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想养出“白眼狼”孩子,该如何教育?

作者&投稿:邰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01为什么孩子会成为“白眼狼”?

小时候看过这么一则寓言故事:一个死刑犯在行刑之前要求见一见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哭得捶胸顿足的来到面前,儿子说要对她说句心里话,母亲走近,却不想被儿子一口咬掉了半只耳朵。母亲大骂儿子不孝,犯了罪还不够,又把母亲的耳朵咬下来。那儿子说:“假如我初次偷了同学的铅笔拿去给你的时候,你打了我,我何至于胆子越来越大,以致去死呢!”

生活中很多家长把孩子太小当做借口,不忍心苛责孩子,也不许别人斥责教训孩子,却不知孩子就像小树苗一样,小时候不及时管教,一旦长歪是很难纠正的。而“白眼狼”正是因为家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

1.对孩子太溺爱

教育学家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每一位“白眼狼”的背后,大多都藏着一位过于溺爱他的父母。



很多家庭都是一位孩子,一对父母,两对老人,对孩子难免会宠爱一些,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可以理解。但是有些父母长辈在宠爱孩子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尺度,把宠爱变成了溺爱,一家人围绕着孩子,对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孩子把父母长辈的付出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儿,他们长大以后很可能会缺乏责任心与上进心,只会一味的向父母索取,一旦满足不了,很可能会直接爆发,埋怨憎恨父母,变成了我们常说的“白眼狼”。这个变化的过程,全是父母的过度溺爱导致的。

知乎网上看到一位网友的分享,网友说她有位表弟,年纪轻轻的又是喝酒又是赌博,过年回家要钱父母没给,直接把家给砸了,最后逼着年迈的父母外出打工。网友说,表弟小时候很可爱很听话的,可是父母太溺爱了,不知不觉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孩子爱孩子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把握好度,千万不要把爱变成溺爱。如果一家子全都围着孩子转,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孩子会把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的,他们长大以后会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只会一味的跟父母索取,一旦满足不了,就会爆发,变成“白眼狼”。



2.对孩子使用暴力

很多家长奉行“棍棒下出孝子”,在孩子小的时候,不仅不给孩子温暖,给孩子关爱,反而动不动揍孩子,再深的感情也给揍没了,又怎么会孝顺父母呢?

邻居大哥,从小被父母实施“棍棒教育”,按他的话说,天天挨揍,吃饭慢了挨揍,说话结巴了挨揍,作业没做完被揍,甚至是考试得了第2名也要挨揍。大哥高中毕业就去当兵了,即使退伍就业结婚有了孩子,也很少回去探望父母,对他来说他们几乎是“仇人”。

3.父母也是白眼狼

记得小时候看过这么一则寓言童话。有个小男孩从小跟父母和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对奶奶并不好,吃饭永远吃最差的最少的,直到奶奶很老了,不能干活做家务了,父母决定把奶奶送去深山里,在送去深山的那天,小男孩硬要跟着,父母问他:“为什么要跟着?”小男孩说:“我要记住道路,等你们老了我也要把你们送去深山里。”父母听了以后感触良多,赶紧把奶奶背了回家用心照顾。

有个名词叫做“泡菜效应”。意思是说:蔬菜放在臭水中一段时间便会发臭腐烂,而放在辣汁中,则能变成又香又脆的泡菜。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泡菜效应”也同样适用。家庭教育就能够“浸染”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影响到孩子。如果父母对长辈不孝顺,那孩子很容易受到影响,有样学样,也对长辈不孝顺;反之如果父母孝顺长辈,那么孩子也会跟着模仿,慢慢的学会对长辈孝顺,最终融入骨子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

想要孩子长孝顺父母,那么父母一定要做好示范才行!



02“白眼狼”的孩子有哪些特征?

其实在孩子在小的时候,有些行为特征已经能够清晰的看出孩子是不是“白眼狼”了,尤其是这4点,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了。一旦自家孩子中招,必须及时纠正才行!

1.极度自私的孩子

表哥家女儿今年6岁了,从小就特别霸道,不管是什么东西,都舍不得给别人,即使东西坏掉了,烂掉了,也不许别人碰。还特别喜欢抢别人的东西,弟弟妹妹都不让。

其实还在子三四岁的时候就这样了,我表嫂非说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以为女孩子就得骄纵一些,不受欺负。小孩子有占有欲是正常的,家人一定要正确引导好孩子才行,如果一味的纵容,孩子只会越来越自私,长大了不成“白眼狼”都很困难。

2.达不到目的撒泼的孩子

去超市的时候,经常能碰到撒泼的孩子,他们大多是想要买玩具买好吃的,但是父母不给买,于是躺在地上满地打滚撒泼。对于这种情况,大部分父母可能嫌丢人,或者是心疼孩子,然后妥协。一次两次让孩子都得逞了,下次出现这种情况孩子还会继续用撒泼来逼家长妥协,小时候要玩具要好吃的,长大了要票子车子房子,最后把父母的老本要光。



3.不知道感恩的孩子

有些孩子在家人的溺爱下,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给他做饭洗衣服,供他念书,给他买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年迈的爷爷奶奶背着他扛着他把他当成祖宗供着是理所当然的,就连坐公交车陌生人给他让座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感恩,没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长大以后,会理所当然的啃老,完全看不到父母的辛苦与付出,更不会体谅他们关心他们,只会一味的索取。

03如何预防孩子变成“白眼狼”?

