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法有哪些合理和不合理的反思 如何做好教学反思的几点建议

作者&投稿:希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简言之,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的过程。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了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反思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等。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如“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我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2)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如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档案袋反思法。即以专题的形式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如“教学策略选择的恰当程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师本人根据这一专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尚需努力之处等。档案袋建立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专家光临自己的课堂听课,课后一起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听完其他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四、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富有个性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修炼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教学前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然后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教学中反思自己是否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是否真正做到教学

laienyingyu 2009-06-08 21:27:1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应对方法1、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1)加强对教材的钻研,正确把握教材。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往往依赖于教学参考,拘泥于教学参考。由于教师对教材缺少深入的研究,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出对枝节问题进行追问纠缠,简单问题复杂化;提问从内容到内容,前后重复叠加,缺少思维的容量;无法应对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想法和比较深入的质疑;师生间的交流停留在表面,无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进一步阐发自己的观点。      教研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引领教师去深入地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学校教研组应增加“读”教材的教研内容,从根本上摆脱教学参考的束缚。(2)关注语言因素,正确处理体验感悟与语言训练之间关系。部分教师尚未正确把握体验感悟与语言训练之间关系。教学中教师虽能强调整体阅读、体验感悟,却忽视文本的语言因素,有时仅对情节内容有所了解。课堂上教师只是组织学生在同一层面上的“议论”无论学生的感悟深浅对错,只是简单的鼓励,没有语言训练的意识。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感悟没有建立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理解的基础上,使教学变成“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谈话类节目。看上去很热闹,似乎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则将主体神圣化,使之成为“悬在半空中的主体”。教研部门可加强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在理论的学习基础上,组织一些研究课和示范课,做好引领工作。(3)加强教师在课堂上的相机引导。放手让学生议论、质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学生议论、质疑之后老师该怎么办。教师需要认真地倾听,及时地对学生回答、提问等作出一定的梳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归纳,并进行准确、及时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阐发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备课要真正把关注点放在全体学生身上,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关心的话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还需要什么等。2、正确把握新教材的要求。教研部门需进一步宣传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组织学校作专题的讨论,正确把握新教材的要求。如汉语拼音教学淡化了什么,强化了什么;如对生字掌握的要求是什么,一年级第一学期从描到写主要目的是什么。要深入宣传多识字、快识字的目的,现阶段对生字不抄不默的原因和意义;要深入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学业评价,使学生乐意接受评价,使评价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1、目标制定尽管关注了,但仍有较多地方不符合二期课改的要求。 行为主体仍是教师的,“培养、激发、提高”这样的词出现的频率较高;目标所达到的凭借条件没有;情意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做到“润物细无声”。学生读得不充分、不到位。2、课堂容量增加以后,课变得粗、浅、薄。赶进度、完成教案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学得不扎实。教师钻研教材还不够深入,自己读懂教材的程度还不一,独到的理解、解读以及创造性的设计还相当少。课堂师生间的交流停留在表层。具体表现为:提出一个问题后,请学生圈圈、划划、议议,再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东一句,西一句。问题:一是学生找得不全;二是学生的交流片言只语,语言不完整、不连贯,有时听的同学找不到方向;三是学生的交流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有的不深入、有的不全面,听的同学和老师没能作归纳、补充、纠正、提升或提出不同意见;四是教师没有关注学生表达得对不对、表达得好不好。这种现象乃是大家的通病,也是课堂新的资源难以再生的关键原因之一。3、如何进行有效阅读还值得深思。读:读正确、读通顺、读有感情。教:学生哪些是不会的,哪些是会的,到底“教什么”等。教师思考还不深入。具体表现:匆匆读后(有的还没有读完、或没有思考的时间)就进入分析状态,在理解、感悟、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做到读议结合,只是在师生分析结束后齐读一遍,就算完事;学生读时,没进入状态或读不出感情,教师不作引导,有时作一点引导,但缺少方法;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老师不随机指导他们如何有感情地读,而往往在几句话学完之后再要求学生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似乎反映出老师并不知道一段话、一篇课文的朗读好是建立在一句句、一段段朗读好的基础上的。如某位老师在上《蝴蝶王国》第二小节时,先让学生说说三种蝴蝶的各自的特点,学生自读了课文后分析了三种蝴蝶的各自特点。当学生具体分析到哪一句的时候,这位老师并没有相机指导学生读这一句话,而在三句全部分析完之后则要求学生读出蝴蝶的“大、奇、美”。没有前面的铺垫、酝酿、蓄势,哪来后面的“水到渠成”,实在是强人所难。难怪学生读不到位、读不出感情。提倡积累,主要途径是读、背;强调语感,基本途径也是读、背。如果缺少读,“缘木求鱼”,何谈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现在的课,感受、感悟、领悟太虚,缺乏操作性。看来,老师们还得切记读的“三性”: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4、整体性阅读与语言实践问题。整体性导入已引起教师足够重视,但教学中整体感悟原则把握还不到位,整体感悟中的个性化体验还不多,感悟与语言训练结合不紧密,没能在相应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片面强调对课文的内容和情节的疏通、理解,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积累和运用。具体表现:课堂上,教师化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心理,体会作者情感,导致语文本体任务的迷失:语文目标“形成良好的语感”的三个阶段目标:一、感受语言的优美;二、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三、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1)片面强调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而较少关注语言因素。课文中很多关键性的重点词语,教师或许考虑到时间因素,或许认为这些词语的意思太简单了,不值得一讲,于是把它们一笔带过。如:《蝴蝶王国》中的“翩翩起舞”、“色彩斑斓”等词,既然老师运用了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蝴蝶飞舞的美丽画面,那就不妨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引导学生从画面上感受一下,从而更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用不了多少时间,但这两个词一定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2)有积累词语的意识,但对积累什么、怎样积累却较少考虑。(3)大部分教师对语言文字训练的意识较强,课上总有语言文字训练的环节。但总让人觉得这样的训练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纯粹为训练而训练,或文本的内容没学好,就进行“照样子说话”或“小导游作解说”;或训练之前没设置好一定的坡度,因此只能是一两个好学生在“撑市面”,课堂气氛沉闷。如《黄山怪石》一课,老师们想通过创设小导游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没有给足学生学习文本语言的时间,就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怪石。这样,学生的语言或干巴巴或脱离文本游离于课文之外。

