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的作文最少多少字? 小学五年级写作文一般多少字

作者&投稿:答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般是500字左右,五年级的作文有议论,叙事 ,想象等形式。

五年级叙事文范文:做一道新菜。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想给全家人露一手。菜谱我早就挑好了——油炸金针菇!“爸爸妈妈,你们歇会吧!我给你们露一手!”说着,我便开始做了起来。

我先把金针菇洗干净,并拿出两个鸡蛋、一些面粉。把调料调出来备用。我把鸡蛋打散,再让金针菇均匀的“穿上”一层“蛋衣”。然后又把“穿上”一层“蛋衣”的金针菇又“披”了一身白色的“铠甲”。

等油烧热以后,我小心翼翼地把金针菇滑进锅里,因为我在以前做菜时,可领教过这群小淘气的厉害。我把胳膊伸的老长,唯恐它们跳到我身上。只听“刺啦”的一声,一簇金针菇滑进了锅里,接着我又放进去几簇。等他们两面炸成金黄便捞出。看着满满一盘子的金针菇。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开饭了,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前,开始品尝我做的菜。爸爸蘸调料吃了一个,说:“嗯,色香味俱全!”妈妈吃了也夸我说:“一口下去嘎嘣脆,味道很鲜。”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对了,等会儿给你外公外婆送点,让他们也尝尝。”妈妈说。“遵命!”我应了一句。

通过做这道菜,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每天都要给我们做饭菜,既要考虑色香味俱全,又要考虑吃的是否安全放心……所以我决定以后在学习空闲的时间里,为父母分担家务的繁琐,多帮父母做家务。



500字。

小学作文要写多少个字:
一年级:50-100字;
二年级:150-250字;
三年级:300字左右;
四年级:350-450字;
五年级:500字左右;
六年级:550-600字.
每个班级的老师安排不同,有的老师性格温和善良,就会布置少点;有的老师严厉严格,就会布置多点.



不包括符号的话大概350-450左右

小学五年级作文基本要写多少字?~

根据老师的要求来的。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应该停留在作文无话可写,或者逻辑不很清晰的程度。但从字数上说,一般是俩页作文本纸(480--560)左右,应从表述逻辑和字数上加以训练,为初中的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作文要求字数(参考):
一年级:50-100字;
二年级:150-250字;
三年级:300字左右;
四年级:350-450字;
五年级:500字左右;
六年级:550-600字.
每个班级的老师安排不同,有的老师性格温和善良,就会布置少点;有的老师严厉严格,就会布置多点。


扩展资料:
一、作文内容分数值比例:

1、作文题目恰当(5%1.5分)

2、思想健康,中心明确(25%7.5分)

3、内容与题目相符,描写具体、生动(30%9分)

4、条理清楚,段落分明(10%3分)

5、语句通顺(20%6分)

6、会用标点,错别字少(10%3分)错别字每个扣0.5分,标点错误每个扣0.5分,扣足3分为止。

附:书写工整、美观(卷面分3分)卷面太乱,字迹潦草酌情扣1—3分。

二、评分参考:(以总分30分为例)

一类文(27—30):

1、字迹工整、美观;

2、写作文题目;

3、语句通顺流畅,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能用上学过的成语、谚语、名句等,会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4、精心选材,内容具体,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能进行生动而细致的描述;

5、段落层次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想内涵;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其实,本书最早的写作计划里,没有这一部分的,是应很多学生家长的要求增加了这一部分,引导孩子读书,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教会孩子写作文,把口语转化成书面语。这两个方面,别说一般家长,就是很多老师也觉得无处下手,有很多家长向我请教应该咋办。我把自己的做法说给他们,家长们都说收益很大,很希望我能把它写成文章,他们好认真学习,切实的学着去做。

写作文,孩子害怕,家长也害怕,都觉得很难。一是我们把写作文看得太神圣,太过高大上;二是我们没有掌握写作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就同家长聊聊孩子作文的一些事。

不同学龄段的作文达标的标准。

我们必须知晓的孩子在不同学龄段的作文达标的标准。我现在就说给大家。

(一)小学阶段作文达标的标准

能写出“六要素”齐全,内容健康,简单的记叙文,字数一般400——500字。

什么是简单的记叙文呢?它包括两种文章,一是写事的,二是写人的。

写事的作文,要求一事一文,就是一篇文章,要求孩子把一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和事件的结局等“六要素”写完整,写清楚,就可以了。

