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得象文言文

作者&投稿:屈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孟子《好辩章》古文及翻译

孟子《好辩章》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苑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苑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文武,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译文:

公都子说:“别人都说夫子喜欢争辩,请问是什么原因呢?”孟子说:“我怎么会喜欢争辩呢?我无法不去说。天地生人已经很久远了,有天下太平的时候,有天下混乱的时候。在帝尧的时候,水倒灌到人群居住的地方,在国土之上到处漫流肆虐。(人群所居住的地方)被毒蛇、蛟龙所占据,黎民没有安定的时候和安居的地方。本来居住在低下之处的人们在树上建造像鸟巢一样的房屋,本来居住的高处的人们在山上挖掘出洞穴作为住房。《书经》中说:‘洚水是在对我发出警示。’所谓洚水,就是洪水。(帝尧)任命大禹去治理洪水。大禹凿山通河而使洪水流入海洋,驱逐毒蛇、蛟龙而使它们生活到有草木的沼泽之地,水从地面以下流淌,长江、淮河、黄河、汉江就是大禹所疏通出来的水道。(人们)远离了危险的洪水猛兽和阻碍水流的东西之后,鸟兽危害人类的情况消除,然后人们得以回到平地上居住。帝尧和帝舜去世之后,圣人所传的大道渐渐不能流传和奉行。残暴的君主一代一代地出现,毁坏庶民的房屋却去建造供君主享乐的深池大湖,黎民因此而无时无地得以安宁;舍弃耕地而用来建造成游玩和狩猎的园林,使得庶民得不到应有的衣物和粮食。邪恶的论调和暴虐的接连产生。供君主游猎的园林、供君主享乐的池沼、荒芜的草地沼泽越来越多,因此,飞禽走兽来到了这样的地方。到了商纣在位的时候,天下再次陷入极大的混乱。周公辅佐周武王,惩罚商纣、讨伐奄国,用了三年时间讨伐残暴的君主;把(商纣属下的阿谀之臣)飞廉驱逐到海边并杀掉了他,灭亡的诸侯国达五十个之多;躯干老虎、豹子、犀牛、大象而使它们远离人群居住的地方。天下人们非常喜悦。《书经》中说:‘文王的谋略何等显赫!武王的功德是多么善于继承父祖遗志!保佑并启发我们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1303561后代之人,使我们都因此而知行于正道而没有缺憾。’

2. 相得益彰,出处的文言文翻译

相得益彰[xiāng dé yì zhāng]

生词本

中文解释 - 英文解释

中文解释

详细解释

百科释义

同反义词

【解释】: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出自】:《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示例】: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

◎秦牧《茅台·花雕瓶子》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3. 文言文 象(全文包翻译)

广中有个猎人,有一次在打猎。

休息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被一只象用鼻子卷起带走了。猎人想这次要遭伤害。

没过多久,那头象把猎人在一棵树下放下了,仰天一吼,很多大象聚集过来。在猎人周围环绕,好像有所求。

那头象把猎人带来的大象看着猎人,俯身而卧在树下。好像要他爬上树。

猎人了解了象的意思,就踏着象背,攀爬而上。虽然到了树顶,但却不知道它的实意。

不久,有狮子来,所有的象都趴着。狮子选了一个肥的,想要吃,象极为害怕,没有敢跑的,只是一道仰视树上,依此期盼得到拯救。

猎人知道它们的意思,望着狮子射了一箭,狮子即刻毙命。所有的象都仰望天空,好像在感谢。

猎人于是下树,象又趴着。用象鼻拽他的衣服,好像想让他骑乘。

猎人随即跨在它的身上。象于是走到一个地方,用蹄挖地。

挖的象牙无数。猎人下来,把象牙绑在象的背上。

大象把猎人送出山,才返回。

4. 曹修古进士起家 文言文阅读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著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奠。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即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

