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私家园林发展史 谁知道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 资料 ?谢谢了~!!

作者&投稿:贲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成时期,此时期除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之外,封建士大夫们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还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作为日常聚会、游息、宴客、居住等需要。封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之中或近郊,与住宅相联。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满足以欣赏为主的要求。 宅园多是因阜掇山,因洼疏地,亭、台、楼、阁众多,植以树木花草的“城市山林”。在数量上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其个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北方的北京,南方的苏州、扬州、杭州、南京。其中江南的私家园林是最为典型的代表。江南私家园林大都是封建文人、士大夫及地主经营的,比起皇家园林来可说是小本经营,所以更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室内普遍陈设有各种字画、工艺品和精致的家具。这些工艺品和家具与建筑功能相协调,经过精心布置,形成了我国园林建筑特有的室内陈设艺术,这种陈设又极大地突出了园林建筑的欣赏性。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木的有机统一。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成功的园林艺术,它既能再现自然山水美,又高于自然,而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清代贵族、官僚、地主、富商的私家园林多集中在物资丰裕、文化发达的城市和近郊,不仅数量上大大超过明代,而且逐渐显露出造园艺术的地方特色,形成北方、江南、岭南三大体系。在清初的康熙、乾隆时代,江南私家园林多集中在交通发达、经济繁盛的扬州地区,乾隆以后苏州转盛,无锡、松江、南京、杭州等地亦不少。如扬州瘦西湖沿岸的二十四景(实际一景即为一园),扬州城内的小盘谷、片石山房、何园、个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无锡的寄畅园等,都是著名的园林。江南气候温和湿润,水网密布,花木生长良好等,都对园林艺术格调产生影响。江南宅园建筑轻盈空透,翼角高翘,又使用了大量花窗、月洞,空间层次变化多样。植物配置以落叶树为主,兼配以常绿树,再辅以青藤、篁竹、芭蕉、葡萄等,做到四季常青,繁花翠叶,季季不同。江南叠山用石喜用太湖石与黄石两大类,或聚垒,或散置,都能做到气势联贯,可仿出峰峦、丘壑、洞窟、峭崖、曲岸、石矶诸多形态。且太湖石以其透、漏、瘦的独特形体还可作为独峰欣赏。建筑色彩崇尚淡雅,粉墙青瓦,赭色木构,有水墨渲染的清新格调。 中国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是因为南方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经济与人文的诸方面条件。 南京私家园林   在留存至今的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多,亦最具有代表性。私家园林之中,最负盛名的是江南园林。中国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赞语,即“江南园林甲天下”。   江南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长江和大运河沿岸的一些城市,如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南京是明代的陪都,养有大批闲官,王府又多,而且城周有山有水,园林亦盛极一时,仅《游金陵诸园记》所载就有三十六处之多。其中中山王徐达后人的私园达十余处。许多私家园林的建造借助文人和画家,由于这些人的参与,在建造园林时,他们将自己独特的理念融入到园林景观的建造中。“外师造化,内发心源”被造园者巧妙地运用到造园艺术中,再加上造园者自身感情的倾注,并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和向往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努力营造一种“清净无为”“息心去欲”的境界。 苏州私家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往往是将山和水、草和木以及亭台楼阁融合于小小空间,把江南所特有的湖光山色、小桥流水、森林丘壑被巧妙安排在一起,有一种说法叫“小园子大世界。”园林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浓缩和寄托了当时设计者和建造者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 苏州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私家园林,往往是古代的商贾巨子、文人学士、名家隐士们,或弃甲归田,或告老还乡,或修行隐居之后营造起来的。比如,著名的苏州园林沧浪亭,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建造的;以小巧精致而闻名的网师园,最早是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的宅邸;而另一个以众多假山和湖石著称的园林狮子林,则是元代高僧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拥戴他而修建的。 无锡私家园林   江南江流纵横,河网密布,水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适宜生长常青树木,植物花卉品种多,江苏、浙江一带多产石料。私家园林多处市井之地,布局常取内向式,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围合,精心营造,它们一般以厅堂为园中主体建筑,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它们常用多条观赏路线联系起来,道路迂回蜿蜒,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趣味。 私家园林一般来说空间有限,规模要比皇家园林小的多,又不能将自然山水圈入园内,因而形成了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丰富多彩的特性。私家园林大多由文人、画家设计营造,因而其对自然的态度主要表现出士大夫阶层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情趣。由于受隐逸思想的影响,它所表现的风格为朴素、淡雅、精致而又亲切。

