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还有哪些别称或者说法呢?

作者&投稿:城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长夏

杜甫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以“长夏”来代表夏天。“长夏”顾名思义,就是夏日长。因为夏天太阳在北半球,白昼长,因此称为“长夏”;但也有解释说长夏指阴历六月。

2、九夏

早见于晋代陶渊明《荣木》诗序有“日月推迁,已复九夏”句,宋代吴芾《早行五首》中“行人九夏热如火”,元代“九夏天长暑热,三秋山后清凉”,可见“九夏”也是夏天的别称之一。因为夏季三个月九十天,遂名“九夏”。

3、三夏

古代,按照阴历划分季节,四五六月为夏天,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故简称“三夏”。乐府诗集《子夜歌》“情如三夏热,今日偏独甚”,宋代黄公度的《别陈景明二首》“三夏日迟心自急”。“不过以“三夏”替代“夏天”,这种情况在诗词中很少见。

4、朱明、朱夏

先秦杂家著作《尸子》中称“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旉与万物。”后代诗人便使用“朱明”代替夏天,比如,宋代刘克庄《祝英台近·雨凄迷》“青帝结束匆匆,转眼朱明了。”同时这句诗提到的“青帝”指的是春天。

因“朱明”指夏天,古人也称夏天为“朱夏”。陆游《睡起》,“虚堂四檐竹修修,朱夏正午如高秋”,杜甫《上后园山脚》“朱夏热所婴,清旭步北林”。

5、炎节、昊天

炎是炎热,节是季节、节日,顾名思义,炎热的季节。讲述时序四季风物的《梁元帝纂要》中曾指出,“夏天曰昊天,风曰炎风,节曰炎节。”(注:昊天也是夏天的别称,引用者较少)。




~

古人对大地的雅称
答:1、【坤灵】:古人对大地的美称。“普彼坤灵,天作则。分制五服,划为万国。”——汉·扬雄《司空箴》 2、【坤道】:大地的属性。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一《易·坤》 3、【坤后】:指大地。 “方圆舛状,逝止异归,故浑象尊於行健,坤后贵於安贞。”——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4、【坤厚】...

世界的别称和雅称是什么?
答:古代世界的别称和雅称:全球、全天下、国际、天地、宇宙、天下、寰宇、寰球、三界、红尘、世间、尘世、江山、乾坤、人间、八荒、九州、八极,八纮、八荒、四海,六合、太虚、大荒、 江湖、凡间。世界一词在现代社会意为对所有事物的代称。原本是佛教概念,由“世”(时间)和“界”(空间)组合而成的...

白天其他的说法是什么?
答:早晨,早上,黎明,拂晓,清晨

今日的别称是什么?
答:今日的别称:今朝、今日、此日、本日。今日,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 rì,表示本日;今天;目前;现在。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丁玲《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中国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有高阜隆起,上面有承露...

一个月三十天的雅称 一个月三十天的雅称和古代别称是什么
答: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会称为“晦”,因为在《逍遥游》有一句“朝菌不知晦朔”,而“晦”这个字就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三十天,而“朔”指的是一个月中的第一天。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

夏天还有哪些别称或者说法呢?
答:2、九夏 早见于晋代陶渊明《荣木》诗序有“日月推迁,已复九夏”句,宋代吴芾《早行五首》中“行人九夏热如火”,元代“九夏天长暑热,三秋山后清凉”,可见“九夏”也是夏天的别称之一。因为夏季三个月九十天,遂名“九夏”。3、三夏 古代,按照阴历划分季节,四五六月为夏天,四月为孟夏、五月为...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的别称有哪些
答:简称赤县或神州。这一别称最早起于战国。战国有一个人叫邹衍,他创立了一种“大九州”学说。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

明天的别称
答:明天的别称是翌日。翌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ì rì,指第二天。明日,明天。语出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近义词是次日,明日。《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翌日,广设珍羞美馔,使人移在金谷园中,请石崇会宴。”例句:1、为翌日做准备的最好要领即是会合你全部聪明...

古人对时间的雅称
答:古人对万物的雅称美到极致--《时间》 1、「时间」的别称1、【光阴】:指时间、岁月。 “光阴可惜,譬诸流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光阴负我难相偶,情绪牵人不自由。”——唐·韩偓《青春》 2、【奔驹】喻光阴。 “人之百年,脆促已甚,奔驹流电,不可为辞。”——《隋书·列传》卷二十二...

中国有什么别称啊?越多越好哈
答:赤县神州的说法与上述九州的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发展,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样巨大。所以后人也把赤县神州用来指称中国。比如毛泽东的《浣溪沙》词第一句:“长夜难明赤县天”,即是此种影响的反映。 中华。相比上面提到的华夏、九州、赤县神州,“中华”一词作为中国的别称出现是比较晚的。现在能够见到的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