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竹记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甘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繇是筐篚者斩焉,篲箒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五百焉。

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

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养竹记》简介

《养竹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谈竹子的四种美德,第二段写自己与竹相知相处的经过,第三段借竹子前后不同际遇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全文语言浅显通畅,朴素自然,文字省净,意境新颖,极富哲理性。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当时不注重培养人才,不知道爱惜人才的现实状况感到忧虑的心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养竹记》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乃养其德。竹叶动,动以风韵,君子观其动,乃养其性。竹无声,非无声,乃不乱其声。竹无色,非无色,乃不炫其色。夫君子的行已,以德为基,如竹之就景,如风之过耳。故曰:“君子不语,静而笑。”若夫竹也,临风之竹,比君子之德,虚心而直,不蔓不枝,动有韵律,静有气质,坐有定力,风度翩翩,是为君子之德。
翻译: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由于竹子多功能在景物上投下影子,如风之过耳,故曰:“君子不语,静而笑。”若夫临风之竹,比君子之德,虚心而直品性正直无怨无悔,不攀附权势或追逐名利,动时自有韵律动感,静时有气质定力,风吹来时风度翩翩,是为君子之德。

~

文与可画__谷偃竹记原文及翻译
答: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

竹之始生, 一寸之萌耳,而。。。 阅读答案和翻译
答:原文〕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译文]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

文与可画__谷偃竹记翻译
答:译文: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
答: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 夫人之相国,其府园广袤,一日游翫,偶入深竹之林,见一僧正悟禅法。府主方留之卧宿,支公(注:僧人的尊称)于竹林中,因嗟叹曰:‘小竹枝短,而叶繁复茂,妙在顽强。如之何以矬杀竹之灵?’乃命左右括取数根,至府堂前屏风上,插之瓶镯之内;以分明其质,容其韵...

欧阳修戕竹记原文及翻译
答:译文:洛阳最多的是竹子,竹园星罗棋布。光是竹笋、竹竿的盈利,每年就不下十余万缗钱,等于坐得千户侯的利禄,其收入不在富庶的渭川流域之下!但是,竹园里打堰灌水,养土施肥,育苗选材,修剪培养等工作,大都必须严谨细致,认真从事。在竹林深处的空地上,家家有精巧雅致的亭舍,客人要想游赏,都...

竹间记翻译
答:晋、唐以来以竹为友的不止一两个,我看重的只有王子猷。子猷所住的地方,所到的地方,不论停留的时间长短,都叫人种竹。有人对此感到奇怪,子猷就(回答)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竹子呢!”即便是居住的时间不长,还是居无定所,子猷都不离开竹子。有人种了好竹,子猷也不问它的主人是谁,直接来到...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答: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黄冈竹楼记原文及翻译
答:1、【原文】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3],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_,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

竹赋原文及翻译
答:译文:我读书的南书房的上面,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西南方向,周围有无数的竹子苍翠茂盛。它们中间长的弯弯曲曲,在生长过程中经受压制,阻碍的,就像忠臣、有气节的志士奔赴灾祸危难而不找借口推辞。它们中间姿态美好、洁净闲适的,像仁慈善良孝顺的子孙侍奉父亲祖父而没有一点违背叛逆。它们中挺立雄伟...

竹赋原文及翻译
答:竹赋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闲游别墅,见有竹数竿,临池独秀,而托根荒径,延赏无人。仆感幽质之飘摇,怜贞姿之芜没,乃设为子桓、季重之事以讽。其词曰:魏太子从容多暇,言游西园。御华毂,靡朱轩。驰武贲于先路,托文学于后辕。尔乃溯惠风而扬葭,承清云而转旆。度蘅薄之邅回,指兰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