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史学八大家”是哪八位?都是哪朝人 史学八大家分别都是什么

作者&投稿:羽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史学八大家:

  左丘明:
  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

  司马迁:
  西汉人,作《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

  班固:
  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

  刘知几:
  唐代人,编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

  杜佑:
  唐代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

  司马光:
  北宋人,编成《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部巨著。

  袁枢:
  宋代人,著《通鉴纪事本未》,创立了纪事本未的体裁。

  顾炎武:
  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都君(今属山东省)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 ,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年~707年)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714年)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四年与吴兢撰成《睿宗实录》二十卷,重修《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
  杜佑出身于京兆杜氏,历任济南参军、剡县县丞、润州司法参军、主客员外郎、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江淮水陆转运使、户部侍郎、饶州刺史、岭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
  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升任司空、同平章事。后又进拜司徒、度支盐铁使,封岐国公。元和七年(812年),杜佑以太保之职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太傅,谥号安简。
  杜佑曾用三十六年撰成二百卷《通典》,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袁枢(517—567 ),字践言,梁吴郡太守君正之子,陈郡阳夏人也。美容仪,性沈静,好读书,手不释卷。家世显贵,赀产充积,而枢独居处率素,傍无交往,端坐一室,非公事未尝出游,荣利之怀淡如也。起家梁秘书郎,历太子舍人,轻车河东王主簿,安前邵陵王、中军宣城王二府功曹史。侯景之乱,枢往吴郡省父,因丁父忧。时四方扰乱,人求苟免,枢居丧以至孝闻。王僧辩平侯景,镇京城,衣冠争往造请,枢独杜门静居,不求闻达。绍泰元年,征为给事黄门侍郎。未拜,除员外散骑常侍,兼侍中。二年,兼吏部尚书。其年出为吴兴太守。永定二年,征为左民尚书。未至,改侍中,掌大选事。三年,迁都官尚书,掌选如故。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左丘明,春秋鲁国人,著<<左传>>,编年体创始人.司马迁,西汉人,著<<史记>>,首创正史记传体.班固,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刘知己,唐代人,著<<史通>>,第一个史学批评家.杜佑,唐代人,所著<<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司马光,北宋人,所著<<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巨著.袁枢,南宋人,所著<<通鉴记事本末>>,创立了记事本末体裁.顾炎武,明清之际学者,著有<<天地郡国利病书>>等著.

史学八大家分别都是什么时代的男人~

  史学八大家指的是:
  1、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
  春秋末期史学家。鲁国人(今山东肥城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盲左。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又著《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51年),姓丘,名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
  关于左丘明的故里,为现今的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春秋时鲁国都君庄)。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左丘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
  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前451年,左丘明病逝,葬于东衡鱼村东北处。647(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今石横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
  根据存世的刘向《别录》佚文“左丘明授曾申”,以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所记“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等史料判断,可知左丘明的出生年代约与孔子晚年弟子曾参及曹恤等人大致相当。即左丘明在年龄上应为孔子的孙子辈,而约生于鲁定公在位的中期;而据《左传》、《国语》二书对于历史人物的称呼来看,可知左丘明应当卒于鲁元公在位时期。即公元前五世纪晚期。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有《左氏春秋》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

  2、司马迁:西汉人,作《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班固: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4、刘知几:唐代人,编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
  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年~707年)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714年)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四年与吴兢撰成《睿宗实录》二十卷,重修《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

  5、杜佑:唐代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
  杜佑出身于京兆杜氏,历任济南参军、剡县县丞、润州司法参军、主客员外郎、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江淮水陆转运使、户部侍郎、饶州刺史、岭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
  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升任司空、同平章事。后又进拜司徒、度支盐铁使,封岐国公。元和七年(812年),杜佑以太保之职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太傅,谥号安简。
  杜佑曾用三十六年撰成二百卷《通典》,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6、司马光:北宋人,编成《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部巨著。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7、袁枢:宋代人,著《通鉴纪事本未》,创立了纪事本未的体裁。
  袁枢(1131~1205),中国南宋史学家。字机仲。建州建安(福建建瓯)人。幼年就能赋诗,很有抱负,在故乡南桥上曾题诗:“玉龙倒悬过寒潭,人在云霄天地间。借问是谁题柱去,茂陵词客到长安。”
  “17岁进杭州太学,20岁以“修身与写赋”参加国子监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中进士。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中进士。初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1171),为礼部试官,出为严州教授。其后历任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权工部郎官兼吏部郎官、吏部员外郎、大理少卿,出知常德府、江陵府等职。喜读《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著《通鉴纪事本末》42卷,因其文总括为239事,独立成篇,起讫了然,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创造纪事本末这一新的写史体例,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两代多有仿作。

