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做看图写话,母亲的快乐源泉:妈妈生气起来就像老虎

作者&投稿:荤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很多朋友问我的, 大语文启蒙和阅读启蒙的区别是什么


目前大语文的概念界定还比较泛,我从涉及范围来跟大家说说。除了 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 的提升之外,学前孩子学好语文需要的拼音、识字、组词句、字体/笔画、古诗、成语、国学、 历史 等综合性语文系统学习,这些都可以在范围内被归到大语文启蒙领域。 它强调的是提升孩子的整体文学和人文素养。


大语文启蒙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全方面打基础, 为后面的语文深度和广度学习打好地基。


阅读启蒙更多的是给5-12岁孩子准备的 ,学而思之前也出过一套标准,是孩子的“六大阅读能力标准”,如果课程和教材能够更好地专项支持到这些领域能力的精进,那么就从范围内属于阅读启蒙课程。


从六大能力的描述也可以知道,孩子想要学好语文,阅读理解这部分是重中之重。


在孩子8岁之前,其实这一阶段的能力靠刷题是培养不出来的,但帮助孩子去理解语言,包括但不限于看图写话类的小 游戏 、小练习,都可以提升孩子的文学基础。


像《小猴语文》里, 老师会带着孩子深入 了解句子的结构, 还结合实际生活,教孩子学习 如何丰富短句子, 比如利用时间、地点、心情等描述,把短句变成丰富的长句……这也是帮助孩子去感知和亲近语言。

课堂上这些阅读启蒙的开拓思路,坦白说,对陪学家长的启发都是有帮助的。所以我就顺着这个思路,跟大家好好说说, 在日常陪娃中,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 体会汉语的魅力 ,以及阅读理解汇中那些 实用的小方法和小技巧


弟弟家的小朋友小学二年级,入学后每次单元测验和期中期末的成绩都处于 “数学100分,语文总是要丢不少分”的状态


这学期期中考试又是这样,孩子有点小沮丧。上周特意跟我说: 姑姑你给我讲讲语文吧,我怎么老是考不好。


小学低年级的知识点真的是没有多少,但是从小朋友的成绩和卷面可以看出来一点问题,就是 小朋友对语言的感知停留在实用的层面,而我们大语文讲的那种宽阔的、融会贯通的语言,以及中文的美感,他不大有体会


妈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亲子阅读热热闹闹开开心心,讲完了一本又一本,忽然你停下来问孩子:


霸王龙为什么又不吃小动物了呢?

他不是爱吃肉吗?


孩子懵懂的大眼睛,会眨巴眨巴看着你说:


不知道呀!


这时候你匪夷所思: 刚才热闹了半天,敢情他压根儿就没读懂




虽然在启蒙阶段对孩子语言的消化能力和水平不做什么硬性的要求,我们更多要顺从孩子的天性和喜好进行阅读启蒙。


但是,启蒙到了一定的阶段是需要孩子的理解能力提升的,即使识字多也不代表对语言的理解就好。


我们语言的训练其实也是这样的逻辑, “阅读与理解”中,“阅读”是基础,也是启蒙的重点,“理解”是语言的目标和宗旨。 其实,除却孩子要面临的语文考试,能够欣赏和运用才是关键。


什么叫理解呢?


先说一个看似有点学术的概念: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这是一个传播学领域的概念,由美国学者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提出。简单翻译一下就是:


低语境文化里面,我表达什么你就接受了什么,不需要多想,整个表达直接了当。


而高语境文化里面,我此刻说的这句话有可能有很多言外之意,有可能我的真实意思并不是我所表达的,这需要具体分析当时的上下文的语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咱们中国为代表的大多数东亚国家都属于高语境文化。


或者用一张图也可以看清它们的区别:



所以,我们看到美剧和动画片,无论男女老少,I love you, I love you so much 三句不离口,但中日韩我们这些东亚国家却很少这样勤于说爱。


比如在日语中,出自夏目漱石之手的 “今晚夜色真美”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我爱你”。



同时,在日语中的 “夏天结束了” ,并不是仅仅只是想说夏天过去了,它也暗示着爱慕的心绪不了了之。


而作为日语汉字文化的源头,我们的诗词就更是这种描摹心境含蓄美丽的集大成者。所以我们说想念对方会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想你不说想你,说忘不了你衣领的颜色,这么含蓄的语言没点领悟能力哪里能领略其中的妙处呢?


这种语言的美感就充分体现了高语境文化的魅力所在。


早年间联合国教科文调查就指出, 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就是汉语。 除去其书写方式的复杂外,对于低语境文化国家最难以琢磨的还是其蕴含在文字中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


所以,只有阅读不能代表理解就到位了,在汉语里尤为如此。


你以为这是很不接地气的理论?


