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著名的话剧?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话剧

作者&投稿:仇由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名优之死》中国3幕话剧。作者田汉。1927年首演。作品以揭示艺术的社会命运为主旨 ,写京剧演员刘振声不幸的演艺生涯。刘振声注重戏德、戏品,对待艺术严肃认真,并精心培育了小凤仙这样的后起之秀。

但是小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却心猿意马,“不在玩艺儿上用功夫,专在交际上用功夫”,成了流氓绅士杨大爷的玩物,背叛了先生为之呕心沥血的戏剧事业。

刘振声贫病交加,忍受着恶势力的迫害,又眼见艺术被蹂躏、艺术人才被摧残,终于心力交瘁。作者通过艺术家的悲惨遭遇,批判了“容不了好东西”的病态社会,同时写出了进取、抗争的力量。

2、《获虎之夜》是田汉先生1924年创作的一幕独幕剧,在戏剧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该话剧描述了一个流浪青年和富农女儿恋爱的故事。剧本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莲姑、黄大傻这对向往自由幸福,争取合理权力的男女青年的形象。

《获虎之夜》通过莲姑与黄大傻的爱情悲剧,谴责了以等级、财富、地位等来决定婚姻的封建意识,控诉了摧残迫害男女青年真挚爱情的封建制度,歌颂了勇于向封建思想挑战的青年。

3、《一只马蜂》是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戏剧家丁西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写的是五四后觉醒的青年为争取婚姻的自主而与守旧势力抗战的一幕喜剧。

4、《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5、《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

