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 南丁格尔奖获奖者的英勇事迹

作者&投稿:烛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妇产科护士长陈声容

2004年底,陈声容参加了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队。面对重症患者,她像对待亲人一样给他们喂水喂饭、用酒精擦浴,给绝望的人们带去希望;2010年1月,她请缨赴海地地震灾区救援,忍受着酷热、胃肠炎和湿疹的煎熬,诊治患者600余人,给灾难中的人们带去希望……

2、西藏军区总医院护理部主任万琪

坚守高原护理岗位26年,万琪始终心系患者。她申报的《高原护士职业倦怠研究与对策》科研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申报的《高原脑水肿标准护理计划》已通过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审。

3、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王文珍

在数次执行重大任务中,王文珍发现一些国家十分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大量病人因而及时获救,便开始致力于急救知识的宣讲。随着“和平方舟”医院船的航迹,她走进9个国家的17所聋哑学校、孤儿院和福利院,传播健康知识。回到国内,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社区、院校,普及医学常识、传授急救技能已经成为她的习惯。

扩展资料:

我国自1983年开始参加南丁格尔奖评选活动。1983年,我国护士王琇瑛获得第二十九届南丁格尔奖章,迄今为止已有43名护士荣获南丁格尔奖章,她们为中国护理界赢得了殊荣。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由于我国护士的突出表现,共有10名护士获得第三十九届南丁格尔奖章,是历史上获奖人数最多的一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白衣天使,节日快乐 ——我军部分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剪影



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王文珍
南丁格尔奖这一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是王文珍一生的追求;这个奖是对她30余年坚守护理岗位的褒奖

在非典病房坚守122个日夜

2003年,非典肆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海军总医院是北京地区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医疗单位之一,时任急诊科护士长的王文珍第一个请战:“我是党员,我先上!”

一天,医院送来一位重症非典女患者,被隔离后不配合治疗,有轻生的念头。耐心的王文珍主动接近病人,不管病人怎样发脾气,她都坚持和她拉家常,做说服工作,每天给病人喂水、喂饭、倒大小便。病人康复出院时,对穿着防护服的王文珍说:“护士长,隔着防护服我认不出你来,但我听得出你的声音,如果我们在大街上相遇,你一定要喊我一声。”

穿着沉重而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救治非典患者,强度大,危险性高,按医院规定,医护人员可轮换休息,但王文珍三次放弃轮换。她说:“除非我病倒,否则我绝不离开。”最终,王文珍在非典病房连续坚守了122个日日夜夜。

30多年来,每当有急难险重任务,王文珍总是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病人的生命。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王文珍又一次主动请缨参加海军抗震救灾医疗队。震后第二天,她便到达重灾区绵阳并立即投入救治伤病员的战斗。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的1000多名伤员中,有许多危重病人急需手术,王文珍和战友在电梯停运的情况下,冒着余震的危险,将19名危重病人抬上位于6层楼的医院手术室抢救。手术过程中,当突发余震时,王文珍和在场的医生护士就全部弯下腰用身体保护伤员,直到余震停止。

2009年5月,王文珍奉命执行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海上检验性训练任务。面对300多名“伤员”需要海上换乘、抢救等一个个全新课题,王文珍克服严重晕船呕吐反应和腿关节疼痛,带领护理组超负荷工作,在上百个舱室里,每天爬上爬下好几遍,逐舱检查护理情况,看望伤员,整理数据。16天战风斗浪,王文珍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艘大型医院船海上伤员护理检验性训练任务,为此,她瘦了5公斤。

为有艾滋病史的患者吸痰

一次,一位病重不能自理的住院老人没有家属陪床,王文珍就主动承担起陪床的任务,她每隔两三个小时就为老人翻一次身、换洗尿布、擦拭身子。由于有王文珍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直至病愈出院也没有因长期卧床得过褥疮。老人出院时,拉着王文珍的手说:“你就是我的好闺女,我一辈子都会记住你的。”

1978年9月,王文珍从天津塘沽五中考入海军总医院护校,1981年6月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当护士。从走上护理岗位的那天起,她就立下了“病人就是我亲人,我愿长此守护病人”的誓言。

1986年,王文珍被选调进医院急诊科。急诊科护理任务繁重且危险性高,有些护士干上一两年就想办法调离,但王文珍在这里一干就是22年。每天,她要接触各类病人,有醉酒的、流浪的、打工的、上访的、无钱无家属陪伴的,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病人,王文珍心里只有一个准则:“他是病人,我就是他的亲人。”

一天,一名20多岁有艾滋病史的患者跳楼自杀,被“120救护车”送到医院时,已处于生命垂危的昏迷状态。病人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王文珍就为他吸痰,不料,病人的呕吐物喷了她一脸。但为了争取抢救时间,王文珍来不及抹去脸上的呕吐物,继续为病人吸痰。经过紧急处置,病人终于恢复意识。之后,王文珍又主动承担了这个病人的护理工作。在急诊观察室的20多天时间里,她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为病人洗头、洗脸、剪指甲、刮胡子,及时帮助他换洗衣服,休息时陪他聊天,让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病人截瘫后排便功能出现障碍,为减轻其痛苦,王文珍就戴上手套为他掏大便。病人出院时泣不成声地对王文珍说:“自从得过艾滋病,连许多亲友都有意疏远我,而您却像亲姐姐一样照顾我,真想叫您一声姐姐!”