写人的作文,要求一人一事一文,就是一篇文章只要求写一个人物,只写这个人物的一个特点,只用一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这一个特点。弄清了这个标准,各位家长是不是觉得小学生作文很好写呢?要达到这个标准,小学生作文训练还分四步走:

第一步 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

学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也叫写话阶段。我们很多家长没有注意这个阶段,这是个很重要的教给孩子把口语转化成书面语的过程。就是引导孩子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为了培养孩子说话和写文章要围绕一件事来写。所以,老师在布置写话作业的时候,有一个大致内容要求。这个一般写50——150字。

第二步 小学四年级,作文转正阶段

作文字数一般要求300——350字。为什么叫作文转正阶段呢?从四年级开始,由写话,正式转入写出文章。

那么,写话和正式作文的区别是什么?

从形式上来看,写话,没有题目,或说不要求有题目,没有篇章布局要求。而正式作文,必须要有题目,要有篇章布局,结构要完整。

从内容上看,写话,不需要叙事的完整性,对一件事的叙述,可以是残缺的,不完整的,而正式作文要求对一件事的叙述完整,也就是“六要素”齐全。

从主题要求看,写话是没有主题的,它要么写一个场景,要么写个事件的片段。而正式作文是要求有主题的,一篇文章,要么写出自己的一个感想,要么写出自己的一种情绪,要么表现一种高尚的品德,要么表达一个思想,要么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总之,无主题不作文,没有主题,你写出的文章,就是一堆废话,写了等于没写。

在这个阶段,家长指导的重点有三个:一是指导孩子拟订作文题目,如果老师给了作文题目,在写作文时,一定要写上作文题目;二是检查孩子作文叙事是否完整;三是指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文章的主题。

第三步 小学五年级,作文升级阶段

小学五年级,作文升级阶段,作文字数一般要求400——450字。这个阶段,要求学生的作文,不光写清一件事情,而是要通过事件来写人物。写出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或优秀品德。

这个阶段,家长对学生的作文指导重点有四个:一是帮助学生寻找描写对象,如果老师有明确要求,就按老师的要求写;二是确立表现被描写人物的哪一个性格特点,或哪一个优秀品质;三是帮助孩子从被描写人物的日常行为中寻找能表现上面选定的性格特点或优秀品质的事件。四是事件叙述时,要指导孩子要有所侧重,重点写出能表现那个性格特点或优秀品质的方面。

第四步 小学六年级,作文提升阶段

小学六年级,作文提升阶段,作文字数一般要求450——500字。这个阶段的学生,由儿童转向少年,对外界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因此,对学生的作文相应的提出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要求作文叙事时,要有细节描写;

二是事件叙述或人物描写中要加进景物或场景描写。

三是人物描写中要加进外貌描写;

四是在行文当中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的情感。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褒扬批判等感情。

(二)初中阶段学生作文达标标准

初中阶段学生作文要写出层次清楚,主题突出,感情真挚,夹叙夹议的文章和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字数要求600——650字。它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 七年级,作文内容走向复杂阶段

作文字数要求500——550字。作文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作文命题形式变得复杂: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充完整题目;话题作文,自拟题目;给材料作文,自拟题目。孩子看到这种作文就有些茫然,家长就要指导孩子学会自拟题目。这里,我必须强调一点,题目从哪里来?是从你要表达的主题中来,所以,只有先确立了文章的主题,才能拟出好的标题。

二是叙事变得复杂。单一事件的记叙文要写出事件背景,揭示它的意义,写出你的看法或观点,写出事件重点方面的细节;多件事件叙述要抓住与主题相关的方面做重点叙述,学会剪材,做到详略得当,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方面要详写,关系不大的方面要略写,甚至不写。

写人记叙文,变得复杂。要求写出人物性格或品质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要写出一个立体的人物,要通过多件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多面性、复杂性。

一般一篇作文至少要选取人物的3——5件事情来写,而且,不要求事件叙述的完整性,只需叙述与人物性格或品质有关的片段和方面。这对孩子对作文素材的剪裁能力要求更高。家长要给予指导。

三是要求学生写真事,抒真情。要求孩子选取的事件,所写得人物,都必须是自己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抒发的是自己真实的情感。

第二阶段 八年级,作文种类增加和艺术性增强阶段

作文字数550——600字。文体种类增加了事物说明文写作。

这一阶段的记叙文方面总的要求的文章要写的细腻生动,使文章既变得丰满厚实,又有艺术性。这就要求学生作文时既要写出细节,又要运用很多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修辞格,使文章语言丰富和形象起来;二是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多种写作手法,使文章有更好的表现力。

