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和丞相在古代是不是一个职位呢?两者有何区别? 古代的“宰相”和“丞相”是何官职,两者有何异同之处?

作者&投稿:崇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人臣子,一辈子除了造反当皇帝,恐怕也就只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常将其称作"丞相"或"宰相"。可实际上,这两个称谓有着不小的差别。


"相"是一个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的称谓。"百官之长",也就是执政大臣,都被视作"相"。但这只是一种泛称,并非一个确定的职位。譬如鲁襄公二十五年(前548),作为执政大臣的崔杼和庆封就被齐景公分别称为"右相"和"左相"。

而有时候我们会在先秦史料中看到的"国相",其实才是更接近后世"丞相"或"宰相"的朝官。"国相"发端于"家相",也就是世卿大族们招纳来为自己管理家事,出谋划策的谋臣。后来"家相"发展成"相室",也就是"家宰",再之后才发展为"国相",也就是战国时代的一国之宰辅。

在秦一统天下之后,需要处理的政务数量翻了无数倍,秦始皇也自然需要辅佐之人。不过因为先前秦国的"相国制"不同于东方六国,是独具秦国特色的"丞相制度",所以新王朝的宰辅便是一位"丞相"。


"丞相",就是"丞,奉。相,助",上丞天子之意助理万机,统领百官。它是秦朝的正式官名,也是"皇权"和"相权"之争里的"相"的本义。而春秋战国以来的"相国"之名,在这时就已经只是一个尊称了。

之后汉承秦制,丞相继续作为辅佐天子的百官之首。不过因为西汉初年此职多由开国功勋们选任,所以出现了国家大事皇帝无法一言独断,丞相也没法一手遮天,皇权和相权处在对平衡的状态。

也许是因为我们太熟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句话,所以老是以为自秦汉以来,历代丞相都只是一人。这句"一人之下"的原话出自东汉成书的《吴越春秋》。在此时,情况确实依旧如此。

但实际上,在汉惠帝至汉文帝时期,朝廷曾短暂地同时任命过两位丞相。且在汉成帝时,因为皇帝将大司马骠骑将军称为"大司马",将御史大夫称为"大司空",并给了他们丞相的待遇,所以当时形成了事实上的三相并存,即"三公多相制"。


而后汉光武帝吸收了王莽篡汉的教训,削弱了三公的权力,"三公多相制"逐渐被废弃。结果"接替"东汉的魏晋因为自身的发展状况,不仅把"三公多相制"又"翻出来",还加了把劲往"三省制"发展。

如果说"三公多相制"更多的还只是在事实层面让"丞相"变成了三个,那三省制,乃至唐代完善了的三省六部制,就是在制度层面都将"丞相制度"发展成了多相制。


隋代,三省的长官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承担辅佐帝王之职,是事实上的丞相。而专门的"丞相"一职,已然消失。至唐代,因为"丞相"历来是专指某一职务的正式官名,所以人们给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这些有丞相之实的人另取一合称——"宰相"。"宰",即主持、主管之意。

《新唐书》所言的:"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这其中的"名尤不正",说的正是宰相们明明算不上过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却又每个人都干着点丞相能做的事。


后来因为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这三个职位也如丞相一样变得尊贵起来,朝廷便又连这些官职也不愿给宰相们了。因此真正行丞相之权的人,又变成了有着"侍郎"之职的三省六部的高官们。而大抵也是为了给他们点安慰,明确其身份,朝廷又给宰相们加了"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头衔。

到了宋代,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中书令、侍中等职务更是"坐实"了自己荣誉头衔的身份。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和尚书左、右仆射等,成了这个时代行丞相之权的宰相。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宋孝宗时期,尚书左、右仆射被短暂地更名为左、右丞相。


而在宋之后,因为相权和皇权的斗争愈发激烈,明太祖朱元璋又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所以胡惟庸案爆发,所以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就此消失。虽然后来随着内阁制度的完善,以及清朝军机处的发展,朝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佐帝王而统百官的行丞相之权的人,但这些人都未能得到制度的承认。



古代有丞相和宰相两种职位,二者有何区别?~

丞相这个职务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那时候有一个相国的职位,有不少人就认为丞相的官职就是相国这个官职的延续改名而已,但出土的一些古代文献已经表明,在一段历史时期内。


丞相和相国则是并存的,而丞相的职责是辅助相国处理一般的朝政的,就这么看,丞相的官职比相国要小得多,而且丞相也不是单独出现的,一般都是以左右丞相分别设立。在秦朝时还加设了中丞相的职务。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西汉末年,汉哀帝把丞相一职改为了大司空。这个名字便暂时消失了,从春秋时期到西汉,持续了300多年。直到东汉末年,曹操担任了丞相一职,才又一次的让丞相进入了历史之中。而且这个时候相国这个职位也已经消失很长的时间了,丞相才正式的成为了百官之首。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权臣之外,基本上就不在设立丞相了。大多以其他官职的权力大小来代行丞相的职务,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录尚书事就是百官之首,也相当于丞相的地位。

