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作者&投稿:凌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失调,并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
2.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盲目追求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缺乏整体协调观念,忽视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
3. 这些生态危机主要体现在:人口压力、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退化、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4. 生态环境问题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在于作为行为主体的人的片面的自然观和传统的技术观。
5. 片面的自然观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和统治者,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把人的利益视为衡量万物的标准和尺度,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6. 传统的技术观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来攫取和利用自然,可以依靠科技来实现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的目的,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7. 人类的行为受到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只看到眼前利益和直接后果,忽视了长远利益和间接后果,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以生态环境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
8. 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实现人的价值目标的中介性手段。
9.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10. 科学技术一方面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推动力量,同时又是损害生态环境的帮凶。
(一)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科学技术受到人类行为的支配,科学技术的应用效果与人们的首型价值选择密切相关。
由于人的文化价值观的不同,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体现在:科学技术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资源节约和污染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深化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科学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显著优点,在污水治理、大气净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大力推行脱硫技术和洁净煤技术,减少煤炭行业和石油行业排放的一氧化碳等气体,减少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量,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把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实处,开发洁净无污染的资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表现为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价值认识和判断上出现了误差,人们在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只注重科技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生态价值。
由于人类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协调好生态环境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出现了臭氧层空洞扩禅态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等问题,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隐患。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赋予了人类更强的活动能力,也意味着增强了人类破坏自然的能力。
在运用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正确价值观的规范与引导,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生态环境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应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当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无法弥补人类对大自然的损伤,当人们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不当应用已经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会催生出新的科学技术来增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环境保护依赖于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有能力也有潜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因为科学技术在认识和治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利用环境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才能够准确地认知和分析污染物的成分,只有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膜分离技术等才能更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
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的应用受到人类支配,从根本上是为人类的目的与利益服务的,当生态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损害到人类最基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利益,并且影响到人们对更大的利益的获取时,迫切需要更高端的科学技术来解决生态问题,正是这种生存压力与生态诉求激发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加强了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优化升级。
当然,不可否认,生态压力所催生出来的科学技术在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可能引发其他问题甚至是更深层次的环境问题,新技术可能带来经济上的胜利,但也可能导致生态上的失败。
树立生态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无法为人类的生态环境危机负责,科学技术应用的效果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科学技术条件的支持,同时,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备条件。
生态价值观要求把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它指向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树立生态价值观,形成生态保护意识
科学技术的应用受到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影响,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从生态保护意识和法律制度规范入手,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
首先,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环境危机本质上是价值观危机,科技技术活动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自身缺乏价值判断,人们既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来摆脱自然的奴役,也可以利用它来实现对大自然的统治。
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培养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引导人们实现由传统价值观向生态价值观的转变。

~

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答: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体现在:科学技术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资源节约和污染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深化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科学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显著优点,在污水治理、大气净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正确认识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正确认识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下: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是紧密相关的。科技进步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而环境保护则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科技进步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清洁能源技术:科技的发展使得清洁能源技术不断突破,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答: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科学技术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重点表现在:科学技术创新有利于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防污、治污,从而很好地实现了环境的保护.通过不断坚持科技创新,实施生态化科学技术,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非物质化,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减少材...

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答: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是复杂而多维的,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既能够适应和利用自然,也能够改变和塑造自然。同时,自然作为技术的环境和基础,既为技术提供了支持和限制,也影响了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从适应和利用自然的层面来看,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科学技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答:其目的是通过运用这些技术来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总之,发展环境科技已成为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为充分实现永续经营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改变以往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通过发展环境科技,将科技发展纳入到...

科学进步生态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2 科技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寻求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盲目地掠夺性地对待自然,另一方面是 T 农业生产工艺过程的不完善造成的。只要人类能自觉地按照自然规律...

科技发展带来什么样的环境问题,两者有什么关系该如何协调
答: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应根据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及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生态环境技术,以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
答:人均资源需求量增加,引起资源消耗量的增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资源载体的环境质量下降.造成资源再生能力的降低和部分消失,从而使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又如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类型资源数量和品种增加,同时人类发现新类型、新物种、新领域资源,资源利用新途径的出现,使资源种类增加,数量上升,质量...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答:2、现代的社交媒体和信息科技在方便人们交流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于真实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感受能力降低。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异化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上。人类通过科技手段大规模地改造自然环境,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和改变。3、科技手段也使得人类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和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资源...

...科学技术两个方面协调好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的关系?举例说明。_百度...
答:其涵义是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作用和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双向作用: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能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户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这类作用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科学技术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