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杜甫

作者&投稿:慕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杜甫简介,翻译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他的祖先是襄阳人),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地县令,因而杜甫住在巩县这个地方,杜甫天宝(唐玄宗)初年考进士,没有考上,后来向皇上献上《三大礼赋》,唐玄宗对他感到惊奇,下召试试验他的文章,授予京兆府兵曹参军的官职。

安禄山攻陷京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从叛军管辖的城中暗地奔向唐肃宗所在的灵武,授予左拾遗官职。后来为救宰相房琯而辩论,触怒肃宗贬到外地出做了华州司功参军。

关中首辅一带饥饥饿战乱,杜甫寓居到同州的同谷县,亲身负薪采梠,仍然不能供给家用。过了很久,皇上下召补了个京兆府功曹,又因路途阻隔而没有赴任。

严武驻守成都,上奏请求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代交好,待遇甚厚。

杜甫这才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沿江盖了茅草屋,纵酒啸歌其中。严武死,杜甫无所依榜,就去东蜀一带找高适。

到了东蜀而高适又恰恰死去。这一年,蜀中将帅相互攻杀,四川打乱。

杜甫携家避乱到了荆楚,乘扁舟经三峡顺江而下,还没停稳船只而江陵也处于战乱之中。杜甫只好就又溯沿湘江水流,游荡到衡山,寓居在耒阳。

去世那一年五十九岁。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为他写了墓志。

天宝间,杜甫与李白齐名,当时称“李杜”。

2. 用文言文介绍一下杜甫

旧唐书·杜甫传【原文】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 布衣时与甫善,时 琯 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 琯 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 琯 罢相。甫上疏言 琯 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 琯 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 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 乂 代武镇成都,英 乂 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 乂 ,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

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

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

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

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

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

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

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

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

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

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

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

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

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

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新唐书·杜甫传【原文】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

3. 杜甫的诗词,文言文

《登岳阳楼》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

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

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登高》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石壕吏》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

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4. 文言文"诗史"杜甫的翻译

又叫:杜工部,杜甫诗圣],字子美,他先襄阳人,曾祖父靠技艺为巩县令,就在我。甫天宝初年应进士,不只是。后来献《三大礼赋》,明帝奇怪的,被试文章,授任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攻陷京城,肃宗即位灵武,刚从叛军中逃到行在,拜任左拾遗。以营救房馆,出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饥荒动乱,住在同州同谷县,亲自背柴采集倡,喂食干粮不够。长时间的,被召补为京兆府功曹,道路险阻不到。严武镇守成都,上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红色。武和刚代旧,待他很厚。就在成都浣花溪里种植竹子种植树,濒江结庐,纵酒啸歌里面。武王去世,刚刚没有依靠,于是他向蜀到高适。一到就去死。这一年,蜀帅互相攻杀,蜀地大乱。刚带着全家避难楚国,小船下面的峡谷,没有船停泊,江陵也混乱。于是溯溪沿湘水,游衡山,居住在耒阳。死时五十九岁。元和年间,葬在偃师首阳山,元稹志的坟墓。天宝年间,杜甫和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

5. 文言文,杜甫简介,翻译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他的祖先是襄阳人),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地县令,因而杜甫住在巩县这个地方,杜甫天宝(唐玄宗)初年考进士,没有考上,后来向皇上献上《三大礼赋》,唐玄宗对他感到惊奇,下召试试验他的文章,授予京兆府兵曹参军的官职。安禄山攻陷京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从叛军管辖的城中暗地奔向唐肃宗所在的灵武,授予左拾遗官职。后来为救宰相房琯而辩论,触怒肃宗贬到外地出做了华州司功参军。

