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志愿军帮助老百姓的故事 毛主席关心老百姓的故事

作者&投稿:松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级英雄孔庆三,山东省历城县王舍人庄人,1926年生在一个贫穷的人家里,1946年被抓进国民党军队里当兵。他终于盼到了解放,于1948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任27军92步兵炮连一炮手、班长。随后,他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11月,孔庆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27军80师炮兵团92炮连5班长。他参加了第二次战役,执行朝鲜战场东线的阻击任务。当时,正值美军发动所谓“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时候,情况非常紧急。他随部队跨过鸭绿江以后,连夜疾进,爬山涉水,趴冰卧雪,忍饥耐寒,赶到了东线的天宜水里。这里距美军占领的新兴里只有二三十里路,从隆隆的炮声中,可以断定美军正在发动进攻。92炮连在此待命,人人摩拳擦掌,准备出击。

11月27日,志愿军第9兵团要在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新兴里发起围歼侵朝美军的战斗。孔庆三班配属给主攻部队尖刀步兵第8连,执行掩护突击部队前进的任务。孔庆三带领全班战士到达新兴里时,8连突击排已经在沟里打响了。前方的战斗越来越激烈,自动枪声、机枪声、手榴弹声,响成一片。

战斗打得正烈。美军一个火力点喷着火舌,8连突击队受阻,与美军形成对峙状态。8连连长指着美军的火力点对孔庆三说:“5班长,你看前边,山岭岗前面20多米远,有一个独立房屋,房子已经被我们的手榴弹打得七孔八洞了,但敌人的火力是从屋底下向外发射的,很显然,他们的工事是做在坑下边。我们发起几次冲击都冲不过去,派去爆破的人一到岭岗就……”8连长停了片刻又说:“ 同志们左右都绕不过去。这一仗打好打不好,就看我们能不能消灭这个火力点了。”

孔庆三已经明白了8连长的意思。他坚定而又信心十足地表示:“连长,我们一定摧毁它。”由于有小岗遮挡,炮无法直射。孔庆三果断地将炮弹杀伤半径为25米的步炮推到距射击目标只有20米的小岗,并立即在冰上构筑炮工事。可岭上全是冰土,又光又硬,一镐一个白点,无法构筑阵地。怎么办?他发现左边有个小土包,过去一看,是块冻石头,冻的蛮结实。他让战士把炮推过来,驾在上面,准备发射。可炮的右支架悬空,无法发射。这时,从沟里逃跑的美军正向新兴里奔逃,如果让美军在新兴里汇合,后果十分严重。情况万分紧急。孔庆三奋不顾身,毅然用肩膀顶住炮的右支架,坚决命令开炮。战士看看班长吃力的肩膀,不忍拉火。孔庆三连声喊:“拉火,快拉火啊!”
“轰!”一颗炮弹出了膛。随着爆炸的火光,独立房屋倒塌了,美军火力点被摧毁了,40余名美军被歼灭了,突击队前进的道路打通了,可孔庆三受步炮后座力撞击,腹部又中一弹片,壮烈牺牲了。

贠宝山于1930年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县,1949年5月参加人民解放军,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42军125师375团9连任卫生员。
1951年9月7日,贠宝山所部奉命参加中马山战斗。他奋勇抢救伤员,臀、臂、腿等处先后负伤,但他坚持不下火线。在腹部受重伤、肠子流出的严重情况下,贠宝山仍强忍剧痛,爬上山头救护3名伤员,终因伤势过重而光荣牺牲,时年21岁。

一级战斗英雄杨春增,河北省沙河县西镇人。1929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饱受地主和日本侵略者的压迫。

1945年10月,16岁的杨春增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部机要科通信员。1946年秋,在鲁西南王家垓战斗中,他勇拦驮文件受惊的军马,被誉为“小英雄”。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淮海战役和向西南大进军战役。

1951年3月,杨春增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第3排副排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8月5日晚,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向守卫在朝鲜江原道金城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的李承晚军首都师第26团第10连发起进攻。在强大炮火掩护下,第4连第1排和第8班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线,攻占了541高地,全歼守军一个加强排。夜里,杨春增奉命随突击组占领阵地。为巩固阵地,他指挥部队冒着李承晚军的炮火抢修工事,准备打击李承晚军的反扑。守卫在最前沿的第1排,同李承晚军进行着激烈的战斗。当他们的弹药、手榴弹快要打光的时候,杨春增让卫生员收集李承晚军丢下的弹药,及时送到前沿,支援他们打退李承晚军多次疯狂反扑。
第二天拂晓,1排奉命撤出战斗,杨春增率领9班和卫生员、电话员等8人,坚守在541高地上。他对大家说:“同志们,这个阵地是咱们夺下来的,决不能丢掉,咱们沉着气狠狠地打,不让一个活着的敌人爬上来。”天刚亮,李承晚军开始打炮了,炮弹越来越密,阵地上土石乱飞。炮火稍停后,李承晚军三五成群地往上爬来。杨春增对大家说:“注意,敌人少了,用手榴弹打,来的多了再打爆破筒和手雷。”李承晚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反扑,都被打退了,但他们还是不甘心,又发起了集团冲锋。杨春增目睹李承晚军爬上狭窄的山梁,立即让卫生员发信号,让炮兵开炮。顿时,炮弹在敌群中爆炸,少数冲上来的敌军,全被冲锋枪点了“名”。志愿军从早激战到下午3时,已连续打退数倍于已的李承晚军的多次反扑,毙伤其200多人。
激战到最后,阵地上只有杨春增和卫生员牟元礼两人了,手雷也只剩下一颗了。这时,百余名李承晚军又蜂拥而来。在这紧急关头,杨春增对卫生员说:“你快到那边去找点弹药来”。卫生员走后,他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手雷,拉开了雷管,奋勇冲入敌群。当卫生员找到两颗手榴弹转来,喊着:“排副,我支援你来了”的时候,只听一声震天的巨响,卷起浓厚的烟柱,杨春增与30多名李承晚军同归于尽。阵地保住了,他却壮烈牺牲了。

