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人口增长历史 中国以前人口在哪几年大幅度的增长?新中国成立之前有多少人口?

作者&投稿:保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全国人口 601,912,371人。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7月1日,全国人口 694,580,000人。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 1,008,180,000人。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89年7月1日,全国人口 1,133,680,000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7月1日,全国人口 1,242,600,000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人。

21世纪以来:

200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估计在调查时的11月1日全国人口有1,306,280,000人。

2009年9月28日,估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有1,333,220,000人。

2012年,中国人口为135,40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69,395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城镇人口71,182万人 ,农村人口64,222万人。

扩展资料: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构成分析:

一、 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口普查

百度百科-   中国人口史



一、20世纪5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死亡率下降,加上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人口迅速增长。20世纪50年代初,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6%上升至2.3%。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泡沫式的短暂“繁荣”,造成了人力不够用的假象,“人多好办事”“人多力量大”等口与在当时广为流传。
  二、20世纪60年代初人口的缓慢增长
  1959年至1961年,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经历了一个“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历史上是空前的。“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莫过于使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全国粮食产量1959、1960、1961年分别比1958年下降11%、28.3%、26.25%。由于饥饿、疾病等原因,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1959年至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4000万人左右。
  三、1962年至1973年的人口迅速增长
  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补偿性生育高潮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的人口问题失控,人口增长迅速。1963年的出生率破纪录地达到4.3%.全国人口总数从1965年的7.25亿猛增至1971年的8.52亿。
  四、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增长
  1972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紧接着,有关部门提出了“晚、稀、少”的具体政策要求,即鼓励晚婚晚育;鼓励夫妇生育两胎的间隔达四年以上;鼓励少生育子女。为配合宣传,还提出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宣传口号。此阶段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全国范围内,一对夫妇仍平均生育四个孩子,至1979年,全国总人口达到9.75亿。
  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口增长
  20世纪80年代,国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但由于1962年后人口出生高峰期的男女逐步进入生育年龄,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仍有1000多万。进入9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已呈现“三低”的现代型模式,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的绝对数量仍相当庞大。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的变化及原因~

民国刚建立的时候,中国人口大约为四亿,到1949年中国人口大约是四到五亿(民国时期没有进行过全国人口调查,只有大概数据)。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口增长了大约一亿。
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当时中国人口为601938035人。1982年正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中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在大约二十九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口增长了429944476人。
可以说在大约相同的时间里,新中国的人口增长是民国时期的四到五倍。有一种观点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新中国采取实行鼓励生育政策导致出生率大幅提高,因此人口才大规模增长。
据统计,民国三十余年的人口出生率大约平均为3.5%到3.8%,而新中国在实行计划生育前的人口出生率平均为3.6%。这表明新中国的出生率与民国时期并没有显著的变化,也就是说“新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是因为出生率提高”这一观点是完全不符合历史的。
要知道,人口是否快速增长除了受到出生率的影响外,还受到死亡率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

扩展资料:历史发展:
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比例。1850年中国人口约4.3亿,占世界人口的34%。由于战乱等原因,1850年至1950年中国人口增长缓慢。1949年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5.4167亿,占世界人口比例下降到22%。
1950年起,由于生产发展、人均寿命提高,世界各国人口迅速增长。到1990年末,中国人口已达11.4333亿人,但占世界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22%左右。
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1962年就做出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1990年代,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中国的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由于人口结构的原因,中国人口总量仍在继续增长,但占世界比例逐年降低,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口

据1953年人口普查,我国当时有6.4亿人口
我国人口的发幅度增长是在1949年-1974年(三年自然灾害除外,当时是负增长)

新中国人口增长历史
答: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全国人口 601,912,371人。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7月1日,全国人口 694,580,000人。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 1,008,180,000人。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89年7月1日,全国人口 1,133,680,000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7月1...

中国人口变化史?中国人口变化史?
答: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的这一时期(前481年—前453年)是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奠定后来传统农耕文明基础的时代。期间各诸侯国的人口以较快速度稳定成长,到前230年时中原各国总人口达到约3000万。此后一直到秦末民变之前持续不断的增长。2、秦朝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终完成统一六国大业,之后...

中国人口极简史:从100万至14亿发展史
答:不少历史学家都认为清军入主北京时,整个南方还有6000万人口,由此也能判定,明末的人口总规模应该是在1亿左右。在清顺治十二年的统计中,全国统一战争仍然在进行,此时的人口约1.4亿,满蒙人口规模并不大,这里主要还是对汉民的统计,这依赖于北方趋于稳定之后的迅速发展。 康熙年间,全国统一战争基本结束,人口规模已经突破...

中国历年人口数量统计表(1949~2022)
答:中国人口历史画卷:1949年至2022年的数据探索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口总数为54,167万人,新生力量迅猛增长,出生人口达到3,620万人,死亡人口为1,619万人,这一年的人口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37.18%。这一时期,国家的快速重建与人口激增相互交织,奠定了后续人口发展的基础。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人...

中国历史上人口变化特点有哪三个
答:1、增长缓慢。从公元2年的6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1‰。2、大起大落。某些时期的持续增长和某些年代的急剧下降交替出现。如西汉前期、8世纪前期的唐朝、11世纪的北宋、18世纪的清朝,数十年至百余年间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可以达到7‰-10‰。其中的恢复阶段...

中国人口变化
答:中国人口变化中国人口变化分三个阶段:在近代之前;近代到现代;现代至今。且人口变化与历史进程有很大的关系:近代前处于清朝统治,1840年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占34%;近代后由于历史原因,人口增长缓慢;直到近代后人口开始增长迅速。1、近代之前中国从历史上,就已经在世界人口中占很大的比重。近代之前是在1840...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人口高峰时期?
答:我国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分别是:1. 1950—1957年,为第一个生育高峰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以上, 其中1954年最高,出生率达到24.79‰,高达2232 万人。2. 1962-1973年,为第二个生育高峰期。1962年出生人口2437万,1963年达到顶峰2919万。1963年这一年达到我国后半个世纪的最高点,当年的总和生育...

中国人口历史变化
答: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中记载的人口数据有:秦朝2000万,西汉末近6000万,东汉和帝时期5300万,隋唐4600万,北宋1亿,清朝前期3.6亿,清朝晚期4亿,建国初5亿多……。这组人口数据说明,第一,人口总量的增长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中最明显的特征;第二,人口总量的变化为波浪型增长。可以说,社会安定、经济...

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最快的三个时期是什么时候
答:我认为是这三个时期:一西汉后期,汉武帝晚年时(公元前90年左右)全国人口只有3000万左右,但是到了西汉末年(公元8年左右),全国人口已有近6000万,这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人口的最高值 二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1年隋文帝即位之初,全国人口只有450万户(不包括当时未被征服的南陈50万户),到了隋...

请问有没有知道中国近现代各主要历史时期的人口总数和变化情况??_百度...
答: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6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口从1840年就有4亿人,到1949年,大概增长到5亿人。在这100多年内,增加了一亿人。这段时间内,中国人口增长非常缓慢。1840年==4.1亿 1937年==4.5亿 1945年==5.4亿 1982年==10.3亿 1990年==11.3亿 1996年==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