对于一些染上不良嗜好的青年,王文珍则用真情去感化他们。有一段时间,一个吸食毒品的男青年,左腿感染化脓,经常到医院急诊科换药。王文珍和医护人员在为他治病的同时,总是耐心给他讲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苦口婆心劝他戒掉毒瘾。一天晚上,这个男青年被家人赶出门,当他怀着绝望的心情来到急诊室时,当班的王文珍像大姐一样,一边亲切地安慰他,一边为他擦洗伤口换药。当得知他还没有吃饭时,又去买回一碗热腾腾的水饺端到他面前。面对这一切,这位男青年说:“文珍姐,你是真心关心爱护我。我一定下决心戒掉恶习,报答你的恩情。”

捐出两万元南丁格尔奖奖金

2009年10月,王文珍将获得的两万元南丁格尔奖奖金,全部捐给在“5·12”汶川地震中被截肢的北川小学学生邱耀,还把他接到北京,陪他参观天安门和鸟巢。而同事们都知道,王文珍生活一向简朴。王文珍家离医院远,工作疲惫的她舍不得“打的”,上下班基本上都是挤公共汽车。

王文珍在医院急诊科当了16年护士长,每年春节她都在急诊室值班,把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让给年轻护士。急诊科护士吴琳说,王文珍长期在一线护理岗位工作,养成了早上班、晚下班的习惯,轮休时也会到科里看看,为有事的护士顶班,还常给加班的同事送一份热饭。2005年春节前,王文珍被查出患有腹膜后肿瘤。但她考虑到春节前后急诊工作量大,不少年轻护士都想探亲休假,就毅然选择坚守工作岗位,直到3月下旬才住院动手术。

长期在护理岗位工作,王文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她发表护理学术论文47篇,主编护理专著1部,并在中华护理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等4家全国、全军护理学会任职;她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护理业务技能,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在工作中,王文珍自己的这些经验和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护士,培养出6名护士长和几十名护理骨干。她带领急诊科护理组在海军和医院组织的护理大比武中多次名列前茅,并在2005年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作为中国海军史上第一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文珍为海军争得了荣誉。面对同事们的夸奖,不善言辞的她总是摆摆手说:“都是大家的功劳,离开了集体,我什么也做不成。”

第38届南丁格尔获得者——吴景华

1960年一天夜里,同心县预旺镇卫生站一位妇女难产后尿路不通,腹痛难忍。吴景华眉头都没皱一下,果断地说:“用嘴吸吧!”于是,她硬是用嘴帮助产妇吸出尿来。产妇的丈夫拿着一双布鞋找到吴景华,说:“这是我女人在月子里为你赶做的,是她的一点心意,没有你就没有我的老婆和孩子!”淳朴的乡亲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先进事迹~


1、杜丽群
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30年,艾滋病专职护理12年。她创立了广西第一个艾滋病护理团队,在广西艾滋病护理零基础上探索出新的经验。她参与或指导护理艾滋病住院患者逾万人次,抗HIV治疗患者逾4千余人。她的团队为647例HIV阳性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婴儿出生后随访HIV感染率为零。
她的足迹遍及广西老少边穷地区,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义诊、媒体访谈等活动,推动抗艾公益宣传,10余万群众受益。
杜丽群是广西首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她还先后荣获精忠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50余个奖项。2013年,她当选广西第12届人大代表。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开展向杜丽群学习活动。
2、黄新
从事护理工作32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耐心温暖着她护理过的每一个病人。她致力于艾滋病防治20年,参与救治艾滋病患者200余人次;长期深入青海玉树等藏区,开展包虫病筛查工作,护理包虫病患者500余例。
2009年,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鼠疫疫情中,她第一个主动请缨到疫区一线参加救治工作,克服高海拔带来的不适,精心护理每一位患者,经过近40天的奋战,12位患者全部康复。
在2010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她不顾即将高考的儿子,率领红十字护理救援队投身灾区一线,实现了伤员的零感染、零死亡,治愈率100%。她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普及自救互救知识10万余人次。2013年她荣获全国医院优秀护理管理奖。

