国成了少数民族的天下。在人类的历史上,落后的民族常常凭借强大的武力,屡屡征服懦弱但又发展了高度文明的民族。这种现象直到热兵器发明以后,才得到改变。热兵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它使战争不再光凭膂力取胜,使落后的民族从此无法战胜先进的民族,从而极大地保卫了人类文明的成果。

那些入侵的游牧民族把汉人往南方赶,逼迫汉人去开发南方的土地。如果没有这个“动力”,恐怕汉人开发南方的劲头没有这么大,速度也没有这么快。南方是华夏民族的回旋之地,中华文明有好几次都依托南方这片土地得以保存下来,而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还有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等,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都没有这样的地理条件,因而他们的文明都过早地终结了。而那些胡人进入汉地时间一长,反被众多的汉人同化,南方的土地又被退却下来的汉人开拓。因此当重归统一的时候,华夏文明的范围又扩大了。

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他们的血统也不那么纯净。李氏家族中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成分,这对长期居住在西北地区的李氏家族来说,并没有什么奇怪。我国的西北本来就是一个汉胡杂居的地方,你想在那里找到血统纯粹的汉人,比在大海里捞针还难,再说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唐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朝代,很多少数民族人士都进入了高层领导,但没有人说唐朝不是一个华夏民族的国家。

唐以后,少数民族再一次大规模进入汉地,先是契丹,再是女真,然后是蒙古,先后在中国的北方驰骋纵横。宋朝是一个孱弱的王朝,其实那些游牧民族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是血肉之躯,只不过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已。如果处在同样的环境下,到底谁更糟糕一些也不可知。他们一个又一个地进入中国,而后一个又一个地腐败了。先是辽人,他们的末代皇帝和宋朝的皇帝一样,哭哭啼啼地成了俘虏。不久以后是金人,拷贝得一丝儿不走样。再后是蒙古人,他们的下场稍微好一些,主要是最后一个皇帝没有对朱元章抵抗到底,而是自己识相地跑掉了,所以被谥为顺帝。“顺”者,顺天应人之谓也。还有是他们遇到的不是残暴无比的民族,而是宽宏大量的汉人。所以,一个民族的个性,其实是由所处环境决定的。同样是辽人、金人和蒙古人,他们在草原上的时候骁勇无比,一旦进入温柔之乡,都无一例外地软化了。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地理就是物质,历史只是意识,是地理条件决定了历史的走向。但可以肯定,随着元顺帝出逃的蒙古人不会很多,更多的是选择了留下,情愿同化为汉人,成为农耕民族的一员,也不愿再到茫茫的草原上去重过动荡不安的生活。那些草原上的民族就像流星,当他们一旦划过历史的天空,就再也没有重新发光的机会了。不少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民族,有的到后来连影子也找不到了,他们隐藏到哪里去了呢?其实绝大多数都融入到汉民族里了,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员。

所以,汉民族往南基本上是一个开拓的过程,而在北方往往是一个被侵蚀的过程。这样中华民族的成分就越来越复杂,版图也就越来越扩大。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三个王朝,元、明、清,三个朝代中有两个是由异族进入到中国建立的。在当时他们只能说是异族,不能说因为他们后来归属了中华民族,就把以前事实一概抹去。这就像一个女子后来成了你的妻子,但并不能说她一生下来就是你家里的人一样。中华民族是逐渐形成的,否则这个历史就不好说,许多人物的历史地位就不好定。蒙古人占领过好多地方,当他们衰败以后,也都融进了当地的种族,但也不能说他们一开始就是那里人,人家也没有这么说。其实,许多边缘民族的归属往往是很游离的,它既有可能归入这个国家,也有可能归入那个国家,有着很大的偶然性。元末明初,许多蒙古人已被同化,但作为一个民族还没有加入到中华民族里来,蒙古族加入中华民族是满州人进来后的事情。

满州人最早居住在黑龙江一带,后来逐渐往温暖的南方迁移,最后一直推进到中国的山海关外。在农业社会里,荒原、沙漠、极地、海陬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地方,放弃也毫不可惜。他们留下的真空,后来就由俄罗斯人来填充。但是他们的人数并不多,据说到后来入关的时候,也不过二十来万。不过明朝也和宋朝一样,是一个糟糕的朝代。当满州人崛起的时候又正好是明朝的末世,这一老一少精神状态的差别实在太大了,所以这二十几万人就奇迹般地占据了汉人的地区,而这一进入同样使他们无法离开。设想一下,如果当年满州人不入关,现在的情形又会是怎样呢?现在东北恐怕多半是别一个国家,因为那时离开现代国家建立的时间已经不久了,中华民族来不及产生一个新的朝代去统一它。满人进入了中国,又笼络了蒙古人,使得蒙古也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这就是中国最后的格局。

建国以后形成的,在此之前没有这个提法,民国的时候还称“五族共和”呢!

