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是怎么分类的啊 培养基是怎么分类的啊?各种培养基有什么

作者&投稿:傅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化学分类:

1、天然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是指一类利用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例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和LB培养基等。

常用的天然有机营养物质包括豆芽汁、玉米粉、土壤浸液、麸皮、牛奶、血清、椰子汁等。天然培养基成本较低,除在实验室经常使用外,也适于用来进行工业上大规模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2、组合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根据天然培养基的成分,用化学物质模拟合成、人工设计而配制的培养基。例如。高氏1号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等。

合成培养基有一定的配方,配制合成培养基时重复性强,但与天然培养基相比其成本较高,微生物在其中生长速度较慢,一般适于在实验室用来进行有关微生物营养需求、代谢、分类鉴定、生物量测定、菌种选育及遗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半组合培养基

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例如,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物理分类:

1、液体培养基

80%~90%是水,其中配有可溶性的或不溶性的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2、固体培养基

一类配制成的固体状态的基质。根据性质又分为固化培养基、非可逆性固化培养基、天然固态培养基、滤膜。

3、半固体培养基

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配制成的半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4、脱水培养基

又称预制干燥培养基,指含有除水分外的一切成分的商品培养基。

微生物分类:

1、选择性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2、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例如,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EMB)。

扩展资料:

培养基的配置原则:

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总体而言,所有微生物生长繁殖均需要培养基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及能源,但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复杂,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首先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配制针对性强的培养基。

2、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合适时微生物才能生长良好,营养物质浓度过低时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浓度过高时则可能对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例如高浓度糖类物质、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不仅不能维持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反而起到抑菌或杀菌作用。

3、控制pH条件  

培养基的pH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满足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各类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最适pH条件各不相同,一般来讲,细菌与放线菌适于在pH7-7.5范围内生长,酵母菌和霉菌通常在pH4.5-6范围内生长。

4、控制氧化还原电位(redox potential)  

不同类型微生物生长对氧化还原电位(F)的要求不一样,一般好氧性微生物在F值为+0.1V以上时可正常生长,一般以+0.3一+0.4V为宜,厌氧性微生物只能在F值低于+0.1V条件下生长,兼性厌氧微生物在F值为+0.1V以上时进行好氧呼吸,在+0.1V以下时进行发酵。

5、原料来源的选择 

在配制培养基时应尽量利用廉价且易于获得的原料作为培养基成分,特别是在发酵工业中,培养基用量很大,利用低成本的原料更体现出其经济价值。

6、灭菌处理  

要获得微生物纯培养,必须避免杂菌污染,因此对所用器材及工作场所进行消毒与灭菌。对培养基而言,更是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对培养基一般采取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培养基用1.05kg/cm2,121.3℃条件下维持15-30min可达到灭菌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培养基



培养基一般分类为物理分类、化学分类、微生物分类。

一、物理分类。

1、液体培养基:其80%-90%是水,是配有可溶性的或不溶性的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2、固体培养基:配制成的固体状态的基质,根据性质又分为固化培养基、非可逆性固化培养基、天然固态培养基、滤膜。

3、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配制成的半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4、脱水培养基:又称预制干燥培养基,指含有除水分外的一切成分的商品培养基。

二、化学分类。

1、天然培养基:是指一类利用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

2、组合培养基:是根据天然培养基的成分,用化学物质模拟合成、人工设计而配制的培养基。

3、半组合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三、微生物分类。

1、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2、鉴别培养基: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扩展资料:

其他特殊培养基:

1、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效率。

2、酵母菌富集培养基。葡萄糖5%,尿素0.1%,硫化铵0.1%,磷酸二氢钾0.25%,磷酸氢二钠0.05%,七水合硫酸镁0.1%,七水合硫酸铁0.01%,酵母膏0.05%,孟加拉红0.003%,pH4.5。

3、Ashby无氮培养基。富集好氧自生固氮菌,甘露醇1%,磷酸二氢钾0.02%,七水合硫酸镁0.02%,氯化钠0.02%,二水合硫酸钙0.01%,碳酸钙0.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培养基



(一)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种类作分类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可分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培养基。

常用的异养型细菌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常用的自养型细菌培养基是无机的合成培养基,常用的放线菌培养基为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常用的酵母菌培养基为麦芽汁培养基,常用的霉菌培养基为察氏合成培养基。

(二) 根据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程度作分类

1. 天然培养基

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这是一类营养成分既复杂又丰富、难以说出其确切化学组成的培养基。例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的优点是营养丰富、种类多样、配制方便、价格低廉;缺点是化学成分不清楚、不稳定。因此,这类培养基只适用于一般实验室中的菌种培养、发酵工业中生产菌种的培养和某些发酵产物的生产等。

常见的天然培养基成分有:麦芽汁、肉浸汁、鱼粉、麸皮、玉米粉、花生饼粉、玉米浆及马铃薯等。实验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及酵母膏等。

