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作者&投稿:许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钢笔楷书是按照钢笔书法特有的运笔方法和规范而书写的端端正正、一丝不苟的正体字。
楷书又叫正书、真书,是因为它作为汉字书写的楷模而得名。它融实用性、艺术性于一身,是学好各种书体的基础。张敬言说:“初学者,先学真书,若不先学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后却学正体,难成矣。”黄希生说:“学书先务正楷,端正匀停,因后破体。”苏东坡则有更形象的比喻:“真为立行为行,草如走。”其意思是学习书法,就好比人学走路,楷书似人站立,行书犹如行走,草书则像奔跑。学习钢笔书法也是如此,须从楷书人手,打好基础,才能循序渐进,创造发展钢笔书法艺术。

第一节 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学习钢笔楷书,应首先掌握钢笔楷书的基本笔画。汉字的基本笔画由点、横、竖、撇、捺、钩、折、挑(或提)八笔组成。由于这八种基本笔画在具体字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又分别具有不同的形态。这些基本笔画在书法上的位置,就如同一座高楼大厦中的砖瓦、梁柱,只有大小、厚薄、粗细、长短合度适宜,建起来的房屋才牢固、美观。因此,只有在基本笔画上下功夫,才能写出仪态万千的美的字形来。
一、点
点,在字中就像人的眼睛,是神采的体现,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点可以分布在一个字的各个部位,可以说是汉字中变化最多的笔画。无论哪一种点,都要注意厚实有力,沉着雄浑,笔画小,运笔速度可稍快。在一个字中,点与其他部件一般是分离关系。各种点的写法是一样的,只有大小、方向不同而已。
点的种类划分很多,这里我们把钢笔楷书的点分为右点、左点、长点三种,其他形态的点可以由此举一反三。
1.右点(又称侧点)
(1)写法要点:下笔较轻,然后渐重,向右下侧顿笔,最后向左下方回锋收笔。
(2)病笔:下笔重或轻重不分,收笔向左下方钩出或竹节式。
2.左点(又称垂点)
(1)写法要点:下笔较轻,逐渐由轻到重向左下方按笔,最后顿笔向上挑呈回锋收笔。
(2)病笔:轻重不分,取势不当,出现短竖式或对钩式。
3.长点(近于反捺)
(1)写法要点:起笔写法与右点相同,只是中间部分行笔用力并向右下方侧锋按笔,使笔画逐渐加粗,整体取势略呈弧形。
(2)病笔:收笔向左出锋,整体取势过大。

二、横
钢笔楷书的横画主要有两种,即长横和短横。长横与短横的划分没有绝对标准,主要根据字的整体结构的需要和变化来决定横画的长短。
1.长横
(1)写法要点:向右下呈45。角轻落笔,然后轻提并均匀行驶,行笔接近右端时,边行笔边逐渐加力按笔,接近终端,略向右下方顿笔回锋。长横的运笔应是两端略重而缓,中间稍轻而快,其笔势应是两端略粗,中间稍细略微向上呈拱状。
(2)病笔:下笔、收笔轻重不分出现木棍式;下笔、收笔只注意顿笔,而中间行笔轻浮出现柴担式;取拱势过大出现凸式。
2.短横
(1)写法要点:短横一般写成左轻右重的左尖横,并且向右上取势,有的向右上取斜势更大,如“尧”等。写法是下笔稍轻,然后向右上方行笔,逐渐加力按笔,使笔画均匀加粗至终端轻顿回锋收笔。
(2)病笔:下笔轻重出现右尖横;下笔、收笔轻重一致出现木节式;过于平直显得呆板。

