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柱山的解说词 有关天柱山的诗词与古文

作者&投稿:沃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莽莽苍苍、绵亘千里的大别山东南麓,在安徽的西南面,异军突起大小四十二座花岗岩山峰,雄视南面的长江,重峦叠嶂,逶迤巍峨,在众峰拱围之中,一峰高标峭出,耸立如柱,它就是整个景区的不朽的主题——天柱峰。白居易曾惊叹它的不凡气势: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天柱山雄浑的外观与附近的黄山和九华山相比有另一种的美态,这主要是由于它是由地壳深层冒出的变质花岗岩构成,易被风霜和流水雕啄,于是造就了一幅幅灵幻奇巧而变化莫测的景象。

解说词:

绿色是天柱山的主题,它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汇处,沿江湿润气流受大别山所阻,与山区冷空气相遇,使这里云蒸雾绕,雨量充沛,水源丰富。

难怪李白感慨道“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清晏皖公山,chan绝称人意”。

安徽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寺院有一座觉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经不为游人所开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还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2005年9月,经专家评审,国土资源部批准天柱山为国家地质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首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称。据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其余四镇是:北镇医巫闾山(在辽宁省)、东镇沂山(在山东省中部)、西镇吴山(在陕西省陇县)、南镇地稽山(在浙江省绍兴)。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天柱山志》称其“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可见其自然景色之奇崛。
  天柱山著名游览点是三祖寺。进入其南大门野人寨上行不远就到达三祖寺。相传,寺始建于南朝,现仅存藏经楼、偏房数间和屹立于寺前的觉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侧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称之为“山谷流泉”。山谷门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状如卧牛,称“石牛古洞”。相传,北宋人黄庭坚曾坐此石上读书,并自号“山谷道人”。在这里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黄庭坚的诗和同时代大画家李公麟所绘的黄庭坚坐于石牛上的画像。这件珍贵的古代诗画刻石,现仍清晰可见,可惜抗战时期这座卧牛状的青石为日军炮弹炸去一角,如今形状大异。
  谷口前潜水碧波荡漾,后依天柱群峰。这里林木葱茏,环境清幽,李白、苏东坡、王安石等文人骚客都曾在此题诗。现仍保留有“诗崖”胜迹,王安石所题诗文为人盗取,至今“诗崖”上仍有不少处露出四方型凿坑,让人惋惜。
  从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级登山,展现在眼前的变幻无穷的瑰丽景色。转一个弯,天地一新;上一道岭,风光又异,使人应接不暇。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相峙,更显得气势磅礴。
  天柱山飞来峰下的神秘谷被游人称为“天柱一绝”。神秘谷长约五、六华里,谷底由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且成,洞连洞,洞套洞,洞内有牖,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在暗洞中穿行,难辨东西,不知阴晴,压抑沉闷;但一出洞口,即见光明,又使人不觉激动欣喜。
  天柱山的风景多而奇,难怪明代诗人李庚赞曰:“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1982年,天柱山以安徽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天柱山与佛教、道教都有关联,比如道家把全中国的奇山归纳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就是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禅宗也与天柱山颇有渊源,禅宗达摩祖师后的二祖、三祖都曾在天柱山修行,南北朝的梁朝时,天柱山山谷寺显赫一时,僧众甚多,俨为四海名刹. 到了唐、宋时期,天柱山依然盛名不减,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时等文人墨客都登临此山,遗留下近400方摩崖碑刻,既可怀古,又是学习、欣赏书法的绝佳范本。

天柱山简介五十字~

  一、安徽天柱山。曾为“五岳”之一。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称为天柱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着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绝称人意......”

