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与道德有何区别和联系? 人文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麻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2、“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

3、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以词源学为基础的三重比较: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中的比较、中西文化中的比较,进而得出结论: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

4、“西学东渐”以来,中西 “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扩展资料

1、伦理和道德的含义基本相同,都与行为准则有关,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伦理主要指客观的道德法则,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而道德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法,主要指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结果。

2、孙正聿在《哲学导论》一书中,通过援引赵汀阳的观点,阐述了“伦理”与“道德”这两个伦理学基本概念的区别。他是这样说的:

3、学者指出,在关于伦理学的理解中,我们还应当特别注意“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道德”与“伦理”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混为一谈,或者至少是缺乏本质上的区分。这导致了对“伦理学”的许多误解,“伦理”表明的是社会规范的性质;而“道德”表明的却是生活本意的性质。

4、道德是一个存在论概念,是一个作为伦理学基础的特殊的存在论概念。道德问题是伦理学的根本性问题。伦理规范作为一些禁令,总是为保护有意义的生活,而确立伦理规范只是依照道德要求的技术性处理。

5、因此,伦理学的主题是“道德”而不是“伦理”,道德主题引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获得幸福的生活方式,另一个是由获得幸福的生活方式去澄清建立伦理规范的要求。

6、在对伦理学的了解中,提出并思考上述问题是必要的和重要的。这会使人们理解,人们“在社会机制中生活决不意味着为了社会机制而生活”,“社会必须服务于生活”。

7、这还会使人们理解,生活中最主要的不幸就是误以为生活目的是某种结局,这种态度离间了生活与生活目的,生活目的成了遥远的目标,生活也就似乎总是还没有开始。

8、生活目的是与生活一起显现的东西,它不是遥远的目标而是与生活最接近的存在方向性,但又是永远无法完成的追求。可以说,生活目的不是某种结局而是生活本身那种具有无限容纳力的意义,生活是一种自身具有目的性的存在方式,这种目的性就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9、应当说,在这种关于伦理学的思考中,体现的是一种哲学的前提批判的精神,因而有助于人们在哲学的意义上去思考和探寻伦理学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伦理道德



1.道德与伦理的区别主要有: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作为价值本身,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作为行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

2.道德与伦理的联系是:二者是一体两面的,都关系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善恶意义和行为的价值规范,都具有调节人类生活秩序、创造和谐的功能。假如伦理不内化为道德就不能有效实施,假如道德没有伦理基础,就缺乏合理性论证而沦为说教和空谈。

扩展资料:

伦理是和制汉语,当该词传入中国时遭到了广大有识之士的抵制,最终词义被拆分,并产生另外一个新词——逻辑。该词在汉语中指的就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如:“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又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参考资料:

伦理_百度百科

道德_百度百科



伦理指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伦理和道德在一定的词源含义上可以视为同义异词,指社会道德现象。
但二者之间有差别,道德,是指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而伦理,一般有同类条理的意思,用在人际关系上,所以“伦理”比“道德”更进一步,它是道德现象的概括。

任何一个概念全部就是一门科学,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其他相关学科的相关内容的整合应用,道德和伦理都有公私,个体和群体,个人和组织机构,大到国家政权,之分,还有时代,地域民族,宗教,官府,工农商学兵……道德是相对明确的观念,规范,标准,制度,礼仪,形式,舆论,江湖规矩,等,伦理是研究道德的,说明,解释,质疑,论辩,而这些过程和延续就是伦理学(广义)!道德有约定俗成的,有思想家或者强权所制定的!不都是好的!

人文是什么意思~

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提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科技奥运是说:08年奥运会有含有高科技含量的建筑。
人文奥运是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
绿色奥运是说:中国将走环保路线在奥运期间和未来。

扩展资料: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
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广义讲,泛指文化;狭义讲,专指哲学,特别是美学范畴。
人文分类: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
20世纪,又发生一场新的革命: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全球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本身都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人从过去的工具人,经济人,发展到现代的社会人,文化人。
人的价值得到充分承认,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与认同得到更好的实现,自信、平等和价值感等现代国民素质得到更广泛的提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文

人文的意思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引证解释:
1、指礼乐教化。
2、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示例:孙中山 《民权初步自序》:“会此世运进化之时,人文发达之际,犹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
3、人事。指人世间事。
4、习俗,人情。
示例: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大约就是因为山水比较清秀的原故罢,一般的人文风尚比起邻近的村镇也觉稍有不同。”

扩展资料:
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是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的体现。
因此,具体到人类社会当中,文化不仅包含了人们外在的的衣、食、住、行,还包含了人们的内在的心理、意识或者说思维活动。
延伸解释:
1、人文精神
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2、人文景观
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
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还包括服饰、建筑、音乐等。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为城堡、宫殿,以及各类宗教建筑景观,具有历史性。
3、人文情怀
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4、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
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文

伦理和道德一样吗?
答:而道德以各个体的独立为原则,强调的是个体自我的平等与规则,实现相互或相对的公平与公正,因而道德的主体是个体的自我,而不存在集体道德的概念,也就是道德的实践本身只能标量个体德行而不可能代表别人也有这种或必须拥有这种德行。3,伦理的义务与实践具有双向性,即伦理前提下的任何行为的实施本身,有施...

伦理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答:1、属性不同 伦理是生命个体内在的自我理性控制行为的原则,是个体动物性本能不可逾越的标准底线。比如懒惰。道德是个体在实际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外在规则,即道德只是相等同的个体之间相互性约定或应该遵守的规则,它介于伦理与法律法规、职业规范等社会管理的条文之间,既是伦理的高级形式,又是社会化行为规范...

伦理学与道德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亲,您好,伦理和道德的区别:①伦理是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是所应遵循的准则。 ②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以及将这些外在的原则和规范内化而形成的品质、情感和精神境界。 ③伦理与道德在内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处。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伦理和道德的含义基本相同,都与行为准则有关,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伦理主要指客观的道德法则,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而道德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法,主要指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结果。

伦理与道德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1、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

道德,伦理学,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答:1.两者产生的时间和历史条件不同.法律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道德贯穿整个人类社会,是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2.两者表现的具体形式不同.法律是具体的、规范的表现形式,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3.两者的实现方式和约束力不同.法律具有国家的强制性.这种强制...

道和理在哲学上又有什么不同的含
答:道和理是两种不同层面的规范,道:意在传统观念,历史传成下来的道德、伦理、思想意识中传统意识对人的约束,没有强制性,力量存在于自我意识的自觉性中.理:是道的补充和强制性约束,典型代表:法律.具有强制性.以道为理论依据,人为规定的.“理”存在的意义是约束“道”所起不到作用的人的行为,其存在...

道德与伦理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论: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

伦理与道德的概念及其区别是什么?
答:伦理与道德的区别:道德与伦理的区别主要有: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作为价值本身,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作为行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

如何理解伦理,道德,伦理学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答:道德和伦理的“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的关键在于具有利害社会的效用:道德和伦理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的对社会“具有利害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第二,关于道德和伦理是“应该而非必须的非权力”规范 道德和伦理是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但法律也是“应该”的行为规范。这两种的区别在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