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腐有什么民俗特点 各个地方的饮食民风民俗[详细]

作者&投稿:叱干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毛豆腐是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的汉族传统名菜,是通过以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由于豆腐通过发酵后使其中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故经烹饪后味特鲜。
  菜品特色
  上好的毛豆腐生有一层浓密纯净的白毛,上面均匀分布有一些黑色颗粒,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标志。毛豆腐是安徽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一般叫黄山毛豆腐[1] 或者徽州毛豆腐。顾名思义,系以徽州的歙县、屯溪、休宁、黟县、祁门(现今属黄山市)、婺源(现今属江西省)一带特产的毛豆腐(长有寸许白色茸毛)为主料,用油煎后,佐以葱、姜、糖、盐及肉清汤、酱油等烩烧而成。上桌时以辣椒酱佐食,鲜醇爽口,芳香诱人,并且有开胃作用,为徽州地区特殊风味菜。除此之外,简单地烤制或炸制后,做出的菜也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毛豆腐有什么特点

安徽当地有一俗语:“鱼不臭不吃,豆腐不毛不食”。这里的鱼,就是臭鳜鱼,豆腐呢,就是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毛豆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提到,“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刘安在追求长生不老时,炼制仙丹中意外做出豆腐。豆腐到了徽州,又产生了不一样的风味,就是徽菜的一绝——徽州毛豆腐。黄山的饭店里,随处都可以找寻到这道美食。
等待的过程可能是与美景的相遇,也可能是与美食的邂逅。做过酱的人都知道,等待着豆瓣上绒毛状霉菌的生产,仿佛一个曼妙的游戏,这决定了酱的美味走势。毛豆腐同样有这样的菌类游戏,豆腐经过特殊工艺,长了一层浓密纯净的白毛,上面均匀分布一些黑色孢子,蛋白质被分解为多种氨基酸,毛豆腐成熟了,味道更加多元了。
穿行于古宅古院,南来北往的游人,端着这一碗碗的毛豆腐,咬上一口,豆腐不是柔嫩,反而呈现绵密的口感,配上辣椒酱的刺激爽口,熟悉却又陌生,这是属于徽州的记忆。

  话说“豆腐”熟语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大豆制作豆腐的国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相传两千多年前,淮南王刘安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时,广招方术之士烧汞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之术。刘安曾延请八位著名方士在“八公山”燃起炉火,用黄豆磨浆烧开,加盐卤,实验炼丹。结果,丹没炼成,却歪打正着地创制出豆腐。
  豆腐雪白细嫩,滑润鲜美,营养丰富,老少咸宜,被誉为“东方龙脑”“中华名菜”。有关“豆腐”的汉语熟语,数量很多,且带俚俗幽默的口语色彩。例如:讥讽身材矮胖的人,就说他“没有三块豆腐高”;赞扬财务细致清楚,就说“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比喻某人讲话厉害,嘴不饶人,但心肠软,为人善良,就说“刀子嘴,豆腐心”;回答别人问起某件既不光彩,又无可奈何的事,就慨叹说“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等。
  着眼于豆腐制作工艺、工具和特点,也产生出一些熟语,例如:“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指甲事物可制服乙事物,而甲事物却被丙事物制服。“豆腐房的石磨——道道就是多”,“道道”本指磨盘上凿出的沟槽,实际上指有谋略,办法多,点子多。“豆腐房的驴——听喝”,本指拉磨驴服从主人吆喝,后为“本人乐于服从指挥”的幽默讲法。“豆腐房的驴——转圈子”,批评某人不直爽,讲话兜圈子、绕弯子。“铜刀切豆腐——两面光”,比喻两面讨好的圆滑态度。“豆腐好吃磨难推”,指成果虽可喜,却来之不易。“豆腐多了一泡水,空话多了没人听”,比喻空话连天,无人相信。
  旧时挑担串巷“卖豆腐”的营生本小利薄,且十分辛劳。由此产生一些俗语,例如“夜里寻思千条路,早起还是卖豆腐”,道出人生的苦涩和无奈。“卖豆腐的掉在河里——人死了架子不倒”,“架子”本指盛放豆腐托板的多层木架,双关转指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坏作风。“卖豆腐的摔挑子——倾家荡产”,指全部产业毁于一旦。“关公卖豆腐 ——人硬货软”,指表面强硬,却没有什么真本事。“武大郎卖豆腐——人sóng货软”,比喻性情懦弱,本领稀松。“吃豆腐报肉账”,比喻虚报冒领。 
  豆腐制品也成为含义新奇的熟语,例如:“豆腐干”,比喻发表在报刊上的篇幅短小的诗文。“冻豆腐——难办(拌)”,指事情棘手难处理。 “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比喻某人虽名声不好,但有能力或专长而受欢迎。关于“豆腐渣”的熟语更多,如“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自己夸成一枝花,别人贬为豆腐渣”;“豆腐渣下水 ——一身松”等。“豆腐渣包包子——捏不到一块儿”,比喻对立的双方难以沟通合作,或情感相悖的男女难以结合到一起。“豆腐渣贴门神——两不粘”,比喻双方各行其是,互不相干。至于“豆腐渣工程”,耳熟能详,尽人皆知。 
  “豆腐”熟语,具有口语性、形象性、俚俗性、诙谐性和调侃性的民俗特点,散发着质朴的民间清香。它通常以惯用语、歇后语和谚语形式表现,却极少体现在书卷气浓郁的成语中。