No no, 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姑娘,都知道在路过蛋糕店的时候跟妈妈说:


妈妈,你猜那个粉色的蛋糕是什么味道的?


而不是说:我就想吃那个奶油蛋糕!


这就是高语境, 高语境的命门就在于:要理解言外之意,理解信息中的信息。


我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越深入,理解的词语越多,阅读效率就越高。这就好比同时都读一篇文章,有的小朋友叙述出了故事的一个概要,也许只理解50%,有的小朋友能够讲述其中很多人物的细节,甚至对某些细节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样就是完全理解了文本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孩子学古诗,离不开背诵,也叫做诵读。这是共识。


但诵读并不能保证孩子一定能领悟古诗,读懂深意。


尽管不必苛求每个字词,但诗歌大意、 历史 渊源和整体基调是孩子需要了解的内容。


我们的古文不是基于逻辑的,而是一种体悟性的语言。 这和前面我们讲到的高语境文化是一致的,是我们的语言传统。所以,理解力在诵读的过程当中会逐步加强,却并不是只要进行了诵读,就会达到同步的理解。


想要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同步增长,那还是需要借助很多家庭的外力。


上次说到如何和孩子“捧哏”(点击这里查看:《听我劝,多花时间跟孩子扯闲篇儿,准能让孩子学习早开窍》),后台收到了广泛的留言,其中一个妈妈的留言我觉得非常有代表性。


“女儿问,这两首诗立意那么接近,实际上有什么不同,写法有什么不同?”



你看,小朋友能够感受到两首诗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但是难于把这种体会通过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就是一次闭环的学习过程。能提出问题就是一大进步,我们一定要鼓励小朋友多提问。


那么这个区别,我们家长怎么讲述呢?



是讲述其中每个字的差别,诗人所处的朝代的 历史 差异,还是讲述这首诗歌具体写作场景的区别?


这些知识有很多书本可以做到,有很多网络资源可以做到,但是不能替代的是, 用和小朋友理解能力相匹配的语言去讲。 毕竟最了解孩子的就是父母,父母如果能简单生动的表达就最好了。


这对我们的家长看似要求很高,其实我们只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再带着问题和小朋友一起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就能一起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随便找一本唐诗讲解的书去照本宣科地讲。


如果我给孩子讲两首诗的对比,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 把握两首诗歌整体感情基调的对比 ,然后再大致讲一下诗句的大意,对于细节的字词不会特别强化。


还以这两首诗歌为例:



我会这样说: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首诗,最大的区别我觉得就是热闹还是冷清,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哪首诗表现出一种热闹的样子呢?没错,是《江上渔者》,第一句就写了江上人来人往,就像咱们过节时候去逛街,商场里人好多呢。但是诗里面第二句就写了大家在江岸上往来的原因就是想吃从江里新鲜打捞上的鲈鱼,味道太鲜美了。


这么一看, 《江雪》这首诗不仅不热闹,甚至太安静了呀。 你看,咱们一读都感觉到很寒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没有鸟也没有人的足迹,寒冷的冬天一个人在江边垂钓。


不过呀,我们在《江上渔者》里看到后半段也看到诗人不光写了热闹的场景还写了他的思考,那就是这么鲜美的鲈鱼是渔民冒着风险辛苦从江里打捞的,非常不容易。


所以, 第一首表面上看到描写的场景非常热闹,其实还是很辛酸的,作者非常同情渔民的艰辛。


这样的过程就是引导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去理解,去体验文字背后的涵义。



这看起来都是我们在大学的文学专业的课堂上经常出现的词语,这么小的孩子能理解吗?


其实,学习语言也许就是一个学习从口语到书面语表达的一个过程。对应到我们日常生活里, 思辨就和我们的逻辑相对应, 情感 对应的,就是我们的感受 , 这其实非常直观。


为什么小学里面要从 看图写话 开始进行写作训练,就是训练文字在使用过程中的逻辑表达和感受表达。


先说逻辑


对于刚入小学的孩子来说,逻辑体现在结构和衔接词当上。 刚开始的阶段来说,无非就是在看图写话当中,要有一个说明事物的顺序。所以,家长在给孩子辅导看图写话时候,首先要看看孩子说的话是不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尽管逻辑顺序是一个看起来比较刻板的条条框框,很多文学大家也不一定遵循这样的顺序。但是在写作的初期,这还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有了这样的基本功,再在此基础之上创新,那是加分项,但表达是否具有逻辑,这是一个基础题。



结构表现在:要么是从总到分、或者从分到总,要么是总分总的结构。


衔接词就是在其中让我们的结构表达得更清晰。比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或者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总的来说。这都是最简单明了的用衔接词来表达逻辑。


比如描述一个小动物,也可以引导孩子分为几个大块儿,用咱们上次分享过的一个花瓣模型去描述它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我怎么一起玩儿等等。这里面都有着内在的逻辑线索。


再说感受


感受体现在各种各样细节里。 比如 说,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其实都表达了人物的感受。


那小朋友去如何用文字来描述感受呢?


