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相机有什么结构关系 眼睛与照相机的关系!!!急!!

作者&投稿:父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的眼睛和照相机的结构很像,人眼角膜类似于照相机的镜头,晶状体类似于调焦装置,瞳孔类似于光圈,色素膜类似于暗盒类等。

当人远用的屈光矫正后远用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上方,但是近距离的物体将不会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为了将近距离的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眼的屈光力就必须增大,而眼的这种生理功能就是我们所说的调节功能。

扩展资料:

人眼在不同的时刻,将不同距离的光线集合于视网膜上成为焦点的功能就是调节。从静态屈光来考察,眼的调节是专指注视近距目标时所表现的能够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能力。

眼的调节是人眼的一种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晶状体的凸度改变来实现的。在我们近距离工作用眼时,调节功能的参与使我们拥有了清晰舒适的双眼视觉效果。



人的眼睛和照相机的结构很像,人眼角膜类似于照相机的镜头,晶状体类似于调焦装置,瞳孔类似于光圈,色素膜类似于暗盒类等。

当人远用的屈光矫正后远用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上方,但是近距离的物体将不会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为了将近距离的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眼的屈光力就必须增大,而眼的这种生理功能就是我们所说的调节功能。

人眼在不同的时刻,将不同距离的光线集合于视网膜上成为焦点的功能就是调节。从静态屈光来考察,眼的调节是专指注视近距目标时所表现的能够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能力。

扩展资料:

眼睛生理功能与正常使用的相机:

1、光线从瞳孔(镜头)进入,大脑(测光系统)根据光线的强度通过收缩瞳孔(光圈)来调节通光,使眼底的视觉细胞(胶片、CCD)感光;

2、把瞳孔(光圈)缩到最小还是光线太强看不清(曝光过度):戴墨镜(加滤中灰镜);

3、眩光:戴太阳帽、手搭凉棚(单田芳常说这个成语),相当于加遮光罩;

4、风镜保护眼睛,uv镜保护镜头。

5、从光亮的地方到黑暗的地方看不清:分泌视紫红质,相当于换高ISO胶片或调高ISO。

6、从明亮的室外通过窗户看不见屋里较暗的地方:相当于用的测光方式不对。如果用平均测光,室外较亮,如果按平均光的强度值曝光会使较黑的地方(窗子里)曝光严重不足。



数码相机基础知识之镜头焦距 与人类的眼睛一样,数码照相机通过镜头来摄取世界万物,人类的眼睛如果焦距出现误差(近视眼),则会出现无法正确的分辨事物,同样作为数码相机的镜头,其最主要的特性也是镜头的焦距值。镜头的焦距不同,能拍摄的景物广阔程度就不同,照片效果也迥然相异。如果您经常使用普通的35毫米相机,对相机的镜头焦距应该会有基本的认识,比如一般使用35毫米左右的镜头拍摄风景、纪念照,而用80毫米左右的镜头拍证件照所需要的“大头像”。与传统的相机相比,由于数码相机使用CCD感光器件,因而其镜头上标明的焦距通常是5.0毫米、10毫米等等,在普通的35毫米相机上一般都使用超广角或鱼眼镜头了,而数码相机厂家一般使用的镜头只是相当于35毫米相机的小广角镜头。 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视角就越大;而对于同样焦距的镜头而言,成像面积越小,镜头的视角也越小。35毫米相机的成像面积等于135胶卷的感光面积———标准的36×24毫米,数码相机使用CCD传感器代替了传统相机中胶卷的位置,它的面积却有好几种规格,从高档专业相机的18.4×27.6毫米到普通数码相机的2/3、1/2、1/3甚至1/4英寸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同样的镜头,在有的数码相机上是广角效果,但在别的相机上可能就变成了标准镜头。看来,我们要依靠焦距值来区分数码相机镜头的视角是很不方便的,所以数码相机厂家通常都会提供一个容易比较的相对值,也就是标出与数码相机镜头视角相同的35毫米相机镜头焦距,这样的对应焦距值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像富士MX-500的镜头焦距是7.6毫米,对角线视角70度,相当于35毫米镜头,是个小广角;富士的MX-600装有相当于35-105毫米的小广角变焦镜头。我们在评价与选购数码相机时,也只要参考换算到35毫米相机的镜头焦距就可以了,镜头具体的实际焦距是多少,与我们基本无关,您也无法去具体核算,其实数码相机得光学变焦的倍数就基本上能够反应这个指标,虽然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会有一定的差别,但差别不会太大,如果您不是很刻意的追求具体的相当于35毫米相机的对应焦距,参照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的倍数,一般就可以了。 也许有的用户对数码相机的镜头的实际焦距还是不很理解,因为如果是35毫米相机上的7.6毫米焦距,就属于极为罕见的鱼眼镜头,必然是体积庞大、价格不菲,而且拍出的照片畸变严重,有很强烈的透视感。但数码相机上的7.6毫米镜头也就是拇指大小,加上整个数码相机也比传统镜头便宜得多,虽说成像只用了中心的一小块,但一联想起夸张的鱼眼效果就让人对它的画质心里打鼓。实际上这种担心是不必的,35毫米相机的镜头口径很大,是为了保证画面周边的成像质量,而CCD的面积远小于胶片,要实现小面积的优质成像,只要很小的透镜尺寸就足够了。而且,实际上决定镜头结构的是它的有效视角,而不是简单的焦距值,数码相机上的7.6毫米镜头采用的是传统相机上35毫米小广角镜头的设计,而不是7.6毫米鱼眼镜头的结构。因此,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值与实际成像效果并无直接联系。由于透镜的体积小了,相对成本也降低了,反而可以轻松地实现较高的成像质量。