三月三的传统民俗美食有哪些~

1、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农历三月初三,在侨乡江门家家户户都有吃“鸡矢藤”饼的习俗。先将其叶子洗净,与糯米一同磨碎,拌入煮溶的糖水,搓成粉团,压成饼状。部分还会在饼面印有“福、禄、寿”等吉祥字。用鸡矢藤叶做出的饼甘凉可口,别有风味,食后清热解毒。
2、荠菜煮鸡蛋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3、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壮家人把五色糯米饭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传说古时候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外出干活总是带着糯米饭。而山上的猴子总是把糯米饭抢去。有一次,特侬随手扯了枫叶驱赶猴子,却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被染上了黑色。他灵机一动,回家后把枫叶浸泡到糯米饭里蒸煮,制成了黑色糯米饭。猴子看见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以为是毒物不敢碰。特侬吃了黑色糯米饭,口不干不燥也不腻倦,反而觉得浑身是力。后来,壮家人都学着特侬做黑色糯米饭,后又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糯米饭。

1、江南一带吃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2、寒食节-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3、清明时节-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4、春节-吃饺子
饺子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广受人们的喜爱。中国有句老话叫“好吃不过饺子”。
5、元宵节-吃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的明州(即今天的浙江宁波)兴起一种新奇食物,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圆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圆子”改称“元宵”。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舌尖上的年味|中国春节饮食文化知多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明节各地区的饮食习俗

过年为什么吃豆腐
答:豆腐的谐音“都福”、“都富”,过年吃豆腐既丰富了自家的餐桌,也寓意着为家人祈福,希望来年福到财到。为了迎接玉帝,让他看到人间生活的清贫与艰难场景,人们谨言慎行,用自己良好的表现,给玉帝留下好印象。除此之外,还要做豆腐、吃做豆腐时滤出的豆腐渣,来表明自己生活的清苦和节俭,这便是俗话说...

豆腐过年吃寓意啥
答:豆腐过年吃寓意啥1 吃豆腐的寓意,如果是豆腐丸子,寓意着福气就像丸子一样滚滚而来。而且过年吃豆腐,祈愿来年的生活能过得富富裕裕幸幸福福,豆腐听起来像都福,也寓意着家里团团圆圆吃了豆腐,全都有福。春节吃豆腐习俗由来的传统说法“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在北方习俗里,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

为何有些农村白喜事的酒席上,豆腐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
答:豆腐是一种日常美食,具有高矿物质、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豆腐有很多含义。比如在我们东北地区,开玩笑地叫“对付”,意思是谁要是用豆腐招待客人,就有点对付的意思。在一些地区,人们习惯将豆腐谐音称为“豆腐”或“德福”,这是过年的必备菜...

为什么办丧事要吃豆腐?
答:随着豆腐的普及,它所伴随的民俗现象也越来越丰富。丧事中的“豆腐席”就是其中之一。每当丧事办完,总要请前来帮忙、吊孝的亲友们吃上一餐饭,这餐饭的第一道菜必这是豆腐,或煨或煮。这道豆腐菜给整个筵席定了调子,是吃素的,同时还有一个寓意,即象征着死者是一生清白的。这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

生日吃豆腐的寓意
答:生日吃豆腐的寓意1 吃豆腐的寓意是什么 吃豆腐的寓意,如果是豆腐丸子,寓意着福气就像丸子一样滚滚而来。而且吃豆腐,祈愿来年的生活能过得富富裕裕幸幸福福,豆腐听起来像都福,也寓意着家里团团圆圆吃了豆腐,全都有福。吃豆腐习俗由来的传统说法“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在北方习俗里,到了...

人死了为什么要吃豆腐啊?
答:“一清二白”还有认为有红白喜事两种,豆腐则代表白事,也就是丧事,在餐桌上提醒客人的.吃豆腐羹饭,亦称吃羹饭或吃豆腐饭,是一种流行于江浙沪民间的丧葬习俗:葬礼结束后,丧家要举办酒席(雅称"豆宴"),酬谢前来参加葬礼以及以现金、实物等形式助丧赙奠的人,被请者一般不得拒绝,否则会被认为是"...

为什么过年要有豆腐
答:1、“豆腐”与“头富”谐音,寄予了人们新年要富贵的心愿。2、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3、民俗专家解释,过去老百姓平时吃不上豆腐,认为豆腐是“好东西”,而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大家做好豆腐...

毛豆腐有什么民俗特点
答:毛豆腐是安徽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一般叫黄山毛豆腐[1] 或者徽州毛豆腐。顾名思义,系以徽州的歙县、屯溪、休宁、黟县、祁门(现今属黄山市)、婺源(现今属江西省)一带特产的毛豆腐(长有寸许白色茸毛)为主料,用油煎后,佐以葱、姜、糖、盐及肉清汤、酱油等烩烧而成。上桌时以辣椒酱佐食,...

为什么一些人要把占女人便宜说成“吃豆腐”?有什么典故和讲究?_百度...
答:时间一久,老板娘就被忘记了本名,给叫成了豆腐西施。 最大的特点,老板娘说话的声音非常动听,像黄鹂鸟的叫声,清脆响亮,还带有一种独有的磁性。但凡男人听了她的说话声音,一般都会有骨软筋麻的感觉。 他们家的豆腐店,本身就在大街上,又是南来北往的岔路口,人流量非常多。加上,这么一个迷人的老板娘,生意那是...

送豆腐代表什么意思
答:具体如下。豆腐象征的是福气安康,谐音“都福”、“都富”,是广大劳动人民祈求来年多福、身体康健、生活幸福富裕的一种表达。如果将做成丸子,就着福气像丸子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而且是一种文化,一种有传统特色的食文化。还是一种超越了饮食本身概念的的传统民俗文化,其内含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