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作者&投稿:黄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人们如何做出选择的。我们的社会面临着各种选择,比如谁生产什么,谁购买什么,谁应该拥有什么等等。我们家庭和个人也面临各种选择,应该为谁工作,工作多久,购买什么,储蓄多少,投资多少等等。因为经济是由市场中相互交易的人们组成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家庭或个人是如何做出选择的,然后要了解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再了解整个经济如何运行。经济学家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总结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无论多么复杂的经济分析都最终可以归结到这十大原理中。

1、人们如何做出选择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通常要权衡这个选择的收益是什么,成本是什么。比如改造智能水电表,收益是自动计费后可以提供24小时热水、可以让市场配置资源,可以连同房租一起自动收费。将这三样收益再具体量化为数字后加总就能得到总收益。成本主要是设备的采购费、安装费等,加总后就得到总成本。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那么该选择就是合理的。

另外,我们经常权衡取舍的另一对标准是效率和平等。效率更像蛋糕的大小,平等则是划分后每一块蛋糕的大小。我们企图做大蛋糕,并尽量公平的划分每一块蛋糕。但是我们不能将每一块蛋糕切分为同等大小分配,因为这样人们就失去了做大蛋糕的动力和激励。比如政府通过矫正税对经济中外部性成本进行矫正就是为了提升效率,政府通过所得税、社保、福利等制度就是为了提升平等。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

当我们选择用1个小时打游戏的时候,就不能用这1个小时工作、学习、健身。当我们选择用更多时间闲暇的时候,就放弃了工作能得到的收入。当我们选择创业的时候,就放弃了高收入且体面的工作。

NBA球员为什么大多数不选择读完大学再进入NBA,而是尽快进入NBA联盟。是因为这样做的时间成本太高了。读完大学再进入NBA意味着他们会少得到1-2年的薪水和经验。而这些薪水和经验是非常诱人的,足以让他们放弃读完大学。这样做是理性的。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其实说白了就是理性人对比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然后做出决策。飞机要起飞时,如果还有空位,这时候增加一个乘客的边际成本或许只是一瓶水的价格,边际收益或者票价只要大于2块钱,让乘客登上飞机就是有利可图的。健身房、游泳馆也遵循类似的模式,增加一个客户的边际成本基本上就是洗一次澡的成本,边际收益则是上千元。所以多增加一个客户总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互联网平台增加一个客户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非常容易做大的原因。

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取决于增加一单位该物品带来的边际收益。反过来,边际收益又取决于一个人已经拥有多少这种物品。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边际量思维的训练。比如可口可乐为什么销量如此高,是因为边际收益的递减效应没有那么强。吃饭、喝水、运动等等则遵循边际收益递减的原理。钻石比水贵是因为钻石稀缺,增加一单位钻石人们对它的评价远远高于增加一单位的水的支付意愿。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公寓里的热水如果没有计费,人们就会肆无忌惮的使用,直到资源耗尽为止。这就是为什么晚上11点后或者第二天早上没有热水的原因。特别是在冬天或者天阴的时候,热能本来就少,该现象也就越明显了。如果装上计费水表,人们的行为就会受到约束,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水龙头漏水也会自己想办法去修好,而不是一直让水漏着。这就是激励的一个身边的例子。我们身边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多数时候都是价格充当了激励的主要手段,价格高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少用,价格低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多用。比如大排量的车船税如此高,让我有了购买电动汽车的冲动。有的时候价格不是显性的,而是隐形的,这时候价格更像是一种成本,做一件事的成本低的时候就倾向于多做,成本高的时候就倾向于少做。比如随地吐痰、扔垃圾、大喊大叫等。

2、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除了个人做出选择,有时候还要考虑我们的选择对别人的影响,经济由每个相互交易的人们组成,所以研究他们的相互影响是必要的。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高速的发展,主要就基于每个人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每个人做自己机会成本较小的事情,也就是有比较优势的事情,生活中其他的事情则交给其他人来做,通过付费或交换的形式完成。如果没有贸易,我们的生活会变得非常糟糕,想象你要自己建造房子、洗衣、做饭、造车等等。如果每件事情都自己做,那么生活会变得无法想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式

如果一个社会由一个社会计划者来配置资源,决定谁生产什么、谁购买什么,那么这个经济体多半非常落后。目前世界上已经很少有这样仁慈的社会计划者来规划经济,多数国家都采用市场经济的形式,也就是交给市场来配置资源,出于每个市场参与者的私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就是价格信号,将使稀缺资源得到最好的配置。 

公寓里的热水如果采用每家都一样的包月价,人们就肆无忌惮的使用。如果按照每一单位进行计费,人们就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原理七: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要确保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必须要确保稀缺资源的产权得到保护。如果农民种出来的粮食被偷窃不能得到保护,那么农民就不会种粮食,这也是非洲这些法治比较混乱的国家穷的根本原因。政府首先要确保产权得到绝对的保护,在此基础上人们才能出于利己心将稀缺资源拿到市场进行交易。市场才能发挥作用。

另外,市场虽然可以有效的配置资源,但有些情境下并不能确保效率达到最大,这些情境通常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一个例子是外部性,交易的双方不顾及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比如造纸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负外部性,市场并不能防止企业污染环境,只有通过政府管制或者征收矫正税更正这样的行为,这样市场结果才会更好。另一个例子是恶意垄断,如果一个市场里只有一个卖家,并且需求者只能在这家企业购买必需品,那么这家企业可能收取非常高的价格,造成一部分人离开市场,这就产生了无谓损失。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或价格管制来减弱这种情况的负面影响。

3、 整个经济如何运行

最后我们看一下可以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率

穷国和富国之间本质的区别就是其生产率的不同。中国如此快速的崛起也是因为我们的生产率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我们的GDP在一段时间内曾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这是生产率提升的一种体现。生产率是投入一单位时间得到的物品或服务。富有的个人、家庭、国家的背后原因都是因为他们的生产率更高。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如何提高生产率,如何提升做事的速度,如何快速的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你致富的路上要思考的。

原理九:一国超发货币会引起物价上升

经济中物品或服务的数量通常是缓慢变化的,特别是某个时刻是固定的。如果经济中的钱变多了,那么每个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就要上升。这就是通货膨胀的现象。我国的通货膨胀通常保持在2-3%之间,这是比较好的。恶性的通货膨胀将掠夺我们手中的钱,让我们幸苦攒下的积蓄变得一文不值。最好的抵抗通货膨胀的投资手段就是买房和股票。

我们只要记得,央行印发货币会造成物价的一定上升,上升幅度取决于印钞量的大小。

原理十:政府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

如果央行印发货币,市场中的钱就多了,人们就更倾向于消费或投资,对需求的增加体现在物价上升, 物价的上升提升了工人的边际产值,企业的决策者决定雇佣更多的工人,因为这样有利可图。 直到工人的工资等于边际产值为止。所以,短期内超发货币可以提升一定就业。政府的一大任务就是提高就业率,因为高的失业率会造成很多不稳定的社会现象。无所事事,无所牵挂的人最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给社会秩序带来挑战。另外,不断印发货币虽然可以降低失业率,但是会造成物价快速上涨,人们手中的财富被掠夺,幸幸苦苦攒下的积蓄一夜之间不存在了,基于对平等的追求,人们也会产生过激的行为,而且通常是大多数底层人民被危害更多。如果产生恶性通货膨胀,社会也容易产生动荡。所以短期内政府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

综上,经济学十大原理可以解释经济中绝大部分的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通过不断的训练,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我们能更理性的做出选择。也更能贴近真实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