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

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茶馆》   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创作的话剧剧本,经由中国著名导演焦菊隐执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参与演出。多年以来,这出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已成为中国当代话剧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80年代初期,《茶馆》曾赴联邦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国演出,反响强烈,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茶馆》以旧北京一家大茶馆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以后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北京社会风貌。时间跨度50年,出场人物70个,确实展示了民族历史变迁的恢宏画卷。王利发是这个大茶馆的主人,在他的周围,聚集着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而这些人物的命运又随着历史的动荡而沉浮,变幻出摇曳多姿的景象。松二爷是个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他的命运像他的大清帝国一样江河日下。踌躇满志要兴办实业的秦二爷最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打击下,一败涂地。诚实本分、精明干练的王利发,只想做好自己的茶馆生意,过上安稳自足的日子,可是动荡的社会却使他走投无路,惨淡经营,最后无力撑持,抑郁而终。这中间还穿插着太监娶妻的闹剧、吸白面的人贩子诱拐民女的恶行等等。该剧的结尾处,几位被世道摧垮、被命运捉弄的老人聚在一起,他们抓出街上拾来的纸钱,带着无奈的苦笑,为尚且活着的自己举行祭奠。这一场面的出现,把一个民不聊生的时代面貌刻画得深刻细腻,也从中透示出这样的时代必将结束,而新的时代必将到来的信息。 《茶馆》   《茶馆》演出的成功,既显示了老舍戏剧创作的雄健笔力,也凝聚着导演焦菊隐舞台处理的超人才华。   编辑本段焦菊隐   (1905-1975),原名焦承志,曾用名居颖、居尹、亮俦,艺名菊影、菊隐,天津人。早年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抗战时期归国,在西南地区从教。解放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总导演,曾为北京人艺导演过《蔡文姬》、《虎符》、《武则天》、《明朗的天》、《胆剑篇》、《关汉卿》等话剧。焦菊隐的导演风格浑厚、浓郁、古朴、典雅,他不仅系统地研究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体系,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舞台实践,结合中国传统戏曲的审美特点,在话剧舞台上创造出了富有民族特色和美学风格的艺术形式,同时,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   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茶馆》中,焦菊隐打破现实主义的自然生活形态,在高度艺术化的舞台情境中,表现出浓郁的诗情和韵味。在表演上,焦菊隐注重“内心体验”,指导演员去创造富有意味的“心象”,从戏曲表演中借鉴表现技巧,使台上的人物形象形神兼备,情感状态、心理体验和外在动作有机统一。《茶馆》的丰富内涵和它所具有的艺术水平,为新中国话剧的历史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编辑本段《关汉卿》   谈到新中国的话剧成就,尤其不应忘记田汉的贡献。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文化部艺术局领导,剧作家田汉不仅关心话剧事业的发展,而且雄风不减,笔耕不辍,创作了标志着他话剧创作成就新高度的剧作《关汉卿》。 关汉卿   历史剧《关汉卿》创作于1958年,是新中国话剧的又一部杰作。它围绕中国元代杂剧奠基者、著名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一剧的过程来展开情节。大幕启处,元代社会残暴无道的情景即进入观众眼中:无辜民女朱小兰因受坏人诬陷,加上贪官做乱,竟负屈含冤被判极刑。关汉卿义愤填膺,要为民女鸣不平,把她的不幸遭遇写成杂剧,以抗议异族统治者的残暴、昏庸,为受奴役、受迫害的平民百姓伸张正义。关汉卿此举,无疑是冒着巨大的危险的,但他无怨无悔。他的正义行为得到了红颜知己、艺妓朱帘秀、赛帘秀的支持,她们不避危险,出演《窦娥冤》中的角色。尽管《窦娥冤》的演出受到了人们的欢呼,但是却惹恼了当朝统治者,他们强令关汉卿更改剧本。关汉卿不畏强暴,坚持不改一个字,愿以生命的代价维护世间的公道。为此,他们遭到了统治者的疯狂报复,赛帘秀被挖去双眼,关汉卿和朱帘秀则被囚于死牢。   此剧一方面描写了关汉卿与朱帘秀的纯真爱情,一曲《双飞蝶》将二人“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床死同穴”的至爱真情渲染得异常生动;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塑造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式的关汉卿的崇高形象。《关汉卿》堪称戏剧家田汉的绝唱,剧作以诗的语言和诗的情调,不仅谱写了一曲文化人可贵品格的颂歌,而且展现了剧作家的奇妙构思和卓越才华。   编辑本段第四节改革开放以来的话剧   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被压制、禁锢达十年之久的中国话剧,重新焕发出生机和力量。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出现了惊人的变化:一是话剧一度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锋,走在其他艺术形式的前列,不仅传达了时代变革的先声,而且使自身再度振兴;二是在随后的发展中,话剧大胆地吸收了外来戏剧特别是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优秀成果,创造性地加以借鉴和转化,促动了新时期“探索剧”的创作、演出浪潮,戏剧理论、戏剧观念空前活跃,剧坛呈现多姿多彩态势;三是在面临着信息社会的多方挑战的严峻形势下,话剧队伍逐渐站稳了脚跟,话剧艺术从体制到表现方式上都孕育着新的调整与突破。一、话剧的调整与复苏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围绕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社会思潮,在话剧创作中出现了像《枫叶红了的时候》、《于无声处》、《丹心谱》、《报春花》一类的剧目,愤怒声讨“四人帮”及其所代表的极“左”路线,歌颂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讴歌正义和人的善良品性;也出现了像《马克思秘史》、《陈毅市长》、《陈毅出山》、《西安事变》等剧作,透过对领袖人物思想、精神、人格的揭示,来破除文革时期的个人崇拜或恶意歪曲,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话剧《于无声处》是这些剧目中出现比较早、具有典型意义的一部戏。   在“文革”末期   ,1976年清明时节,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了群众自发的悼念周恩来总理、声讨“四人帮”的“四·五运动”。这场运动被四人帮疯狂镇压,并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在“四·五运动”尚未平反之际,上海工人文化宫的一位业余作者宗福先,就以其对“四人帮”的强烈义愤和对时代变化的敏感,写出了从一个侧面反映这场斗争、表现人民群众正义呼声的剧作《于无声处》。1978年,该剧由上海文化宫业余话剧队首演于沪。