要想避免孩子变成“白眼狼”,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1.父母以身作则,让孩子生活在“孝顺”的环境中

还记得央视的那个公益广告吗?广告中,一位妈妈边给婆婆洗脚边跟婆婆聊天,看到这里,年幼的孩子也摇摇晃晃的端来一盆水给妈妈,说:“妈妈,洗脚。”

老话说的好“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习着父母的一言一行。想要孩子“孝顺”不变成“白眼狼”,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一个“孝顺”的环境才行。平时,父母要照顾好年迈的父母长辈,常回家看看,跟他们说说话…在这种“孝顺”的影响下,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学到这种“孝顺”的。

2.爱孩子,但是不能让孩子变成“小皇帝”

父母爱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绝对不能把孩子养成“小皇帝”!

小宇从出生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吃饭的时候他永远第一个,喜欢吃的东西谁也不许吃,外出玩耍经常抢夺别人的玩具,但是家人总会护着他…有一天,爷爷生病住院了,妈妈特地买了一只鸡给爷爷炖汤补身体,汤炖好了小宇赶紧喝了口,喝完后他说:“这个汤太好喝了,都给我留着,谁也不许碰。”虽然妈妈跟他解释这是给爷爷补身体的,但是小宇还是又哭又闹的不许爷爷喝。



相信类似的家庭还有很多,在家人的无条件溺爱下,孩子被养成了“小皇帝”,他们极度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完全看不到父母长辈的付出,对他们呼来喝去,既没有尊重也没有孝顺,又怎么能指望他们长大后懂事,孝顺长辈呢?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该了解,爱孩子要有个度,绝对不能无理由的满足孩子,要让孩子有是非观,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要明确的拒绝孩子并且告诉他们拒绝的理由,当孩子想要某样东西时,可以让孩子通过劳动或者其它方式来获取,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孩子。比如在吃饭的时候,要全家人一起吃,又好吃的可以大家一起分享,做家务时孩子也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看到这个家,看到家庭成员的付出,能够理解他们的爱,对他们回复同样的爱。

3.适当示弱,给孩子自己孝顺的机会

孩子之所以成为“白眼狼”,很大程度是因为父母牺牲的太多,事事儿都为孩子做好了,孩子习以为常,把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儿。如果父母适当的示弱,给孩子关心父母自己动手的机会,会不会能更好的体会父母的不容易呢?

当我们生病时,是不是可以多休息一会儿,而不是强撑着给孩子洗衣服,收拾玩具,甚至可以让孩子给自己端水拿药呢?当我们去超市购物,东西买的比较多,拿不动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让孩子帮忙拿些东西,减轻自己的压力呢?这些适当的示弱的行为,不仅会让孩子感觉父母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也需要帮助与关心,同时还能够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是能够帮助关心父母的。等到孩子能够心甘情愿,甚至主动的帮助父母,关心父母的时候,那这个孩子就离“白眼狼”很远了,父母不用再担心他成为“白眼狼”了。



4.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会感谢

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会明白父母为他付出了什么,才会不娇纵、不自私,他会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以及别的人。

如何才能让孩子懂得感恩呢?前阵子幼儿园开放日,家长们跟孩子一起度过了一个幼儿园的上午,在中午饭前,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感恩,“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倾情培育;感恩农民,辛勤劳动;感恩同伴,互相帮助”,虽然听起来有些煽情,但是效果确实非常好,怪不得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特别的懂礼貌,每次帮他盛好饭,都会来一句“谢谢妈妈”,我工作时间有些久,他会说:“妈妈,你辛苦了,休息一会儿吧”…记得有一次,之前的同事希望我能够兼职帮忙,薪酬不错有些动心,但是如果做的话我可能会有些累,于是我把这个问题问了3岁半的儿子,儿子回复我说:“妈妈,不做了吧,我可以不买很多零食很多玩具,你不要太累了。”当时特别的感动,这种“感恩”确实效果很好,懂得感恩的儿子也确实让我很感动,很暖心。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讲一些感恩的故事,在孩子做了些小事儿后感谢他,当我们得到帮助后及时感谢对方…只要有机会,就和孩子一起向家人,陌生人,任何帮助我们的人一起表达感谢,慢慢的心存感恩,表达感谢就会成为孩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的。