2. 合成培养基

又称组合培养基或综合培养基,是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例如高氏一号培养基、察氏培养基等。合成培养基的优点是成分精确、重演性高;缺点是价格较贵,配制麻烦,且微生物生长比较一般。因此,通常仅适用于营养、代谢、生理、生化、遗传、育种、菌种鉴定或生物测定等对定量要求较高的研究工作中。

3. 半合成培养基

又称半组合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例如培养真菌的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等。严格地讲,凡含有未经特殊处理的琼脂的任何合成培养基,实质上都是一种半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特点是配制方便,成本低,微生物生长良好。发酵生产和实验室中应用的大多数培养基都属于半合成培养基。

(三)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作分类

1. 液体培养基

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它广泛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和生产,在实验室中主要用于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研究和获取大量菌体,在发酵生产中绝大多数发酵都采用液体培养基。

2. 固体培养基

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都称为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有加入凝固剂后制成的;有直接用天然固体状物质制成的,如培养真菌用的麸皮、大米、玉米粉和马铃薯块培养基;还有在营养基质上覆上滤纸或滤膜等制成的,如用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滤纸条培养基。

常用的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约2%的琼脂或5%~12%的明胶),加热至100℃,然后再冷却并凝固的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有琼脂、明胶和硅胶等。其中,琼脂是最优良的凝固剂。现将琼脂与明胶两种凝固剂的特性列在表4-4中。

固体培养基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很多用途,例如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计数、检测杂菌、育种、菌种保藏、抗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效价测定及获取真菌孢子等方面。在食用菌栽培和发酵工业中也常使用固体培养基。

3. 半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如0.2%~0.5%的琼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的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有许多特殊的用途,如可以通过穿刺培养观察细菌的运动能力,进行厌氧菌的培养及菌种保藏等。

4. 脱水培养基

又称脱水商品培养基或预制干燥培养基,指含有除水以外的一切成分的商品培养基,使用时只要加入适量水分并加以灭菌即可,是一类既有成分精确又有使用方便等优点的现代化培养基。

(四)根据培养基的功能作分类

1. 选择性培养基

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混合菌样中数量很少的某种微生物,如直接采用平板划线或稀释法进行分离,往往因为数量少而无法获得。选择性培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待分离的微生物对某种营养物的特殊需求而设计的,如: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可用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用石蜡油来富集分解石油的微生物;用较浓的糖液来富集酵母菌等;二是利用待分离的微生物对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具有抗性而设计的,如分离放线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数滴10%的苯酚,可以抑制霉菌和细菌的生长;在分离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四环素和链霉素等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结晶紫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培养基中加入结晶紫后,能选择性地培养G- 菌;7.5%NaCl可以抑制大多数细菌,但不抑制葡萄球菌,从而选择培养葡萄球菌;德巴利酵母属中的许多种酵母菌和酱油中的酵母菌能耐高浓度(18%~20%)的食盐,而其他酵母菌只能耐受3%~11%浓度的食盐,所以,在培养基中加入15%~20%浓度的食盐,即构成耐食盐酵母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2. 鉴别培养基

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最常见的鉴别培养基是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即EMB培养基。它在饮用水、牛奶的大肠菌群数等细菌学检查和在E.coli的遗传学研究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EMB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G+ 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G- 细菌。在低酸度下,这两种染料会结合并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因此,试样中多种肠道细菌会在EMB培养基平板上产生易于用肉眼识别的多种特征性菌落,尤其是大肠杆菌,因其能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混合酸,菌体表面带H+,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故使菌落染上深紫色,且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其他几种产酸力弱的肠道菌的菌落也有相应的棕色。

属于鉴别培养基的还有:明胶培养基可以检查微生物能否液化明胶;醋酸铅培养基可用来检查微生物能否产生H2S气体等。

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的功能往往结合在同一种培养基中。例如上述EMB培养基既有鉴别不同肠道菌的作用,又有抑制G+菌和选择性培养G- 菌的作用。

3. 种子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是为了保证在生长中能获得优质孢子或营养细胞的培养基。一般要求氮源、维生素丰富,原料要精。同时应尽量考虑各种营养成分的特性,使pH在培养过程中能稳定在适当的范围内,以有利菌种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有时,还需加入使菌种能适应发酵条件的基质。菌种的质量关系到发酵生产的成败,所以种子培养基的质量非常重要。

4. 发酵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是生产中用于供菌种生长繁殖并积累发酵产品的培养基。一般数量较大,配料较粗。发酵培养基中碳源含量往往高于种子培养基。若产物含氮量高,则应增加氮源。在大规模生产时,原料应来源充足,成本低廉,还应有利于下游的分离提取。
当然还有农业技术上的植物培养基、食用菌培养基,医学上各种病毒培养基等等。

(1)培养基的组成。培养基主要是由水(通常用重蒸馏水)、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蔗糖、琼脂等组成。这些物质都是供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再生时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2)培养基的种类和成分。一般应根据不同的植物和不同的培养部位以及不同的培养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基。最常用的是MS培养基。这一培养基包含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所以适合一般花卉生长。



