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学法指导 怎样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作者&投稿:表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好的学习方法自古就被看作是学习成功的桥梁,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适合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会更加主动,学习兴趣巨增,求知欲会大大增强。下面就这一学期我校开展的一系列教研活动中,我从会领悟到的学习方法谈一谈:
一、联系生活,理解课文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情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绪,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这让我想起我曾听过的《手上的皮肤》一课,师在教授第二自然段时,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摸摸自己的手,感受一下自己的茧在哪?听到这里,我不禁为师这个巧妙的方法叫好,可细一想,却发觉这个方法有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学生的生活经历太短了,手上没茧。我个人觉得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回家去摸家人、邻居的手,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就能感受到文中所说的职业不同,手指生茧的部位也就不同;与人握手,可以判断出对方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这样,联系学生自己,甚至别人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感悟课文,加深了学生的感受,可以做到不言而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好懂得生活、学会生活。还是以《手上的皮肤》为例,手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可是却不是每个人都熟悉我们手上的每一个部位。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对照自己的手,看看纹路是哪些,褶皱在哪里?手指肚的图形是指纹,什么样的是斗形、箕形、弓形?这样以学生的手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让课文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学起来学生会更感兴趣。
二、回归文本,以读促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感悟,顾名思义,“感”就是感触,“悟”就是领悟。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我听过一位老师教授《阅读大地的徐霞客》,那节课师注重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注重多边交流,能让学生带着目的地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深入钻研教材,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情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师借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他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呢?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而这读的过程便是了解和欣赏的过程。师诱导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和作者真诚的对话,和文中人物心贴心的交流;也使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读促悟。
总之,要让学生取得掌握学习方法的最佳效果,必须找到符合儿童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内容的途径。而这样的途径亟待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探索、总结。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一、初读课文,指导预习方法
方法一:读通读懂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在检查预习情况时,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如一名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不够简练,教师可这样引导:“从他的话中,我们已经听明白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更简短的话说清楚呢?”这样,肯定了他将事情讲述得清楚明白,已经符合了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要求:明了。同时,也委婉地提出概括主要内容的另一个要求:简练。这就是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当另一个学生概括得很简练且表达得很清楚时,教师应鼓励表扬,这样不但对学生起着肯定激励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对概括大意方法的渗透和指导不着痕迹,水到渠成。
方法二:关注课后练习,深入课文思考。
预习课文时,也需关注课文后面的练习,因为它往往能启发我们思考,引导我们更深入地读课文。比如《庐山的云雾》课后练习4: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如能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把握了文章重点段第2、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就解决了“文章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则应该从文章总分的构段特点和比喻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去思考,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如果课前学生能对这两个问题稍作思考,在课堂上就能够对自己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了然于胸。
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将视角聚焦到学生课前的预习方式和习惯的培养,定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低耗,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读课文,赏析文字内涵
1.紧扣练习,明确赏析方向。在执教《爱如茉莉》时,笔者出示了课后的练习: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你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引导学生在紧扣“细节”一词讨论并理解词义后,就对文中的细节进行品读赏析,体会文中爸爸妈妈之间像茉莉般平淡而真切的爱。品读完细节后,再次出示并讨论这道题。然后小结:“你们看,这道习题就像课文的眼睛,顺着它我们就能把课文越读越透。”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领悟到了课后练习是精读赏析课文的拐杖,是走进文学殿堂的钥匙。这些方法的习得,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好处多多。
2.咬文嚼字,品出字词温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咬文嚼字,不仅让学生知道“写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怎样写”以及“为什么这样写”。
三、拓展练习,迁移写作技巧
一篇课文的学习并不以课堂的结束而结束,而应是学生进行迁移运用的开始。文本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为学生搭建了积累语言、学习写作方法的平台。从这些范例中,学生可以揣摩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独运匠心,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在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课堂总结时,笔者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在写作中也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布置课后小练笔:去商场、超市或小商店购物,并描写自己购物时与营业员的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一个个鲜活的营业员形象从学生的笔下勾勒出来了:有的热情善良,有的和蔼可亲,有的冷若冰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更多地着眼于授“渔”,更多地关注学生方法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感悟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获得步入语文殿堂的钥匙,让学生尽情地徜徉在语文的殿堂,吸收祖国文化,用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丰盈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基。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里面有许多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

浅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答: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里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语文学法指导有哪些
答:问题二: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运用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策略在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要的学习就是关于...

以三年级下册课文为例谈谈进行学法指导
答:在导入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方法。 例如:出示谜语“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因为是刚刚学过的字,学生会很容易的猜到是“匹”字。教师既可顺势引导,“为什么你会认为是‘匹’字,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得出结论:这个谜语是...

小学阅读教学学法指导_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答: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如何学,这个“学”,不仅是“学识”,同时也更体现为一种学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我们将学法指导尽力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教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凭借教师的教法来掌握知识,学会一定的方法。一、学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显然,...

汉语言,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方向语文教学法,帮我解决。谢谢
答: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法指导可分五步进行:一是交待学习目标时,揭示学法;二是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渗透学法;三是新课小结时,总结学法;四是全文总结时,领悟学法;五...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渗透学法的指导
答:课堂学法指导,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度与实施,学习内容的安排与揭示,学习的选择与运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准备等给予的必要指导,它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教育性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教师怎样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课程理念
答:语文教学应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和基本学习方法.从现代科学意义理解,方法是指人们在有关的活动领域,把握事物规律,完成某种任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结.古人也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足见指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课前预习的方法适用于每门课程,而对于学习语文,...

学法指导的方法都有哪些?
答:学法指导的方法有哪些如下:一、目标导向法 1.制定学习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2.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3.监测目标达成情况: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二、自主学习法 1.养学生自主...

如何提升小语课堂学法指导有效性
答:这其中,学法指导成为学生点燃自信,实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从“美”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课堂,必然是一种获取到成功、感觉快乐的愉快体验。能否成功和轻松,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学法的认知、特点及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教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的。因此,学法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即:根据学生学情(心理...

学法指导的方法有哪些?
答:渗透式指导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学习步骤和学习技巧渗透到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不断按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潜移默化的训练过程中去领悟新的学习方法。这种指导方法的特点是反对注入式,强调相机诱导和让学生领悟,因而既能有效地兼融学科知识体系和学法指导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