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生是什么字啊 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钱念什么

作者&投稿:勇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笙,shēng,五笔86&98:TTGF 仓颉:HHQM 笔顺编号:31431431121 四角号码:88105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B19   【名】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笙
笙长四尺。——《风俗通》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使用民族:汉族
相关词语
  笙歌shēnggē和笙之歌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笙管乐shēngguǎnyuè用民间管乐器演奏的音乐,以笙、笛子、唢呐等奏出主旋律,用鼓、钹、二胡、云锣等伴奏。   笙磬同音shēngqìng-tóngyīn指音声和谐。语出《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后比喻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笙磬同音,惟房与杜。”——《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赞》
编辑本段乐器简介
  乐器名称:笙   乐器类属:自由簧气鸣乐器。“八音”分类属“匏”。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尚书》、《诗经》已有相关记载。   《尚书·益稷》:“笙镛以间。”   《诗·小雅·鹿鸣》:“吹笙鼓簧。”   相传笙为随所造。   汉·应劭《风俗通·声音》:“谨按《世本》:‘随奏笙,长四寸,十三簧像凤之身’。”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体上的许多长短不一的竹管)和笙斗(即连接吹口的笙底座)三部分构成。   一般宫音管(也称“上筩”或“修挝”)居于中央最高一根管。笙管的长短排列外观如凤翼,其腰部箍一“竹箍”(也称“孤筿”),每根笙管上端的一定部位都有一长方形音窗(也称“内开穴”)从簧片至音窗的实际距离为耦合振动的有效管长。簧片的音高依据簧舌尖上点粘蜡珠的大小来调节。先秦以来,笙的形制变化很大,汉代以前的笙管多以芦竹或紫竹制作,簧片用竹制作,笙斗用瓠制作,汉以后,簧片渐改用铜制。隋唐时期的笙斗改用木制,笙斗周围髹漆绘花纹。近现代产于苏州的苏笙和河南的方笙用木斗,产于山东的笙开始用金属笙斗。先秦时期的笙管数为12~18根,至唐宋时期,笙管增加到17~19根。   发音原理:   笙的基本结构是把簧片用蜡封粘于笙管(也称“苗管”或“笙苗”)下端笙脚上,并插于笙斗中。   《尔雅·释天》:“大笙谓之巢。”晋·郭璞注:“列管瓠中,施簧管端。”   每根笙管下端近斗处都有一个指孔。吹奏时,根据取音需要,按住这根管下端的指孔,并通过吹嘴(也称“咮”)吹气或吸气来策动簧片与笙管内空气柱产生耦合振动而发音。   笙管上镶嵌银丝来标识音高。   《新唐书·礼乐志二十二》:“银字制笙,以银作字,饰其音节。”   使用材质:笙簧:古代用竹制,现代多用响铜;笙苗:多用紫竹制作,每一竹管的下端嵌接有木制笙脚以装簧片;   乐器特色: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编辑本段形成
  目前所知的笙的最早实物是曾侯乙笙,共出土6个,笙管数不尽相同,有12、14、18管三种。簧片用竹制,瓠身漆成黑底绘有精美纹饰,距今已2400多年。笙与竽属同类乐器,竽的管数相对比笙多,为22~36根。汉以前,笙和竽在宫廷中占居重要地位,而竽相对更受重用。笙和竽都由笙师掌教。   笙斗用葫芦制作,吹嘴由木头制成,十几根长短不等的竹管呈马蹄形状,排列在笙斗上面。唐代以后,演奏家们把笙斗改为木制,后来经过流传,又用铜斗取代了木斗,同时簧片也从竹制改为铜制。   由于笙流传的年代久远,所以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式样的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乐器制造者和音乐工作者,对笙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先后试制出扩音笙、加键笙等多种新品种,克服了音域不宽、不能转调和快速演奏不便等缺点,给笙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而且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也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在和其它乐器合奏的时候,能起到调和乐队音色、丰富乐队音响的作用。在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里,笙有时还要用到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笙。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笙,是中国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 笙
极的推动作用。1978年,中国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2400多年前的几支匏笙,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笙。殷代(公元前1401--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和"(小笙)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竽、笙仍并存应用,但竽一般只用于雅乐,逐渐失去在历史上的重经作用,而笙却在隋唐的燕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中均被采用。当时笙的形制主要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唐代又有了十七簧的义管笙,在十七簧之外,另备两根义管,需要时,再把它临时装上去。早期的笙为竹制,后来改为铜制。