  8、顾炎武: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史学八大家指的是:
1、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
春秋末期史学家。鲁国人(今山东肥城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盲左。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又著《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51年),姓丘,名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
关于左丘明的故里,为现今的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春秋时鲁国都君庄)。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左丘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
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前451年,左丘明病逝,葬于东衡鱼村东北处。647(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今石横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
根据存世的刘向《别录》佚文“左丘明授曾申”,以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所记“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等史料判断,可知左丘明的出生年代约与孔子晚年弟子曾参及曹恤等人大致相当。即左丘明在年龄上应为孔子的孙子辈,而约生于鲁定公在位的中期;而据《左传》、《国语》二书对于历史人物的称呼来看,可知左丘明应当卒于鲁元公在位时期。即公元前五世纪晚期。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有《左氏春秋》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

2、司马迁:西汉人,作《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班固: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4、刘知几:唐代人,编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
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年~707年)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714年)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四年与吴兢撰成《睿宗实录》二十卷,重修《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

5、杜佑:唐代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
杜佑出身于京兆杜氏,历任济南参军、剡县县丞、润州司法参军、主客员外郎、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江淮水陆转运使、户部侍郎、饶州刺史、岭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
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升任司空、同平章事。后又进拜司徒、度支盐铁使,封岐国公。元和七年(812年),杜佑以太保之职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太傅,谥号安简。
杜佑曾用三十六年撰成二百卷《通典》,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6、司马光:北宋人,编成《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部巨著。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7、袁枢:宋代人,著《通鉴纪事本未》,创立了纪事本未的体裁。
袁枢(1131~1205),中国南宋史学家。字机仲。建州建安(福建建瓯)人。幼年就能赋诗,很有抱负,在故乡南桥上曾题诗:“玉龙倒悬过寒潭,人在云霄天地间。借问是谁题柱去,茂陵词客到长安。”
“17岁进杭州太学,20岁以“修身与写赋”参加国子监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中进士。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中进士。初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1171),为礼部试官,出为严州教授。其后历任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权工部郎官兼吏部郎官、吏部员外郎、大理少卿,出知常德府、江陵府等职。喜读《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著《通鉴纪事本末》42卷,因其文总括为239事,独立成篇,起讫了然,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创造纪事本末这一新的写史体例,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两代多有仿作。

8、顾炎武: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史学八大家分别是什么
答:史学八大家指的是:1、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2、司马迁:西汉人,作《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3、班固: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4、刘知几:唐代人,编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5、杜佑:唐代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

我国历史上有“史学八大家”是哪八位?都是哪朝人
答:左丘明,春秋鲁国人,著<<左传>>,编年体创始人.司马迁,西汉人,著<<史记>>,首创正史记传体.班固,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刘知己,唐代人,著<<史通>>,第一个史学批评家.杜佑,唐代人,所著<<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司马光,北宋人,所著<<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巨著.袁枢,南宋...

古代史学八大家是哪几位?
答:左丘明:春秋鲁国人,著<左传>.编年体创造者.司马迁:本汉人,著<史记>,首创正史记传体.班固: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刘知几:唐代人,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杜佑:唐代人,所著<通典>为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司马光:北宋人,所著<资治通鉴>为编年体第一巨著.袁枚:南宋人,...

史学八大家分别都是什么时代的男人
答:8、顾炎武: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

中国史学八大家史学八大家
答:杜佑,同样为唐代学者,他的《通典》是一部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它详细记录了历朝历代的制度沿革,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北宋的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堪称编年史的巅峰之作,其详实的历史叙述,为治国理政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到了宋代,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未》创新了纪事体裁,通过对历史事件...

我国古代八大家有哪些?
答:1.对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八位著名古文作家的合称。详"唐宋八大家"。2.清曹尔堪、宋琬、沈荃、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禛、汪琬、程可则皆工诗,称"海内八大家"。见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程可则》。3.清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吴锡麟、曾燠、洪亮吉、孙星衍...

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是指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是谁
答:1、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贞元八年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因论事被贬,历都官员外郎等职。元和二年,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后又因谏迎佛骨被贬至潮州。长庆四年病逝,年57岁。他的代表作品《春雪》。2、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

中国史学八大家的史学八大家
答:唐代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 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答:唐宋八大家为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韩愈。1、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2、曾巩 曾巩,中国北宋史学家、政治家,中国北宋散文家。3、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4、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我国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呢?
答:我国历史上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除了八大家之说以外,另有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四人,称为宋四家或宋朝古文四家。一、柳宗元、韩愈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