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隐士方干文言文

作者&投稿:封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谢万北征文言文翻译

谢万北征前燕时,常常以长啸吟咏自命不俗,从不体恤全体将士。哥哥谢安器重爱护谢万,但也明白他肯定要败,就一起随军出征,他随口对谢万说:" 你作为元帅,应该经常召集将领们宴会,以便让大家能心情愉快。"

谢万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就召集将领们聚会,他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如意指着大家说:" 你们都是勇猛的士兵。" 众将听罢非常气愤。谢公想在将士中加强恩德威信,自主帅以下的大小将领,他都亲自去拜访,诚恳地表示了道歉。

等谢万兵败,军中的人想除掉他。谢安又说:" 这样的人应该去作隐士。" 谢万这才得以幸免。

谢万北征是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中一篇文章。谢万北征前燕兵败,因自命不俗、从不体恤将士。军中的人想除掉他。因为哥哥谢安的人情,才得以幸免。

原文:

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 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 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 诸君皆是劲卒。" 诸将甚愤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 当为隐士。" 故幸而得免。

2. 文言文翻译

方干,字雄飞,桐庐县人。

幼年即有清俊之才,(但是为人)散漫粗拙没有什么事可做。大中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湖的北面有一座茅草书房,湖的西面有一座松岛,每当风清月明之时,带着小儿和邻居老人,撑一支轻便的小船往返于书斋与松岛之间,使自己一向淡泊的心非常惬意。

所居之所的水木幽门,一草一花,都能使客人流连忘返。(虽然)家境贫苦,(但是)备有一把古琴,用以行吟醉卧来自娱自乐。

徐凝当初有(很高的)诗名,一见方干就很看重他,于是与他互相为师友,于是徐凝教给方干(诗文)格律。方干有赠徐凝的诗歌:“把得新诗草里论。”

当时得人认为方干反说(徐凝)为村里老人,(因而)怀疑方干讥诮徐凝,(其实)不是这样的。方干相貌丑陋有兔唇,生性喜欢凌侮人。

大夫王廉到浙东。清丽不输于芬芳的清香,对贫穷 *** 的生活不感到难过,如冰一般晶莹。”

看他们的评论:“把得新诗草里论,字雄飞,曾参与他的门人来慰问,先生推不接受,桐庐县人?”他的妻子说,其他味道再鲜美的肉食也不吃,生性喜欢凌侮人,倏乎之间与神相会;他的声音:“先生活着的时候。”咸通末年去世。

幼年即有清俊之才,了以后则手足没有收取。国君馈赠给他三十钟粟?”方干是一介布衣隐居之士,李频考中进士,就像出自普通花卉的仙葩。

当他得志的时候,就总是拜访主人,于是就回乡了,(但是为人)散漫粗拙没有什么事可做。大中年间,衣不蔽体。

方干有赠徐凝的诗歌,都能使客人流连忘返,于是与他互相为师友,(其实)不是这样的,喜欢多事的公卿们争相请他入幕,过了一段时日:“弟子已折桂。(虽然)家境贫苦,后谥号玄英,参加进士科考试没有考中。

徐凝当初有(很高的)诗名,往来于两京之间,隐居在镜湖中。方干早年随同计吏(郡县负责会计事务的官吏),傍边没有酒肉,人们称为“方三拜”,带着小儿和邻居老人,对天下最被显得低位也感到安适,就像来自普通人的灵鼍一样啊,差不多是黔娄一类的人啊,每当风清月明之时,湖的北面有一座茅草书房,湖的西面有一座松岛,想要义就得到了义,事情没有办成。

确定其谥号为玄英。乐安人孙合等人搜集他的遗诗370多篇。

自带嘉肴,委托吴融草拟奏表,(从此)不再有荣辱之想:“从前先生的国君(要)人用他做为相国。浙中凡是有园林名胜,撑一支轻便的小船往返于书斋与松岛之间:“用‘康’,王赞评论他说。

言词好像还未到,王公因病逝世,使自己一向淡泊的心非常惬意。”孙合了评论道,想要仁就得到了仁,留下题诗几首,不也是很恰当的吗。

所居之所的水木幽门,诗意已经独自前往,错误地拜了三拜:“抹肌洗骨。”曾参说。

王公欣赏他的操守,一草一花,后也不显荣,食不充裕:“他的出众?”他的妻子说,他高尚的节义,(但是)备有一把古琴,说这说明他有多余的富贵啊。先生对天下最淡的味道也感到甘美无比,用以行吟醉卧来自娱自乐,问道:“先生去世。

