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王安石当初的变法到底利多还是弊多。 王安石变法结果好还是不好

作者&投稿:赧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弊多,从客观规律来讲,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形态。王安石变法有些背离了当时封建大地主的意志,从意识形态上看是进步的,但实际上却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相反的影响。详情请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以及当时宋朝封建经济的矛盾冲突,发现了吧?全是正面的矛盾冲突。和当时的大跃进是一样的性质——左倾。

史海钩沉:王安石变法--一桩难以了结的历史公案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自南宋初重修《神宗实录》确定“是元佑而非熙丰”,“唯是直书安石之罪”的编撰宗旨,从而彻底否定王安石变法以降至今,历史已走过近900年。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褒贬议论,亦是一桩几经变动而又难以了结的历史公案。

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在南宋初至晚清近800年中,历代思想家在总结北宋兴亡史时,大都较为集中地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南宋至晚清最具代表性的批判意见有三点:

一是认为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这个观点定于南宋初期的《神宗实录》,后经宋国史至元朝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元明清时期的官方定论,不仅为史家所认同,而且被社会普遍接受。

二是对荆公新学进行了严厉抨击。荆公新学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自宋理宗取缔王安石配享孔庙后,荆公新学所遭受的抨击之严厉,要远甚于对新法措施的否定。南宋理学家对荆公新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斥荆公新学为异端邪说“于学不正”、“杂糅佛道”或“学本出于形名度数”,二是把新学作为变乱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国的理论依据,予以无情打击。由于理学在元明清被定为一尊的统治思想,“是当时思想的主流”,荆公新学作为异端邪说遂成不易之论。

三是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为聚敛之术“聚敛害民”。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视作兴利之道“剥民兴利”,是北宋熙宁、元佑时反变法派批评新法的主要观点,自南宋至晚清仍是绝大多数史家和思想家评议王安石新法的基本观点之一。

20世纪上半叶的评价: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案

梁启超《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王荆公》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案。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一言以蔽之,梁启超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胡适之先生亦持有相类的观点。其后研究者虽然已涉及到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方方面面,但梁启超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而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1949年以来的评价:肯定说、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

(1)对王安石及其变法亦做出了全面的肯定。最早运用唯物史观研究王安石变法并产生较大影响的学者,当推邓广铭先生和他的门人漆侠先生。他们在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性质上与20世纪前半叶的肯定又不尽相同。其特点是:一是注重强调王安石变法的思想性和阶级性,即把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的封建时代的历史环境中。指出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的一个改革运动,王安石的新法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尤以持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学者较多,王安石在政治哲学思想上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二是对王安石变法的效果基本持肯定态度,即王安石变法在实现其富国强兵,加强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三是对司马光及其反对派的否定,认为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的政治运动阻碍了历史的前进。这是对自南宋初以来是司马光而非王安石的传统观点的彻底否定,也与梁启超以来的评价有所不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翻案并未否定司马光。四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一般归结为保守势力的强大、变法派内部的分裂以及宋神宗的动摇和过早的去世。

(2)文革中王安石被作为法家的杰出代表,把其变法看作是儒法斗争的典型事例而遭批判和否定。在1973—1976年10月发表文章150多篇。文章作者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四人帮”的宣传班子,专门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舆论,藉此攻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炮制的文章虽然不多,但分量甚重,犹如重磅炸弹,一时影响极大。罗思鼎《从王安石变法看儒法论战的演变———读[王荆公年谱考略]》。二是工厂、学校和部队的理论小组和学习小组撰写的文章,都根据“四人帮”的调子,上纲上线,无学术意义可言。三是一些专家、学者经受不住强大的政治压力,违心地跟着撰写了一些著作和文章。1977—1979年学界发表了二三十篇文章批判和矫正“四人帮”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扭曲,并力图澄清一些基本史实,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3)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出现三种意见:肯定说、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发表了王曾瑜先生的《王安石变法简论》,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曾经教导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对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随之而热烈地展开。肯定说基本承接了五六十年代以来的肯定性意见。否定说又有两种不尽相同的意见,第一种是对五六十年代肯定观点的全盘否定:王安石不应算作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王安石变法的客观效果是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变法期间阶级矛盾依然尖锐,一句话王安石“富国有术,强兵无方”,应予以基本否定。另一种否定意见是以全盘否定王安石,全面肯定司马光,亦即“尊马抑王”为其特色的。不完全肯定说,一方面充分肯定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一次重要改革活动,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变法期间生产有所发展,财政状况好转,基本上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另一方面亦指出新法在实施过程中给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增加了新的负担。对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是既承认它对商业活动的发展有不良影响,又肯定它还有对商品经济发展起积极影响的一面。(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题延伸--经典作家究竟是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的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朱瑞熙先生对此前评价王安石及其变法时经常引用马列经典作家的论述从本源上进行了澄清。他指出:第一,马克思从来没有评论过王安石,说马克思称王安石为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是没有根据的。第二列宁以为王安石确曾实行过土地国有的措施,因此称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但是王安石在土地问题上根本没有提出过土地收归国有的主张,也没有推行过土地国有的新法,因此列宁对王安石评论的根据是不正确的。
一件事情的评价不能只看它的对或错,也许是对亦是错,无法评价