第一,注意文章的整体布局安排,列写作提纲。

七年级以前,学生的作文相应来说内容简单,很容易把握,八年级以后作文内容变得复杂,就必须列作文写作提纲,在写文章之前安排好文章的结构,选择好文章准备使用的素材,这样才能使文章布局合理,选材得当,条理清晰,层次清楚,逻辑关系正确。(后附写作提纲制定方法)

第二,巧用叙述顺序,增加文章的艺术性

七年级以前,学生写作,全都是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来记叙事件,这样的文章缺少艺术性,八年级开始我们可以考虑,运用倒叙为文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可以运用插叙为文章设置“包袱”,增加文章的情趣;可以运用补叙为文章设置“突兀”,增加文章的质疑性,吸引读者思考问题,从而使文章结构复杂多变,增加文章结构上的艺术性。

第三,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增加文章的艺术性

比如,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运用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运用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等等,通过这些写作手法的使用,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第四,运用多种修辞格,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比如,运用比喻,把甲事物比喻成乙事物,将表达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人易于理解;运用拟人,把某物当成人来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运用夸张,突出人物或事物某一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运用排比,加强语势和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等等,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第五,通过句式的变化,增加文章语言的形式美

比如,通过倒装句的运用,使作者要强调的内容,得到凸显;通过被动句式,突出主动者与被动者关系;通过“把”字句的运用,将实施者的意图表达得更清楚;通过独词句,突出强调的内容,抒发更强领的情感等等,通过句式的灵活使用,使文章的语言更具表现力。

第六,通过炼字,使文章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

炼字的过程,实际上是同意词的选用过程,我们知道,一个意思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同意词来表达,八年级起,要求学生要注意选用最符合语境的词语表达更丰富的含义,使文章语言表达更久准确和严密。

第七,长短句交叉使用,骈句与散句交叉使用,使文章语言形式富于变化,具有形式美。

中国传统美讲究对称美和整齐美,所以,格律诗和骈文,一度时期,倍受推崇,但由于人们审美疲劳的出现,词和散文,这些长短句交叉的语言形式,更受人没喜欢,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一定要长短句交叉使用,骈句与散句交叉使用,使文章的句子和句式富于变化,更有文章语言形式上的美。

第八,写出细节,使文章更加细腻感人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

1、细节描写,传神的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以逼真形象之感。

2、细节描写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可以成功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血肉丰满,进而让人感受栩栩如生。

4、细节描写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运用细节描写,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感动阅卷老师,容易得到高分。

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亮点和得分点。

对比效果:

A、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 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B、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 ——摘自《脱下自卑的外衣》

A(原文)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

B(改文)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淑女的吃相》)

细节描写种类:

①动作细节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②肖像细节描写

如《孔乙己》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③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④环境的细节描写

“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在阅览室里》)

“立体”式结构形式:

细节描写时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这样才能把人物的精神面貌集中传神地展现出来。构成细节描写的要素主要有这样一些:人物典型化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情态、服饰以及与之相关的场景等。教材选用的课文中有大量精典的细节描写,稍作分析,便会发现,尽管刻画人物不一样,但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都是选择两三个角度精雕细刻的。

下面结合几例高考满分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探究细节描写的几种灵活变化,体会细节描写的“立体”效果。

①神情+动作+心理

学校包的车停满了校园。我找到应该坐的位子,走过去,坐好。喝一口?谢了,我有。“红牛”缩了回去。我这瓶怎么样,要不,来一口?是“丫丫”的罐装露露。我浅笑,拿出自己的水瓶,对她摇摇。透明的塑料瓶里是沉淀了一层水垢的开水,经我一摇,都兴奋起来,四处游曳,恰似我们奋争了十二年的心,今天都不失时机地亢奋起来。

这段细节描写将自己敦实的个性、淡然的心态以及临上考场奋发向上的斗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让人眼前一亮。

②肖像+情态+动作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2007年北京考生《沉默的父爱》

这段细节描写充分调用了父亲独具个性的神情与动作,将一位质朴坚毅的父亲浓墨重彩地描画出来,虽然父亲沉默无语,但父亲那深沉复杂的眼神与情深意厚的手部动作是对儿子的嘱托也是热切的鼓励,文字中蕴含的父爱令人潸然,更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③心理+动作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止,周围静得可怕,就如同我沉沉的心。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的渴望,可家中……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 2007年山东考生《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这一段细节描写,犹如电影镜头,将一家三口的“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的真切的心理、母亲编稻草绳手的“一颠一颠”以及父亲狼下决心的“捏”烟的动作,将一个家庭面临的困境与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意清晰地表达出来,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④语言+动作

