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初三,今天做化学实验,在有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中几种的混合液中,加氯化钙产生沉淀,为什么? 除去氯化钠中的三中杂质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用哪些溶液,并...

作者&投稿:蒙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反应物是微溶物的话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这句话明显是错误的。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反应物之一的“碳酸钙”是“难溶物”,但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
2.碳酸钡是一种难溶物,但如果往碳酸钡与水的混合物中滴入硫酸钠,二者会反应得到硫酸钡:
BaCO3 + Na2SO4 = BaSO4 + Na2CO3
所以说,能否反生复分解反应,不能以反应物是否可溶来衡量。在九年级化学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是以产物中是否有“水”,有“气体”或有“沉淀”生成来判断的,不是以反应物的状态来判断的。

二。关于微溶物,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当它是反应物,拆;当它是生成物,不能拆。
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42- + Ca2+ = CaSO4↓ 硫酸钙是微溶物,生成的硫酸钙达到饱和后,就沉淀析出。

有几种情况供你考虑。
1、你用的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这应该是主要因素。
2、氢氧化钙浓度大。虽说微溶,但如果溶液中达到一定浓度也会沉淀。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高中的沉淀溶解平衡问题)
*相关方程式:NaOH+CO2=Na2CO3,
Na2CO3+Ca(OH)2=CaCO3+2NaOH

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某化学小组为探究该溶~

(1)取无色溶液少量,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得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说明溶液中存在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碳酸钠或硫酸钠;向步骤Ⅰ所得白色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说明一定没有硫酸钠,因为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从而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钙,因为氯化钙可与碳酸钠反应,二者不能共存;(2)步骤Ⅰ中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是Na 2 CO 3 +BaCl 2 ═BaCO 3 ↓+2NaCl;(3)向步骤Ⅰ所得无色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由于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通过上述实验和现象,还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要证氯化钠存在,可取无色溶液少许,加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仍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钠;要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可取无色溶液少许,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1)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钙;(2)Na 2 CO 3 +BaCl 2 ═BaCO 3 ↓+2NaCl;(3)氯化钠、氢氧化钠;取无色溶液少许,加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滴加硝酸银溶液(或取无色溶液少许,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除去氯化钠中的三中杂质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我们先要除去每种杂质需要加入的试剂,除去钙离子,需加入碳酸钠溶液,除去镁离子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硫酸钠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注意要把每种杂质离子除去,所加的每种试剂都必须是过量的,考虑加入的试剂在除掉杂质后还不能引入其他杂质离子,除考虑所加试剂外,还须考虑试剂加入的先后加入的先后顺序、试剂的用量及试剂过量后的处理。
综合分析,除杂质离子的顺序可以是SO42-→Mg2+→Ca2+,加入试剂及相应的操作过程是:
(1)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SO4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4 + BaCl2 =BaSO4↓ + 2NaCl
(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Mg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Cu(OH)2↓+2NaCl
(3)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Ca2+和过量的Ba2+,过滤除去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CaCl2 = CaCO3↓+2NaCl
Na2CO3 + BaCl2 = BaCO3↓+2NaCl
(4)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即可除去过量的CO32-和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HCl + NaOH = NaCl +H2O
(5)将溶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上述试剂的顺序中加入氯化钡溶液除去SO42-,一定要放在加入碳酸钠溶液除去Ca2+之前,因为碳酸钠溶液是用来一并除去过量的Ba2+。

本人初三,今天做化学实验,在有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中几种的混合液...
答: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反应物之一的“碳酸钙”是“难溶物”,但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2.碳酸钡是一种难溶物,但如果往碳酸钡与水的混合物中滴入硫酸钠,二者会反应得到硫酸钡:BaCO3 + Na2SO4 = BaSO4 + Na2CO3 所以说,能否反生复分解反应,不能以反应物是否可溶来衡量。在九年级化学中,复分解...

初三化学,硫在氧气瓶中燃烧的实验中,瓶底下装有水的作用是什么,回答两 ...
答:水的作用主要是保护集气瓶,因为集气瓶是玻璃的,如果受热不匀可以轻易裂开,至于吸收二氧化硫,纯属扯淡。二氧化硫是不易与水反应的,要有催化剂的。

初三化学问题,关于做磷,硫和铁的燃烧实验的时候在烧杯底部加少量水或...
答:硫:是为了吸收燃烧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溶于水铁:防止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温度过高使烧杯破裂磷:用来测量空气体积占大气体积的分数

实验室中作硫燃烧试验时,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加入一层水? 是初三的化学...
答: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突然大量产生的二氧化硫(有毒)揭开毛玻璃片,溢出

初三化学 为什么在做红磷实验时要快速放进去,而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要缓慢...
答:红磷燃烧要立即伸入,塞紧瓶塞,原因是防止氧气溢出,造成结果大于五分之一;硫、木炭和铁丝燃烧要缓慢伸入,是因为要防止氧气溢出,保证和氧气充分反应

初三化学 为什么在做红磷实验时要快速放进去,而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要缓慢...
答:如果速度过慢红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使集气瓶 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排出集气瓶中减少的气体 就等于因膨胀排出的空气加上消耗的氧气从而 使所测得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偏大。硫燃烧实验慢慢放入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热气体(二氧化硫)将集气瓶中上部的氧气排出,不利于可燃物在氧气中持续燃烧,同时也不易观察到明显的实验...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其作用是
答: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其作用是以防止二氧化硫气体逸出污染空气 一、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实验中,将硫粉放在氧气中点燃后,硫原子和氧原子开始结合,形成二氧化硫分子。这个反应非常剧烈,产生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这是因为硫在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反应...

初三化学 在做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我个人觉得可用硫代...
答: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误差。使用红磷代替二氧化硫,减少实验误差。从另一方面来讲,二氧化硫能溶于水的能力并不十分强。所以他溶于水的速率快慢也会造成实验误差 【我也是新初三,解答都是个人观点,专业名词也不是十分了解。溶解度在九下的酸碱盐一章有涉及。lz不妨去查阅一下。】...

今天化学老师做实验,让我们轮流闻了二氧化硫,没事吗?
答: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

在人教版初三化学中做空气成分的测定中,为什么要在集气瓶中预先要注入...
答:若是硫,是防止有害气体出来,因为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与水反映成亚硫酸;若是磷,一方面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掉落瓶底,使瓶底炸裂,一方面是让五氧化二磷充分溶于水,使实验现象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