原来初中学历史我认为是利多
但后来看了很多书,才发现许多历史评价并不是初中历史书那样的,大致像楼上所说的

利大

利多,坚决支持我们初中老师的看法

变法么总是利多呀!

王安石变法的利弊~

王安石变法的利:
1、积贫局面有了改善

王安石推行的一些列新法,都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包括青苗法,市易法等均是理财措施,这些新法都很大程度上都为国家的财政收入上添了一大笔。
自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新法推出后,国库充盈,资金充裕,其变革期间所增加的收入足够北宋近20年来的花销,足以看出其成效有多大了。

2、积弱局面得到改善

王安石推行了一些列的军事新法,从而让整个国家的兵力强盛,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从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北宋军力,不但提高了军队的整体素质,也提高了军队作战能力,采用保马法,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优质的战马,供战争使用。
弊端:

1、冗官的现象

王安石上台后就对机构进行了改革,设立了很多新部门,如制置三司条例司,都提举市易司等等,当时北宋已经出现了冗官的现象,王安石还不断新开官僚机构,提拔大批人臣造成了机构重叠,问题加重。

2、加重农民负担

新法推行有利有弊,朝廷剥削官僚地主,地主剥削农民,变法没从根本上对症下药,最后导致百姓生活更加困苦与艰辛。

3、变法变味

王安石变法到后期被王安石培养的奸臣所利用,这些新起的官僚集团利用新法大肆敛财,扰民,本是为民的变法成为了扰民的变法。

国外评价
20世纪俄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列宁称赞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的多项改革,涉及将当时的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商业,以及数目字管理,但不见容於当时的官宦文化,亦缺乏有关技术能力而无法取得成功。
王安石的变革思想,是人类思想反抗的文明成果,正是这些成果,使人类有了摆脱野蛮统治的可能和方向。

王安石变法是失败的。
吕不韦《吕氏春秋》关于“变”是很推崇的,认为时代发展到一定时期就需要变法,否则不能进步,并会腐化堕落倒退。
所以从任何角度来看,变法的目的、初衷,都是好的。
但是王安石被很多人指责很多人骂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我列举王安石为何被骂。
1.他失败了。
假如成功了,大家只会记得他的好,史书上只会说他力排众议、坚持变法、不惧艰难,终于成功。但是他失败了。君不见商鞅最后被车裂,但是变法成功,后世都说因为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最终一扫六国。
2.皇帝没坚持到底。
变法肯定会触动到保守派的利益,没有皇帝或君王的支持是变不通的,商鞅在秦国,吴起在楚国都得到了自己君主的支持,得以变法成功,但是这两国君主相继死之后,他们失去了保护伞,也被干掉。而王安石的后台宋神宗顶不住压力,直接就终止了对他的支持。
3.用人不当。
历史上高变法的有很多,或有成功或有失败,但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你一个人变法不行,你至少要有一个集团一起搞,北宋范仲淹、富弼就是合作搞变法,他们两位都是品行高洁有大才的人。可是王安石搞变法没有筛选过人才,选拔很多的都是偷鸡摸狗投机取巧,借变法的幌子、名义捞取名声财富的人。让这种人去推行变法,成功了反倒奇怪了。
4.理论没联系实际
商鞅变法成功是因为商鞅自己身体力行跑去秦国转悠了一年多,深知秦国疾苦、知道最需要什么样的改变。王安石光凭一腔热血和想当然就去搞变法,他的变法甚至连他所设想的变法最得利的农民都很反对、抗议,你觉得这变法能成功么?