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相机的光圈
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
眼球的睫状体相当于相机的对焦系统
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相机的底片
眼球的眼球壁相当于相机的暗箱壁
眼球的玻璃体当然相当于相机的暗箱喽~

人眼的作用更类似于一台视频摄像机,而非静态的照相机。人的眼球反复转动,持续接受外界的光信号,并随时“更新”大脑内的图像细节。同时,大脑将双眼得到的不同信号组合起来,也可增加图像的分辨率。而且,我们经常会转动眼球或者转动脖子,以接受更多的信息。因此,眼球和大脑的有机结合,使人眼的分辨率不仅仅由虹膜上的光受体决定。

根据以上的观点,假设前方有一个四方形的视野,比如一扇开着的窗户。像素值相当于[90(度)×60(弧度/度)×1/0.3]^2=324000000,即3亿2400万像素。但是你其实不会意识到如此多的像素值,仅仅是大脑根据需要,获取“有用”的细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人眼的可视范围非常宽,几乎达到180度。如果以此计算,即使仅以120度计算,像素就可达到5亿7600万像素。如此高的像素值,确实不是现有的数码相机可以相比的。

照相机各个部位相当于眼睛的什么结构~

1、镜头
角膜——照相机的镜头,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其屈光力为42D左右,占眼球表面积的1/6,直径为11.5毫米,中央厚0.6毫米,旁边厚1毫米,俗称“黑眼珠”。
2、机壳
巩膜——照相机的机壳,对眼球内部的结构起保护作用,白色不透明,厚约1毫米,占眼球后表面的5/6。俗称“眼白”。
3、光圈
瞳孔——照相机的光圈,俗称“瞳仁”,直径为2.5~3毫米。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从而使眼睛里接受的光线总是恰到好处。一旦失调则曝光不当。
4、光圈叶片
虹膜——照相机的光圈叶片。如果光线过强,虹膜内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光线变弱,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变大。
5、变焦镜头
晶体——照相机的全自动变焦镜头,位于瞳孔后面,呈双凸透镜。正常人既能看远又能看近,全依赖于晶体的调节。
6、胶卷
视网膜——胶卷,起感光功能。视网膜上感光最敏锐的部分称为黄斑。虽然视网膜很薄,但结构却很复杂,分为10层,感光细胞主要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主要负责明视觉和色觉,视杆细胞主要负责暗视觉。
7、暗箱
脉络膜——照相机的暗箱。



扩展资料:
相机的构造
数码相机的内部由机械部分和电子部分共同构成,制作十分精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五大部件:

