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封建论》主旨是什么? 柳宗元写的封建论中封建指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单于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封建论》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这篇文章将封建制(即分封制)与郡邑制(即郡县制)相比,论证封建制是过时的制度;同时,以此表达作者的政治观与历史观。

  柳宗元写《封建论》的时候,唐初以来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利弊得失问题的争论,基本上已经平息。唐太宗以后几代皇帝,不再提这个问题。偶尔还有主张恢复封建制的论调出现(如学者刘秩见武氏之祸,而说郡县不可以久安),也微不足道。韩愈常有与柳宗元论题相同而论点各异的文章,但没有写过关于封建制问题的文章。爱作“韩柳优劣论”的人便说:“韩退之文章过子厚,而议论不及;子厚作《封建论》,退之所无。”(柳集补注引宋孔平仲说)其实,这正反映了当时这个问题已不存在多大的争论,有识之士(包括在位的皇帝和当政的宰相)已认识到郡县制已不可能再向封建制逆转。韩柳所处时代,藩镇割据,节度使父子相承,朝廷鞭长莫及,形成了小封建的局面。韩愈同柳宗元一样,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拥护者,当然也是不会赞成恢复封建制的。
  《封建论》首先提出,封建制的建立,不是出于圣人的本意,而是迫于“势”,即形势。这形势是政治形势。柳宗元所说的圣人,不是儒家所尊崇的孔子那样的圣人,那时儒家还没有出现。他说的是“古圣王”,指尧、舜、禹、汤、文、武,他统称为圣人,亦即周以前及周初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君王。古圣王依靠封建制维护统治的权力,没有诸侯的拥戴,他们坐不稳王位。所以他们赞成封建制,完全出于私心,《封建论》指出他们是“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但是,诸侯各霸一方,分享统治权力,而且日趋强大,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成为古圣王的直接威胁。这时封建制又成为他们的心腹之患,虽欲去之而力有不逮。所以文章一再强调,三次提出,“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因此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历史一大变革,柳宗元将二者的区别,归结为“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意思就是说,“得人”与否是两种制度的分界线。封建制用人惟私(地方世袭制),而郡县制用人惟公(中央任命制)。他虽然没有明指封建制与郡县制区分的实质,就是地方分权制与中央集权制的对立,如顾亭林在《郡县论》一文中直截了当地说,“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柳宗元没有这样说,但包含这个意思。《封建论》指出,地方守令由中央任命,“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相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倘若发生叛乱,以秦为例,“有叛人而无叛吏”;以汉为例,“有叛国而无叛郡”;以唐为例,“有叛将而无叛州”。总之,可保中央政权的稳固。封建制办不到这点,《封建论》指出这原因在于诸侯“继世而理”,“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只能“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了。
  但是,同古圣王的赞成封建制一样,今圣王(柳宗元没有用这个名称,但有古必有今,有古圣王当然就有今圣王)之建立郡县制,也仍是出于私心。柳说,“秦之所以革之者(指革除封建制),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口头上的公天下,为的是掩饰和实施一己的私情专制统治。

这篇文章主要是将封建制(即分封制、分封建国)与郡邑制(即郡县制)相比,论证封建制是过时的制度;同时,以此表达作者的政治观与历史观:论述分封建国这种制度,而作者主要是为了陈述封建制的利弊、来说明郡县制的好处。

柳宗元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历史观,是反对复古、泥古与倒退。这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观。他的政治观则更为敏锐,把问题看得透彻,透过历史的迷雾,揭去笼罩在古圣王和今圣王头上的至高无上、大公无私的光环,还原他们以私情私利建立专制统治制度的真相。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郡县制是适宜的。秦、汉、唐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这里的封建指的是西周式的封邦建国制度。
《封建论》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这篇文章将封建制(即分封制)与郡邑制(即郡县制)相比,论证封建制是过时的制度;同时,以此表达作者的政治观与历史观。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仔细阅读柳宗元的《封建论》,不要从柳宗元倒退到周文王那里去了。出自: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全文: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解析:1、郭老,指郭沫若。2、祖龙,秦政,皆...

唐代两大文学运动
答: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柳州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被召回京。但并未被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他们二月到长安,三月便...

唐朝有哪些谏臣
答:魏征之外当数开元贤相宋璟.史载宋璟居相位,以择人为务,随才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他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为玄宗所敬惮,虽不合意,也勉强采纳。宋璟与姚崇并称贤相,号“姚、宋”。史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安史之乱发生后,唐...

柳宗元的《封建论》里这句话什么意思啊?求这一段古文的翻译,高一历史...
答:柳宗元的《封建论》里这句话什么意思啊?求这一段古文的翻译,高一历史 柳宗元的《封建论》里这句话什么意思啊?求这一段古文的翻译,高一历史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捍城... 柳宗元的《封建论》里这句话什么意思啊?求这一段古文的翻译,高一历史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捍城 展开  我来答 ...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是什么意思?
答: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虽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糠。百代都行秦法政,"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曾参加永贞革新,即永贞元年王叔文、王为加强中央集权领导抑制宦官专权的革新运动。运动失败后,柳宗元被贬...

柳宗元的资料
答:他在《天说》、《天对》、《非国语》、《断刑论》等作品中,认为宇宙是无限性的,宇宙的本元是"元气",不存在造物之神;物质世界的变化是由于阴阳二气的运动,人事祸福、社会治乱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没有赏罚关系。他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在《封建论》中,他认为郡县制之胜于封建诸侯制,...

柳宗元作品
答: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3、《早梅》【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白话翻译:早梅在高高的枝头绽放,远远映照着湛蓝的楚天。夜晚北风吹来阵阵暗香,清晨浓霜...

对封建教育和现实教育的看法 作文 要快!!!
答:但关于封建郡县孰优孰劣,哪个更能使统治长治久安的争论,在中国历史上却是一直不断。争论的各方,都是把封建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看待的,并未涉及封建制下的社会、经济内容。著名的柳宗元的《封建论》,也只是指出古代封建制度的出现,是和氏族、部落势力的存在相关的,不一定完全是人为的结果。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

柳宗元主张的文学理论是什么?
答:柳宗元用散文体写的论文,重要的有《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封建论》等。他还与韩愈、刘禹锡等人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讨论,创造出新文体创作的氛围。 柳宗元还创造性地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他用散文体写就的寓言《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具有非常高的品位,是我国...

主旨是什么意思
答:主旨是文章和作品的灵魂,决定文章和作品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作用强弱,是文章和作品的统帅。在记叙文类中,主旨与主题是相同的概念;在议论等类文章中,写作意图一般称主旨,不称主题。引证: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夏丏尊叶圣陶 《文心》六:“其中的主旨,叫青年须认识公理,认识帝国主义,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