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语文教学

作者&投稿:蒸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石一拉格 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乐约乡小学校 616450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是一门工具学科。而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文教育是重点,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将写作方法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和写作不分家,要在阅读中进行写作的学习,提高写作的能力。本文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的渗透展开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渗透
语文是小学诸多学科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究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实践证明,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掌握更多的表达方式、修饰手法和写作技巧,还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语文写作打下基础。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写作方法指导,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的重要性
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欠缺,阅读量有限,词汇量不足,在写作时往往无从下手,写作兴趣不浓。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通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能不断积累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如何利用语言文字抒发情感,引导学生仿写训练,逐渐将方法内化,通过相应的训练逐渐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出现语句不连贯的现象,所以要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互渗透,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的策略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自信心。部分小学生对于写作文有着恐惧的情绪,在作文中存在着比较多的错别字和条理不清的问题,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小学生没有比较大的阅读量,所以,写作的范围是比较窄的,那么,写作的难度就会比较大。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做好备课,对相关训练内容进行有效设计,对写作的难度进行一定程度的降低,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进行有效激发。部分学生害怕上作文课,在此情况下,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开展写作训练,会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作文写作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2.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提高写作能力。在上课之前,可对相关文章进行阅读,做好课前的预习。同样,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对学生提出相关要求,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阅读,保证其正确性。当达到此要求的时候,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有效感知和领悟。在对这些方式进行应用之后,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在阅读和写作进行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并且将其转换成自身的写作能力。
3.注重说和写,提高书面表达能力。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话的时候,其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在写作的时候就比较混乱,所以需要开展写作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先说后写,主要是将自己所见所想所说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写作文的时候,让学生思路清晰地将平时积累的素材通过语言叙述,边说边写。要对其目标进行有效实现,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按小组的形式,在第一节课的课前十分钟,每小组选出一名学生进行演讲,可以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其写作的难度有所降低。同时,对写作的素材进行了积累,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对其写作能力进行了有效提高。
4.强化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在学生写作练习中,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对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借助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写作。其一,对仿写进行相应的应用。很多课文的结构有着非常突出的特征,对于学生写作时的结构确立安排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对此方法进行充分应用,让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等进行仿写。其二,扩写。此种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课文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的部分进行有效捕捉,让学生对其进行扩写。在文言文中,这种方法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资源,学会组织语言,掌握各种表达方式与技巧,在写作练习中有效运用,使文章更具色彩。通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喜龙 写作方法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2016,(11),33-34。
[2]焦芳红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实效性研究[J].亚太教育,2015,(29),143。
[3]宋秋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的意义[J].学周刊,2013,(22),175。
[4]何静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J].语文学刊,语文学刊,2012,(20),84-85。

小学语文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应该是通过一些情景剧的演绎方式,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进去,学生们也能快速的接受这个知识点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钻研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词等。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切忌空泛、枯燥地说教,人为地拨高。教师要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既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只强调思想教育。教师要深入备课,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亚落日》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卢沟桥的烽火》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他们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这首诗,让学生懂得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高尚品质。
二、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肩负“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任。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又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教学《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抓住“拉、撑、护”三个动作,突出“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这是怎样的撑啊”。撑在桌上,弓着身子,意味着谭老师将用他的血肉之躯去挡住纷纷砸下的一切;撑在桌上,谭老师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撑在桌上,他要保护课桌下的那四个学生呀。再结合下面一节,反复读这个动作,让谭老师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高大起来。这一个“撑”,让学生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师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如教学《船长》这篇课文,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黑暗中,哈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2、语文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深化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坚持正面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学《学会合作》这一课时,除了课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学校里进行的各项集体评比活动、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等,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体会合作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契机,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作文是学生接触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个性和内在真实的感受。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如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快结束了,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给自己的任课老师写一封信。习作时,启发学生回顾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诲,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典型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4、课外延伸,德育延续。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切实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推动学生德育行动。语文课外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课外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道德品质、积极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开展排演小话剧《负荆请罪》、“红领巾小记者”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会、“我选我”演讲、制作“我的成长册”等活动,我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三、认真研究学生,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学生主动接受。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学习阶段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加深理解和体验,去感悟和思考,让他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后也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发挥表率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把情感教学渗透进去
答:1.2结合多媒体,创造语文学习的意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情境,唤起学生内心感情,如对某事的渴望、激情等,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如在学习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文中生动描绘的自然风光很容易给读者精神上的愉悦、引起读者...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学法指导
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此,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按此结构,语文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有机渗透学法指导。一、明确学情,备好学法通常,教师在上课时大多都把精力花在“教”的方法上...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答: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自强不息,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如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羚羊木雕》一课,表现了朋友的珍贵,友谊的重要。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文人物中去学习,以他们为榜样,...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答: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方法。一、品析词句,配合说练,渗透思想教育 品析词句,理解教材中的课文用词、语言,选择合适重点词句,会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美,同时丰富语言积累并逐步感悟。学《锄禾》这首古诗时,我抓住“粒粒皆辛苦”一句中的“辛苦”这个词,师生...

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教育的渗透
答:毫无疑问,它是应该被抛弃的。但语文德育渗透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又要不留痕迹地实施德育。只有充分把握好度,充分把握好艺术性,人文性教学的目的才能完成。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完美的人格。一、把师爱带进语文课堂,让学生感怀...

如何在语文课程中进行有效教学
答:语文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教学建议及其拓展资料:1、多元化教学:语文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实践、网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2、注重阅读:阅读是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要重视阅读...

如何将高效教学渗透到语文课堂当中
答:我们除了开展片段仿写练习外,挖掘文本思想内涵 一篇好文章,知识面非常广泛,尝试仿写练习,冷静再现普法战争的历史片段、心理。 仿写。 三、《第一次真好》等。”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如是说,或叙述故事曲折生动、句式特点明显、童话,还有学生写了《给狩猎队的一封信》,不懂得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

初中语文课如何进行深度学习
答:促进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要基于语文学科特点,在教师深度教学的基础上,运用深度学习理论和策略,创造一系列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浅层学习变为深度学习,使语文教学有更大收获呢?一、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谁在读书?是我们的学生;是谁在学习?也是我们的学生。这是人人清楚...

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渗透方法的指导
答:另外,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划分段落的训练,可以有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抓住作者的思路,弄清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一步一步把文章写下来的,各段之间又是怎样联系衔接的。学生只有在学习别人文章段落层次安排的基础上,感知,理解,最后才会把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答:”因此,我们在和学生的共同学习中,是把“学”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教师在进行各项阅读训练时,既要教知识、训练技能,又要教给学习方法。教学相长,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我从以下三方面说一说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