综上,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要做好教育工作,在培养孩子各种能力之前,首先要教会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羞耻心,既诚实守信又正直勇敢的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变成一个“白眼狼”。



不要对孩子管理太过严格,而且一定要培养孩子感恩的心,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将来才会孝顺父母。

从小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且要以身作则。对自己的长辈要孝敬。让孩子看到这些行为。孩子以后一定不会白眼狼。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锻炼孩子做家务的能力,要让孩子对自己更加理解一些,孩子就会变得更加的独立,会更知道感恩。

~

不想养个白眼狼,要让孩子学会承受这5种苦,将来他会感激你
答:本来孩子因为不用上学很是开心,可是慢慢他就高兴不起来了,妈妈带着儿子走了几公里,边走边捡垃圾,孩子精疲力竭之际想回家,他们用捡来的瓶子换了2泰铢,儿子想坐公交车,可是2泰铢却不够乘车钱。孩子又累又渴又饿,路过餐厅和冷饮店,孩子一次次踯躅徘徊,却不得不前行。最后孩子吵着喊道: 妈妈...

家长不想养出“白眼狼”,应该先让孩子承受哪几种苦?
答:不想养出“白眼狼”,家长就要让孩子承受6种苦,要适当的狠:1. 失败之苦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就算是再优秀的人,也一定要经历过不少次的失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们就要让孩子承受失败之苦,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成长。

父母不想养出“白眼狼”孩子,该如何教育?
答:小孩子有占有欲是正常的,家人一定要正确引导好孩子才行,如果一味的纵容,孩子只会越来越自私,长大了不成“白眼狼”都很困难。 2.达不到目的撒泼的孩子 去超市的时候,经常能碰到撒泼的孩子,他们大多是想要买玩具买好吃的,但是父母不给买,于是躺在地上满地打滚撒泼。对于这种情况,大部分父母可能嫌丢人,或者是心疼...

不想让孩子日后变成白眼狼,父母要谨记哪3点,非常关键?
答:不想让孩子日后变成白眼狼,父母要谨记哪3点,非常关键?1、宠溺但不过多过多的宠溺可以说为娇惯,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王爷''、''公主''的日常生活,她们要什么父母都彻底同意,因而也就养成了孩子一些坏习惯:骄纵、自私自利、懒散,自控能力欠缺这些。父母...

怎样避免养出白眼狼孩子?
答:如果孩子成年后表现出白眼狼的行为,作为父母可能会感到失望、伤心和愤怒。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持冷静:在处理这种情况时,保持冷静和理智至关重要。避免情绪化,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2. 沟通:尝试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可能是由于误解、压力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

不想把孩子养成白眼狼,就不要哪样去溺爱他呢?
答:从那以后,母亲会提醒自己不要为女儿做太多,而且还会将家务分给女儿,让他承担劳动,体会劳动的辛苦。如果女儿能表达感谢,他就会得到更多,如果没有感恩的心的话,那以后这样的事情就由他自己来做。其实,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的太多,就是不知不觉的在培养白眼狼。说到这里,想起来几年前,在机场弑母...

如何避免养出"白眼狼"式的孩子
答:如果我们用"白眼狼"这样的贬义词来形容孩子的行为,那么我们很可能忽视了一些隐含的问题,比如孩子成年后的人格形成、性格特点、人生经历、家庭背景、社交环境等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态度,而非仅仅是父母的教育。然而,父母的教育在孩子成长期间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价值观可以对...

如何避免养出白眼狼?
答:1. 反思自己的教育问题。育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必定存在不足,这可能是导致孩子"白眼狼"行为的重要原因。要反思自己在理想与现实间的失衡、过度溺爱、区别对待等问题,以汲取教训,避免再犯。2. 同时也要理解孩子。孩子长大有自己的判断,父母无法控制所有影响因素。也要理解孩子处在的环境与阶段,多与孩子...

若不想孩子变“白眼狼”,家长尽量少有哪些行为,以免晚年遭殃?
答:”若不愿孩子变“白眼狼”,父母尽量避免有这种行为,以防晚年时期殃及 1、太娇惯孩子 对孩子的爱太多,想要最大限度达到孩子们的所有规定,孩子们早已习惯达到,伴随着孩子们日复一日的发展,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当父母慢慢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会有一种反叛的态度便开始舍弃父母,还会埋怨为何出生...

如何避免养出白眼狼?
答:如果孩子成年后行为失范,作为父母,第一反应一定是非常失望和伤心。但是,我认为父母需要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孩子视为“白眼狼”并将其抛之脑后。在此过程中,父母需要冷静、理智地处理问题,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尝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方案。成年后孩子的行为和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