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是什么?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已经被踢坏了吗?

作者&投稿:荆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也就是说人们为了或得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那么所谓的决策,就是在这两件东西中进行选择最后有所取舍。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因为人们之间都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在作决策时人们就要对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问题是一项行动的成本往往并不是很容易就可计算出来的。

原理三:理性考虑边际量。作者认为生活中有很多决策都与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小的增量调整有关,这些调整就是所谓的“边际变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作出决策是在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后进行的,当成本和收益变化时,人们的决策及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动。所以,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的。这种激励既可以是认为的,也可能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第二个大问题是人们如何相互交易,这个问题可用以下三个原理加以解释。

原理五: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在贸易中往往存在着竞争,贸易和体育竞赛不同,不一定是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必然失败,它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竞争的结果是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如何分析资源这一问题上,一向有两种方法,一是中央计划,二是市场机制,前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后者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作者指出,市场经济虽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有市场失灵等,所谓市场失灵,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外部性。外部性有好有坏,污染就是一个不良的表现。

第三个大问题就是整体经济如何运行,这个问题可用以下三个原理加以解释。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动的能力。世界各国贫富不均,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原因在于生产率的差别。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好多货币时,物价上升。这是一个货币理论,指的是通货膨胀这一现象,所谓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量的增加,在大多数严重或者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都是由于这个原因。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通货膨胀虽然有害于经济的发展,但政府却很难彻底地去消灭它,原因在于降低它时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这就是一个二难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在菲利普斯曲线上反映出来。

扩展资料:

按照传统的观点,储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消费和储蓄,从而和生产又是一对矛盾,要想经济高速增长,就不得不压低现期消费,增加储蓄。许多人在讲到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往往以日本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日本的储蓄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许多人认为:日本的高增长是因为它的高储蓄带来的,因此,“一个落后国家要想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就要像日本那样实行高储蓄的政策”,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曼昆的经济学



1 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
3 理性考虑边际量
4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 当政府过度发行货币时,物价会上升
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

是这个哦,要认真看:
1 、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
3、 理性考虑边际量
4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 当政府过度发行货币时,物价会上升
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是什么,请简要叙述十大原理~

原理一:  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原句可理解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运用在保卫海岸线上免受外国入侵的时候(大炮),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原理五: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实际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大家过得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原理六: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现在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原理七: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但是,还有另一种回答。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这个术语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
原理八: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是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productivity)的差别。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九: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原理十: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curve),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a) 货币量增加,提升支出水平,从而刺激物品与劳务需求b) 长期的高需求引起高物价,继而引起企业更多的生产,更多的雇佣c) 更多的雇佣则意味着更少的失业经济学家仍对菲利普斯曲线有所争议,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权衡取舍。这就简单地意味着,在一两年的时期中,许多经济政策在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无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从高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情况),从低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情况),或者从这两者之间某个地方开始,决策者都面临这种权衡取舍。

根本就没有啊。你可以试着吃鸡一下。

给我十分钟,带你读懂经济学十大原理 | 疫情解密
答:在这样四年一遇的2月29的特殊日子里,总想着做点什么,比如认识些新朋友,联络些老朋友,你的到来,必定不虚此行。学点经济学知识,用经济学的视角看待事物,或许会给你不一般的世界~ 下面以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巴拉巴拉小神仙开讲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虽然《经济学原理》著作源自西方,但关于取舍的...

《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分册》阅读笔记(一)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答:经济学十大原理概括了经济学所研究的大致内容,也体现了经济学研究的几个核心思想。其中前4个原理指出了个人做出决策的规律,第5-7个原理反映了人与人的决策之间如何相互影响,最后3个原理阐述了整体经济运行的普遍规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经济学中,这是一句真理。我们得到什么,就一定舍弃了...

又分,悬赏,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和宏观,的答案,求高手发邮箱6042334...
答: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合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2、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

简述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
答:简述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介绍如下: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

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之简单出人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是什么
答: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如下: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经济学十大原理在生活中有什么表现和运用
答: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的交替。 --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答: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如下:1、供求关系原理: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它表明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下降;当需求量大于供应量时,价格上升。2、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它帮助人们做出决策,选择...

经济学中的十大原理有哪些?
答:经济学十大原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在众多方向上找到平衡。在财政收入分配上,如果我们将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国家免受敌国入侵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就少了。在比如我们在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取舍。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将...

经济学十大原理有哪些
答: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