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特殊历史时期民族心态的真实写照。戏剧故事就从1976年初夏写起。受尽迫害、身染沉疴的老干部梅林,在赴京治病途中,与儿子欧阳平前去探望老战友何是非。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老战友正是从前诬陷自己的人,为了一己私利,此人早已投靠了“四人帮”在上海的爪牙。而此刻,何的女儿、公安人员何芸奉命缉拿的要犯,正是自己参与了“四·五运动”的儿子欧阳平。于是,两个家庭、六个人物,在短短的九个小时之内,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梅林的坦荡胸襟、欧阳平的凛然正气,终于使何芸对正义与邪恶做出了准确判定,何是非的妻子也出于一腔义愤,揭露了丈夫卖友求荣的卑鄙无耻和险恶用心。戏剧结尾时,尽管历史还没有走出那段黑暗路程,但人心所向已昭示了正义必胜的历史趋向。这部话剧就其艺术价值而言,可能在后人看来已无太多的启示,但它的出现,其思想的先导意义却是特别值得肯定的。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生命的形式”。十年动乱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一场深重灾难,然而,没有过去的经验,也就没有新时期话剧的现实形态。正如新时期伊始,政治思想领域举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面旗帜来重新认识所谓形形色色的“真理”一样,戏剧领域则举起了“写真实”这面旗帜,向“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所谓“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冲击。   1979年   崔德志编剧的《报春花》,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在沈阳首演。这个剧的意义指向,已经从社会局部问题的揭示转向了对极“左”路线的批判。剧中,纺织女工白洁心地善良、工作认真,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了数万米无疵布的优异成绩。然而,荣誉与爱情总是与她绝缘,原因仅仅在于她是个出身不好的青年。在拨乱反正的新的历史时期,厂长李健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要推选白洁为劳动模范。而此举竟然引起轩然大波,厂内的极“左”势力顽固坚持封建的血统论,意欲对白洁继续实行压制和打击。最终,改革的春风驱散了往日的阴云,历史终于还白洁以公正。   领袖题材的话剧是新时期话剧的一个热点。这不仅在“文革”时期绝不可能,就是在建国后十七年的话剧发展中,也不曾显露过踪影。以领袖人物入戏,以常人之心写之,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实绩,同时也反映了民众对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的缅怀之情。   如果说创作于1978年的《西安事变》(程士荣、郑重等编剧),创作于1979年的《陈毅出山》(丁一三编剧),创作于1980年的《陈毅市长》(沙叶新编剧),实现了话剧中领袖人物由“概念化”向“现实化”的转变的话,那么1983年出现的两部以马克思的生平为表现对象的话剧《马克思流亡伦敦》(赵寰编剧)、《马克思秘史》(沙叶新编剧),则实现了领袖人物向着普通人的血肉真情、向着个体生命真实的生存状态的回归。这两部话剧在立意方面颇有相似之处,即两位剧作家都没有对着马克思的圣像和不朽业绩高唱颂歌,而是以自我的生命体验去理解作为人的马克思,他的饥饿困顿,他的痛苦挣扎,他无可比拟的坚强意志和远大抱负,以及他无法摆脱的生活困境和人生悲哀。剧本一发表,即在评论界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有人想用“反马克思”的大棒将其棒杀。但无论剧本本身存在着怎样的缺点和不足,有一点却是特别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剧作家要把生命的感觉还原给马克思,使其成为活生生的人,而非神龛上的神。领袖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新突破,显示着文革文艺模式的终结,也预示着中国话剧摆脱高台教化的定势,探索自身进路的开始。二、探索剧的勃兴   改革开放以后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再次面对飞速发展的外部世界,西方的一些现代、后现代的文艺理论被渐次引入国内,于是,戏剧界便有探索剧的兴起。“话剧的探索从80年代初开始,直接的动力是戏剧界意识到:历史形成的紧跟社会政治潮流,直接干预生活,以写实方法为正宗的‘战斗传统'已不能适应当代生活的演变,必须寻求表现什么(内容)与怎样表现(形式)的全面变革,摆脱‘应时性'甚至‘宣传性'的工具性格,使话剧成为具有独立品格和独立价值,为影视及其他通俗文艺所无法取代,又是现代社会人生所需要的门类。”   探索剧   所谓探索剧,即不满于既有的一套戏剧模式,而大胆引入新的戏剧表现手法,进行新的尝试和实验的戏剧。探索剧在形式革新方面有所收益,使话剧的“散文化”和“叙事成分”有所增加,实现了戏剧时空的自由转换,并将象征、隐喻、荒诞变形等手法广泛运用,加强了舞台的综合性。   80年代初,一系列话剧如《车站》、《野人》、《WM》、《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的出现,形成了探索剧的潮流。而80年代末到90年代,《狗儿爷涅盘》、《桑树坪纪事》、《中国梦》、《鸟人》、《商鞅》等,则显示了探索剧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摸索之后所取得的重要成绩。   1986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了一台话剧《狗儿爷涅盘》(刘锦云编剧,林兆华导演)。剧中表现了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在建国后30多年的历史风云中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农民狗儿爷既具有传统的吃苦耐劳精神,也有富耀乡里的野心。他的幸福梦与地主梦一脉相承,因此他在解放初大量收购土地,在土地归入集体后陷人痴迷;在新时期土地承包后,他悲喜交集。他觉得地主梦可以实现了,可是儿子却要摧毁他的高门楼,修路开矿。他感到一切都无能为力了,只好把高门楼付之一炬。这个剧揭示了农民心理的复杂性,以及在时代变迁中个体生命的无奈。在戏剧结构上,采用意识流与倒叙交叉互用的方法安排情节,用心理外化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潜意识。这部话剧被誉为是探索剧的成功之作。   1988年,中央戏剧学院的师生们演出了话剧《桑树坪纪事》(朱晓平等编剧,徐晓钟等导演),此剧写一个偏僻的西北小村-桑树坪的故事。贫困的生活和“左”的思潮,使村民们原本朴实的心灵发生了扭曲变形;生存的本能,使他们变得冷酷而狡猾,仅仅为了霸占一口破窑,便不惜将一个外乡人打入死地。而处于从属地位的女人的命运则异常悲苦。换亲事件的背后,是两个女性的悲剧;而寡妇再嫁,引来的是全村人的辱骂、毒打。血淋淋的相互撕咬、争斗,使20世纪的桑树坪依然停留在黑暗的封建制度的阴影中。这个戏的导演徐晓钟,以开放的视野,对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采取吸纳态度,将情与理、舞蹈与歌队、写意与写实、表现与再现巧妙地融为一体,取得了很好的戏剧效果,给探索剧带来了新的声誉。   姚远编剧的《商鞅》   姚远编剧的《商鞅》,1996年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它取材于战国中期的历史,选取我国古代政治家商鞅一生中几个重要片段,透视了封建集权制的政治体制下,一个有抱负、有才能的改革家的人生悲剧。《商鞅》的舞台呈现是别出心裁而蕴含深意的。台上那高高悬挂的巨大面具,列成方阵的秦兵马俑,排列于台前的五匹大马等,与悲剧的必然结局和商鞅的政治命运相对应,起到了很好的象征作用和强化视觉效果的作用。   总的来看,90年代的探索剧,已经从单纯的形式变革的热衷转向了对于戏剧以独特视角阐释现实人生的注重。有人认为,90年代的话剧探索,实际上是向着新现实主义的方向回归。所谓新现实主义,即在传统的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中融入现代主义的基质,从而使话剧舞台呈现出新的态势。 《商鞅》剧本