好像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是忙碌的。他背着锄头出去侍弄他的农田、土地;他在园子里种菜,栽果树;他去给人家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乐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里喂她的那群鸡,吆喝着两只狗,洗干净爷爷的衣裳,一边等着爷爷多年不变的“命令”:“老婆子,在干什么?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假装埋怨地说:“这么快就回来休息啦。”然后很认真地去为爷爷煎茶,端送到爷爷手中,与他坐着一边喝茶一边闲谈。2007年湖南考生《诗意地生活》

这一处细节描写读来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作者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表达。“爷爷奶奶”典型化的语言飘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奶奶的举止动作弥漫着多么简朴诗意的生活滋味。“于细微处见真情”,这难道不是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吗?

⑤神态+场景

老根又收到了六封信,正准备煮上地瓜粥给将回来的儿子吃,却又收到了第七封信,小根退学了,要去打工。老根红着眼看信,“爸,我读不读大学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能再让你受苦受累,不然我会后悔一辈子的。”这是一个没有蝉叫声的夏天,没有人敢吵到老根,因为他的眼睛里有火。2007年福建考生《季节》

这是一处很成功的细节描写。作为父亲的老根无法为儿子交付学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儿子小根退学打工。父亲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作者通过“红着眼”“眼睛里有火”细节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老根的心理,并巧妙通过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一个没有蝉叫声的夏天”进一步衬托了老根的心情。

方法探究:

(一)选用典型细节,真实细致描绘。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精工细笔,描画出人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微进程。这是细节描写最常见常用的方法之一。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偷……”

2、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帐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3、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

(二)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 浓墨重彩、绘形绘色的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作家采用较多的是夸张、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1、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藤野先生》)

2、(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伸出头来,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

展开想象,扩展句子补充细节:

原句:她骂他混蛋。

展开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A、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语言)

B、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动作)

C、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神态)

D、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心理)

细节描写的技巧:

① 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瞬间

② 选用典型细节,真实再现情景

③ 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④ 运用联想想象,揣摩人物情感

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

1、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

2、要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

3、要新颖,切忌一般化。

八年级作文增加了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学生通过对经典说明文的阅读,对说明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够用说明性的语言写出事物说明文。一般是按时间顺序或空间方位顺序,说明一个事物。这个我编写的另一部书《语文实战操典》上,有详细说明和训练,各位家长可以参看一下。这里因篇幅的原因,就不详写。

第三阶段 九年级,作文的升华阶段

字数600——650字。这一阶段,要求孩子能写出夹叙夹议的文章,就是在写叙事或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光叙事,更要写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考,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或对人物的评价。记叙的语言中,加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或语段。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注入文章,使读者因受到作者的情感的感染,而接受作者的思想和观点。这个我编写的另一部书《语文实战操典》上,有详细说明和训练,各位家长可以参看一下。这里因篇幅的原因,就不详写。

夹叙夹议是散文最常用的手法,也是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的最大区别之处。“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抒情议论将变得空洞;“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使文章的内蕴丰富,所以说是“枝繁叶茂”。但散文中的“叙”与“议”与记叙文与议论文不同,可引导学生阅读中领悟。并在写作训练中练习,学会和提高夹叙夹议的能力。

夹叙夹议的作文就是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这类作文要写好,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议”,议是叙述点睛之笔,所以议不能为主,议要恰到好处,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读者更能理解和品味出文章的主旨来。

(一)何谓“夹叙夹议”?