现在我们说说苏东坡案,苏东坡、司马光都是北宋名臣,这些人都反对王安石变法。注意,这里说的是反对王安石变法,而不是反对变法。我们也许可以说司马光是保守派,但是人家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很推崇过范、富变法,说明他本人支持变法。但是要看谁去变,怎么变?苏东坡也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但是他主要反对的就是青苗法,并非全盘否定,并且他建议换掉几个人,这些人都是品行有亏,道德败坏的官员,可是王安石却刚愎自用的认为苏东坡在和他捣乱。最后被苏东坡喷过的那些人借乌台诗案整苏东坡,导致苏东坡差点被杀,幸遇多方救援免死,后来一直过着贬谪各地,颠沛流离的生活。他虽然抨击王安石变法,但是没有抨击王安石,他进行的只是政见不同的政攻讦,从来没有大肆谩骂王安石,这二位私下都是好友,王安石在乌台诗案也鼎力援救过苏轼。
至于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你看看就行了,真正历史是什么样的,要靠自己去发掘。历史就是个谜。

我想知道王安石当初的变法到底利多还是弊多。
答:弊多,从客观规律来讲,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形态。王安石变法有些背离了当时封建大地主的意志,从意识形态上看是进步的,但实际上却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相反的影响。详情请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以及当时宋朝封建经济的矛盾冲突,发现了吧?全是正面的矛盾冲突。和当时的大跃进是一样的性质...

谁造成了北宋靖康之难:罪魁祸首是王安石
答:而王安石变法虽然实行了不久,但很明显是增加了政府收入,财政收入急剧上升,虽然变法也有一些局限,但总体上是利多过弊, 只是因为变法损害了大贵族,大地主的利益,最后被逼废除.所以北宋的失败完全是自身的因素.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有两种评价?
答:因为是新书,规模大一点的书店应该有,拿来翻翻就行了。(我没有别的意思,主要怕您觉得不好看,买来了浪费钱。)另外我需要说明的是,楼上的二位的答复过于简单。其实关于王安石变法的研究,已经成了宋史研究者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几乎每个研究宋史的人都对此发表过意见。我曾经戏称,这叫“站队”。(...

为啥一代大家苏轼,会受到新旧两党的排斥呢?
答:苏轼为什么反对新政,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从总的方面说,王安石实行变法是当时必要的手段,整体方向是对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苏轼看出了其中的弊病,故写了《上神宗皇帝书》,此书的内容,正如苏轼在书内所说:"臣之所以欲言者三,陛下结民心,厚风俗,存纪纲而已。" 书中引古证今,说明国家成败是...

古代名人文言文
答: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 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 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

求一些古代朋友之间的故事,要有名点的
答:在年轻时,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穷,每次做生意他都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而收益却只有三分之一,这也许他的家人对此感到不满,但鲍叔牙每次都解释说,管仲家里穷,该多给他分一点,于是每次都会多分给他一部分,总是为朋友着想。有时候管仲做事没做好,鲍叔牙也不认为他很愚蠢,...

人物传记文言文写身边
答: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方居丧。 【章节翻译】钱想,字穆父。五岁时,每天背诵一千字。因恩荫担任尉氏县知县,授任流内耸主簿。判耸陈裹曾经登记进用次第的簿册,神宗称赞陈襄。陈襄说:“这不是我所能做的,是主簿钱想做的。”第二天召入我遇应对,...

为什么连新旧两党都排斥不受官场待见的一代大家苏轼?
答:王安石改差役为免役,差役害大利少,免役则利多害少,司马光当政后凡是新法都废,他对免役只看到其害而看不到其利,便废免役,恢复差役,苏轼便与之力争。司马光还是坚持己见。 苏轼便将此事提到政事堂来讨论,司马光很恼火,苏轼理直气壮地说:"以前韩魏公杀陕西义勇,当时你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高兴,你也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