1、获虎之夜

《获虎之夜》是田汉先生1924年创作的一幕独幕剧,在戏剧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该话剧描述了一个流浪青年和富农女儿恋爱的故事。剧本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莲姑、黄大傻这对向往自由幸福,争取合理权力的男女青年的形象。

《获虎之夜》通过莲姑与黄大傻的爱情悲剧,谴责了以等级、财富、地位等来决定婚姻的封建意识,控诉了摧残迫害男女青年真挚爱情的封建制度,歌颂了勇于向封建思想挑战的青年。

2、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盛誉。

该剧写于1958年,最初刊于《剧本》1958年第5期,同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剧本以《窦娥冤》的写作和上演为线索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艺术形象

3、雷雨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

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

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4、原野

《原野》话剧改编自曹禺先生经典名著《原野》《原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经典名著。这部创作于1937年的经典名著,是曹禺先生唯一一部描写中国农村的作品,其风格显然不同于他的其他代表作,如《雷雨》、《日出》、《北京人》。

这部作品已经和现实主义有了区别。这个冤冤相报、看似简单的复仇故事,蕴涵着阔大渊深的人物情感并展现出复杂鲜明的人物性格:它不仅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被压迫、被摧残的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更深地发掘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性。

5、风雪夜归人

《风雪夜归人》是中国国家大剧院制作并上演的话剧,该话剧《风雪夜归人》之名出自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该剧由戏剧家吴祖光先生创作于1942年的经典剧作,经国家大剧院重新制作后推出。

吴祖光先生运用唐诗苍茫、悠远的意境,讲述了在风雨飘摇的大时代背景下,围绕在名伶魏莲生周围数个人物的的悲欢离合。魏莲生经历过早年走红烈火烹油的繁华,也经历过最终酒阑人散的落幕时分;而他和官僚苏弘基的姨太太玉春之间的爱情故事,更是二人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一阕悲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风雪夜归人



《雷雨》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虽然它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
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首先,戏剧即冲突。《雷雨》的冲突设置在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转合达到极致。《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其次,《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的,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
《茶馆》老舍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局面。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雷雨 濮存希演周萍的那个版本,很老了,但是真的不错,它让我第一次知道话剧是什么东西
暗恋桃花源 袁泉和夏雨的那个,里面有很多明星,何炅谢娜都有演出

