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为什么多次出家当和尚

作者&投稿:符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梁武帝萧衍晚年信任佛法,曾多次出家。普通八年,萧衍前往同泰寺第一次出家,此后大赦天下,并且改年号为大通。到了大通三年,萧衍再次来到同泰寺出家,后来朝中大臣捐钱,才让萧衍成功还俗。很多人不理解,萧衍到了晚年为何会如此信奉佛法,或许这跟他纵容宗室有关。那历史上除了萧衍,还有没有其他的皇帝当过和尚呢?想了解的朋友就一定别错过下文啦。

1、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是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公元501年带领军队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把齐灭亡后建立梁朝,登基上位。不知是什么时候原因,当上皇帝后他的宗教信仰变了,由道教改为了佛教,而且还成了一个虔诚的居士。

执政之初,萧衍勤于处理政务与注意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在生活方面,萧衍提倡节俭,每天的饮食以素食为主,不搞大吃大喝。在用的方面更是节俭,史载他一顶帽子戴两年,一床被子用三年。在睡房里里除了一张床,没有柜子、桌子等其他生活用品。除了率先垂范,他还严格要求官吏们也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讲为国为民的道理,提高他们的认识。他派出使者巡视各处,监督地方官员。对于清廉的官员,给予提拔重用。在发展农业、减轻百姓税赋等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都取得了不错的政绩。

由于和吴姓妃子、以及和吴姓妃子儿子的恩恩怨怨,萧衍受到了很大刺激,史载他看破红尘,做出不少令世人瞠目结舌不可理喻的事。

数年间他前后三次到寺庙进香后就不愿回皇宫,说想出家。国不可一日无君哦,大臣们经过商量,被迫建议采取捐钱给寺庙的办法让他回朝理事,他同意了。但经他这么瞎折腾,朝政混乱,国库空虚,社会开始动荡不安。

公元548年,从东魏叛逃到梁的侯景发动兵变,萧衍被囚禁,第二年在疾病和饥饿中死去。

笔者述评,此事出于正史,萧衍虔诚信佛应当是真的,但这么反反复复想去当和尚,行为怪诞,按现在的话来说,估摸是得了某些疾病所致吧?

2、明太祖朱元璋

笔者管见,古代中国出身最贫苦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属。朱元璋出身于农家。17岁那年家乡发生蝗灾和瘟疫,他的父母、兄长等相继死去,大嫂带着三个侄子回娘家求助,小光棍汉朱元璋走投无路,只好到村旁的寺庙去当和尚。灾荒越来越严重,连寺庙也维持不下去了,朱元璋出来当叫花子讨饭,挨饿的滋味不好受,他饱尝到人世间的辛酸。

几年后朱元璋回到了家乡,以前的住房早已垮塌,他只好在破败不堪的寺庙中暂时安身。元代末年伴随着严重自然灾害而来的是社会的大动荡,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正好在此时,他儿时的伙伴汤和邀约他去从军。朱元璋就随汤和投入到郭子兴的部队。他打仗勇敢,讲义气有人缘,很快就在军中崭露头角。元帅郭子兴认为他有发展前途,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他为妻。之后他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逐步开创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笔者述评,朱元璋早年当和尚,是由于生活所迫。用长远的观点看,这和尚没白当,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人生阅历,为以后发展壮大建立大明朝打下了基础。

3、唐宣宗李忱

历史上皇位的传承,按惯例一般是子(侄)接棒,但也有特殊的,唐宣宗李忱就是一个特殊例子,他是以皇太叔身份承继的,这可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记录。

李忱以前叫李怡,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是唐穆宗李恒的同父异母兄弟,是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其父之后已有四朝皇帝啦,按理说,早已与皇位擦肩而过,但命运使然,让他以皇太叔的身份继承了皇位。

他是其父唐宪宗晚年的庶出儿子,成为了幺房老前辈哦,和当上皇帝的文宗、武宗两位侄子年龄差不多。由于他有学识,深遭这两位侄子的妒忌,平时相处总是将其作为讥讽嘲弄对象这些事就不必多说了。唐武宗登基后,曾派人将其抓来,浸泡在厕所污水缸里,用意不言而喻,是打算暗暗地将其折磨死。据野史载,有个叫仇公武的宦官,借口出面去杀死他,将其悄悄送出皇宫,到浙江盐官(今浙江海宁)镇国海昌院(安国寺)当了一个小和尚,方丈齐安为其取名琼俊。几年后唐武宗驾崩,李忱返京当了皇帝,是为唐宣宗。李忱一直感怀方丈齐安的恩德,齐安圆寂后赠其悟空国师的谥号,并将禅院扩建,取名齐丰寺。

李忱当上皇帝后,比较有作为,有小太宗之誉。但他是否当过和尚这事却扑朔迷离,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成为了一宗历史悬案。

4、顺治皇帝福临

爱新觉罗.福临本来没有当皇帝的份。1643年皇太极突然病死,由于生前没指定继承人,几派力量在确定继承人上相争陷入了僵局,福临的亲生母亲和他族叔多尔衮用计让时年6岁的福临幸运登基,史称顺治皇帝,但实际朝权被担任摄政王的多尔衮独揽。顺治八年(1651年),14岁的福临亲政。对其执政能力的评价褒贬不一,在此不累赘。福临为啥能成为清代皇帝中的明星人物呢,就是到底他当了和尚没有?