  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称。据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其余四镇是:北镇医巫闾山(在辽宁省)、东镇沂山(在山东省中部)、西镇吴山(在陕西省陇县)、南镇地稽山(在浙江省绍兴)。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天柱山志》称天柱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可见其自然景色奇绝。

  天柱山著名游览点是三祖寺。进入天柱山的南大门野人寨上行不远就到达三祖寺。相传,寺始建于南朝,现仅存藏经楼、偏房数间和屹立于寺前的觉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侧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称之为“山谷流泉”。山谷门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状如卧牛,称“石牛古洞”。相传,北宋人黄庭坚曾坐此石上读书,并自号“山谷道人”。在这里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黄庭坚的诗和同时代大画家李公麟所绘的黄庭坚坐于石牛上的画像。这件珍贵的古代诗画刻石,现仍清晰可见。

  谷口前潜水碧波荡漾,后依天柱群峰。这里林木葱茏,环境清幽,李白、苏东坡、王安石等都在此题诗。留有“诗崖”胜迹。

  从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级登山,展现在眼前的变幻无穷的瑰丽景色。转一个弯,天地一新;上一道岭,风光又异,使人应接不暇。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相峙,更显得气势磅礴。

  天柱山飞来峰下的神秘谷被游人称为“天柱一绝”。神秘谷长约五、六华里,谷底由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且成,洞连洞,洞套洞,洞内有牖,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在暗洞中穿行,难辨东西,不知阴晴,压抑沉闷;但一出洞口,即见光明,又使人激动欣喜。

  天柱山的风景多而奇,难怪明代诗人李庚赞曰:“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

  从合肥乘长途汽车190公里至潜山县城,再乘车西行9公里,即到达天柱山的南大门野人寨。也可从安庆乘车前往,路程80公里。

  天柱山的接待条件不断改善,山下有十几个饭店、旅馆、旅店。
  二、山东青岛天柱山。
  天柱山古时称高宝山,在巍峨秀丽的大泽山西南的群山中,有一“孤峰秀峙,高冠霄星”,此即闻名的“天柱山”。它位于平度市大泽山镇的北隋村之北1.5公里处,海拔280米。天柱山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天柱山摩崖石刻。天柱山摩崖石刻中矗立在天柱山南边的郑文公碑,刻在一块天然巨石上,高3.2米,宽1.5米,阴文20行,每行40至50字不等,共计881个字,碑文1400余年至今仍清晰可辨。该碑是北魏永平四年(511)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镌,碑文记述了其父持节将军兖州刺史南阳公郑羲的生平事迹和著述。因郑羲的谥号为郑文公,故此碑的全称为:“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郑道昭是北魏最著名的书法家,其书写的魏碑体,突出体现了我国书法由隶书到楷书的转变,故此碑受到古今书法家所推重。1984年5月,刘海粟登山为郑碑题词,赞为:“魏碑国宝,绝壁生辉”。天柱山摩崖石刻是我国稀有的书法刻石艺术瑰宝,近几年来,来此观瞻者络绎不绝。
  三、山东枣庄天柱山。
  天柱山,亦名葛峄山,位于枣庄市峄城区南偏东十五里。白山诸峰屏其前,仙坛诸山拱其后,承水自北来,绕其左麓而南流。山虽小而秀,四周峭绝,嶙峋苍翠,平地崛起,卓立若笋,屹然独处,不与群峰为伍,因而被世人誉为“峄县之望山也”。

  峄县因葛峄山而得名史书有载。《诗经.鲁颂.闷宫》云:“保有凫绎”。《尚书·禹贡》云:“峄阳孤桐”。《尔雅》、云:“众山联络为绎”。古书所载与实地考证是基本相符的。峄境内域西北有凫山,东南十五里有葛峄山(注释谓“绎”与峄”同),峄山之阳多产峄树,此山为众山在外围环绕。因此,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峄县志》的序言中写迹“峄因山得名,其见于经传也屡矣。
  天柱山上原有一古寺,名大佛寺,建于元泰定年间,其东北角建有佛母塔,塔高四十余米,九层,以方砖和楠木建成。绕塔古树数百株,茂密阴森。邑人每年逢三月初三这一天,到山下承河水边媳游采兰,到佛母塔前祭祝膜拜,以驱逐不祥,祝愿永世安宁。