我和弟弟家的小朋友进行探讨的时候我就发现,他能够描述出图片当中事情的变化,但是注意不到心情的变化。


比如说这一组图。


小猴子看到小鸟飞,也学小鸟飞,然后摔下来了,这个信息他完全能捕捉到。


然后他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猴子看到小鸟能飞也想飞。他从石头上往下一跳,结果一下摔死了。


四幅图能用两句话就概括了,不得不说,小朋友概括能力还很强。


这时候我们家长能做什么呢?


我告诉他,你 可以尝试从四个点让你的文章“好看”:分别是心情、动作、细节、想法。


以下是我们的对话截取:


PART-1 心情

我:小猴子看见小鸟飞,他是什么心情呢,也就是说他有什么样的感觉?高兴、满足、快乐、伤心、无奈、羡慕、反感、厌恶等等,这些都是感觉。


他:它很羡慕小鸟会飞。

PART-2 动作

我:小猴子学小鸟飞,那他是怎么学的呢?动作是什么样的呀?我要是没看见这张图的话你能给我详细说一下吗?


他:他张开手假装是翅膀。


我:对呀,我们把手张开真的像小鸟的翅膀。

PART-3 细节

我:图片上所有的东西其实你都能用一些你学过的词去描述它。你写的详细一些,看你文章的人就好像也看到了这幅画一样。比如小鸟怎么飞的?小猴子它站在什么地方?


他:小猴子站的山很高,都看见白云了。

PART-4 想法

我:你还可以写写你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呢?

(这一步我知道我也陷入了我们小时候不喜欢的那种:总结中心思想。但是,我现在发现,不经历这个步骤,小朋友确实很难从画面的思维转换到思辨层面呀。目前,我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引导方法,欢迎大家也一起思考支招儿。)


我尝试引导他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特长,就跟每个小朋友一个样,每个人擅长的都不大一样。


结果没想到,小朋友说:我想到了小猴子一学小鸟就丧了小命儿,哈哈哈。


好吧,最后一步,我感觉已经失败了,所以放弃了。


然后,他开始对刚才的作品进行修改。



最后,他修改后的作品是这样的:


小猴子看见小鸟展翅飞翔。小猴子很羡慕小鸟,它也想飞起来。他学着小鸟的样子,伸直胳膊,从高高的山顶上跳了下去。结果,小猴子摔死了,丧了它的小命。


这绝对是西游记和水浒传听多看多了的文风,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感觉到了一丝单田芳老师的味道······


很想保留小朋友自己的思路和灵光,所以我没有强求他一定要往主旋律上走。虽然没有导向我们想要的那个所谓的“中心思想”,但是我觉得整体上是生动了很多的。


居然寥寥几笔就写了一个又 搞笑 又悲伤的故事,真是只有小朋友做得到。


所有辅导过孩子看图写话的家长应该都有过各种啼笑皆非的体验,真的,小朋友的思路太有趣了。


前面我讲到的心情、细节、动作、想法,这几个要素,我进一步引导小朋友:其实我们的比喻句也可以描写这些感受。比如说什么像什么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你能不能尝试用一个比喻句来说说我提到的这几个点呢?


小朋友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我说不如来试着说说妈妈吧。


于是,他写出了这一个小时里的高光句子:


妈妈生气起来就像老虎一样凶恶地盯着我,把我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是的,心情、细节、动作、感受,以及修辞,融合的无比完美。

孩子,你胜利了。


这只是一次写实的日常生活的小记录,其实也说明了 孩子的语言理解和感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小朋友不断去学习各种的细节的描述,后期还要在细节之外学会取舍和详略,都需要漫长的过程。



我和琳都很喜欢跟孩子聊天,日常生活中,他们随时有无数个鬼灵精怪的念头灵光闪烁,每每让我们惊得目瞪口呆,这“惊”里面有吃惊,也有惊喜,甚至还有惊吓。


就像我今天跟孩子们去爬庐山山道,本来残雪季节路面就很容易打滑,我在旁边牵着俩孩子走了一段平路,然后看到前面的险峰路段一堆积雪,我们就停止前行,往回走了。


孩子们自然知道安全为重,但是回去路上又嗨起来了,一个劲儿说, “如果我下索道的时候一不小心摔倒了,那我就会变成一个小皮球,在这条路上左翻右滚还乱跳,最后就只能躺在山底下,不省人事。”


弟弟总结一下,正儿八经跟我说, “不止,人肯定没了。”


我当时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两只小皮球在索道上翻滚的情景,觉得很 搞笑 怎么办,明明我们那么胆战心惊地走在残雪的山道旁。


小朋友的小脑袋瓜里真是有一个庞大神秘的世界啊!


