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作者&投稿:类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其实在农村想必大家都知道的,人死了之后有非常多讲究的,话说其中很有意思的就是烧七了,那么这些个烧七分别有什么讲究呢?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呢?下面我们也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烧七风俗的来源

在农村,人去世后要烧七,这是由来已久的,起码应该从南北朝时就已经非常盛行了。有的资料说从周朝时期便已经有了做七之说。究其来源,有的说来自于佛教的生缘说。佛教认为人生有六道流转,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果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道家炼丹拜斗,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为人送终,这就有了七七之俗。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的魂魄聚散说:人初生时,以七日为腊,一腊一魄成,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后以七日为忌,一忌一魄散,四十九日而七魄散,所以烧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

不管来源是什么,人死后烧七,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每隔七天烧一个七,称为做七、到七七为最后一个,称为断七。七日从去世之日算起,如果星期一去世,则每个七都是星期天。那么,各个七都有什么讲究呢?

各个七的讲究

在我们胶东农村,最重视的是五七,但其他七也各有说法。不管哪个七,一般都是女眷先夹着装有烧纸的包袱到坟头哭拜,男眷到后拉起女眷,开始烧纸鸣鞭及磕头活动。

一七,又叫烧头七。民间说法,头七的时候世者尚能认人,谁参加了烧七祭祀,他心里清清楚楚,以后每个七都会盼望他来。所以,如果子女有离得远的,怕以后万一哪个七不能参加的,头七最好不烧,免得逝者以后每个七都盼望他来烧七。我清楚地记得,父亲去世是1991年的冬月十五,那时代交通不便,我在县城离家五六十华里,在冬天雪大的时候不敢保证每个七都能如期参加。所以,尽管头七那天我在家,母亲也坚决不让我参加,所以我记得非常清楚,别人去坟上烧七,我陪着母亲在家里流泪。

二七,谐其音为儿七,一般只有儿子们参加祭祀活动,本家亲邻和女儿都不参加。

三七,是五七之个比较大的一个七,一般子女都要参加,本村近邻和主要亲戚也可参加,因参加的人较多,烧完七后主家要待客。

四七没有什么讲究,一般只是自己子女参加。

五七是最大的一个七,要扎纸所扎马,远亲近邻,能到的都要到,子女要摆祭,即以生猪头、活鸡和活鲤鱼摆三牲祭。上坟的人要在把头的主持下,一个一个轮着磕头,仪式是比较隆重的。五七的祭品必有饽饽,但必须是光头的,类似圆馒头的那种。祭祀活动后要大宴宾客。

六七,谐其音为留七,即所有的亲戚朋友在内,不能每一个七都参加,要留一个七,如果前面的七都参加了,这个七就不要参加了。

七七又称遍七或断七,是烧七祭祀的最后一个,但这个七不大,只是子女或本家近邻参加。

在烧七的日子里,如果逢到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这叫天七,说明死者罪过比较大,要好好为其超度,免得其到阴间受罪,所以这天要按着逝者的年龄,往坟头上插三角形的小白旗,以未为逝者赎罪。

七七之外的其他祭祀

烧七之外,还要烧一个百日,三个周年。百日的计算方法是,从去世那天算起,农历三个月加十天,不论大进月小进月,也就是不以实际天数,即如果五月初八去世,百日则为八月十八日。百日之祭,小于五七,但大于其他七,子女及亲邻一般都要参加。

周年即按去世那一天为忌日,每年的忌日为周年。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年比较重视,二年一般不重视,三年最为重视。三年的时候,和五七一样,要扎纸扎马,不过白马换成枣红马,烧完这个在三年,意为守孝期满,以后再不用烧七祭祀了,只是每年春秋两祭才能上坟祭祀一下。三年的时候,子女或其他近亲晚辈,都要摆祭,和五七一样轮番磕头。三年的祭品,必有大枣饽饽,两个老人都去世,要用10个大枣饽饽,如果只有一个老人去世,则用5个大枣饽饽。现在,如果父母双亡,一般趁最后一个去世者烧三年时,为先人树碑。三年是最后一个七,所以要大宴宾客,以示对亲戚朋友的感谢。