三、竖
钢笔字的竖画主要有悬针、垂露和短竖三种,凡竖画在左旁者用“垂露竖”,而绝不可用“悬针竖”;凡一个字最后一笔是竖画的用“悬针竖”,根据字的需要也可写成“垂露竖”,如“甲”;凡下用横托的中间之竖或有“U”下旁的两端竖用短竖,形体一般短粗,用在字中间且带横托的短竖要略呈右弓状。短竖一般不垂直,而悬针竖、垂露竖必须垂直,且挺拔有力。短竖在汉字结构中分布的位置不同,所以,它的形态多异,因此,在书写时必须注意因字取势,切忌千字一面。
1.悬针竖
(1)写法要点:起笔右侧式顿笔,然后稍微提笔顺势下行,中间蓄势,再快速出锋呈悬针状。整个笔画要求写得圆满丰润,露锋不宜过长过细。
(2)病笔:下笔不顿笔,中间用力,出锋较快,出现粗肚尖头状;顿笔后,提笔下行过快,露锋过长形成鼠尾状;均匀用力,起笔、收笔不分,出现木棍状。
2.垂露竖
(1)写法要点:起笔与悬针竖相同,行笔至中间用力稍轻,使中间部分略微细一些,行笔到下端后稍用力顿笔回锋收笔,切记垂露竖要写得挺拔有力。
(2)病笔:起笔顿笔过重,形成针头式;回锋方向向左上,出现钩状,失去了垂露竖的含蓄。
3.短竖
短竖形状很多,归结起来有三种:尖垂露,多用于字的左边,其形态是下部向字心倾斜,如“里”字的第一笔;短中竖,多用于字的中间部位,如“志”;短垂露竖,其形态是下部稍左倾斜,多用于字的右边,如“山”。
(1)写法要点:尖垂露起笔较轻,边向右微倾边行笔,笔画由细到粗,至终端回锋收笔。短中竖与垂露竖起笔相同,但收笔不回锋,要求形短体壮,或略右弓形。短垂露竖起笔、收笔与垂露竖相同,只是下部向左略微倾斜,且粗壮有力。
(2)病笔:起笔取势过大形如拐棍;或斜直倾向,显得生硬。

四、撇
撇的种类大体分为直撇与弧撇两类。由于撇的斜度、长度与弧度不同,而产生了各种形态不同的撇法,名称因形而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即短撇、平撇、斜撇、竖撇。书写撇画时要求取势准确、运笔明快、柔中有刚、干净利落。
1.短撇(又称短直撇)
(1)写法要点:起笔稍重,从右上向左下,顿笔后迅速向左下撇出,运笔明快锋利,要求快而有节,犹如飞鸟啄食,以疾取胜。
(2)病笔:顿笔后行笔而无节形成鼠尾;顿笔后行笔拖拉形成斜棍。
2.平撇
(1)写法要点:落笔稍顿,顺势向左方掠出,行笔比短撇缓,画末尾如剑锋锐利。
(2)病笔:取势不当,中间行笔轻浮出现钉头;或者行笔快而无节出现鼠尾。
3.斜撇(又称长撇)
(1)写法要点:轻笔起笔或稍顿起笔,然后顺势向左下方缓行蓄势,最后迅速提笔出锋,整个笔画中间部分略向右下弓。要求力送笔尖,以轻疾取胜。
(2)病笔:运笔过于僵死出现僵直笔画;出锋弯曲无力,未能力到笔端。
4.竖撇
(1)写法要点:竖撇取势较直,轻斜顿,顺势向下缓行蓄势,然后圆转向左迅速掠过,整个笔画成竖弧形,撇尾要饱满潇洒。
(2)病笔:撇下部转弯过于僵硬,出现明显转折或过于轻飘或软而无力。

五、捺
捺有斜捺、平捺和反捺三种,斜捺据字的需要又有长、短之分,捺画主要是撑握行笔的提按和波浪起状的取势,书写时要注意提按结合,姿势多变。
1.斜捺 (1)写法要点:起笔宜轻,且略微向上滑动,然后一边向右下方行笔,一边按笔,使笔画由细均匀加粗,至捺脚处顿笔,转向右逐渐提笔出锋。整个斜捺取势要一波三折,斜捺一般与斜撇相呼应,其斜度多为45度。

(2)病笔:没有掌握一波三折的取势,起笔直向右下行笔,出现直劲状;或弯曲度过大,出现曲棍状。
2.平捺
平捺与斜捺的写法基本相同,的区别是斜捺取斜势较大,而平捺取斜势较小,几乎接近平势,一般在15。左右,大都用于“走之”旁。
(1)写法要点:起笔稍轻(或稍重)并提笔向右上微仰再转笔向右下行,而渐加力使笔画逐渐加粗,至捺脚处,稍驻作顿,蓄势提笔向右出锋捺出,捺尾丰润且较长。整体上看要有水波起伏之状。
(2)病笔:取势过平或上仰弧度过大;或到捺脚处向右猛用力,像镰刀掠出去。
3.反捺
反捺的写法由长点变化而来。反捺有时作长点的写法;有时在长点的基础上尾部略向左下取势。凡字有两捺笔者,一般有一笔用反捺。究竟哪一捺写成反捺,要根据具体的字而定,如“食”字的第二笔要写成斜捺,而末笔要写反捺,不可颠倒,因为“人”作头的字均为覆盖字,若两捺写法交换位置,则又不符合覆盖的原则;有时为取姿态,单捺的字也写成反捺,如“香”“歌”等。