中国现代著名话剧有哪些~

1、获虎之夜
《获虎之夜》是田汉先生1924年创作的一幕独幕剧,在戏剧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该话剧描述了一个流浪青年和富农女儿恋爱的故事。剧本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莲姑、黄大傻这对向往自由幸福,争取合理权力的男女青年的形象。
《获虎之夜》通过莲姑与黄大傻的爱情悲剧,谴责了以等级、财富、地位等来决定婚姻的封建意识,控诉了摧残迫害男女青年真挚爱情的封建制度,歌颂了勇于向封建思想挑战的青年。
2、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盛誉。
该剧写于1958年,最初刊于《剧本》1958年第5期,同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剧本以《窦娥冤》的写作和上演为线索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艺术形象
3、雷雨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
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
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4、原野
《原野》话剧改编自曹禺先生经典名著《原野》《原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经典名著。这部创作于1937年的经典名著,是曹禺先生唯一一部描写中国农村的作品,其风格显然不同于他的其他代表作,如《雷雨》、《日出》、《北京人》。
这部作品已经和现实主义有了区别。这个冤冤相报、看似简单的复仇故事,蕴涵着阔大渊深的人物情感并展现出复杂鲜明的人物性格:它不仅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被压迫、被摧残的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更深地发掘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性。
5、风雪夜归人
《风雪夜归人》是中国国家大剧院制作并上演的话剧,该话剧《风雪夜归人》之名出自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该剧由戏剧家吴祖光先生创作于1942年的经典剧作,经国家大剧院重新制作后推出。
吴祖光先生运用唐诗苍茫、悠远的意境,讲述了在风雨飘摇的大时代背景下,围绕在名伶魏莲生周围数个人物的的悲欢离合。魏莲生经历过早年走红烈火烹油的繁华,也经历过最终酒阑人散的落幕时分;而他和官僚苏弘基的姨太太玉春之间的爱情故事,更是二人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一阕悲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风雪夜归人

这个,,,也不好说啊,北京人艺的名誉编剧都很牛吧,要说大师,肯定是曹禺喽~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话剧?
答:1、《名优之死》中国3幕话剧。作者田汉。1927年首演。作品以揭示艺术的社会命运为主旨 ,写京剧演员刘振声不幸的演艺生涯。刘振声注重戏德、戏品,对待艺术严肃认真,并精心培育了小凤仙这样的后起之秀。但是小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却心猿意马,“不在玩艺儿上用功夫,专在交际上用功夫”,成了流氓...

有哪些经典话剧值得推荐?
答:●《雷雨》: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讲述了 20 世纪 20 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茶馆 ●《茶馆》: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展现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

经典话剧有哪些?
答:经典话剧有很多,比如《雷雨》、《龙须沟》、《茶馆》(老舍) 、《蔡文姬》(郭沫若)、《关汉卿》(田汉)、《万水千山》(陈其通)、《马兰花》(任德耀)等。一、《龙须沟》简介:3幕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龙须沟》...

中国十大经典话剧有哪些?
答:《阮玲玉》、《蔡文姬》、《茶馆》、《骆驼祥子》、《雷雨》、《北京大爷》、《成亨酒店》、《天下第一楼》、《白鹿原》、《原野》。

中国十大著名戏剧
答:中国十大著名戏剧有《雷雨》《霸王别姬》《白蛇传》《茶馆》《西厢记》等。《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西厢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

中国各个戏剧的代表剧目分别是什么?
答:有如下:1、京剧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2、越剧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3、黄梅戏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4、评剧代表剧目:《花为媒》、《杨三姐告状》。5、豫剧代表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6、昆曲代表剧目:《牡丹亭》、《鸣凤记》。7...

经典话剧有哪些
答:话剧的经典剧目主要有《黑奴吁天录》(作者:曾孝谷、李叔同 )、《名优之死》(作者:田汉)、《年关斗争》(方志敏主持创作)、《终身大事》(作者:胡适)、《一只马蜂》(作者:丁西林)、《获虎之夜》(作者:田汉)。《五奎桥》(作者:洪深)、《雷雨》(作者:曹禺)、《这不过是春天》(作者:...

我国建国后头8年,有哪些优秀话剧作品代表?
答:我国建国后头8年的优秀话剧作品代表有:1.《刘莲英》,其塑造了青年女工刘莲英这一人物形象,作者真实地写出了她对劳动、对同志、对爱情的那种执著态度,生动地刻画出了这一社会主义新人的品德。2.《洞箫横吹》、《布谷鸟又叫了》、《新局长到来之前》等剧作,则代表了话剧反映现实生活的进一步深化。

适合学生表演的经典话剧有哪些?
答:1、《雷雨》《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2、《恋爱的犀牛》《恋爱的犀牛》讲述了年轻的犀牛饲养员马路...

中国经典话剧剧本有哪些?
答:南大《蒋公的面子》,上话《大清相国》,人艺《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陕西人艺《白鹿原》,张慧《我是月亮》,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焦媛版《金锁记》田沁鑫《狂飙》,《北京法源寺》,林兆华《老舍五则》,陈佩斯《戏台》,赵淼《罗刹国》,王子川《非常悬疑》,繁星戏剧村《那次奋不顾身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