黄继光帮助老百姓的故事有哪些~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跟随部队来到上甘岭。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的部队接到命令,对上甘岭右翼的高地进行反击。突然,山顶附近出现敌人,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疯狂扫射,挡住反击部队的进攻。



营参谋长张广生几次派出爆破手爆破,都未能成功,上级命令要在天亮前拿下阵地。于是他带着战友吴三羊和肖登良,向敌方火力点匍匐前进。敌人的照明弹把阵地照得透亮,机枪火光闪闪直向外喷射。黄继光带着2人灵活巧妙地,利用弹坑和射击间隙快速前进,当他们冲到离敌人只有三、四十米时,黄继光的战友吴三羊不幸牺牲,而另一名战友肖登良也身负重伤,黄继光左臂被打穿了两个洞。两个战友也不能前进,爆破的任务就落在黄继光一人身上。这时,黄继光已7处负伤,左腿被打断,身边没有一件武器。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斜侧着身躯,拖着被打断的左腿,坚定地朝敌方地堡爬去。猛然间,黄继光以惊人的毅力挺身站起,张开双臂扑向敌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击。黄继光的伟大壮举,为反击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毛泽东在瑞金和当地老百姓的感人故事

  不行,我是党的干部,应该带头执行,我不能例外。"小吴知道毛泽东的脾气,只好极不情愿地把饭送回了伙房。
  由于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身体力行,广大群众也自动开展了节约粮食运动,从而节约了大量粮食支援红军,保证了前方军粮的供给。
  此外,临时中央政府在动员节约粮食支援前线的同时,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鼓励开荒种粮种菜。毛泽东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在沙洲坝元太屋后的黄土岗上整畦种菜。
  有一天,毛泽东又起早来到他开垦的那块菜地。恰巧遇到正在晨练的赤卫队。看到主席埋头锄草,汗水湿透了衣衫,平常白天忙于调查,夜里又要整理材料,常常通宵达旦,纷纷劝说:"毛主席,你工作那么忙,这地还是由我们来种吧!
  毛泽东听了,向他们挥了挥手说:"谢谢你们啊!要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我不能例外。"说完,又干了起来,直到把地锄完,才回去。
  “我不能例外”。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美德和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做群众的主心骨年夏,瑞金下肖区两个干部来到沙洲坝元太屋向毛泽东汇报工作。一进屋,毛泽东看见他们脸有难色,心急火燎的样子,心里便猜出几分,知道他们工作上又碰到什么难题了,便放下案头工作,一边给他们倒上凉茶,一边安慰地说,不着急,先歇一歇。
  毛泽东听完区干部最近开展工作的经过,提醒道:"有没有开展宣传动员呢,各项工作要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必须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不是开一两次会就可以完成的,关键要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目前工作又多,不仅时间紧,任务重,如农业生产、认购公债、扩红支前、节约粮食等等,工作要分轻重缓急来处理。平时,你们工作一忙,往往就顾此失彼了。"听毛泽东这么一说,两个村干部脸上露出了笑容,说:"毛主席,你帮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接着,毛泽东端起桌上的桃子招呼他们说:"来,吃桃子。"并对两个区干部说:"你们看,一个桃子,它就有一个桃核,桃核是很坚硬的。群众他们也应该有一个核心,这核心就是共产党。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要在群众中起核心的作用,就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把解决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毛泽东的一席话,让两个区干部豁然开朗。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下肖区干部身体力行,工作踏实,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各项任务都能出色完成。尤其在扩红支前活动中,出现了"八兄弟当红军"的典型,在中央苏区影响很大,还受到《红色中华》报的表扬。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巡视团巡视员的朱开铨同志,在《六十六年之革命生涯》一书中回忆道:"毛主席教育干部,从不使用刺激的批评使人难受,而总是从爱护出发,启发干部自己来认识。"(心系百姓的毛泽东