正史的记载福临是在24岁那年死于天花,火化后的骨灰安葬在河北遵化县的清孝陵。

传说的是顺治24岁那年不当皇帝而是到五台山当和尚去了。清皇室为了掩饰真像,说是得天花而逝,其实是康熙五十年(1785年)左右圆寂的,期间康熙皇帝多次前往五台山探望父亲,但福临一直不愿意相认。康熙皇帝的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诗句,大都世人都认为是证明。

福临当和尚的传言是无风不起浪。他先后有两任皇后,但他均不满意,原因嘛很简单,都是母亲确定的,都不是他自己所喜欢的那类女子。在爱情上失意的他没有了人生的乐趣,曾打算剃度出家,后被劝阻……

福临当和尚这一说存在于不少野史和文学作品中,当时有个著名才子写了一首《清凉山赞佛寺》诗,世人都认为该诗是在影射福临在五台山修行这事。

笔者管见,福临得天花而死之事,正史上记录得清清楚楚。当和尚的传言纯粹是文人们编造。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

道衍辅佐朱棣取得天下,他却什么也不要,原因是什么呢?
答:道衍和尚,俗名姚广孝,十四岁就出家做了和尚,后来辅佐朱棣,取得大明天下,但是此人一不要财,二不要美色,三不要名利,直到死也是个僧人,他这样辅佐朱棣,原因是什么呢?要说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每个人对自己活着追求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任何人活着,都对自己有一个价值追求,有的人认为他的一...

【道衍】道衍和尚是谁?
答:1335年出生在长洲(今江苏苏州)的他,幼名天僖,法号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和逃虚子,身兼多重身份,不仅是深得佛道儒兵精髓的学者,更是靖难之役背后的重要策划者。道衍年轻时在妙智庵出家,才华横溢,与高启、杨基等文人雅士结为至交。1375年,他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朱元璋召...

智谋和尚的另类人生
答:其间,虽然“道衍未尝临阵,然帝用兵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姚广孝功为第一,在成祖即位后,位势显赫,极受宠信,先授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1404)再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成为 历史 上少见的功高巍巍、权倾当世的和尚。“成祖与语,称太师而不呼其名,以示尊宠...

道衍辅佐朱棣取得天下,他自己却什么也不要,原因是什么呢?
答:道衍和尚,俗名姚广孝,十四岁就出家做了和尚,后来辅佐朱棣,取得大明天下,但是此人一不要财,二不要美色,三不要名利,直到死也是个僧人,他这样辅佐朱棣,原因是什么呢?要说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每个人对自己活着追求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任何人活着,都对自己有一个价值追求,有的人认为他的一...

为什么一个和尚不为名利,一心只想助朱棣当上皇帝?
答:不久之后,父亲就将他送到附近一所寺庙内,当上了一名和尚,法名为道衍。在寺庙中姚广孝一边修行佛法,一边学习权谋之术,后来他还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傅,学习阴阳之术。经过多年的学习,姚广孝已经是一位集儒家学说,道家理论以及权谋阴谋为一身的智者。尽管姚广孝的身在寺庙里,可是他的心早就飞到了...

姚广孝为什么要造反
答:二、他与其他人不同,他造反的目的就是造反。朱棣造反是为了皇位,他手下的大将们造反是为了开国功臣的身份和荣誉地位。姚广孝造反就是为了造反。他的眼光从来就没有被金钱权位牵制过,他有着更高的目标。道衍是一颗子弹,四十年的坎坷经历就是火 药,他的权谋手段就是弹头,而朱棣对他而言只是引线,...

姚广孝有多厉害?
答:姚广孝是一个“怪”人。他的学识构成很“怪”。他本是医家子弟,却没有子承父业。他年少好学,聪敏多思,本应走上科举之路,却在14岁时出家为僧,法号“道衍”。他虽然身披僧衣,却毫无禁忌,还向道士学习阴阳术数、天文兵法。总之,姚广孝一路学来,涉猎广泛,最终竟成为一位精通儒释道的杂学家。

燕王朱棣随口出一上联,此和尚立即对出,结果前者
答:说起明朝的和尚,可谓是历史生力军,不仅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寺庙,帮助朱棣夺取江山的第一功臣也是个和尚,法号道衍。据历史记载,道衍俗名姚广孝,至元十五年(公元1335年)出生于江苏吴县的一户行医世家,从小就渴望建功立业,还说过“大丈夫不能身居大名,即当遁入空门”的话,14岁时正式出家。不过别的...

如果没有道衍和尚,还会有靖难吗?你觉得他在朱棣身旁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答:你很难想象,他一个出家人,本该超脱红尘,不问世事,但是精于政治,通晓军事,熟悉整套权利游戏中的手段,简直可怕。更值得一提的是,道衍和其他俗世中人不同,他所做的这一切似乎与名利无关。辅助朱棣登基之后,他依然还是那个和尚,做的依然还是学问。修京城,编撰《永乐大典》,以身护佛,他还是最...

姚广孝是怎样以和尚身份成为燕王争夺天下的谋士的?
答:姚广孝(1335~1418),长洲(今苏州)人,十四岁出家为僧,法号道衍,世称道衍和尚。曾经跟随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在一次云游嵩山时,著名相士袁珙(gǒng)见到他后十分诧异,说他是三角眼,形如病虎,嗜杀成性,将来一定是刘秉忠一类的人物。姚广孝听说自己会成为刘秉忠那样的人物,正符合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