每一个皇帝都不希望底下的臣子的权力过大以影响到皇权,所以在隋唐宋时期,丞相的权力往往被几个人分制管理。比如隋唐的三省,也就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最高官员,都可以看做丞相,而且三省长官都不是大家想象的当朝一品,而是三品官,一品二品的官职只是皇帝赏赐时才有的。
到了宋朝,丞相的正式官名就是同平章事,而且这个职务往往有四五个人一起来担任,由于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不喜欢别人分掉他的权利,所以他还隐秘废除了延续了很长时间的帝相坐论制度。使得官员的权利被极度压缩,后面的宋朝皇帝延续了这一政策。这也是丞相权利最小的一个时期。

到了元朝,中央设置中书省,皇帝设立中书令和左右丞相来处理朝政,而左右丞相的任务就是辅助中书令处理朝政,这个制度也过度到了明朝。
明朝也设立中书令和左右丞相来分管朝政,权利十分庞大,但随着胡惟庸案发,朱元璋杀胡惟庸后,丞相随着中书省的被废被彻底清出了历史舞台。

宰相和丞相不是同一个官职,这不仅取决于所处的王朝。还有在什么封建统治下,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出现的时间是不是一样?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古代的“宰相”和“丞相”是何官职,两者有何异同之处?

在封建制度下,其实皇帝不是什么命令都要遵从,最高的行政大权其实不在皇帝的手中,而是在宰相的手里。那么宰相的官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呢?宰相的官职的主要职责是辅佐君王、掌管国事,具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威。

那么宰相和丞相的区别是什么呢?宰指的是祭祀中掌管宰杀牲畜的人。承和丞同义有帮助、辅助的意思在用于官职时,表示从事辅助工作的人。相就是指的是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制度的文化差异之下,这个官职的人们应该指导天子和诸侯执行具体的礼仪。宰相和丞相在职位上都是具有议政权和监督权。而且都是可以随时觐见皇帝,和皇帝一起探讨事情。那么宰相和丞相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宰相和丞相出现的时间不一样。夏商时期就是有形成了宰相的称呼。周朝的时候出现了丞相,主要的是相当于国家的总理、副总理。宰相是参与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所以说宰相有可能权力大于皇帝,所以为了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瓦解宰相的事权,成为君权制约相权的重要手段。宰相肯定包括丞相,丞相不能代表宰相。

相国丞相宰相是一品大员吗?
答:每个朝代的宰相官阶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唐朝是三品,宋朝是二品,清朝是一品。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宰相有时候并不仅指一个人,也有...

宰相和丞相哪个官位大
答: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丞相和宰相的区别,其实丞相一定是宰相,但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也就是说丞相的职权还是比较大的,最起码在权力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其次,所受待遇的不同。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也就是说除了皇帝之外,朝堂之上最具有权威的一个人便是丞相,丞相在一些国家大事上具有...

古代的相与将的区别
答:古代的相是指文官。相为官名始此。战国时或称相邦(后人改“邦”为“国”),或称丞相,为百官之长。古代的将为武官。中国古代最突出的十位将领,他们分别是:孙武、吴起、孙膑、白起、韩信、卫青、冉闵、陈庆之、李靖、戚继光。

中国古代的宰相与丞相,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哪一个官位更大?
答:咱们中国古代有很多的职位,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可能都不太分得清宰相和丞相的区别,但是之间还是有很多的不一样的。如果你对他有一些了解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宰相只是一种称谓,但是丞相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老早之前便有了丞相的出现了,但是在明朝朱元璋并不相信这种权力极大的丞相,所以就将这种...

古时候的丞相职位,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呢?
答:权利掌控的第二把手,在古代丞相也相当于皇帝最高的谋士,为国家出谋划策,更多的是为皇帝掌管底下的官员,让他们安分守己,也是一个工作的分配手,他接收到到皇帝的信息之后,将工作进行分配,再把任务安排下去,就相当于一个信息的中转站,但是古代皇帝权利都在他身上,虽然丞相的官职很大,...

古代宰相和丞相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在详细了解丞相和宰相之间的差别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了解,丞相和宰相确实是不同的。因为无论是从品级上还是说在地位上来看,这两者之间的差距都是非常大的。古代王朝在官职的划分上面其实是相当的严谨的,既然我们现在出现了对丞相和宰相之间的疑问,那就不得不先从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本详细的记载了...

丞相,字面意思是什么?另外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
答: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 总体而言,丞相和宰相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和清朝的大学士一样,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官职; 唯一有区分的,在于朝代,早期的封建王朝设丞相、中后期的封建王朝设宰相;在有一个就是封建制度的发展,随着王权的渐渐集中,相权也...

古代的“宰相”与“丞相”是一个概念吗?有区别吗?
答:丞相这种官职是古代皇帝的股肱之臣,它能典领百官,能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处理国政等等。可以说,丞相是一个国家的第二号“实权人物”,是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丞相这样的正式官职最初出现在战国时期。丞相是一国除皇帝之外的权力最高峰,而宰相并非特指某个官职和某个人,实际上指的...

古代的官员级别是怎么划分的?什么样的官职称为“将”,那些官职称为“相...
答:(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

求宰相在不同朝代的称谓
答:是辅佐之意。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宰相的称呼是各种各样,名目繁多。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相国或相邦,丞相,即宰相,为百官之长。秦代宰相亦称丞 相或相国、国相。西汉沿置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主持国家最高政务。西汉 末年,改宰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一起为三公,亦称三司。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