按其物质状态分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三类;按其来源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能形成单菌落,用于单克隆菌株筛选,比如转化,划线等等
液体培养基是用于不需要挑选单克隆的大规模养菌

顶层琼脂的琼脂含量通常只有固体培养基的一半
是用来做病毒噬菌斑用的

培养基的分类有哪些?~

培养基一般分类为物理分类、化学分类、微生物分类。
一、物理分类。
1、液体培养基:其80%-90%是水,是配有可溶性的或不溶性的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2、固体培养基:配制成的固体状态的基质,根据性质又分为固化培养基、非可逆性固化培养基、天然固态培养基、滤膜。
3、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配制成的半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4、脱水培养基:又称预制干燥培养基,指含有除水分外的一切成分的商品培养基。
二、化学分类。
1、天然培养基:是指一类利用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
2、组合培养基:是根据天然培养基的成分,用化学物质模拟合成、人工设计而配制的培养基。
3、半组合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三、微生物分类。
1、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2、鉴别培养基: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扩展资料:
其他特殊培养基:
1、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效率。
2、酵母菌富集培养基。葡萄糖5%,尿素0.1%,硫化铵0.1%,磷酸二氢钾0.25%,磷酸氢二钠0.05%,七水合硫酸镁0.1%,七水合硫酸铁0.01%,酵母膏0.05%,孟加拉红0.003%,pH4.5。
3、Ashby无氮培养基。富集好氧自生固氮菌,甘露醇1%,磷酸二氢钾0.02%,七水合硫酸镁0.02%,氯化钠0.02%,二水合硫酸钙0.01%,碳酸钙0.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培养基

按其物质状态分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三类;按其来源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能形成单菌落,用于单克隆菌株筛选,比如转化,划线等等
液体培养基是用于不需要挑选单克隆的大规模养菌
顶层琼脂的琼脂含量通常只有固体培养基的一半
是用来做病毒噬菌斑用的

所有培养基都是选择性培养基?
答:不是。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根据成分、物理状态和培养基的用途等又可各分为很多种。如根据成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用途分: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而你所说的选择培养基,是属于第三...

怎样区分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答:固体培养基是在培养液中加了琼脂(琼脂,一种凝固剂,在44度以下都呈凝固状)。这种培养基常用于鉴定菌种和计数。半固体培养基是在培养液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如0?2%~0?5%的琼脂)。这种培养基常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厌氧菌的分离和菌种鉴定等。有些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时都能生存,像酵母菌,他就是...

求教 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的优缺点
答:固体培养优点是操作简单、设备投入少、生产成本低、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低、几乎不产生污水,缺点是生产效率低、劳动量大、不易自动化、发酵不均匀、过程粗放难以精细控制、占地面积大,适用于低附加值产品。液体培养优点是可深层培养、生产效率高、容易自动化控制、可对过程进行多种手段精确调控,缺点是设备...

高中生物中培养基的如何分类与选择
答:选修部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固体培养基(脱分化)、分化培养基(再分化)杂交瘤细胞实验——(第一次筛选时)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 必修部分好像没有涉及什么培养基,我记得好像就这些,如果不是你想要的,可以再追问。

什么是合成培养基
答:那么就表明这种细菌需要糖类物质,否则成分里就不会有,糖类是能源物质,说明了这些细菌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是异养型的.),培养细菌,可能为了选出具有抗青霉素能力的细菌突变体.问题四:什么是培养基?培养基的种类有哪些 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情况分类 天然培养基: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其提取物...

如何根据营养基的配方判断营养基用途
答:我总结了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营养基的配方分类很多,高中讲的有 1.按物理性质:分固体,液体,半固体 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分离,鉴定 液体培养基:工业生产 半固体培养基:微生物运动 2.按配方: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 天然的:指用化学成分不明的(玉米膏,牛肉膏等)配制的,用于工业生产 合成...

在ss培养基上菌落有颜色的是
答:在ss培养基上菌落有颜色的是黑色。ss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脙胨、牛肉为菌落生长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物质,牛胆盐、枸橼酸钠和煌绿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及大多数的大肠菌群和变形杆菌,但不影响沙门氏菌的生长;硫代硫酸钠和枸橼酸铁铵用于检测硫化氢的产生,使菌落中心呈黑色。

SRB加富培养基作为鉴别培养基时,起鉴别作用的是哪一成分
答:合成培养基与加富培养基是属于两类不同培养基分类类型。培养基按照营养成分类型分为天然、合成、半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指的是配制培养基用的营养成分,其化学成分完全清楚的一类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为基础、加富、选择、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是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富含营养成分的物质...

食用菌培养基常压灭菌是连续天菌(12小时)好还是间歇灭菌好?
答:根据食用菌品种不同,使用的袋子大小不同,所以灭菌时间也不同。一般的是温度达到100度后。保持10-15小时左右。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有哪些种类?一、根据营养物质的成分分类:1. 天然培养基:培养基利用天然有机物配制而成。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制作简单,但成分不稳定,不宜用作精确的科研。在生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