生物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法有哪些合理和不合理的反思~

、教师反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新《生物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课程提出明确目标和更高要求。
生物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有成效方式。通过生物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物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课程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由老教材(人教版)的16个实验增加到24个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类型、更加多样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新课程也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列入了具体目标,尤其是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标准中提出了十一项具体要求: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利用数学的方法处理、解释数据;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2、高考面前的现实意义
从这几年的理科综合测试看,实验试题不再是课本中的实验,而是一个全新的情境,考查的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随着高考的改革,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逐渐摆在了重要位置上。这就要求在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课本中包含有实验素材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实验内容进行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分析和探究,平时扎扎实实搞好生物实验教学,多开展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尤其应让学生学会用新方案来认识课本中已有的实验及包含有实验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能用“创新”的设计或分析来解决已有的实验问题。
因此加强教师对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反思和研究,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应对高考。
二、目前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分析
新课程改革在江西省已实行一段时间,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及对外省市生物实验教学情况的了解,发现存在着以下一些现象:
1、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局限在理论的高度上。
大多数老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目标从理论上讲是明确的,但实验完成情况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多年养成的习惯使他们只是讲实验而不是做实验。从应试层面上看,对一些识记性内容的掌握不一定要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认为学生“背”实验也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事实是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思维能力难以启发。②生物实验依照教材进行,缺乏对实验的创新和探究意识,如此,学生丧失最初的兴趣及主动参与其中的动力。③按照新课程理念开展探究实验课,课堂秩序较难控制,使得教学进程不流畅,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课时内完成,令教师灰心。
2、生物实验开设偏离应有的方向。
以我校为例,高中生物实验的开设情况如下:
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13个实验中仅开设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实验。
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仅开设《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必修3《内环境和稳态》实验均未开设。
由此可知人教版的生物必修三册20多个实验,开设的情况明显不足。分析其原因主要受实验材料难以取得和学校生物实验设备不完善的影响。
3、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不端正而影响实验课的效果。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的现象:有些同学怕出错而不敢动手,喜欢看人家做;有些同学懒得做;当试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马虎应付;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试验报告,甚至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学生对实验课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学生的准确反应。实验效果往往取决于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在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不协调环境中,教学目标很难实现。
三、有效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1、加强各校生物教师就实验开发方面的合作和交流。
新教材中崭新的教学内容迫切需要教师在理论、教学实践和个人创新方面有更专业化的发展。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面对新课标中对实验教学的更高要求,需要全市生物教师的共同参与,从而做到同行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发展。我认为可以在市教研室的组织下,各校的教师就某一课题进行探讨,如结合生物科学发展史,对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建构科学思维方法;在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实验方法上对常规实验进行改进;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改编成探究性实验…等方式集中力量进行创新和拓展。我想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科学的发展过程,启迪思维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客观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裨益,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目标。
2、优化实验教学模式,缓和课时有限的矛盾。
新人教版教材必修设置的24个实验,涉及到观察、验证、探究、模拟、制作等多种形式,在日常教学中,大量而多类型的实验教学与有限课时的矛盾日益凸显。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实验教学更好的完成,同时缓解课时有限的矛盾。如《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结合生长素发展史进行教学和实践操作,不失为可行的方法。此外,教师应当统筹规划,并且积极应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
提高教师的实验素质和完善实验教学设施双管齐下。
由于新教材增加了不少原大纲中所没有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大多反映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教师若不加强学习,更新、扩展自己的知识,就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如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对教师驾驭课堂和教学内容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合格的生物教师具备除了有较强的实验操作和一定的实验教学管理水平,要有较强的实验创新意识,肯砖研和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外,还应有与时具进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意识。在实验教学进程中,教师处处言传身教,做好表率。另一方面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和实习的内容,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但是开设实验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学校的实验设备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尽早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配备实验设备;教师也应刻服困难,应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创造条件,合理改进实验。否则就难以落实教材的教学要求。
改进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力求多样化和综合化。
