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发配宁古塔,西汉发配合浦,东汉发配哪里?

作者&投稿:出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网友问,在看清宫剧时,经常会听到皇帝大怒道:将某某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这是嘛意思?

其实,这就是将犯人终身发配宁古塔了。不过,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发配宁古塔,能去宁古塔的大多都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

因为宁古塔可是满人的发源地,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宁安一带。因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除了宁古塔,清代流放犯人的地方还有尚阳堡(沈阳)、卜奎(齐齐哈尔)、三姓(依兰)、瑗珲(黑河)及阿勒楚喀(阿城)。

到了乾隆晚期,为了保护所谓的龙脉,就对东北采取了全面封禁,并颁布了新的流民条例,犯人开始往新疆伊犁发配。

说完了清朝的发配宁古塔,咱们再溯流追源一下发配的由来,这种处罚犯人的刑制,可能是由秦代的迁或适发展而来。

秦国在吞并六国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边境,便把将一些罪犯赶到边境去居住。这种手段,后来发展成相对独立的刑种,称为“迁”或“适”。


在秦代时,这种刑罚很轻,没有明确的量刑标准。至于迁、适到何处去,也不根据犯罪轻重来决定,只考虑实际需要,没有固定地点。

到了汉代,这种刑罚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其量刑标准从一般的轻刑上升到仅次于死刑的重刑,称为“徙边”,实质就是驱使犯人到边地充军。

并且,徙边的地点也变得比较固定,比如说:不道、大不敬及其相近性质的罪犯,如得减死,则徙往西北边郡,如朔方、凉州。

如果是涉及大逆不道等罪名的犯人,主犯诛死,从犯及家属若得减死罪一等,就徙往南方边郡,如房陵、合浦、日南、九真。

虽然都是迁往南方边郡,但两汉略有不同,西汉是迁往房陵、合浦,东汉是迁往日南、九真,这是为什么呢?


先说房陵,西汉把房陵作为流放地,是沿袭了秦代的历史传统。秦始皇时期,嫪毐、吕不韦死后,其家人都被迁到房陵。

到了西汉,这里更成了高级贵族的流放地。据不完全统计,有赵王张傲、济川王刘明、常山王刘勃、清河王刘年等多位皇亲国戚流放房陵。

房陵并不算边疆,为什么能成为流放地呢?有人认为,房陵 “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因此被选为流放之地,

其实不然,房陵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并不十分恶劣,有“世外桃源”之称。选择房陵,主要是因为这里距京城较近,在一定程度便于管理。

相比于西汉初期这些幸运儿,西汉中期以后的犯人就比较悲催了,他们往往被流放到岭南地区的合浦。

合浦是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在岭南地区所设的九郡之一。北与郁林、南海二郡为邻,南接交趾郡,东南面临南海。


其行政区域大概包括今天的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在当时的中原人士看来,是瘴雾弥漫,毒蛇遍地,猛兽横行的蛮荒之地。

所以,西汉中期以后,就把新开辟的合浦郡作为流放地了。 仅汉成帝后的几十年里,因罪“徙合浦”者就有10余起。

比如,京兆尹王章得罪大将军王凤,下狱死,妻子皆徙合浦; 淳于长因大逆不道罪,死狱中后,妻子当坐者徙合浦;等等。

虽然,这些人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就把心思用在了发展生产上,依靠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技能,很快搞得风生水起。

所以到了东汉时期,合浦地区逐渐繁荣起来,其青铜铸造业、玻璃烧制业和珍珠采集业都很发达,不再适合做流放地了。


敲黑板,划重点啦!那么,东汉时期,犯人流放到哪里呢?主要集中到与合浦同属交州,但更远,更荒凉,更偏僻的九真、日南去了。

其中,九真位于今天的越南,治所在胥浦县(在今越南清化省东山县杨舍村)。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据记载,东汉文学家梁竦,其家人就曾经两次被流放到九真。如果大家对他的名字不太熟悉的话,我再提俩人,他孙子是大将军梁商,重孙子是大将军梁冀。

梁家第一次被流放,是因为他哥哥驸马梁松为他人跑官要官,结果东窗事发,梁松被处死,其二弟梁竦、梁恭“俱徙九真”。


梁竦比较有才,在流放的路上写了一篇《悼骚赋》,慨叹伍子胥、屈原以无罪身死。明帝读后,下诏允许他们返回故乡。

梁家人第二次被流放是因为嘛呢?梁竦的女儿给汉章帝生了个儿子叫刘肇,窦皇后没有儿子,就收养了刘肇,当自己的儿子。

后来,刘肇被立为了太子。这是好事啊!梁家就私底下庆祝了一下,结果被窦家知道了,窦皇后就诬陷梁竦密谋叛逆。

结果,梁竦死在狱中,家属又被流放到九真之地。等到窦太后死后,汉和帝刘肇才下诏征还梁竦的妻子、儿子。

等到了汉桓帝的时候,大将军梁冀专权乱政。汉桓帝没收了梁冀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他为比景都乡侯,梁冀当天就自杀了。

比景在哪里,为什么梁冀当天就自杀了呢?原来比景就位于日南郡,比他老爷爷梁竦流放的九真郡还要靠南。

具体点说,日南郡在今越南中部地区,治所在今越南广治省东河市,辖地包括越南横山以南到平定省以北一带。


为什么这个地方叫日南呢?原来此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中有两个月的时间,太阳在北边,遂命名为日南郡。

那么,比景为何又叫这个名字呢?原来古代“景”景跟“影”字是通假字,比景这个地方,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头上,影子在身下,有相比之意。

风水轮流转。汉灵帝时期,大将军窦武与太尉陈蕃密谋清除宦官势力,结果失败被杀,其家属被徙到日南郡。

但据史料记载,公元172年六月,窦武的妻子在比景去世后,窦太后忧郁成疾也于七月病逝。由此可知,窦家也被流放到了比景。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东汉一般会发配到九真、日南去。其中九真位于今天的越南,治所在胥浦县(在今越南清化省东山县杨舍村)。而日南郡在今越南中部地区,一地比一地偏远。

九真,也就是现在的越南,东汉的时候窦太后曾经把姓梁的官员家属流放到了九真之地,也就是边远的地区。

日南。日南就是现在的越南那边,那个时候的日南更加偏远更加荒凉,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

清朝发配宁古塔,西汉发配合浦,东汉发配哪里?
答:其实,这就是将犯人终身发配宁古塔了。不过,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发配宁古塔,能去宁古塔的大多都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因为宁古塔可是满人的发源地,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宁安一带。因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除了宁古塔,清代流放犯人的地方还有尚阳堡(沈阳)、卜奎(齐齐哈尔)、三姓(...

古代的犯人都被流放到了哪里?
答:而且发配这个刑法来说的话,还不是特别严重的罪行。基本上都是发配到边疆地区,让你去帮助当地开发,就像当时知青下乡,西部大开发差不多吧。根据你犯的错误的大小,选择你发配的地区,基本上是你刚开始犯的罪行比较小,发配的地方相对而言还近一点,你犯的罪越大,如果被发配的话,发配的地方越远,环...

古代流放犯人都发配到哪儿啊?
答:古代流放犯人都发配到西北绝域、西南烟瘴和东北苦寒之地以及一些海岛,如湖广、辽阳、两广福建、龙南、安远、汀州、漳州、盛京、宁古塔、伯都纳、黑龙江等。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

宁姓历史名人有谁
答:1、宁戚 宁戚,春秋卫惠公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现代甯(宁)姓始祖,卫国(今河南卫辉)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0年,齐桓公拜宁戚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杰出的政治家管仲十分推重宁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宁戚为大司田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