  天柱山还建有贞修庵,据传是山下孔善人之女所建。孔女天生聪慧,心性好佛,听读各类经典,就能理解大意。孔女年龄该许嫁时,善人为她选择配偶,置办嫁妆,而孔女崇佛意志坚定,誓不嫁人,决意为尼,取法号为“性训”。随后在天柱山构筑茅庵作为居室,内自焚烛修行佛教经文,外自督农耕课税,用所积余金置了木、石、砖、瓦和工具。经过多年。建造大殿三楹。又经多年,先后建成了配殿、千佛阁、门楼、鼓楼,钟楼等。穿门楼入院内,道旁古松参天,碑亭林立。其中二碑为顺治、崇祯二帝的亲笔。穿过碑亭便是钟楼和鼓楼,钟楼内悬一钟,重吨余,撞其钟,音传数里。钟鼓楼北即大殿。大殿极为壮观,雕梁画栋,飞檐走兽,饰以红、白、黄、绿各色,光彩夺目。殿内十棵大石柱,尤以四棵龙盘柱最为精美。其柱高4米,直径0.6米,柱上方为两只凤凰,展翅欲飞,奔向初生的太阳。下面为二龙戏珠,似云生风从,吞云吐雾,一派生气。其图案构思之巧妙,雕刻工艺之精湛,堪与孔庙大成殿之龙盘柱媲美。

  天柱山原本秀丽挺拔,再增建了大佛寺,贞修庵,更烘托了山的雄伟和名望,故峄县名人贾三近、黄图昌等人为其作记,抒发,心中赞叹之情。

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李白《天柱山》

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王安石(写天柱山山谷泉的)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风雷。玉光白桔香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白居易

屹然天一柱,雄镇斡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朱熹《天柱峰》

寻梦徽州
答:正好在此驻足,蹭导游的解说词听听。雨还在下,天色也不早了,只得不等雨停出村了。我作为一个观光客,匆匆来去,能感受到的实在是太少。 前往汤口,明天登黄山。到汤口,天已黑透,雨仍在下,透过车窗,拍下了这张颇具特色的照片,不枉徽州。“登黄山,天下无山” 徐霞客两次登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

关于天柱山的解说词
答:天柱山雄浑的外观与附近的黄山和九华山相比有另一种的美态,这主要是由于它是由地壳深层冒出的变质花岗岩构成,易被风霜和流水雕啄,于是造就了一幅幅灵幻奇巧而变化莫测的景象。解说词:绿色是天柱山的主题,它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汇处,沿江湿润气流受大别山所阻,与山区冷空气相遇,使这里云蒸...

辽宁旅游景点导游词
答:辽宁旅游景点导游词6 各位朋友,你们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到福陵参观游览,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寝陵,因其位于沈阳城的东郊,故又称东陵,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昭陵被合称为清初的关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原名石咀头山,东牟山,福陵的修建历史大体经过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答:3、在活动室内设置四个展区:秀丽的风光(清江河、隔河岩大坝、天柱山、盐池温泉、武落钟离山,伴峡、鸣凤塔、叹气沟、长阳人化石洞,巴王洞等)浓郁的风情(美丽的土家服饰 、民歌、婚丧风俗等)悠久的历史(巴人的发祥地——武落钟离山的传说、长阳人化石、土家第一军的故事、七七纪念碑相关的英雄故事等)灿烂的文化(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答:看长阳美丽的风景、游玩天柱山、巴王洞、漂流、欣赏土家歌舞、精美的工艺品、品尝特色小吃等等。 五、集体作画:美丽的长阳。鼓励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或印象最 深的景象画出来。 六、随着优美的《巴山舞曲》翩翩起舞,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看图折纸,中间留出一个正方形凸起并两边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