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指的是什么? 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哪些人

作者&投稿:卓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的事件,让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增大。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只有不好的一面。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

扩展资料

以留守儿童原因进行分类 

一、普通留守

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城市儿童亦可称为留守儿童)。

二、洋留守

在福州闽江入海口一带,有这样一群留守儿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等亲人生活在村里,但他们是外国公民,具有外国国籍。这些孩子被称为“洋留守”。这些留守的“洋娃娃”,父母多数在美国打工,多数是非法移民,因精力和时间问题,将孩子送回国内。统计资料显示,福州有近万名这样的孩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留守儿童,是指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不在家的儿童,这部分孩子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管护,上学的儿童在学校里称之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留守儿童是什么?~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补充:
  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是一个集合名词。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这些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但常常被我们忽视。
  教育问题: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有几个“留守儿童”,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在一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开始之前,一位热心人就迫不及待地打听,留守儿童的含义是什么?它指代的范围有哪些?这个范围有多宽多大?
的确,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经常出现在报刊、电视网络、生活方方面面的各个场合的一个词语;也不难发现,这也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热心人们迫切希望准确把握的一个词语。
那么,什么是留守儿童呢?我们认为可以这样理解: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未跟随父母外出并留守在农村的、年龄在14、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
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也可以这样理解:目前,中国正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城市化过程,大量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农村家庭正经受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从留守儿童产生的直接的具体原因来说,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其中许多人因经济、环境、住房、入学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把孩子留在户籍地而成为留守儿童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从此也可以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因此,对农村家庭关系的深入研究、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至于留守儿童的人数,也是热心的人们所迫切希望了解的。2007年5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全国妇联等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逾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及以下约占86.5%。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人数的增长,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22%。

留守儿童是什么意思
答: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留守儿童的产生背景 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是一个...

什么叫留守儿童
答: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什么叫留守儿童?
答: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留守儿童的界定是什么?
答:1、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生活,不满足十六周岁以下的农村户籍未成年人。2、双亲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进行监护的儿童。3、单亲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外出打工,...

什么才算是留守儿童
答:由于缺乏父母亲情的滋润,许多留守孩子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代管监护人”的缺位沟通使他们长期看电视,并模仿局中人,自言自语或与小狗小猫说话。长期的自我封闭,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人际交往敏感,口头交际能力减弱;长期的自我封闭,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内向孤僻冷谈。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

留守儿童是什么意思?
答: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

什么才算是留守儿童?
答: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分别是:1、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

什么是留守儿童
答:1、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2、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是一个集合名词。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

什么是留守儿童?
答: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的事件,让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增大。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只有不好的一面。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

留守儿童是什么意思
答:留守儿童释义: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大部分是指:父母外出打工,自己跟着长辈或亲戚留在家里的农村孩子。(感觉有帮助,就采纳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