司天监主簿苗舜臣等尝言,土宿留参,太白昼见,诏日官同考定。及奏,以谓土宿留参。顺不相犯;太白昼见,日未过午。舜臣等坐妄言灾变被罚。修古奏言:"日官所定,希旨悦上,未足为信。今罚舜臣等,其事甚小,然恐人人自此畏避,佞媚取容,以灾为福,天变不告,所损至大。"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命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委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录其婿刘勋为试将作监主簿。修古无子,以兄子觐为后。

觐知封州,侬智高乱,死之,见《忠义传》。弟修睦,性廉介自立,与修古同时举进士,有声乡里,累官尚书都官员外郎、知邵武军。御史中丞杜衍荐以为侍御史。岁余,改司封员外郎,出知寿州,徙泉州。坐失举,夺一官罢去。后以知吉州,不行,上书请老,不听,分司南京,未几致仕,年五十一。章得象表其高,诏还所夺官,卒。

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至觐,又能死其官,而修睦亦恬于仕进,不待老而归,世以是贤之。

5. 文言文《庖丁解牛》全文翻译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意念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意念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而且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

曹操得巨象文言文
答: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曹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其他物,则象重刻知矣。”译文 曹操得到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没办法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冲,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

章得象文言文
答: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苑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苑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文武,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曹操得巨象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
答:关于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曹操得巨象,曹冲称象 文言文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2、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3、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4、称...

请大家帮忙翻译片文言文
答:管仲说:“禾苗,开始在年少的时候,柔顺得象个孺子;到它壮年,庄重得象一个士人;到它成熟的时候,和悦地愈来愈俯首向根,多么象个君子。天下有了它就安定,没有它就危险,所以叫作禾。这可以同君子之德相比了。”

象文言文
答:象就走到一个地方,用蹄刨地,得到无法计数的脱落的象牙。猎人跳下象背,把象牙捆好放到象背上,象就背着他送他出山,这才返回。 1.猊择一肥者,意将搏噬. 狻猊选了一头肥的,想要与之搏斗吃了它. 2.这是一群善解人意、机智聪明的象。 (*^__^*) 嘻嘻…… 希望能采纳 thank you 2. 象的文言文翻译...

象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象文言文阅读答案 象 粤中有猎兽者,挟矢如山。偶卧憩息,不觉沉睡,被象鼻摄而去。自分必遭残害。未几释置树下,顿首一鸣,群象纷至,四面旋绕,若有所求。前象伏树下,仰视树而俯视人,似欲其登。猎者会意,即足踏象背,攀援而升。虽至树巅,亦不知其意向所存。少时有狻猊来,众象皆伏。狻猊择一肥者,意...

曹冲称象小古文翻译及注释
答:曹冲称象小古文翻译及注释如下:翻译:曹冲年龄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赶上成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

刘温叟文言文译文
答:释义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7. 刘定之文言文翻译 刘定之,字主静,是永新县人。自幼聪明异常,父亲教他读书,每日背诵数千言。父亲见他好学,他的父亲禁止他写文章。一天,父亲偶然发现了他写的《祀灶文》,感到非常惊讶。刘定之考中举人后,正统元年又考中会试第一,殿试也拿到了...

司马光读书文言文翻译
答:1. 司马光爱书的古文翻译 司马光独乐园中的读书堂中,藏有文史类书籍一万多余。 其中司马光每天早晨常常阅读的书,虽然读了几十年,看上去都新得象是从没用手摸过一样。司马光曾经对他的儿子公休说:“商人们爱收藏钱财货物,儒家所收藏的,只是这些(书),应当知道要珍爱它们。 我每年在上伏到重阳期间,遇到天气晴朗...

文言文翻译关于看松庵记
答:聆听得人,耳为之聪。 我那这些问上人。上人曰:“我也不知道。 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进入耳目的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罢了”我说:“然而上人为什么以松风阁命名呢?”上人笑曰:“偶然罢了。” 又在阁上住了三天,才回去。 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7. 复庵记文言文翻译 前朝太监范养民,在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