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历史是如何的?

作者&投稿:夙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

历史沿革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汉语拉丁化拼音方案从此诞生了,它实现了中国人民自19世纪末以来为之呕心沥血,梦寐以求的愿望。

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汉语拼音方案》是近60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汉语拼音历史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因此看到一个个汉字,是无法知道其读音的。认读汉字,必须依靠字形符号以外的注音手段,寻求一套注音工具。古代创造了“直音”和“反切”两种注音方法。这两种传统的方法都是以字注字,不适合初学汉字和识字不多的人运用。

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制定了一套“注音字母”,亦称“国音字母”,是中国第一套为汉字注音和推行汉语标准音的拼音字母, 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共计字母39个,1919年增加一个字母,总计数40个。1930年,国民政府曾把注音字母改名为注音符号。注音字母用专门的符号给汉字注音,比直音和反切有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不是理想的拼音工具。从符号设计来看,也不符合国际习惯。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套更为理想的注音工具。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文字改革委员会的领导下,周有光等几位语言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到20世纪中期,终于创制出一套既实用有效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注音工具——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来注音的《汉语拼音方案》。此方案经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58年2月11日正式公布并实施。

《汉语拼音方案》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拉丁化。拉丁字母是世界上通用范围最广的字母,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便于与国际接轨,确立国际标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商贸合作的桥梁,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拓了宽广的通道。

二是音素化。《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所列的26个字母代表语音的音素,用它们来拼音,运用起来既精确又灵活,而且拼写时便于变化,学习方便。

三是口语化。此方案拼写的是全国普遍通行的汉语普通话。当《汉语拼音方案》拟定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出如下决定:《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首先在师范院校、中小学进行教学,同时在出版等方面逐步推行,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方案。

60多年来,汉语拼音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汉语的能力和速度,在社会上推广普通话,而且有助于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以及外国人学汉语。可见,汉语拼音在提高国民的汉语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方面,起了莫大的作用。



~

汉语拼音的历史是如何的?
答: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

汉语拼音的主要历史有哪些?
答:汉语拼音是一种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汉字发音的系统。它的起源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中,人们开始意识到汉字的繁复特性给教育和文字输入产生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学者开始提出使用拉丁字母转写汉字的方案。2、1906年:清朝时期的学者郭沫若提出了一个音标...

拼音的由来
答: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

有谁知道中国拼音的起源啊?
答:汉语拼音对普及识字以及初等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它也为语源学汉语与其它语言 的比较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同过去其它的汉语拉丁化的规则相比,它的规律比 较简单,发音更规范于普通话的发音。它系统地体现了普通话发音的规则。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汉语拼音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文输入法。 由于汉语拼音是一种只...

中国拼音是什么时候创造得?
答:历史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 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 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

汉语拼音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答: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回顾汉语拼音教学的历史,大体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8年至1962年;第二阶段是1963年至1966年;第三阶段是1973年至1977年;第四个阶段是1978年至1982年,从1982年至现在为第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这是汉语拼音教学的初级阶段。1958年秋季,小学一年级第一册...

我国的汉语拼音字母是从什么时候有的,谁发明的
答: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汉字拼音的发明人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著《西字奇迹》,这被认为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方案”。1625年,金尼阁把利玛窦等人的罗马字注音方案加以修改补充,写成一部...

汉语拼音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
答:8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形势,我国在拼音化的政策上做了调整。 1986年1月,当时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导生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中指出:“关于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应该强调,《汉语拼音方案》是国家指定公布的法定标准。它的制定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公布...

汉语拼音是怎样起源的,有什么发展历史呢?
答:五四运动之后,兴起了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正式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

汉语拼音的由来
答:在汉语拉丁化拼音运动的历史发展中,汉语拼音方案首次完全采用了26个拉丁字母的传统顺序,这对增加方案的流通价值、技术价值显然是有利的。拉丁字母的读音是以它在拉丁语中的读音为基础的,而汉语拼音方案是普通话的拼音方案,因此必须为字母确定新的包含汉语音值在内的名称音(在字母表内用注音符号加以标注):从上面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