关中首辅一带饥饥饿战乱,杜甫寓居到同州的同谷县,亲身负薪采梠,仍然不能供给家用。过了很久,皇上下召补了个京兆府功曹,又因路途阻隔而没有赴任。严武驻守成都,上奏请求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代交好,待遇甚厚。杜甫这才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沿江盖了茅草屋,纵酒啸歌其中。严武死,杜甫无所依榜,就去东蜀一带找高适。到了东蜀而高适又恰恰死去。这一年,蜀中将帅相互攻杀,四川打乱。杜甫携家避乱到了荆楚,乘扁舟经三峡顺江而下,还没停稳船只而江陵也处于战乱之中。杜甫只好就又溯沿湘江水流,游荡到衡山,寓居在耒阳。去世那一年五十九岁。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为他写了墓志。天宝间,杜甫与李白齐名,当时称“李杜”。

6. 文言文《杜甫》的有关习题及答案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 琯 布衣时与甫善,时 琯 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 琯 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 琯 罢相。甫上疏言 琯 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 琯 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 梠 ,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 畯 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 乂 代武镇成都,英 乂 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 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奇特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拜访 D.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15.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答案: 14.A(A项中的“奇”应解释为意动用法“认为……不一般”。

) 15.10、B ①句表现杜甫文章打动玄宗,玄宗授给他官职。⑤句表现杜甫放纵不羁 16.B(“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错。

原文是“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意思是他们没有获取功名,只是平民时关系就很好。“兵败于陈涛斜”非兵败郑国公严武) 译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

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

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

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

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

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

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

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

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

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 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

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

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

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



~

求杜甫的北征的翻译,需要老老实实的文言文翻译的那种,谢谢!
答:肃宗即位的第二年,闰八月初一日那天, 我杜甫将要向北远行,天色空旷迷茫。 这时因为战乱,时世艰难让人忧虑,朝野很少有空闲的时日。 想来惭愧,因为只有我一人蒙受皇恩,皇上亲自下令允许我回家探亲。 我到宫阙拜辞,感到恐惧不安,走了好久尚未走出。 虽然缺乏敢于谏诤的气魄,总惟恐皇上...

新唐书杜甫传文言文阅读新唐书杜甫传
答:关于新唐书杜甫传文言文阅读,新唐书杜甫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杜 甫【教学要点】 本章重点掌握杜甫诗歌创作的成就和艺术特色,了解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关于杜甫的生平要了解安史之乱带给诗人创作上的变化。3、对于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唐朝诗人杜甫春夜喜雨文言文什么意思
答: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杜甫的七言律诗第一首是哪一首?
答:杜甫七言律诗第一是《登高》。一、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二、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

文言文阅读肃宗本想治罪于杜甫,为什么后来没有这样做
答:2、由原文“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可知,当时杜甫担任右拾遗,主要职责就是劝谏皇帝。3、由原文“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可知,当时宰相张镐的劝谏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原文节选: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

文言文翻译
答: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部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瑁是平民时的朋友,房官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

怎样把杜甫的文言文<<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述文
答:人物表:老妇、老翁、差役甲、差役乙、杜甫、媳妇、孙子、致辞者 场景:秋天,晚上11点钟。一破旧房子。房子大门紧闭着,秋风吹来,门有些晃动,门上的油漆已脱落了不少。不远处,立着一个刻有“石壕村”三个大字的石碑。风吹打着这弱不禁风的房子,让人为它担心。唉,也许,又将有一场悲剧在这...

旧唐书杜甫传文言文
答: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旧唐书·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注:应为开元末)应...

杜甫诗三首文言文点击答案。 急急急
答:1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2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3《石壕吏》中,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可以看出年老体衰的老妪还是被“吏”捉走了。4已诉征求贫到骨...

诗史杜甫文言文翻译
答:唐人大历年间,杜甫为了去衡山路经了经过翟唐峡,然后旅居在宋阳,游览了岳祠,但因为突发大水而无法返回。当地县令派船迎接,才得以回去。县令赠送了他烤牛肉和白酒,但因为喝的酩酊大醉,一晚上就去世了,时年五十九岁。杜甫七岁便能做词,擅长陈述时事,作品切合格律。大多数作品都没有因时间而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