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怎样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投稿:洪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课程理念。要让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走出低效、无效的泥沼,就要在教学中从许多方面来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课程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走出低效、无效的泥沼,厘清科学探究的本质,系统设计科学探究。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成了我们小学科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明确探究的目标,把握探究的重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环节清晰、层次清楚、衔接自然有序之外,心中还要有明确的探究目标和探究重点。
首先,教师设定的探究目标要基于学生现有的基础,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简洁明了、操作性强等特点。例如在《沉和浮》一课教学“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教师可以直接强调探究目的:“我们来看看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就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避免探究活动陷入漫无边际的盲目活动中。
其次,把握探究重点,抓住探究关键,合理分配时间,避免无效环节,力保重点内容有足够的时间突破,是有效探究的关键。对于一个主题,教材中可能往往会安排好几个探究活动,有时一个活动还要经过二次探究或三次探究,因此,找准探究关键,删繁就简,避免无效环节是进行有效探究的重要策略。
由此可见,只有明确探究的目标,把握探究的重点,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
二、有效调控和指导,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护航
探究教学的典型特征是教师以促进者的角色,把重点放在创造条件、引起和激励学生的探究和发现上。促进者的角色绝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甚至无足轻重。学生探究时,教师必须俯下身子,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及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点拨,不能完全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在探究中“学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所获”,才能保证教学的高效性。
现在的科学课堂经常会出现“一动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教学现象。组织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是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组织教学的好坏,不仅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项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在学生探究时,可以用适当的评价来吸引学生,也可以采用口令,树榜样,呈现新鲜材料方式来调控课堂,也可以用时间来调控。除了调控,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指导也影响着探究的有效性。学生探究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排查最佳的方法,择清思路,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甚至手把手的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完全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才能保证探究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合理指导,帮助学生把握探究的方向,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教师“四两拨千斤”的调控和指导,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金手指”,确保探究活动有序、高效的展开,使课堂充满智慧,才不会和新课程理念“形似而神离”。正如有人所说:“知识,只是能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三、正视异常结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是在探究活动中,出现异常结论是很正常的,只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它们,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一旦出现异常结论,教师应充分认识以真实数据说话的重要性,腾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实验过程和所获得的数据,引导学生反思,仔细梳理自己的探究过程,在反思的基础上,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就应该调整失误之处,再进行重复实验,看看实验的结果有否变化。如果在反思中没有找出问题,说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但仍应进行重复实验,强调实验结论的可验证性。在反思和重复验证的基础上,确定实验的结论没有错,或者自己找不出原因时,我们要勇敢地把自己的发现,实事求是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同学和老师帮助自己分析原因,查找问题症结所在,而不是匆匆走过场,草草收尾。正如所有科学家都会出现差错一样,分析、探讨错误的原因就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极好方式。
四、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科学探究活动不能“以问题开始,以答案结束”,而应“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从课内到课外,让问题贯穿活动始终。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来发现或提出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打破在课堂上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教学《让灯亮起来》一课时,“怎样让灯泡更亮些?”,“如何用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个灯泡的亮灭?”等,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我们不断思考,积极探索有效探究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学习一些科学的方法,感悟有效探究的乐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培养,才能彰显探究的魅力,焕发出课堂应有的活力, 提高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那么如何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呢?笔者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有位教师是通过游戏创设学习情境的。这位教师拿出一个“钓鱼玩具”,请四位学生上讲台比赛“钓鱼”,一下子学生都抢着上去了,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当四位学生完成“钓鱼”比赛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鱼竿”能把“鱼”掉上来呢?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鱼钩,有的说是磁铁……,甚至有学生说拿来研究一下。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都被这个游戏激发了,这样后面的实验探究都能有效的开展了。
创设学习情境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是能激发探究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均可运用。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合理,有效的创设情境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材,灵活选择,运用,并潜心研究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导课真正成为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二、选择合适材料,方便实验操作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要完成科学探究的目标势必要借助各种形式的科学实验,而实验材料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前提。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选取的材料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有助于教师的教学顺利开展。如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中“土电话”的制作,教材选用一次性杯子和棉线,取材方便、效果很好。
在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时,所选材料是否具有引导性,能否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深入探究。如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教学中,教材中出示了三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瓶子作为学生的研究材料,然后在三个瓶中装入不同的水进行比较。实际上仅靠这样的材料设计并不适合我们的学生,研究起来无从下手,也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直接经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对此,我又增加了一个瓶子,利用这个瓶子来对比衡量水的多少。学生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探究障碍,从而能更好地科学探究。这里增加的这个瓶子体现了知识建构的引导性,更有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有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来设计、选取合理的有结构的材料,才能让学生由材料引发经历,由经历形成科学认识,方便实验探究活动的是顺利开展,最终发展和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
实验探究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是最为重要的。
如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探究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是有效科学探究的保证。因为这个实验的过程非常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指导,把时间留给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交流,收获知识。学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加上认知水平有限,缺少教师适度和合理的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就会变得目标不明确,偏离方向。因此,教师要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选择合适的策略,引导实验探究,确保实验探究有效开展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科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

如何提高科学实验课的有效性
答:科学探究过程的具体教学活动是指导学生正确获取有用的科学事实,在所获取事实的支撑下进行有序的逻辑思维,最终达到概念认识的结果,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理智地反思我们的科学课堂,思索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的表现...

怎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答:因此可以将科学探究能力界定为影响人的科学探究活动效率,促使科学探究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1 注重实验教学,使之成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各个模块均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物理...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答: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所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我们进行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生 好奇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实践能力?
答: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实验内容学生听,教师演示实验方法学生观看,教师提问实验结论学生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不利于主体精神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

如何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性
答:如何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性 提高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我园以探究为科学活动的基本方式,从材料投放、兴趣引领、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操作材料“三步走”,支持幼儿的...

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答:我妹也是决定复读,首先调整好心态,还要有抗压能力,其次拟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雷打不动的执行,该干嘛就干嘛,时间观念要强,不能拖拖拉拉!

如何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答:基于物理实验教学本身的这些特点,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恰当的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科学探究内涵科学探究的本意是指科学家们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然界的科学事物及规律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运用到教育中的科学探究的具体含义是:“学生在学习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

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小学自然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还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达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包括自己确定实验目的的...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答: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者:钱国珍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小学生在科学课上普遍不知道怎样去探究老师布置的任务,一些学生甚至不去动手,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探究的方法,不...

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
答: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影响着科学学习的质量。从激发学生敢于探究兴趣、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等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的学习兴趣。但探究的习惯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