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之中,就是夹叙夹议。

(二)“夹叙夹议”适合哪些文体?记叙类(记叙文、散文)和议论类(议论文)

1、文章中的议论的作用:用议论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2、“叙”与“议”的关系:“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三)表达形式

夹叙夹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达形式:一是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二是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三是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点。

(四)夹叙夹议文章的写法

不能写出来油是油,水是水,叙与议不能有机有序结合,其要领可概括为"引、析、点、联、结"五步法。具体地说,就是:

1. 引:文章一开头:就把供料中最能提炼出观点、论点或最能加以引申和发挥的中心语句、关键语引入文中。或全引,或摘引,或意引,使文章内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做到紧扣供料展开议论。

2. 析:对所引用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或正反,或今昔,或中外,或褒贬,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为亮出论点张本。但分析不宜过多、过长,以避免就事论事,喧宾夺主。

3.点:在分析所引供料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地亮出提炼出来的论点。承上启下,过渡到联系社会、生活、思想实际,选用论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论点力求鲜明和深刻,语句力求概括和凝练。

4. 联:紧扣论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论据,或举实例,或讲道理,通过最佳论证方法,或正反对比,或比喻证明,用喻证法,或层层递进,对论点展开论证。

5. 结:对论证过程的内容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做到既符合供料的主旨;又紧扣从供料中提炼出来的论点。

(五)夹叙夹议文章的特点: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三)高中阶段学生作文达标标准

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写出800字以上的具有文学性,观点正确突出,论证充分,条理清晰的具有文学性的论说文。也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高一阶段,由记叙文走向议论文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写出论点鲜明正确,论证符合逻辑,论据详实充分的议论文。(参看我的另一本书《语文实战操典》)

第二阶段 高二阶段,议论文提升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在校学习十年之久,不光研读了大量的课文,更记忆了大量的古诗文,又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也有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积累和一些生活之中的文化熏陶,因此,这个学龄段学生的作文应该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底蕴,学生的作文内容,应当引用大量的历史事件、名人事例、中外神话传说、寓言、名人名言、中外古今诗词和经典篇章,使学生的作文更有文化气息,从而更有文学性,以便朝高考作文迈进。人们给这一阶段的作文起了个名字叫“文化作文”。(参看我的另一本书《语文实战操典》)

第三阶段 高三阶段,议论文升华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的作文要求有这些特点:文艺性与说理性的结合;论辩性与抒情性的统一;作文主题要新颖别致。这个阶段的作文走向杂文化。(参看我的另一本书《语文实战操典》)

二年级作文要求多少字
答:不低于200字。根据查询《中国教育课程标准》新课标信息显示,小学新课标一年级语文看图写字作文不少于100字,二年级作文不少于200字,三、四年级作文不少于400字等。

三年级作文一般要求写多少字
答:1. 三年级作文要写多少字 其实孩子的作文就目前三年级来说有200字的确足够了,但现在我们要求学生为什么要写400字,第一,让孩子写200字,孩子顶多写100字左右,让他写400字,他最少就要写200字-300字,再加上老师给他删删改改,最后能剩下200字就不错了!而且现在我们要求孩子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求各个年级(1~12)每个年级作文字数都是多少
答:12年级:800字

小学生作文要求字数是多少
答:为初中的学习打好基础。小学作文要求字数(参考):一年级:50-100字;二年级:150-250字;三年级:300字左右;四年级:350-450字;五年级:500字左右;六年级:550-600字.每个班级的老师安排不同,有的老师性格温和善良,就会布置少点;有的老师严厉严格,就会布置多点。

六年级的作文字数要1000字吗?是不是很夸张?
答:一般来说,普通小学六年级的作文字数要求一般在500字到600字之间,而不要求达到1000字。当然,这并不是说六年级的作文不能写到1000字,如果需要或者有特殊要求,是可以写到1000字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参加写作比赛或者完成一些特殊的写作任务,可能需要在更短的字数内表达更丰富的思想或者内容,这就...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写作文一般要求多少字,小学生应该会认多少字
答:一年级学生写100字 二年级学生150~200字 三年级学生250字 四年级学生300字 五年级学生300~400字 六年级学生500字 认字的话只要学会书上教的字就可以了。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四年级作文最少写多少字
答:300字。四年级作文字数要求,300字以上。有时候,一些小学生一提笔就犯难,一篇300字的作文要写上一天,其实归根结底还是阅读量太少。

求各个年级(1~12)每个年级作文字数都是多少
答:2年级:写一段话大约100字到150字 3年级:300字到400字 4年级:400字到500字 5年级:500字 6年级:600字 12年级:800字

四年级作文最少写多少字
答:300字。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成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300字的篇幅适中,不会让学生感到难以完成,也不会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

三年级作文要求多少字
答:根据作业帮可知:三年级作文要求300字到400字。作文要求包括字迹工整;按题目的题名来写,要符合题目的要求;语句通顺流畅,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内容具体,能紧紧围绕写作要求把意思表达得较清楚,描述较生动;合理的分段写作。三年级写作的目的包括能乐于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