六、钩
钢笔字钩画,由于在字的结构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形成了钩的方向有所不同。大体可分为横钩、竖钩、斜钩、弧钩、卧钩、竖弯钩、竖右钩、矮折钩等。书写时要求出锋快,干净利落,形似鹰嘴。
1.横钩
(1)写法要点:起笔与长横相同,行笔到钩处,先向右上略提笔,然后顿笔蓄势,再轻提笔向左下方向快速钩出,钩不宜长。
(2)病笔:钩处提按过大或没有提按动作,不注意钩前的蓄势。
2.竖钩
(1)写法要点:写法与垂露竖相同,起笔右斜侧顿,然后提笔顺势向下并逐渐提笔,使笔画由粗变细,至钩处再变粗,中间宜向左微拱,使竖画显得挺拔有力,钩前要蓄势,提笔并翻转笔锋向左上快速钩出,钩不宜过长。
(2)病笔:起笔不顿笔、竖过直,显得僵硬。
3.斜钩(又称戈字钩)
斜钩的关键在于钩的弯度,弯度过大,则显得软弱无力;弯度太小,则又显得挺硬而乏力 .感。所以,书写时应注意弯度圆而劲,斜度随字形而定。斜钩的整体形态一般写得较长。
(1)写法要点:起笔稍重,然后逐渐提笔,使笔面渐细,并向右下微弯而行,至钩处稍驻蓄势向右斜上钩出,钩宜小不宜大。
(2)病笔:斜钩整体形态较短,钩的取向不当。
4.弧钩
弧钩实际上就是竖弯钩的起笔略伸向左作弧形长颈,从整体上看像人的驼背状。常用于书写“豕”、“象”、“家”以及反犬旁等字。
(1)写法要点:起笔要轻,然后徐徐向右下作弧形,要曲中有直,至钩处顿笔蓄势,迅速向左上提笔出锋,使钩笔短而健。
(2)病笔:驼背处不圆滑或弯曲度过大,显得无力。
5.卧钩(又称心字钩)
(1)写法要点:轻起笔,然后边行边按笔,使笔画渐粗,并呈下弧状,至出钩处略顿笔后翻笔向左上快速出锋,钩不宜大。
(2)病笔:下弯弧度大或平拖无弧状或写成竖弯钩或出钩的取向不当。
6.竖弯钩
(1)写法要点:起笔与竖画相同,行至折笔处,轻笔圆转向右徐行,并渐稍加力,至钩处稍驻蓄势,轻快地垂直向上挑出,钩宜小且饱满。要求底部圆中求平。
(2)病笔:竖弯处呈直角状或底部呈水平状或钩取向左上方向,显得呆板无韵味。
7.竖右钩(又称右上钩)
(1)写法要点:起笔稍重或轻笔,然后均匀向下行笔,使整个笔画向右微拱,至钩处向左稍宕,稍顿笔后再向右上方向挑出,钩宜大不宜小。
(2)病笔:竖写得过于直并且钩小,显得呆。
8.矮折钩
(1)写法要点:横画略呈拱形,折处稍顿笔,然后向左略倾斜行笔,斜竖略呈右拱状,至钩处稍驻提笔向左上出锋,钩宜小。
(2)病笔:横平竖直,折处呈直角。

七、折
钢笔字的折画大体有横折、竖折、斜折、撇折四种。
1.横折
写法要点:起笔略轻,至折处要稍驻后向右上微昂再顿笔转锋向下或左下行笔。
2.竖折
写法要点:起笔略轻,下行笔渐稍微左倾,至折处稍顿后再折笔向右行笔,折角呈85度,折后的横微上拱。
3.斜折
写法要点:起笔与撇画相同,至撇端翻笔折锋向右下,边行笔边按笔,使笔画渐粗,呈向右上微拱形,最后左上回锋收笔。
4.撇折
写法要点:起笔与撇画相同,至撇端稍顿笔后,翻笔向右上轻决挑出(或向右上横出回锋)。