。。。快灭亡的时候突然形成的。。。

"中华民族"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清末时期。最先由梁启超提出的!

  中华民族的形成
  中华民族的形成问题,是近几十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形成,这需要从地理、历史以及文化诸多方面来考察,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是逐渐形成的,它先有一个大致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中心不断扩大,到最后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可以说,由小到大,不断融合,是中华民族从开始就有的特点。

  这个中心大概在现在河南山西一带,那里居住着一个叫商的民族。比商早的朝代肯定还有,因为商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政体了,而国家的形成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它前面肯定还有别的政权形式,一般说是夏朝,那块地方后来就叫做华夏,也称中原。当然,那时中国大部分区域还不在华夏的范围内。随着商人的扩张,到了商朝后期,现在山东江苏安徽一带也纳入了商的版图。商朝大概延续了五百年。后来中国西部有一个叫周的民族强大起来,周民族来源很有可疑,不过后来它灭了商,入驻了中华,就成了中华民族的正宗。而且周的历史悠久,它从建立起到公元前256年被秦灭亡为止,几乎长达八百年,是我国历史上时间最久的朝代。随着周的加入,周的地域加上原来商的国土,华夏的疆域扩大了许多。但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区域也只包括现在中国中东部的十来个省份,不过这是一块最适宜人类居住和耕作的地方。

  人类自从走出原始社会以后,就分成了两大种族: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占据着一些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地方,从事着农业生产;而游牧民族则活动在广大的地势高寒草原区,进行放牧和狩猎。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富足且安定的生活养成了农耕民族怯懦保守的个性,而严酷的生存环境倒反成就了游牧民族桀骜不驯的性格。因此,农耕民族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力量薄弱。游牧民族虽然人口较少,却骠悍强横。在历史上,这两大种族之间劫掠与被劫掠的争斗一直不断。劫掠的一方往往是游牧民族,被劫掠的一方往往是农耕民族。这很有点像动物世界中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游牧民族是食肉动物,而农耕民族则是食草动物。华夏文明大概从开始以来,就一直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岂不日戒,猃狁之故”,诗经里的句子早就透露出了这方面的信息。南方也有许多不开化的蛮族,但相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南方蛮族对中原的威胁就要小得多。因为地球人还有一个特点,即北方的民族都要强过南方的民族。所以,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威胁几乎都来自北方。

  游牧民族不断地侵蚀农耕地区,掠夺人畜财富,西周就是被它灭亡的。继任的周平王只好东迁,这就是东周。而长江流域一带蛮人居住的地方,那里也产生了一个大国,就是楚。楚国在当时也只能算是蛮族,但它把触角伸到了华夏的版图中来了,要和中原那些传统的国家争霸,而且还真的争到了霸,不过从那时起,它也牢牢地把自己和中华民族捆绑在了一起。

  后来也是处于西北的秦统一了中国。历史上中国的统一,大多来自北方,南方的北伐很少有成功的例子,这也是北强南弱的例证。但秦这个国家也有很多疑问。它居住的地方已接近游牧民族区,它的祖上因为替周天子养马有功,得了这块封地,它的居民中肯定混杂了不少游牧民族的成分。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诸侯国之间交战,不少国家就借用游牧民族的武力打败对方。后来秦统一了中国,也没有人说它不是华夏的正宗。但秦自己也不断遭到游牧民族的威胁,所以秦始皇就派了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扎北方,防备匈奴。

  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略,汉朝也经常与匈奴交战。一开始是匈奴占有优势,连汉高祖和他的妻子吕后都蒙受了羞辱,到了汉武帝时代才转守为攻。后来匈奴分裂了,汉朝也不复武帝时的强大,双方只好妥协和亲,保持和平。后来南匈奴归附了汉朝,汉朝允许他们进入汉人的地盘,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归化成了汉族,身份也慢慢由游牧民族变成农耕民族。

  汉朝应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王朝,一是它的时间久,二是它的恢弘强大,三是它建立了一套比较有效的行政体制。后来我们这个民族定名为汉,是很有道理的。汉朝成立了四百年,中间有过一次短暂的动乱,动乱结束后西汉就变成了东汉,各有两百年的历史。汉王朝不仅接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归顺,也不断开拓南方的边疆。但最强大的王朝也会崩溃,到了东汉末年,汉王朝的气数已尽,代之而起的是三国。但北方的游牧民族并没有停止对汉地的骚扰,相反中国的动乱成了它浑水摸鱼的好机会,他们不断地侵蚀汉人的地盘,掳掠汉地的居民特别是女人。蔡文姬就是其中的一个,后来曹操爱惜她的才华,把她从匈奴那里赎了回来。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可能有许多汉人自动或者被动地进入了游牧地区,他们的后代也就成了游牧民族的成员。所以在北中国,民族间的交融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