3、姜桂春
在30余年的护理职业生涯中,她始终兢兢业业地从事专业、全心全意地服务于患者。在护理工作中,每当有紧急、困难、危险的任务,她总是冲在前面,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奉献着自己的身心,帮助患者度过他们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
她致力于肿瘤患者的心理研究,对肿瘤患者开展临终关怀护理;在东三省率先建立造口门诊,开创了省内造口治疗师坐诊的先例;她创造性地提出“临床护理细化管理”理念,率先将护理工作引入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她成立静脉置管维护中心,率先在省内开展B超引导下的PICC穿刺技术和ECG辅助PICC尖端定位技术。她先后荣获2项辽宁省科委科技成果奖,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辽宁省首届“十大健康卫士”。
4、宋静
从事护理工作33年,先后两次放弃去县团委工作及当医生的机会。她从1994年开始做义工,坚持送医送药下乡20年,义务照看两位老人10年,去敬老院、孤儿院做义工15年,为农村留守儿童做代理妈妈3年,为灾区困难职工、贫困患者及艾滋病家庭累计捐款4万余元。
她致力于艾滋病防治事业14年,参与救治艾滋病人2124人次。在90年代末,人们谈“艾”色变的背景下,第一个报名参加艾滋病筛查工作,骑自行车入村,把艾滋病防治知识送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
她参加过7次艾滋病普查,深入4个乡镇38个行政村,抽血筛查3000余人次,共确认HIV阳性者1771人。她多次被评为河南省艾滋病医疗救治先进工作者。
5、王进华
从事临床护理40年,她始终用仁爱之心、仁心之术呵护每一位患者。1979年,她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救护了120多位战士的宝贵生命。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她主动请缨赴抗震救灾前线,连续2个多月在灾区救治第一线。
首例在野战帐篷医院内实施的颈后路减压术患者和被困172小时的伤员在她的精心护理下顺利康复。2012年,作为医疗队队长,远赴柬埔寨执行援建柬埔寨王家军总医院任务,她带领医疗队员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组织培训,传授技术,为柬埔寨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多年来,她坚持利用节假日,带领护士下社区、进海岛,为群众和官兵提供健康咨询和康复指导。她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护士、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丁格尔奖

南丁格尔奖获奖者的英勇事迹
答:1、杜丽群:在传染病护理领域工作30年,专注于艾滋病专职护理12年。她创建了广西首个艾滋病护理团队,为广西艾滋病护理工作探索出新的经验。她参与或指导护理艾滋病住院患者超过万人次,为4000多名HIV感染者提供抗病毒治疗。她的团队为647名HIV阳性孕产妇实施母婴传播阻断,婴儿出生后随访HIV感染率保持在零。

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
答:坚守高原护理岗位26年,万琪始终心系患者。她申报的《高原护士职业倦怠研究与对策》科研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申报的《高原脑水肿标准护理计划》已通过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审。3、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王文珍 在数次执行重大任务中,王文珍发现一些国家十分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大量病人因而及时获救,...

南丁格尔奖获奖者的英勇事迹
答:杜丽群是广西首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她还先后荣获精忠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50余个奖项。2013年,她当选广西第12届人大代表。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开展向杜丽群学习活动。2、黄新 从事护理工作32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耐心温暖着她...

南丁格尔用一两句话主要事迹和精神品质
答:南丁格尔的主要事迹:1、创立护校:南丁格尔将英国各界人士为表彰她的功勋而捐赠的巨款作为“南丁格尔基金”在伦敦圣多马斯医院创建“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圣多马斯医院成立于1213年,在英国久负盛名。2、提出了科学的护理理论:南丁格尔一生撰写了大量报告和论著,包括《护理札记》、《医院札记》、...

南丁格尔德感人事迹有哪些
答:黎秀芳是新中国护理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中国军队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她提出的“三级护理”理论和“三查七对”护理制度,奠定了中国现代科学护理的基础。。她的先进事迹引起了强烈反响。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说,我们医务工作者都该像黎秀芳那样一生情注人民、心系官兵,真正做到把病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把病人的...

章金媛先进事迹
答:在第39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上,章金媛作为江西省首位获奖者,与其他省市的优秀同行一同受到表彰。章金媛谦虚地表示,获奖只是激励她继续努力工作的动力。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章金媛以其在护理界的影响力,被称为“章老师”,她的每一次讲学都充满了专业知识和热情,教导护理人员,共同为病人提供卓越...

南丁格尔的事迹概括300字内
答: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703487.html?si=1 南丁格尔1820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富裕家庭,后迁居英国。1850年在德国凯撒斯韦尔基督教女执士学校学护理。1853年出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监督,1854至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她率领护理人员奔赴战地医院,通过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使...

南丁格尔德感人事迹有哪些
答:我国军队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事迹感人 2007-09-2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9月28日电(记者李清华 黄明)中国现代科学护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军队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的事迹,连日来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 91岁的黎秀芳终身未婚,2007年7月9日在兰州去世。她去世后,...

中国的南丁格尔是谁
答:中国第一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是王琇瑛,是协和医科大学的.“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我国首位南丁格尔奖得主王琇瑛的这番话曾激励着一个又一个护理人员勤奋工作,不让病人陷入无助的境地。王琇瑛早年曾在北京贝满女子中学读书,后考入燕京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1931年获...

南丁格尔奖是?
答:南丁格尔奖章在正常情况下,每隔两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颁发50枚奖章。在颁发奖章的前一年9月,国际委员会就向各国红十字会发出通知,要求推荐候选人。各国红十字会须于第二年5月1日前将候选人申报表寄抵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经过筛选和评定,于5月12日以公告形式,把奖章获得者名单通知各国红十字会,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