八、挑
挑画实际上是短撇的反方向写法。由于挑画在汉字结构中有各种不同的斜度,所以,就出现了长挑、短挑、平挑几种姿态,但写法都是一样的。这里讲一下挑画的共同特点。
写法要点:起笔用力稍向右下顿,然后向右上提笔,要轻而疾。要求势足,切忌轻飘。

~

本字笔画顺序
答:横、竖、撇、捺、横 《本》字笔顺分步演示图:《本》字笔顺问答:问:本第1笔是什么?答:横。问:本第2笔是什么?答:竖。问:本第3笔是什么?答:撇。问:本第4笔是什么?答:捺。问:本第5笔是什么?答:横。汉字笔画总共八种:“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

本在田字格的正确写法
答:本字的笔顺是:横、竖、撇、捺、横。本字的正确写法如下:1、横起笔稍重,向右作短画,收笔稍重。竖,起笔较轻,收笔略重,要保证竖直。撇,起笔较重,收笔较轻,笔画要直,尾部可带勾。捺,起笔较轻,向右渐重,收笔稍重,要保证展。在田字格中,“本”字的左撇右捺由于伸展对称的缘故...

本的田字格的正确写法
答:下棋。 7、进入:下海。 8、投送:下书。 9、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下班。下课。 10、谦辞:在下。下官。 11、颁布:下令。 12、攻克:攻下。 13、卸掉: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14、用,投入精力:下工夫。 15、退让:争执不下。 16、做出判断:下结论。 17、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下。 18、用在名词...

本的笔画怎么写
答:本的笔画横、竖、撇、捺、横。本(拼音:bě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指事字,古字形在“木”的下部加一指示符号标明树根的位置所在,本义指树根,又指草木的茎、干。又比喻根本的、重要的事物,跟“末”相对。又引申为主体、原来、本来、原始等意义。草木的茎、...

本的笔顺正确写法
答:本的笔顺正确写法:一(横)、丨(竖)、ノ(撇)、(捺)、一(横)。一、释义 (1)名植物的根或茎;比喻事物的根源。(2)形固有的;原来的。(3)代指自己或自己方面的。(4)代现今的。(5)介依据。(6)名册子。(7)名版本;演出的底本。(8)量用于书籍簿册等。(9)名本钱,...

本字的写法
答:本字共有5画,笔画顺序为: 横、竖、撇、捺、横。本组词如下:根本、书本、本子、本领、本人、文本、本土、本月、本意、画本、本质、一本、本能、基本、课本、本色、本身、本科、成本、脚本。标本、本性、本票、版本、本地、副本、全本、股本、本家、样本、大本、本心、本体、蓝本、本分、拓本、开本...

本的田字格的正确写法
答:本的田字格的正确写法,详细介绍如下:一、具体写法:本字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不是简单的将两角连起来,撇是从日字格上方开始起笔。竖从田字格下方开始起笔,紧接着写出横折笔画,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再向下碰线,这样右字就书写完成了。二、田字格介绍:田字格是一种...

本怎么写田字格图片
答:“本”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方法如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田字格的结构。田字格是一种用于书写汉字的方格子,它由四条横线和四条竖线组成,形成了一个正方形。在田字格中,每个汉字都应该被放置在适当的格子中,以便保持字的平衡和美观。在书写“本”字时,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确定“本”字的基本...

本的田字格正确写法
答:本的田字格正确写法:横、竖、撇、捺、横。田字格是一种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包括四边框和横中线、竖中线。是小学初学写字规范。习字时需在田字格中逐渐将汉字写规范,能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田字格是一种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包括四边框和横中线、竖中线。田字格包括四边框和...

本笔画顺序怎么写
答:2、提高字词记忆能力:通过写字本上的汉字练习,学生可以加强对字词的记忆。逐字逐词地进行书写练习,有助于巩固和扩充学生的汉字词汇量。3、改进书写技巧:语文写字本可以帮助学生纠正书写中的错误和不良习惯,如错位、歪斜、笔画不连贯等。通过持续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和字迹美观度。4、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