  西晋的局势很有点像罗马帝国的末期,先是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内附,终于爆发了一场五胡乱华,最后导致了西晋的崩溃,其原因当然统治阶级的腐败。但还有一个原因,在中国历史上,大凡不用战争方式扫平天下,而是靠巧取豪夺得来的王朝,要么寿命不长,要么不很强大。西晋就是如此,它的政权是从曹魏禅让而来,因此武力就不很强大,经不住严重的打击,后来的隋、宋等朝代都是如此,只有秦是例外。但说到底,少数民族的进入其实是生存权利的争夺。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争夺生存权利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新大陆发现之前,地球上只有两块好地方,一块是南欧,另一块就是东亚,即中国的东部。其余地方,不是燠热,就是严寒,再不就是沙漠,或者就是山地。西晋时期,随着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就爆发了汉人和游牧民族之间为争夺生存范围的斗争。汉民族抵挡不住游牧民族的武力,只好纷纷南迁,于是北中国成了少数民族的天下。在人类的历史上,落后的民族常常凭借强大的武力,屡屡征服懦弱但又发展了高度文明的民族。这种现象直到热兵器发明以后,才得到改变。热兵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它使战争不再光凭膂力取胜,使落后的民族从此无法战胜先进的民族,从而极大地保卫了人类文明的成果。

  那些入侵的游牧民族把汉人往南方赶,逼迫汉人去开发南方的土地。如果没有这个“动力”,恐怕汉人开发南方的劲头没有这么大,速度也没有这么快。南方是华夏民族的回旋之地,中华文明有好几次都依托南方这片土地得以保存下来,而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还有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等,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都没有这样的地理条件,因而他们的文明都过早地终结了。而那些胡人进入汉地时间一长,反被众多的汉人同化,南方的土地又被退却下来的汉人开拓。因此当重归统一的时候,华夏文明的范围又扩大了。

  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他们的血统也不那么纯净。李氏家族中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成分,这对长期居住在西北地区的李氏家族来说,并没有什么奇怪。我国的西北本来就是一个汉胡杂居的地方,你想在那里找到血统纯粹的汉人,比在大海里捞针还难,再说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唐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朝代,很多少数民族人士都进入了高层领导,但没有人说唐朝不是一个华夏民族的国家。

  唐以后,少数民族再一次大规模进入汉地,先是契丹,再是女真,然后是蒙古,先后在中国的北方驰骋纵横。宋朝是一个孱弱的王朝,其实那些游牧民族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是血肉之躯,只不过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已。如果处在同样的环境下,到底谁更糟糕一些也不可知。他们一个又一个地进入中国,而后一个又一个地腐败了。先是辽人,他们的末代皇帝和宋朝的皇帝一样,哭哭啼啼地成了俘虏。不久以后是金人,拷贝得一丝儿不走样。再后是蒙古人,他们的下场稍微好一些,主要是最后一个皇帝没有对朱元章抵抗到底,而是自己识相地跑掉了,所以被谥为顺帝。“顺”者,顺天应人之谓也。还有是他们遇到的不是残暴无比的民族,而是宽宏大量的汉人。所以,一个民族的个性,其实是由所处环境决定的。同样是辽人、金人和蒙古人,他们在草原上的时候骁勇无比,一旦进入温柔之乡,都无一例外地软化了。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地理就是物质,历史只是意识,是地理条件决定了历史的走向。但可以肯定,随着元顺帝出逃的蒙古人不会很多,更多的是选择了留下,情愿同化为汉人,成为农耕民族的一员,也不愿再到茫茫的草原上去重过动荡不安的生活。那些草原上的民族就像流星,当他们一旦划过历史的天空,就再也没有重新发光的机会了。不少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民族,有的到后来连影子也找不到了,他们隐藏到哪里去了呢?其实绝大多数都融入到汉民族里了,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员。

  所以,汉民族往南基本上是一个开拓的过程,而在北方往往是一个被侵蚀的过程。这样中华民族的成分就越来越复杂,版图也就越来越扩大。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三个王朝,元、明、清,三个朝代中有两个是由异族进入到中国建立的。在当时他们只能说是异族,不能说因为他们后来归属了中华民族,就把以前事实一概抹去。这就像一个女子后来成了你的妻子,但并不能说她一生下来就是你家里的人一样。中华民族是逐渐形成的,否则这个历史就不好说,许多人物的历史地位就不好定。蒙古人占领过好多地方,当他们衰败以后,也都融进了当地的种族,但也不能说他们一开始就是那里人,人家也没有这么说。其实,许多边缘民族的归属往往是很游离的,它既有可能归入这个国家,也有可能归入那个国家,有着很大的偶然性。元末明初,许多蒙古人已被同化,但作为一个民族还没有加入到中华民族里来,蒙古族加入中华民族是满州人进来后的事情。