所以,帮助孩子找到打开自己“心情、细节、动作、想法”的方式,从引导孩子思考到帮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要是在过程中孩子再附赠给你几个这种捧腹大笑的段子,感觉你的日常启蒙就都赚到了呢。





~

陪孩子做看图写话,母亲的快乐源泉:妈妈生气起来就像老虎
答:在孩子8岁之前,其实这一阶段的能力靠刷题是培养不出来的,但帮助孩子去理解语言,包括但不限于看图写话类的小 游戏 、小练习,都可以提升孩子的文学基础。 像《小猴语文》里, 老师会带着孩子深入 了解句子的结构, 还结合实际生活,教孩子学习 如何丰富短句子, 比如利用时间、地点、心情等描述,把短句变成丰富的长...

母亲节对孩子的一段话
答:1、母爱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你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暗淡角落,让你在迷茫和困惑中找到方向;母爱宛如一首深情的老歌,唱的人无意识,听的人却已被深深感动,泪流满面。在母亲节这一天,愿全世界的母亲都能享受到幸福和快乐。2、母爱如同一条无尽的道路,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会陪伴你延伸拓展。...

你的快乐源泉是什么?
答:我的快乐源泉就是家庭。看到自己的老婆孩子开开心心的。我自己也非常快乐。我的快乐也很简单。

孩子感恩妈妈暖心短句
答:1、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妈妈的地方,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源泉。2、在这个世界上,当我们思念母亲的时候,身边的一切都变得美好。3、母爱如同巍峨的山脉,浩瀚的海洋,纯洁的云朵,以及无私的田野,永远崇高而伟大。4、人类最甜蜜的词汇莫过于“母亲”,最动人的呼唤莫过于一声“妈妈”。5、妈妈的爱...

母亲对于男孩的影响有多重要?
答:男性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大概率会找寻那些具有母亲缩影的人。男性大多都会寻找童年时期缺失的母爱,寻找潜意识当中所渴求的母亲。在婴儿时期,母亲会给孩子喂奶,并且照顾孩子的方方面面,尽量让孩子处于舒适的环境当中。这会让孩子将母亲作为他的快乐源泉,而母亲所做的一切都会引起孩子的愉悦。而这种反应...

孩子健康成长才是关键
答: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最重要的,不要让沉重的学习压力压垮他们。本文将为您提供几个缓解孩子学习压力的方法,帮助孩子寻找快乐源泉。多元化的未来改变观念,孩子健康成长才是关键!不要让孩子认为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多元化的未来需要多元化的人才。缓解压力当孩子因作业过多而倍感压力时,家长可以为他们端上一杯茶或削...

让宝宝快乐成长,用爱去温暖这个世界
答:孩子的快乐不仅仅关乎他们的童年,更是塑造他们未来人生的基石。本文将为您分享让宝宝快乐成长的秘诀,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快乐无处不在!让孩子自由地抓萤火虫、打雪仗、观察蜘蛛织网、蚂蚁搬家吧!这些童年的探索活动,才是他们真正的快乐源泉。欄培养同情心,传递爱。让宝宝接触社会,去关心、帮助他人...

7个小妙招,打造孩子多彩童年
答:孩子的童年是多彩的,而玩具则是他们的快乐源泉。如何让孩子在玩耍中更好地成长?这里有7个小妙招,让你的孩子的童年更加多彩、更加独立!选择多样化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选择,让他们的小世界更加多彩!多样的玩具不仅能分散注意力,还能激发创造力哦!️设定规则设定合理的玩具玩耍时间,让孩子学会等待和珍惜。完成...

形容当妈妈幸福的句子
答:形容当妈妈幸福的句子有:"成为母亲,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孩子的每一个笑容都是我无尽的快乐源泉。"成为母亲意味着肩负起了一个全新而神圣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会经历从孕育到诞生,再到抚养孩子长大的完整旅程。这段经历充满了挑战,但也同样充满了喜悦与成就感。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