  --------------------------------------------------------------------------------
  廉政文化 加入时间:2006-8-10 9:40:47 admin
  1950年夏,滂沱大雨一连数日不停地向着河南与安徽的交界处倾注,塘堰漫溢,河水猛涨。华东防汛指挥部向中央发来急电:淮河中游水势仍在猛涨,估计可能超过1931年最高洪水水位。
  毛泽东拿着电报,看了一遍又一遍,心情十分焦急。他思索良久,拿起笔来把电报批转给周恩来:“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收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
  河南、安徽交界处的暴雨越下越大,灾情不断扩大。华东军政委员会向毛泽东汇报了皖北受灾的详细情况。刹时间,仿佛妇女呼救,婴儿啼哭,老人哀嚎,种种惨不忍睹的景象呈现在毛泽东的眼前。他鼻子一阵阵发酸,眼睑一阵阵泛潮。毛泽东牙紧咬着,拳紧攥着,强制自己不让眼泪流出来。他一边看电报,一边用铅笔在“不少是全村淹没”、“被毒蛇咬死者”、“统计489人”等触目惊心处重重地划着横线。泪水终究没有闸住,顺着脸颊不住地往下淌,侵湿了衣襟,滴满了电文。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看到毛泽东的样子,吓了一跳。什么事使这位意志顽强、宁折不屈的硬汉子泪如雨洒?毛泽东举了举手中的电报,痛心地说:“家英啦,淮河又来了电报,惨得很啊!”毛泽东双手颤抖,声音哽咽,一字一句地念着电报。强烈的悲痛无法抑制……毛泽东念不下去了。
  “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毛泽东把电报往桌上一拍,铿锵有力地说。他立即批示周恩来:“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8月份务须作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初即开始动工。如何,望酌办。”
  为了商讨治淮方案,毛泽东邀请邵力子和傅作义到他中南海颐年堂住处,征求两位专家的意见。
  毛泽东风趣地对邵力子说:“先生当年做过西京王。记得我们红军一到陕北就听到老百姓美传先生是大禹治水。”
  邵力子谦逊地说:“主席太过奖了。当时是国民党执政时期,我那时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怎能与今天共产党和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相提并论。”
  毛泽东又转过脸对傅作义说:“将军是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虽然将军带兵打仗几十年,但将军博学水利工程,对我国的水利情况是了解的。请将军拟定一个全国的兴修水利方案。要想改变我国的贫困面貌,看来首先要大兴水利。能把几千年来的水患化害为利,那可是造福于民啊!”
  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轰轰烈烈的治淮工程启动了,整个淮河流域沸腾了。
  在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鼓舞下,淮河两岸人民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征服了淮河水害,结束了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历史。

如何写志愿军为了救朝鲜人民牺牲的事,要例子
答: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参考资料:天涯问答 ...

像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的《再见了,亲人》那样的关于解放军救人的感...
答:同归于尽:一同死亡和消灭。 金达莱:朝鲜常见的一种花。在我国称杜鹃花,也叫映山红。 代价: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付出相当的物质和精力。课文中指朝鲜大嫂为了帮助志愿军而失去了双腿。 血泊:大滩的血。 片刻:一会儿,时间很短。 打糕:用大米或江米做成,是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

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故事
答:  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付出的并不比朝鲜人民付出的少,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的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最感动的还要数打水和荆棘坑这两件事。  在朝鲜打战的地方,是个缺水的地方,要喝水得去山上挑,山上的古井里的水清澈见底,但是那里经常遭到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是个极其危险的...

记志愿军连长张计发
答:里面一份自传写道:“我出身贫农家庭,自幼饱尝困苦,曾眼见大姐被卖……七七事变后,日寇入侵,城守不住,村也难保……当八路军光荣,打了胜仗老百姓都来慰问。” 17岁的张计发参军。华北平原的放牛娃逐渐成长为解放军战士、排长,后来随志愿军第15军入朝作战,迎来了此生最难忘的战斗。 进攻开始后,4连、6连先后冲锋...

革命英雄的故事,要文章有感受,300字左右
答: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接受命令后,在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由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率领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在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

抗美援朝的感人故事
答: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

《再见了 ,亲人》中的志愿军和人民间的故事100字
答:敌人虽然有先进的武器,但面对机智勇敢的志愿军战士,他们也损失惨重,好不到哪儿去。这次战役已经持续好几天了,战士们已经精疲力尽,而且由于敌机的封锁,阵地上早已断粮了。战士们空着肚子,和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在这危急的时刻,一位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的妇女,顶着打糕,冒着...

黄继光帮助老百姓的故事有哪些
答: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跟随部队来到上甘岭。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的部队接到命令,对上甘岭右翼的高地进行反击。突然,山顶附近出现敌人,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疯狂扫射,挡住反击部队的进攻。营参谋长张广生几次派出爆破手爆破,都未能成功,上级命令要在天亮前拿下阵地。于是他带着...

关于长征感人故事里中国共产党与百姓的感人故事
答:很快,红军就得到回话,小叶丹愿与红军结盟。此时,刘伯承正在为前进受阻焦虑。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他决定亲自去举行结盟仪式。结盟地点定在袁居海子边。刘伯承到达后,小叶丹和另外几位彝族首领立刻上前,准备叩头行礼。刘伯承将他扶起,以诚恳的态度重申红军来意,表示将来红军打败反动派以后,一定帮助...

抗美援朝的故事
答: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两个手雷,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罗盛教的故事 1951年,罗盛教响应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