在这三的之内,除了烧七祭祀,每逢逝者生日,要为其烧生日,子女参加,到坟头祭祀叩拜,祭品为生日面。

总之,农村的烧七祭祀是比较讲究的,近亲叩头要三拜九叩,远亲一般叩四个头,所谓人三鬼四,给活人磕头是三个响头,给死人磕头是磕四个。每个七的主祭品也各不相同,包子、面条、饺子、面鱼、饽饽,各有讲究。一七饺子二七面,三七饽饽圆又圆,四七供上荷包蛋,五七饽饽六七包子,七七随意。烧七祭祀是对先人的一种纪念活动,应该继承和发扬,但是其中的一些繁文缛节和大吃大喝之风应该革除。



~

家人去世第七天,烧头七,三七,五七,百天都需要烧什么?
答:烧头七、三七、五七、百天又称为”做七“,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一、需要烧的东...

人去世后为何要烧七个七,各个七到底有何讲究?
答:七七则较为随意,但通常寓意顺利。若在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个七(天七)烧七,意味着死者可能有较大罪过,需超度以免阴间受苦。这日会在坟头插三角形白旗,数量与逝者年龄相等以赎罪。烧七传统源于佛教生缘说,认为人死后每七天寻找生缘,最多七次后必找到,因此有连续烧七的习惯。

人去世烧七是怎么回事?
答:人死之后的纪念仪式是很有讲究的。“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断七)”,共计四十九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散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有的还有百日,周年。其中...

人去世后为什么要“做七”?
答: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带,主持"做七"各...

“烧七”的意思是什么呢?
答:“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后,...

老人去世以后过的一七到七七 都是什么意思啊?
答:人从死开始就为一天,比如今天老人不在了,那么今天就算第一天,隔夜就算第二天,每7天算一个“七”。一般是头七出殡[老人在家要放整7天,特殊情况提前或推后都行,但要让阴阳先生看过才能决定],意思是纪念妈妈生下我们以后,7天就要自己动手干家务了。一般二七没有什么讲究,到了三七家里人要聚在...

为什么有人去世要烧“七”,“七”有某种意义么?
答: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这两个“七”日,亲友都要到坟上烧纸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场。“末七”又称“尽七”,丧家大都要诵经礼忏,亲友也要送冥币、香、纸、大蜡、金银斗等祭奠。“烧七”若与夏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谓之“冲七”或“犯七”,认为亡魂“逢七有灾,冲七...

在农村亲人去世后,有很多的讲究,不仅要
答:按照传统的说法,人死后要停尸七天,如果七日内死者仍无生命体征,则证明已真正死亡。所以老人去世后,子女们要举行“做七”活动,以期望死者能够活过来。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在我们这里的农村,七个七当中只有五七最大,烧五七的时候,亲戚朋友们...

先祖过世为什么要荫七个七和百日、周年、生祭,五七由孝女祭祀?
答: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人逝去后的最主要的祭祀节点讲究,总共有多少次呢?梳理一下可知从头七到满七,共7次;加上百天、一周年、三周年,正好是十次。而在传说中冥界有“十殿阎罗”,其实就是与上述十个节点相对应的,这样的话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要“烧七”“过百天”等原因了,可以说是在十个节点...

死人烧纸,为什么要用大七和三七?
答:传统上认为犯七有利于活人,但对亡人则可能不利,因此需要上坟为亡人淋七,以山西为例,具体做法是用麻纸剪纸人,并用水浇放有核桃和枣的漏瓢以淋纸人。3. 从死者咽气之日起,每七天为一周,共七周,称为“七七”之内。在这段时间里,孝子通常不理发、不修面,称为“囚七”。每过一个“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