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需求”的宝宝,遇到“低服务”的父母,他只能“积攒情绪”

作者&投稿:右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需求是容易被家长忽略掉的?现在物质上富富有余,大人们更多的是关心孩子够不够 健康 ,够不够聪明。可是很多家长忘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 情绪

学会和孩子一起体验情绪,接纳情绪,是我们每个人都缺的一课 。我来假设一个场景,相信宝爸宝妈在生活中都见到过,甚至也这么做过。

地点设在某个餐厅,妈妈带着宝宝和友人们欢聚,孩子似乎想表达什么,几次欲插嘴都被妈妈挡了回去,之后宝宝很无聊,于是在餐椅上爬高上低,弄得桌子上餐具叮当作响,终于,一只水杯应声落地,随着玻璃触地发出的清脆声响,玻璃向四周溅开。

这时的妈妈终于腾出时间看了一眼孩子,遂而怒吼:你干嘛?!怎么一点都不懂事?从刚开始你就叽叽喳喳,你现在干嘛不说了!不是很想说吗?说啊!......(此处省略N多字)然后孩子木呆呆的站在妈妈旁边,惊恐万分,一言不发。此前的调皮和伶俐全都消失不见。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就是事件的参与者。

可能很多家长总是嫌弃小孩子事儿多,并没有真正的把他们当做一个幼小的,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灵都是需要被呵护的生命体。而可怜的小孩,连一点反驳的机会可能都不会有。

之前网上有一句很火的话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中有好多事,真的不是随着时间就能释怀的,大人总是低估了孩子的记忆力却高估了孩子的治愈力。

孩子的情绪一次次被家长忽视,镇压。意难平,也只能意难平。后来孩子就学聪明了,学会了看大人的脸色,戴着大人喜欢的面具,不哭,不闹,终于长成了大人口中的"乖小孩"。 可是这些所积攒的情绪,他需要用非常久的时间,去消耗,去治愈,去忘记。

别再忽视孩子的情绪了,心平气和的接纳孩子的情绪。 没什么大不了的,打疫苗有点痛就告诉孩子,既然痛就要允许哭,一个大人生病打针不也得皱个眉咧个嘴,还得发个朋友圈告诉全世界你生病了,凭什么不许孩子哭。 至少,做到公平的对待他的情绪

好好的接纳孩子的情绪,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都是孩子成长必须的。 既然有个"高需求"的孩子,那就不要做"低服务"的父母。

为啥孩子总哭闹?为啥孩子总发脾气?为啥带孩子这么累?不要遇到问题就埋怨自己生了个不好带的宝宝。也许并不是宝宝需求高,而是宝宝遇到了"低服务"的父母。

1.告别否定式,与孩子好好沟通

比如不要对宝宝说"不要往墙上/衣服上画画"大概率孩子在停顿一小会之后会继续在墙上搞"创作",如果你觉得宝宝这样就是不听话,是故意气你,那你可真的是冤枉人家宝宝了,人家才那么小的年纪,根本不能理解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好嘛……

但是他能明白什么是墙上,不如换个沟通方式,和他说"宝宝,小花/小鸟花在纸上才更好看,妈妈/爸爸陪你一起画"然后做示范给孩子看。

好好沟通的前提,家长必须让孩子听懂要干嘛,怎么做。

2.不用事事征求孩子的意见

"宝宝,饭已经做好了。你想不想吃"他要回答不想,你该怎么办?强迫还是等他饿?不如直接说"宝宝来吃饭吧"简单明了。孩子也能明白,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吃饭不是选择题。

如果要让孩子选择,那么就给他两个都正确的答案,还拿吃饭拿来说"宝宝,饭已经做好了,你是想先吃青菜还是肉"这样既可以满足他们想自己做主的愿望,又可以达成让他们吃饭的目的,一举两得。

3.看眼色行事

孩子终于学会了看眼色行事,说明 孩子内心已经对家长某些不当行为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如果家长不及时发现纠正,不设法重获孩子信任,就会直接导致孩子不敢和家长沟通自己的想法,不敢凭着自己的天性主动做事,时间久了就会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在外读书,甚至成年后与人交往也容易变得察言观色,唯唯诺诺,没有主见。

4.夸奖不具体,导致孩子注重结果怕失败

可以对孩子进行鼓励式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让他们知对错,明事理。但很多家长每次表扬孩子总是那么几个字:你真好,真聪明,你真棒,这种夸奖其实是不高明的, 表扬应该具体到人、到事,让孩子有一个参照物。

5.当着外人不要批评孩子或说孩子短处

中国家长似乎特别热衷于家长在一起吐槽还在的缺点。 亲爱的,我们中华美德是有谦和有礼但是也没必要谦到去别人面前接孩子的短处吧,如果孩子有问题就帮助孩子改正就好了,如果你的老妈总在外面何人说:我家姑娘工作不行,她老公工作也不行,我还得给他俩养孩子……你受得了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是孩子唯一的后盾,不要再用这种"低服务"来对待你的宝宝,不要再伤害宝宝敏感的情绪,你应该是他最最信任的人,如果你亲手打破这种亲密关系,真的是太愚蠢了!