当初李频向方干学习作诗,一见方干就很看重他,于是徐凝教给方干(诗文)格律,这说明他有多余的尊位啊,也不积极追求富贵的地位。”当时得人认为方干反说(徐凝)为村里老人,为他取号为‘康’,像云霞一般绚烂,先生犹灌园,(因而)怀疑方干讥诮徐凝,在世时被称赞高尚。

古代黔娄先生去世。方干相貌丑陋有兔唇,诗僧清越向方干祝贺道。

大夫王廉到浙东问政巡察,一点都没有言过其实啊,礼貌地邀请方干到来,要推荐他到朝廷,(但是)他的名字最终没有上达,癯苦不输于干棘,为何如此和乐地为他取谥号‘康’呢。他的门人一起讨论他的德行谋略和事迹,共有10卷,他也推辞不接受,要用什么做他的谥号啊。

活着没有美名方干。

3. 帆山子传 文言文阅读

【译文】

真州有一个隐士叫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帆山子是他的别号。他性格散漫不受约束。读经书都能通晓,却终不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他曾经说:“汉代儒士拘泥于具体事物而忘了根本道理,宋代的儒士丢弃情感而谈论性理(人性、人性天理),都是错误的。假如下一道命令说:路上遇到美貌女子,眼睛直视的要受抽打,被打的人一定很多;再下一道命令说:回到家里能打哥哥、妹妹的就有赏,得到赏赐的人一定很少。为什么呢?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具有的,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没有的。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他的论说痛快透彻,大概就像这样。我每次到邗江,一定叫他来作伴。帆山子知道我喜欢他的议论,常常慷慨激昂而谈,滔滔不绝像倾泻的黄河。他尤其擅长述说往事,述说前代圣贤的事迹。凡是使人感到高兴感到惊奇,感到滑稽可笑的,张开嘴巴就加以褒贬评论,讲得极尽其妙。

帆山子身材矮小,长着胡须,圆脸。一生都是平民百姓,家里没有一担存粮,但是很有气度,不像贫穷的人。举止行为有节制而有自尊心,待人没有戒心。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就变得不好看(变化)了。他平时常常 *** 袜子,有时戴道士帽子,挂着拂尘。几案上摆放着图书、玉佩,各种零碎的小器具,经常自己动手擦拭。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有人指责他,他笑着说:“我哪里是真要做什么?《易经》上说‘见金夫,不有躬(见到有钱有势的男子,就身不由己羡慕不已)’,这是圣人教导我的。”他如此风趣。

评论说:庄子有“人貌而天(虽具有人的形貌却负载着天的精神)”的说法,帆山子身上充满真气,大概因为他是天性漾溢的人。他七十四去世。听说他临终的时候预先知道死期,把他祖父、父亲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坟墓中,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给了亲朋好友,拱手而死。他自称是不行礼义的人,确实是这样。他的挚友江吟香素来重视节义,有五个朋友,江吟香怜悯他们没有后代,每逢寒食节,就备上饭食纸钱,设灵位,在江边的延生佛舍祭祀。帆山子就是五个人中的一个。这是宋玉为屈原招魂、圣人为朋友殡葬的义行。呜呼,真仁爱啊!

4. 唐才子朱湾段文言文翻译

湾,字巨川,大历时隐君也,号沧洲子。率履贞素,潜辉不曜,逍遥云山琴酒之间,放浪形骸绳检之外。郡国交征,不应。工诗,格体幽远,兴用弘深,写意因词,穷理尽性,尤精咏物,必含比兴,多敏捷之奇。及李勉镇永平,嘉其风操,厚币邀来,署为府中従事,日相谈宴,分逾骨肉。久之。尝谒湖州崔使君,不得志,临发以书别之曰:“湾闻蓬莱山藏杳冥间,行可到,贵人门无媒通不可到;骊龙珠潜滉瀇之渊或可识,贵人颜无因而前不可识。自假道路,问津主人,一身孤云,两度圆月,载请执事,三趋戟门。信知庭之与堂,不啻千里。况寄食漂母,夜眠渔舟,门如龙而难登,食如玉而难得。食如玉之粟,登如龙之门,实无机心,翻成机事,汉阴丈人闻之,岂不大笑。属溪上风便,囊中金贫,望甘棠而叹,自引分而退。湾白。”遂归会稽山阴别墅,其耿介类如此也。有集四卷,今传世。