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的笙有方、圆、大、小各种不同的笙的形制。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它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史记补三皇本记记载:“女娲氏风姓,有神圣之德,代宓仪、立号曰女希氏,作笙黄。”可之,女娲当时并无笙,只作笙中簧,此时的笙簧许是以竹、木片所制,只可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到唐、虞、夏、商诸朝代,发展以数根的竹簧之管参差插入葫芦之干壳内制成(今云贵边疆的苗、傜民族,仍存用此种笙)。   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和”即是后世小笙的前身。《尔雅·释乐》记载:“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在我国古代乐器分类中,笙为匏类乐器。《诗经》的《小雅.鹿鸣》写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可见笙在当时已经很流行了。   从战国到汉代的文献中,共同记载着笙和竽两种同类乐器。《周礼·春官》中有;“笙师,……掌教歙竽、笙、埙、籥、箫、篪、篴、管。”“笙”为官名,其职务是总管教习吹竽和笙等乐器。竽和笙的区别是:笙体小、簧少;竽体大、簧多。二者早期都是用嵌簧的编管插入葫芦内,并以葫芦作为共鸣体,故一些文献认为竽就是不同形制的竽,如《吕氏春秋. 仲夏纪》高绣注:“竽,笙之大者”。春秋战国时期,笙竽是重要的吹奏乐器。竽还一度在宫廷、贵族或市民中广泛地流行。   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记载竽为36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支竽,22管,用于产生低音,簧是用铜片制成的。从出土的西汉百戏陶俑和东汉石刻百戏画像中,也可看出竽在百戏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   隋唐时期竽还存在,但在九、十部乐中已不用,而笙在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中均被采用。唐代涌现出许多演奏笙的名家,他们的技艺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唐代不少诗人还为笙写下了诗作。    到了宋代,竽则消声匿迹,在教坊十三部中,只有笙色而无竽色。    过去的笙,音域不广,一般只用于合奏或伴奏,很少用于独奏。在演奏乐曲遇到音不够时,常借音吹奏。如今,改革后的笙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既能演奏雄健有力的曲调,也能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代表曲有《孔雀开屏》、《凤凰展翅》等。   笙的最初形式,同排箫相似,既没有簧片,也没有笙斗,是用绳子或木框把一些发音不同的竹管编排在一起的乐器,后来才逐渐增加了竹质簧片和匏质(葫芦)笙斗。   古代的笙,用葫芦作笙斗,后来吹奏者觉得笙斗体大、质脆,吹奏费气,于唐代以后改为木制,经过世代的流传,最后铜斗又取代了木斗。   在东汉的古籍里,记载笙的形制。《说文解字》中有:“笙,十三簧,象凤之身”。《宋书·乐志》说:“十九簧至十三簧曰笙。”   隋唐时期的笙有19、17和13簧多种;后来又流行一种17簧义管笙,这种笙在17簧以外另备两支“义管”供转调时替换用。后来19簧笙也失传了。    北宋景德三年(1006),宫廷乐工单仲辛制作19簧笙,此后19簧笙在宫廷和民间又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明、清以来,流行的笙多为17簧、14簧(方笙)、13簧和10簧。   现在民间使用的笙有13簧、14簧、15簧、17簧等多种,但以14簧、17簧最为流行。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6支战国初期的古匏笙,均残,但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笙,笙斗用葫芦制作,笙嘴为木制、圆箭形,笙苗的排列呈前方后圆卫列式,在笙斗和笙苗上,都有黑漆朱描图案,虽历2400多年,但仍清晰可见。簧片为竹制,其形状、制作和调音方法,与今日的铜簧片完全一样,簧数为14、16和18等偶数,与早已发现的及古籍中所载的笙的簧数(多为13、17和19等奇数)不同,为研究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北京智化寺保存的一件十七簧笙,笙管十七根,笙斗用牛角制作。通高51厘米、笙斗高8厘米、直径8.5厘米。智化寺是明正统(1436—1449)年间太监王振舍宅建造的寺院。寺内一直拥有一批擅长演奏管乐的乐僧,现存乐谱,年代最早的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第十五代僧永乾所抄。由于乐僧有严格的师承传授,故其所传的笙及其演奏方法,可能是明代民间实际存在的形式之一。   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宫廷所用的十七簧笙,通高51.4厘米。木斗,另置长吹嘴,绘龙纹和云纹,笙管也刻有纹饰。   我国的笙、竽在盛唐之时东传日本,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现存我国唐时制作的吴竹笙、竽各两支,假斑竹笙、竽各一支,皆为17管,其排列方法均呈马蹄形,唯弯曲的吹嘴特别长,斗上都有油漆彩绘的人物或风景画。古籍中所说竽为多管,而正仓院所存的唐俗乐使用的竽,则与笙同为17管。    我国的笙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最早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1777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又将笙传到欧洲。   1780年,侨居俄国的丹麦管风琴制造家柯斯尼克,首先仿照我国笙的簧片原理,制造出管风琴的簧片拉手,自此管风琴才开始使用音色柔和悦耳的自由簧。   18世纪末,俄国科学院院士雅·什太林,曾撰文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以后,又促进了其他自由簧乐器的产生。1810年,法国乐器制造家格列尼叶制成了风琴;1821年,德国布希曼发明了口琴,次年又发明了手风琴。