1、镜头(可更换镜头)
收集被摄体所反射的光线,被收集的光线在图像感应器平面上进行成像。
2、反光镜
将通过镜头的光线进行反射,使之在取景器内进行成像。
3、快门单元
在图像感应器之前,拦截从镜头射入的光线,通过开关的时间长短调整图像感应器的受光量。位于反光镜的后方,在快门释放前反光镜将升起。
4、图像感应器
相当于胶片相机所使用的胶片。由半导体集成的电子元件构成。在此处收集到的光线在图像感应器内被转换为电子信号。
5、数字影像处理器
对图像感应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计算,并将其转换为人眼可见的图像数据,是进行图像处理的部分。功能相当于胶片相机进行冲印显影的过程。可根据相机的指令对图像进行多种加工处理。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透镜成像的原理,也可以说是小孔成像原理。镜头起到折光、调节物距作用;光圈起到控制光线作用;胶卷起到感光保存影像章的作用。
2.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那些相似的地方?
3.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脉络膜相当于暗盒的壁,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关于小孔成像原理:一个物体可看作是由无数个物点组成的,每一个物点即一个发光点。理想情况下,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各发光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小孔后在对侧的光屏上形成了一个个光点。由几何学得知,发光点与落在光屏上的光点在小孔两侧一一对称,因此通过小孔后的光点截面图案与物体也成中心对称。又由于光本身由物点发出,携带了物点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光洁度等,因此光点亦即像点,光点截面图案亦即物体的像。再利用像在光屏上的漫反射,我们就看到了小孔成的像,这就是小孔成像的机制。

眼睛和相机有什么结构关系
答:人的眼睛和照相机的结构很像,人眼角膜类似于照相机的镜头,晶状体类似于调焦装置,瞳孔类似于光圈,色素膜类似于暗盒类等。当人远用的屈光矫正后远用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上方,但是近距离的物体将不会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为了将近距离的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眼的屈光力就必须增大,而眼的这...

人眼与照相机的相似结构
答:光圈像人眼的瞳孔 控制 进光量大小光线足 瞳孔会缩小 光线若 瞳孔会变大相机的光圈 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相对与相同快门速度(控制进光时间)的条件下人眼 没有 像相机快门一样的结构 所以 只能用 大小瞳孔 控制进光量

观察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
答:1、照相机成像原理:小孔成像。2、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镜头光圈,视网膜相当于或胶卷底片。3、小孔成像原理 光的直线传播 原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1)太阳给人类以光和热,这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光源。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白昼和...

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答:1,虹膜的圆孔--瞳孔相当于相机的光圈;2,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3,通过睫状体悬韧带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屈光)来改变晶状体焦距,类似自动聚焦;4,视网膜相当于相机的胶片(或数码相机的CCD或COMS等)。

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答:而视网膜则相当于数码相机的CCD感光器件或者老式相机的胶片。相机通过光圈调节光通量,而眼球通过虹膜调整瞳孔的大小来使人适应环境光线的变化。相机通过微调镜头来聚焦,而眼球通过睫状肌调整晶状体的形状来使视野清晰。唯一有差别的就是人眼只相当于一个定焦镜头,而现在的数码相机大多数都有变焦功能。

眼睛结构中的各部分分别和照相机那部分的作用是相似的
答:1. 瞳孔:类似于照相机中的光圈,负责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调整视野的亮度。2. 角膜、前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眼睛的成像系统,类似于照相机的镜头,它们协同作用,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3. 视网膜和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是眼睛感光的部分,黄斑区是其中心敏感度最高的区域,...

眼球结构与照相机的结构的相似部分连起来
答:如果把眼球比作照相机,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大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小的,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眼球的...

照相机各个部位相当于眼睛的什么结构
答:1、镜头 角膜——照相机的镜头,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其屈光力为42D左右,占眼球表面积的1/6,直径为11.5毫米,中央厚0.6毫米,旁边厚1毫米,俗称“黑眼珠”。2、机壳 巩膜——照相机的机壳,对眼球内部的结构起保护作用,白色不透明,厚约1毫米,占眼球后表面的5/6。俗称“眼白”...

眼球结构与照相机的结构的相似部分连起来
答:如图所示: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如图所示:如果把眼球比作照相机,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大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小的,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外界刺激...

有人说,人的眼睛很像照相机,这是为什么?
答:照相机有镜头、光圈、调焦装置、暗盒和底片。眼球也有类似的结构。角膜相当于晶状体,瞳孔相当于开口。水晶形状和镜头被官员们模仿,作为固定的射击目标。怎么会有扩大?人眼就像单反相机,固定浓度为50毫米。眼睛透镜起着收集光线的作用,背景视网膜起着光敏元件的作用。让我们从外向内比较眼睛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