孩子可以理解你第一次做父母,也请你心疼他第一次做宝宝。让孩子可以自信勇敢的做自己!做那个被童年治愈一生的幸福的人!



~

当“高需求”的宝宝,遇到“低服务”的父母,他只能“积攒情绪”
答:好好的接纳孩子的情绪,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都是孩子成长必须的。 既然有个"高需求"的孩子,那就不要做"低服务"的父母。为啥孩子总哭闹?为啥孩子总发脾气?为啥带孩子这么累?不要遇到问题就埋怨自己生了个不好带的宝宝。也许并不是宝宝需求高,而是宝宝遇到了"低服务"的父母。1.告别否定...

怎样应对高需求宝宝带来的挑战?
答:1. 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为宝宝建立一个稳定的日常生活节奏,包括固定的喂养时间、睡眠时间和活动时间。这有助于宝宝建立安全感和预测性,减少他们的焦虑和不安。2. 提供足够的身体接触和安抚:高需求宝宝通常需要更多的身体接触和安抚来满足他们的需求。父母可以多抱抱、拍拍宝宝的背部或轻轻摇晃他们,以帮...

高需求的宝宝,新手妈妈应该怎么安抚?
答:一、新手妈妈应当怎么安抚?首先我们要知道高需求的宝宝主要有三个特点,第1个就是对于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不管是什么情况都能够引起宝宝的注意,其次宝宝非常喜欢黏家长,一旦当父母离开孩子就会出现大哭的情绪,最后就是孩子的脾气非常的大,所以在生活当中各个情绪的表达都非常的强烈,同时对于父母的依赖...

越来越多“高需求宝宝”出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答:所以高需求的宝宝其实是父母们自己惯出来的,和外人是没有关系的。父母总是溺爱宝宝,比如说宝宝是独生子女。如果父母总是溺爱宝宝,比如说宝宝是独生子女,宝宝就有可能及万千宠爱于一身,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姥姥姥爷都是特别爱自己的。这种溺爱也是很不正确的,如果父母长期的溺爱自己的宝宝,就...

养了个“高需求”宝宝是啥体验?网友讲述戳中痛点,苦难才刚开始_百度...
答:部分遇到“高需求”宝宝的家长还面对着孩子 稀奇古怪的爱好 ,比如有个宝宝对垃圾的执念很大,妈妈必须把每天要扔的东西拿给他过目,他点头后才能丢掉,导致家里垃圾堆积如山。4、爱哭爱闹 一点小事就哭闹不止 ,这也是所有“高需求”宝宝的特质,曾有个外国家长也分享过自家孩子哭泣的奇葩原因,竟然是...

如何才能避免宝宝成为一个高需求的宝宝?有什么好的办法?
答:所以,避免宝宝成为高需求宝宝的方法如下:一、找到孩子的需求刚刚降生的小孩子对这个世界是非常不了解的,婴儿的生活节奏往往是通过照顾他们的人来决定的。不光是起床睡觉的时间,吃饭时间,玩耍的时间,甚至是肠胃的消化时间都是不固定的,其实,婴儿出生之后的一个任务就是一直不停的在进行调节自己的生活...

面对高需求宝宝,应做到「延宕满足」
答:叶启斌说很重要的困难点是照顾者的特质,如果高需求宝宝遇到的是有耐性、包容心强的妈妈,就不会有冲突的情形出现,但是这样也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因为如果高需求宝宝的个性没有被磨练,没有让他们学习不是所有他们要求的事情都可以马上被满足,等到上学到了小学遇到没有包容力的老师时,就可能出现适应...

越来越多“高需求宝宝”出现,什么是高需求宝宝?
答:高需求的婴儿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安全感,需要他们的母亲一直陪伴着他们。这些婴儿通常黏糊糊的,与母亲一起睡觉,如果母亲离开会哭,需要家人陪伴,就像一条小尾巴;爱哭,难哄;识别期长,宝宝胆小,会害怕见到陌生人,不爱说话,直到幼儿园,还害怕出生。父母应该给这样的宝宝更多的照顾,也不能过分溺爱,...

所谓的“高需求宝宝”,这是被惯出来的吗?
答:一般来说,高需求婴儿有六个特点。经常晚上醒来宝宝每晚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会醒一次,醒了以后就睡不着了。这种情况可以在两三个月内被理解和接受。如果从出生后两三年就出现这种情况,婴儿的妈妈一定是摔坏了。频繁的进食有的宝宝吃奶一会就跑到旁边玩,但宝宝的高要求不同,经常缠着妈妈要吃奶,吃起来...

高需求宝宝的10大特征
答:高需求宝宝的10大特征包括:1. 频繁哭泣 2. 需要持续的身体接触 3. 难以安抚 4. 睡眠不规律 5. 对环境变化敏感 6. 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7. 强烈的探索欲望 8. 容易分心 9. 对新食物和体验较为挑剔 10. 情绪波动大 高需求宝宝,顾名思义,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和照料。这些宝宝常常表现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