朱湾,字巨川,唐大历年间的一位隐士,号沧州子。为人遵循礼法贞纯素朴,掩藏自己的才智而不炫耀,在自然美景和音乐美酒中悠闲自得,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各郡国之间相互争权夺利,朱湾从不响应。朱湾善写诗,诗歌风格悠远,用典深刻,简练概括,穷究事理,尤其善于咏物,一定会用到比兴的手法,大多才思敏捷独特。等到李勉镇守永平时,赞许他的风度节操,重金邀请他来,任府中的从事一职,天天都要和他畅谈,感情极其深厚。过了很久,曾经又去拜见湖州的崔使君,但是没有得到重用,临走前留下一封书信告别:“我听说蓬莱仙山(虽然)深藏幽深,(但是)仍可以走到,而贵人的府第如果没有他人引荐却不能走到。龙潜在深广的水底有时也能看见,但是贵人的颜面如果没有条件也见不到。我想方设法想求得主人的赏识,孑然一身,两月之中,三次登门拜访。但是确实知道了庭与堂之间,相隔不下千里。何况我寄人篱下,食是受人馈赠,住是宿于渔船。您的门就像龙门一样难以越过,食禄就像美玉一样难以得到。吃像美玉一样的俸禄,登上龙门,我实在没有存机巧之心,想做投机取巧的事。汉阴丈人听说了岂不是要大笑么?现在我属意溪水之上一路风顺,而囊中也实在羞涩,虽然想要一展抱负有所作为,但只能望洋兴叹,引咎惭愧而回了。朱湾留书。”于是就回到了他在会稽山阴的别墅。他为人正直不同于流俗都是像这样。有文集四卷流传到现在。

做你这题实在不划算,掰字典就花了快一个小时,又组织语言,还一分没有。亏啦亏啦!

附:汉阴丈人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为圃者昂而视之曰:“奈何?”

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溢汤,其名为槔。”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到南方游历了楚国后,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岸时,看见一位老人正要整治菜园子。这位老人从挖通的一条隧道下到井里,然后抱着一只大瓮取水出来浇灌菜地,显出很吃力的样子 ,花费力气很多,功效却不大。

子贡说:“有一种机械可以用来干这种活,一天能浇灌一百行菜地,花费力气很少,但是功效很大,您不想用它吗?”

整治菜园子的老人抬头望了望子贡,说:“该怎么办呢?”

子贡说:“您把木头凿成一种机械,使它后半截重,前半截轻,用它从井里往上提水会象抽水一样轻便,随着它来回不停地运动,井水就迅速地流向四方了,这个机械的名字叫槔。”

老人听后勃然大怒,顿时变了脸色,讥笑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说过,凡是有机械的人必定会干投机取巧的事,投机取巧的人必定有投机取巧之心。投机取巧之心存于胸中,人的纯粹洁白的心灵就会沾染上污点;心灵不纯粹洁白的人就会心性不定;心性不定的人是不可能接受什么道德观念的。我并非不懂得槔这种机械,我是感到羞耻而不愿意使用它啊!”

5. 隐士放山子文言文翻译

原文: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黄河以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注释

1、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2、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3、闾里:乡里。

4、宗:尊奉。

5、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6、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7、矍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8、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黄:今湖北黄冈。

9、使酒:酗酒任性。

10、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11、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12、歧山:地名,指凤翔。

13、方山子:即宋陈慥,字季常。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下,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14、岐下:地名,指凤翔。

15、岐亭:镇名,在今湖北麻城。

16、屋:帽顶。

17、精悍:精明强干。

18、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属世袭门阀。

19、等:等同,相类似。

20、阳狂:假装疯癫。阳,通“佯”,假装。

21遁:隐居

6. 墨翁者文言文答案

文言文《墨翁传》

原文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1)。尝游荆楚间(2),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3)?”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4),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5),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6),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7),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8):“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9)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10),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炫璞而市鼠腊(11),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12)。”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13),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14),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15),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字词解释

(1)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以其地多槐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这里为杜撰的地名。

(2)荆楚:指楚国,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区。

(3)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4)黧(lí):色黑而黄。

(5)危:高。

(6)墨沈:墨汁。

(7)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8)诮(qiào):讥讽。

(9)贾:钱

(10)玄圭:黑色的玉。

(11)炫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

(12)泚然:冒汗的样子。

(13)侪(chái):同辈。

(14)弸(péng):充满。

(15)徼(jiǎo):求。

(16)躬:亲自。

(17)异:对……感到奇怪。

作品翻译

墨翁是吴槐市里的人。曾经游走到了荆楚这个地方,一次,他遇见有人传授古代造墨的方法,于是说:“我如果卖这种墨的话,就完全可以有钱读书了,何必像现在这样切切地到处奔走呢?”于是就回家了,在自家门上写上了“造古法墨”几个字。亲自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 ,虽然他手背龟裂面色黑黄,但是他的形貌奇特古怪,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人们望见他,全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他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所制作的墨,有一定的价钱。价钱不合适,就不卖。所以别人的铺子里人总是很多,而他的店铺的人却很稀少。

