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你是怎么看待的?难在哪里? 谈谈你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认识,并提出建议与措施、???????...

作者&投稿:卢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从自身考虑,有眼高手低的情况,甚至有些大学生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存在好逸恶劳的心理
2、从企业考虑,社会提供大学生的岗位,普遍在于培养与锻炼为目的,并不是招录之后马上放到位置去用,所以为大学生提供的物质保障是较为中低的,这也影响了大学生对于工作的选择
3、某些大学生就业后没有继续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企业来说,对大学生本身的务实产生质疑,同时,大学生频繁跳槽的现象让企业人力资源受损,加重了企业综合化管理的难度,一定程度上让企业对大学生有丧失信心的现象
仅表个人观点,如有赞同,请给予“满意回答”

喜欢的太少.....

“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300字左右就行了,谢谢!~

1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就业难是不是国家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呢?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2002年毕业生人数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的毕业生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历史高峰,人数达到了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了68万,增幅为32%,预计到2005年毕业生将达到340万人。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2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共有2400万城镇劳动力需安置,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共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市场经济,将过去那种“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四)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五)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六)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七)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如今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个人认为是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双方造成的局面,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一出来工作就面面俱到什么都要求其会,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一毕业就要求工资待遇环境福利都比较高,而用人单位很少能够满足,因此造成了如今一方面大学生抱怨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的大学生,因此我建议:首先大学生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能要求过多,尤其是刚刚毕业,应该从底层做起,慢慢扎实自己的知识,学校和社会是不同的环境,学校学到的知识在社会中有可能是不适用的,因此要慢慢去适应社会的法则;用人单位方面也应该给多点耐心给大学生们,不能因为他们做错了一点小事就加以埋怨或者嘲讽,给他们一个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多鼓励他们,或许这样子会迎来两方面的和谐局面。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就业难的问题
答: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看法如下:由于大学生自身原因所引发的就业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大学生基础文化素质较低,实际工作经验也较为欠缺,再加上人际交往、沟通协作等职业素养缺乏,在激烈就业岗位竞争中也会落败。择业就业观发生偏差,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会出现期望过高情况,缺乏对自身实际情况...

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
答:就业观念需要转变。大学生需要更加实际地考虑自己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不要过于追求高薪、稳定的工作,而是要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也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地看待不同类型的职业和工作,不要过分追求所谓的“体面”工作。高校教育需要改革。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

怎么看待如今大学生就业困难?
答:三、 大学生不能准确定位,自身要求较高。现在所说的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说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有极强的优越感,不少学生认为自己脏活、累活不能干,工资低于多少不能干,福利待遇不好也不能干。大学生在就业时受这些观念的影响,对...

大家是怎样看待当代大学生找工作困难这个问题的?
答:比如往年被称为“铁饭碗”的法学专业,到现在,该专业的的学生就业都非常难,走成律师的很少,对薪资满意的更少,大部分该专业的人都选择去考公务员了。2.专业太火爆,人太多,竞争压力大 此外,如果你所在的专业人数供过于求的话,那么本科学历出生的学生没什么竞争优势,像以往的法学专业,学的人太...

你怎样看待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答:究其原因,一是我国总体的就业岗位供给量不足。以前在各级政府的发展思路中唯GDP论, 对关于民生方面的就业考虑不够,如我们的经济结构对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发展扶持鼓励不够,对 吸纳就业较多的民营经济扶持不足。二是学校在专业设置、学生培养方面也存在不适应市场需求、课程 老化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很多...

怎么看待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答:1、核心素质优先:医学生应该重视自身的核心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2、开拓多元化就业渠道:不仅要关注传统的医疗行业就业机会,还应该积极开拓其他相关领域的就业机会,如科研、教育、健康管理等。3、放宽地域限制:尝试到更广泛的地区或国家寻找就业机会,包括到较为落后或需要...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
答:都说大学生就业难,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1.大学生日益增多 虽然说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但实际上大学生还是很少的。因为其中有一部分只是顶着大学生的头衔,根本没有学到大学生所应该学到的知识。虽然现在人人都是大学生,但是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确实很少。也就导致了大学生虽然每年都在不断的...

大学生就业难,你是怎么看待的?难在哪里?
答:1、从自身考虑,有眼高手低的情况,甚至有些大学生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存在好逸恶劳的心理 2、从企业考虑,社会提供大学生的岗位,普遍在于培养与锻炼为目的,并不是招录之后马上放到位置去用,所以为大学生提供的物质保障是较为中低的,这也影响了大学生对于工作的选择 3、某些大学生就业后没有继续...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答: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是天之骄子。是宝贵的社会资源,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是民族的未来。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影响着大学生群体前途命运,造成大量人力资源浪费,形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成为当前社会的突出问题。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折射出多方面、深层次问题 这些问题表现为:大学生择业观...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在哪里?
答:导致就业难。首先是因为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不学无术或者学无所得,没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力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因而无法实现就业。其次是因为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毕业大学生就业市场,一些公司和企业也相应地提高了标准和要求,严格的挑选毕业大学生,寻求专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