  满州人最早居住在黑龙江一带,后来逐渐往温暖的南方迁移,最后一直推进到中国的山海关外。在农业社会里,荒原、沙漠、极地、海陬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地方,放弃也毫不可惜。他们留下的真空,后来就由俄罗斯人来填充。但是他们的人数并不多,据说到后来入关的时候,也不过二十来万。不过明朝也和宋朝一样,是一个糟糕的朝代。当满州人崛起的时候又正好是明朝的末世,这一老一少精神状态的差别实在太大了,所以这二十几万人就奇迹般地占据了汉人的地区,而这一进入同样使他们无法离开。设想一下,如果当年满州人不入关,现在的情形又会是怎样呢?现在东北恐怕多半是别一个国家,因为那时离开现代国家建立的时间已经不久了,中华民族来不及产生一个新的朝代去统一它。满人进入了中国,又笼络了蒙古人,使得蒙古也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这就是中国最后的格局。

华夏族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最初由哪些人群组成?
答:8000年前。华夏先民分为许多部落,活跃于黄河中下游,自黄帝时统一为华夏部落联盟。其中比较著名的首领有太昊(伏羲)、少昊(白帝)、颛顼(黑帝)、黄帝、炎帝(赤帝)、帝喾(高辛氏)、祝融、伯益、舜帝、尧帝。。华夏族,即汉族,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华”或“诸华”。古代居住于中原...

民族的发展过程
答:华民族是历史融合的产物。早在新石器晚期,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已经出现了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产生了互不相同又互相影响的文化。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战胜炎帝、击杀蚩尤,炎、黄联合战胜太昊、少昊,以及尧、舜、禹禅让,都是中原先民各部落在向外发展中互相冲突、融合的历史痕迹。 考古发现已...

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就有了?
答:是属于中央部落向四周迁徙扩展,与当地土著融和而成。到了秦汉大一统,这些族群终于完全的融合成了一个民族——汉族。而后两千年因为中国向外开拓领土遇到新的族群,或者外族入侵,出现了很多没有融合进汉族的少数民族。直至今日。所以,实际上汉族是华夏民族大一统之后才产生的,要晚于华夏民族这个概念。而今...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称汉族?什么时候开始称华夏民族?
答:从黄帝时期开始称华夏族,从汉朝开始称汉族。

中华民族的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答:1、“中华民族”词源 “中华民族”一词,乃由近代的梁启超首先提出,之后同时期后续提出有杨度和章太炎等诸多学者阐释与政府认可。梁启超提出指华夏族、汉民族、炎黄遗族等。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指出:“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

中华民族是什么时候正式形成的?请客观回答,尊重历史事实!谢谢!_百度知...
答:华”。历史学家认为华是源于上古的华胥国(位于陕西西安附近),也有人说“华”是因华山而得名,“夏”是因夏水(汉水)得名。久而久之“中华”便成了中国,华夏的代名词。“中华民族”一词是由历史悠久的“中华”一词和近代以来由西方传入之“民族”一词相互结合而成的。梁启超,杨度和章太炎等人...

华夏民族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答:"华夏族是一个特定的称呼,是指周朝时期,周天子分封国家的子民。大致形成于周朝的东周时期,此时列国争霸。比如商鞅是卫国人,但是他帮助了秦国人,比如吴起是曹国人,他担任过魏国、楚国等官职。比如孔子 孟子等,是鲁国人,但他们也在齐国待过一段时间,而且孔子生前周游列国,所以诸国肯定有统一的语言...

为什么我们伟大民族叫“中华民族”。
答:形成一种“单元性的多元化民族”。这个中心民族,在先秦上古时代,称为华族或夏族。而“华”,系指居于华山,、以玫瑰花(华)作图腾的“华族”的祖先轩辕黄帝;“夏”系指居于长江中下游,“夏族”的祖先夏后氏。秦汉以后则称为汉族。华夏民族的称谓,由此而来。

中华民族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答: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是逐渐形成的,它先有一个大致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中心不断扩大,到最后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可以说,由小到大,不断融合,是中华民族从开始就有的特点。 这个中心大概在现在河南山西一带,那里居住着一个叫商的民族。比商早的朝代肯定还有,因为商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政体了,而国家的...

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长 就是说什么时候由中华民族
答:炎黄子孙谓之百姓,蚩尤后裔称之黎民,合称为黎民百姓。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最早主体。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发展与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总之,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及海外华人的统称。中华民族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中部。经过民族识别,现今的中华民族共包括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除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