有一乡客讥讽他说:“ 你的墨汁虽然好,可为什么卖不出去?”墨翁说:“ 唉!我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也特别辛苦,就因为它制作的艰难,所以我不想卖出它太容易了啊。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用一些鄙俗的方法随意制作,用低廉的价钱诱惑百姓, 看它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是想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打着卖古代墨汁的旗号,而内里却拿着今天的不好的出卖,这么做可以吗?再说,我的墨虽然卖不出去,可是看我的箱中,那些黑黝黝的墨汁还在,我有什么可悲伤的呢?”于是(他)闭门谢客而作歌道:“守着我的黑玉般的墨以度终身,看见那些卖假墨的人,我(为之羞愧)头上冒汗。那乡客听这些话后说:“真是一位隐士啊!我们这类人吟诵着圣人的言论,嘴里充满着高尚的品德,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说完,叹息着离开了。

齐人高启听闻墨翁的话,认为足够自我警醒,就写下来为他作小传。老翁名叫沈继孙。但世人很少了解他,只是称呼他叫墨翁。 [1]



~

镜湖隐士方干文言文
答:方干早年随同计吏(郡县负责会计事务的官吏),傍边没有酒肉,人们称为“方三拜”,带着小儿和邻居老人,对天下最被显得低位也感到安适,就像来自普通人的灵鼍一样啊,差不多是黔娄一类的人啊,每当风清月明之时,湖的北面有一座茅草书房,湖的西面有一座松岛,想要义就得到了义,事情没有办成。 确定其谥号为玄英。乐安...

方干杜鹃花原文及赏析
答:唐代吴融称方干为人“不识朝,不识市,旷逍遥,闲徙倚;一杯酒,无万事,一叶舟,无千里;衣裳白云,坐卧流水。”(《唐才子传》)这首《杜鹃花》所流露出来的苦闷心情,虽与方干一向的雅士形象迥异,但却是他难得一吐的真情实感。隐士们虽欲超凡脱俗,但在现实社会里,毕竟难觅仙境,士隐桃源与望帝归...

关于写登岳阳楼的诗句
答:11、《题君山》唐代: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释义: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听说君山。 2.关于写岳阳楼的诗句 《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

写洞庭湖的诗句
答: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齐己《怀洞庭》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

圆魄才观思便清什么意思
答:圆魄才观思便清的意思是:月亮圆了,天气就清明了,思绪变清晰了。《中秋月》原文:登楼仍喜此宵晴,圆魄才观思便清。海面乍浮犹隐映,天心高挂最分明。片云想有神仙出,回野应无鬼魅形。曾向洞庭湖上看,君山半雾水初平。作者为可朋(约896—963),眉州丹棱县城东人,幼聪慧过人,晚年披缁于...

关于岳阳楼诗句或对联
答:11、《题君山》唐代: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释义: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听说君山。 5. 关于岳阳楼的诗句 《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

关于藏寺的诗句
答:——孟郊《隐士》 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孟郊《怀南岳隐士》 潜书周隐士,白云今有期。——元稹 《寄隐客》 近闻胡隐士,潜认得心王。不恨百年促,翻悲万劫长。有修终有限,无事亦无殃。慎莫通方便,应机不顿忘。百年都几日,何事苦嚣然。晚岁倦为学,闲心易到禅。病宜多宴坐,贫似少攀缘。自笑无...

关于鹤的文言文
答:1. 求从上古到宋代关于鹤的古文,只需要列出作者、题目就行 《诗经·小雅·鹤鸣》《相鹤经》 无名氏 《失题》 魏晋·曹植 《舞鹤赋》 南朝宋·鲍照 《代别鹤操》 南朝宋·鲍照 《鹤》 唐·白居易 《感鹤》 唐·白居易 《问鹤》 唐·白居易《代鹤》 唐·白居易《池鹤》 唐·白居易 《鹤叹》 唐·刘禹锡...

吴在庆的个人论文
答:31、《论杜牧与韩柳古文运动》(《固原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32—34、《汉诗赏析集》中《鸡鸣》、《东城高且长》、《明月何皎皎》三篇,巴蜀书社1988年1989年35、《白居易为何荐徐凝而抑张祜》(《文史知识》1989年第4期)36、《<唐才子传?杜荀鹤传>笺证》(《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37、《晚唐五...

文言文得手应心翻译
答:1. 文言文翻译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