笙,shēng,五笔86&98:TTGF 仓颉:HHQM 笔顺编号:31431431121四角号码:88105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B19
【名】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笙,shēng,五笔86&98:TTGF 仓颉:HHQM 笔顺编号:31431431121 四角号码:88105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B19   【名】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笙
笙长四尺。——《风俗通》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使用民族:汉族
相关词语

笙 【拼音】:[shēng] 【字义】:1.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yuè)。

笙shēng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

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生的是什么字~

笙 shēng 部 首竹笔 画11五 行木五 笔TTGF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yuè)。
︾查看更多︽收起更多基本释义详细释义〈名〉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笙长四尺。——《风俗通》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又如:笙弄(弄笙);笙簧(簧管乐器);笙咽(笙的音质失调);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笙籁(笙和籁。古管乐器);笙镛(亦作“笙庸”。古乐器名)
︾查看更多︽收起更多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由笙苗中簧片发声,是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其音色清晰透亮。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是篯字,读音为:jiǎn、 jiān
篯拼音:jiǎn 、jiān,注音:ㄐ一ㄢˇ ㄐ一ㄢ,部首:竹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6画
五笔86:TQGR,五笔98:TQGA,仓颉:HOPJ,郑码:MPHM,四角:88753,结构:上下
电码:4702,统一码:7BEF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ノ一一一フ一一フノ丶
释义:
[ jiǎn ]
1.竹名。
2.姓。
[ jiān ]
1.马具。
2.姓。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篯记[jiān jì]
古代文体名。给长官的书启。
2.篯彩[jiān cǎi]
用于书写的纸和彩帛。泛指精美的纸。
3.毫篯[háo jiān]
毛笔和精美的纸张。借指诗文著作。
4.华篯[huá jiān]
亦作“华牋”。质好而色美的纸。常用来写信、题诗等。
5.篯素[jiān sù]
纸和白绢。泛指信纸。

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生念什么
答:笙 拼 音 :shēng 部 首: 竹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笙箫 笙歌 笙镛 六笙 解释: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笙歌。芦笙。笙管乐(yuè)。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

上面一个“竹””子头,下面一个“生”’。念什么?
答:sheng,平声,更准确应该是第一声。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

上面竹字头下面一个生 念什么
答:笙shēng,笙箫的笙,跟生同音

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生是什么字啊
答:笙,shēng,五笔86&98:TTGF 仓颉:HHQM 笔顺编号:31431431121 四角号码:88105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B19 【名】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竹字头下面一个生
答:笙,笙歌的笙。“声”字音。shēng 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由笙苗中簧片发声,是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其音色清晰透亮。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

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生是什么字
答:笔顺编号:31431431121 四角号码:88105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B19 基本字义 1.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yuè)。详细字义 〈名〉1.(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

竹字头下面有个生念什么
答:竹字头下面有个生念笙shēng。笙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ēng gē,指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唐 王维 《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酬客应制》等均有相关记载。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

竹字头加生活的生念什么
答:竹字头加生 这个字是 笙 读音:[shēng]部首:竹 释义:管乐器名

“竹”字头下面加“生”是什么字?
答:笙 shēng 〈名〉(1)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sheng a reed pipe wind instrument]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笙...

竹字头一个生读什么
答:【名】(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同本义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笙长四尺。——《风俗通》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