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等级怎么划分标准

作者&投稿:冶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震等级分为一级至四级,表示非常严重,严重,相对严重和一般等这四个等级。

在中国建筑行业中,已开始严格执行这样的划分等级标准。抗震等级也是指设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与建筑物重要性及设防标准以及设防类别,结构型式和烈度以及高度等四个因素,采用不同抗震等级的具体设计。

房屋的抗震等级以两级的方式来进行鉴定:第一级鉴定按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来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房屋抗震能力来进行综合评价。

当房屋满足第一级抗震鉴定的各项相关要求时,房屋即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后续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如果第一级的抗震等级要求没有满足,就需要按照第二级抗震要求来进行检查。

如果在检查的时候发现房屋无法满足抗震的所需条件和要求,那么相关的部门必须要根据想关的规定来对不满足要求的房屋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建筑工程有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地震的划分标准通常使用地震矩震级(Magnitude)或烈度(Intensity)来描述地震的大小和影响。以下是常见的地震划分标准:

1. 震级(Magnitude):震级是一种用来测量地震能量释放大小的指标,通常使用莱克利—里氏震级(Moment Magnitude Scale, Mw)或里氏震级(Richter Scale)来表示。震级是基于地震矩原理和地震波的振幅计算而来,数值越大代表地震能量越大。
- 一般来说,震级小于3.0的地震通常被认为是微弱的,大部分人难以察觉。
- 震级3.0到3.9的地震通常被认为是轻微的,可以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明显破坏。
- 震级4.0到4.9的地震通常被认为是轻度的,可以感觉到,并有可能造成轻微破坏。
- 震级5.0到5.9的地震通常被认为是中度的,可能造成一定的破坏,特别是在震中附近。
- 震级6.0到6.9的地震通常被认为是强烈的,可以造成广泛破坏。
- 震级7.0及以上的地震通常被认为是剧烈的,可能引发灾难性破坏。

2. 烈度(Intensity):烈度是一种描述地震对地表物体影响程度的指标,通常使用烈度评定表来评估。烈度采用人类感受和建筑物破坏等因素来描述地震影响的程度。常用的烈度评定表包括美国地震烈度表(Modified Mercalli Intensity Scale,MMI)和中国地震烈度表(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表》)等。

需要注意的是,地震的矩震级和烈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矩震级用来描述地震能量的大小,而烈度用来描述地震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具体的划分标准和评估方法,地震的等级和影响程度可以有所不同。地震观测和研究机构会使用多种方法来确定地震的大小和影响程度。

地震是指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常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并引发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等,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下面来看一看地震等级划分标准及对照表吧!



一、定义论述
地震等级表示的是地震大小,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用数字+字母M表示,数字越大表明地震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多,反之地震越小、释放的能量越少,例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是7.8级,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8.0级,人类观测史上最大地震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9.5级)。



二、划分标准
地震等级是根据施放的能量划分的,一般可划分成10级,每相差1.0级施放的能量相差约32倍,通常小于3.0级的地震称作弱震,3.0~4.5级的地震称作有感地震,4.5~6.0级的地震称作中强震,6.0~8.0级的地震称作强震,8.0级以上的地震称作巨大地震。



三、地震等级表
震级 能量(TNT当量) 实例
1级 0.477千克
2级 15千克
3级 477千克
4级 15吨
5级 477吨
6级 1.5万吨 美国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
7级 47万吨 最大型的原子弹
8级 1500万吨 2008年汶川大地震
9级 4.7亿吨 2011年日本大地震
10级 150亿吨
注:目前地球上有记录最大的地震是9.5级,10级地震相当于一个直径100千米的陨石以25千米/秒的速度撞击地球所产生的能量,撞击地球并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直径才10千米。



四、地震烈度表
烈度 级称 现象 相对震级
Ⅰ 微小地震 只有仪器能观测到 3<
Ⅱ 小地震 个别人在室内有感 3.5
Ⅲ 小地震 少数人在室内有感 4
Ⅳ 小地震 多数人在室内有感 4.5
Ⅴ 中小地震 室外多数人有感 5
Ⅵ 中地震 架子上物品掉落 5.5
Ⅶ 中地震 房屋出现轻微损坏 6
Ⅷ 中地震 一般建筑物严重破损 6.5
Ⅸ 大地震 建筑物大量倒塌 7
Ⅹ 大地震 山石大量崩塌 7.5
Ⅺ 特大地震 很少建筑物能保存 8
ⅩⅡ 特大地震 地面大规模变形 ≥8.5
注:地震烈度表明的是地震的影响程度,一个地区的地震烈度不仅与这次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有关,还与地震波传播途径中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特性等有关。

~

地震共分为几个等级? 如何区别每个等级
答: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二、按震级大小分类 1、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

地震是怎么划分等级的
答: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基本信息: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

地震的等级分几个等级
答:里氏震级分为7个等级:小于3.0级、3.0级到3.9级、4.0级到4.9级、5.0级到5.9级、6.0级到6.9级、7.0级到7.9级、8.0级及以上。1、小于3.0级:通常被认为是微震,很难被人察觉,对人类和环境影响较小。2、3.0级到3.9级:通常被称为轻微地震,可以被一些人感觉到,但一般不会...

地震分为几个等级
答:地震震级分为九级,具体如下: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

地震等级划分标准
答:地震等级划分标准如下:第一级,人们并未感觉到震动。第二级,人在高楼才能感觉晃动。第三级,在地面的室内能感觉到,悬挂对象也晃动。第四级,连汽车也晃动,严重的话木墙或窗架会出现裂缝。第五级,容器中的液体溅出,睡觉的人会被震醒,小物体会移位。第六级,墙上挂的图画会掉下,家具移动,...

地震一共分多少个等级?
答:一共12个级别,程度对应如下: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

地震的震级如何划分?
答:地震的震级可分为12个级别,具体级别和直观感受如下:1、Ⅰ度,微震;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Ⅱ度,小震;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Ⅲ度,小震;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Ⅳ度,小震;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5、Ⅴ度,...

地震分为几个等级
答:地震可以分为九个等级。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

震级与烈度对照表是怎样的?
答:一般将小于 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 级,小于 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 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 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迄今为止,世界上...

地震级数怎么划分标准
答:地震级数的划分标准如下: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