实验教学评价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制约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策略。不同类型的实验建议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或几种评价方法综合采用,做到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例如: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笔试,它有在短时间内有效考查实验原理、步骤、结果等理论知识的优点,但在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结果记录、合作和交流等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将有利于全面体现学生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做到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如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实验课进行摄像,用相机记录实验结果;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交流和讨论。
5、把握第一堂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唯有学生爱上实验课,对生物学习产生内在动力,才会有积极持久的求知兴趣,创新意识才会萌芽。 教师应精心创设实验课的“备、教、导”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上好实验第一课对学生而言影响重大。教师在进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教学时,教师首先强调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其次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学生只有弄清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才能让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教师要对显微镜的原理和操作事先进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也有利于《观察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实验的进行。最后,引导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对实验进行拓展。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实验课的特点,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实验课的乐趣。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自主积极获取知识,加强这方面意识培养尤为重要。
我觉得高中的生物教学必须重视实验课的有效教学,从而使学生能真正的理解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使他们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能力和方法,为他们获取新的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创造更好的条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除了高考生物实验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更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做好教学反思的几点建议:
一、反思自己的成功做法
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
二、反思失败、失误之处
任何人的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即便教师再熟悉教材、学生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如表达不清、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等。
如果教师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这样做一定能促进今后的教学,为以后的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三、反思课堂灵感
在教学过程中时有突发事件发生,教师机智灵活地应对,恰当地处理,也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四、反思对新理论新经验的认识
在运用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改革时,改革的实效性、实用性如何,是否适合本年级、本班级、本章节内容对某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优点有哪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何,有利于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等。
写下这些反思,有助于对新理论、新思想的消化、吸收、应用,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策略不断更新,始终处在教学改革的前沿,促使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的方法:

1、思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
2、思得。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思失。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4、思改。“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上,老师应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
答:7.创设情境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意义感。8.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展示数学概念和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9.注重巩固和复习:定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避免遗忘。1...

幼儿园常用的教法与学法有哪些?适用于说课稿里面的。最好是优点缺点都...
答: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的主要思维形式,它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及表象的联想,需要依靠老师提供直观的材料进行思考。借助直观的演示,可以使得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有助于幼儿的理解和感受,促使幼儿很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中。2.小组合作教学法:“独学而...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法与学法有哪些?
答:暗示教学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 运用暗示教学法要注意 暗示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

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3、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

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教学方法及措施
答:教学方法及措施如下: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养成提前预习和课后回顾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前预习课文,有助于使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在课堂中就能有针对性的提问;课后回顾有助于使学生巩固一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应精心准备和设计好每一堂课,课前仔细参阅教材和教学资料,适当运用多...

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哪些
答:教学方法与手段有:一、教学方法 1. 传统讲授法 这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来传授知识和技能。2. 实践操作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和技能。3. 情境模拟法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事件,使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二、教学手段 1. 多...

小学数学的教法和学法有哪些
答: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

教学方法和学法有哪些
答:4、总结归纳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归纳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5、多样化学习法: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如阅读、听讲、观察、实验等,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法有哪些合理和不合理的反思
答: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简言之,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