1.私家园林发展概述  私家园林在汉代已发其端。但此时它虽然从宫苑系统中离异、分化出来,却不能归属于非宫苑系统,只能构成为宫苑系统中具有一定独立价值的子系统。因而汉代的私家园林,不但为数极少,而且并不具备后来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此时的代表作有茂陵袁广汉、刘武的兔园、董仲舒的舍园等。在魏、晋时期,由于隐逸之风和欣赏自然的趣味已波及社会上层,因此建构私家园林是其连锁反应。石崇在洛阳的金谷园就是典型的例子。金谷园地形起伏,并且临河而建。它把金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景,河涧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树木配置。  到了南北朝,建园之风大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宫苑遍布都城及其周郊,二是寺观园林大量出现。如著名的报恩寺、龙华寺、追圣寺等。三是和宫苑、寺院同步相应的宅园——主要是王侯、贵族的园林更为稠密地出现在北国和江南,它们往往和寺院交错在一起,但在艺术风格方面却和宫苑比较接近。  在唐代,著名的宅园很多,往往为著名文人所有如王维辋川别业、裴度的午桥庄、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等。就辋川别业来说,它是有湖水之胜的天然山地园,它在造园中吸取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精心的布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成湖光山色与园林相结合的园林胜景,又有诗人的着力描绘,使得辋川别业处处引人入胜,流连忘返,犹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淡雅超逸,耐人寻味,既富自然情趣,又有诗情画意。王维、李德裕的别墅、山庄均属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私家大园,它们在规模上还留有园囿的影子。另外,此时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私家小园,如白居易在庐山构筑的“草堂”。  自唐代以后,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发展到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已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与此同时也最终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百花争艳的局面。2. 私家园林的三大地方风格  2.1 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它一般与住宅相连,多呈内向形式,环境闭塞,很难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在园林中建筑的比重也往往较大,密度常达30%以上,江南园林所崇尚的自然是经过艺术再创造的,渗透了社会伦理道德感情的人格化的自然,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人为自然”。  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作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坂,或作为空间之屏障,或散置,或倚墙而筑为壁山等等,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园林植物以落叶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花木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建筑常以周围花木命名。还讲究树木孤植和丛植的画意经营,尤其注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园林建筑则以高度发达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的源泉,从中汲取精华。苏州的园林建筑为苏南地区民间建筑的提炼。扬州则利用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兼收并蓄当地皖南乃至北方而加以融糅,因而建筑的形式及其多样丰富。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修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一种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极精致的工艺水平。园内有各式各样的园林空间:纯山水空间、山石与建筑围合的空间、庭院空间、天井,甚至院角、廊侧、墙边亦作成极小的空间,散植花木,配以峰石,构成楚楚动人的小景。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当然,就园林的总体看来,流于过分琐碎的情况也是有的,而且不少。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  2.1.1 扬州园林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扬州园林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季假山闻名,其景物是平处见天真,虽无高山大水,而曲折得宜,起伏有致,佐以婉约轻盈之命名,能于小处见大,简中寓繁,蕴藉多姿。它的代表作为明代的休园、影园、五亩之园及清代的瘦西湖、个园等。  休园 休园在新城流水桥畔,原为宋代朱氏园的旧址,占地五十亩,是一座大型宅园。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山水断续贯穿全园,虽不划分明确的景区,但景观变化比较多,尚保存着宋园的简远、疏朗的特点。其组景亦如画法,不余其旷而不幽,不行其疏而不密,不见朴则不文,是按照山水的画理而以画入景的。园内建筑很少但已开始用游廊串连景点的做法。  影园 影园在旧城墙外的护城河——南湖中长岛的南端,由当时著名的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造园艺术当属上乘。影园的面积很小,大约只有五亩左右,选址却极佳。它以一个水池为中心,成湖(南湖)中有岛,岛中有池的格局,园内园外之水景浑然一体。靠东面堆筑的土石假山作为连绵的主山把城墙障隔开来,北面的客山较小则代替园林的界墙,其余两面全部开敞以便收纳园外远近山水之借景。园内树木花卉繁茂,以植物成景,还引来各种鸟类栖息,建筑疏朗而朴素,各有不同的功能。总之,此园之整体恬淡雅致,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所谓“略成小筑,足征大观。”  个园 个园在扬州新城的东关街,清嘉庆二十三年大盐商黄应泰利用废园“寿芝圃”的旧址建成。 个园占地大约0.6公顷,紧接与邸宅的后面。从宅旁的“九巷”进入迎面一株老紫藤树,夏日浓荫匝地,倍觉清新。往前向左转经两层复廊便是园门。门前左右两旁满种修竹,竹间散置参差的石笋,象征着“雨后春笋”的意思。进门绕过小型假山叠石的屏障,即到达园的正厅“桂花厅”。厅之南丛植桂花,厅之北为水池,水池驳岸为湖石孔穴的做法。水池的北面,沿着园的北墙建楼房一幢共七开间。两端各以游廊连接于楼两侧的大假山,登楼可俯瞰全园之景。楼之西侧为太湖石大假山,它的支脉往楼前延伸少许,把楼房的庞大体谅适当加以障隔。大假山全部用太湖石堆叠高约6米。楼之东侧为黄石堆叠的大假山,高约7米,主峰居中,两侧峰拱列成朝辑之势。个园的东南隅建置三开间的“透风漏月”厅,厅侧有高大的广玉兰一株,东偏为芍药台。厅前为半封闭的小庭院,院内沿墙堆叠雪石假山。  个园以假山堆叠而名重一时,《扬州画舫录》所谓 “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个园的假山即是例证。个园的立意颇为不凡,它采取分峰用石的方法,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这在古典园林中实为独一无二的例子。分峰用石又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春景为石笋与竹子,夏景为太湖石山与松树,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冬景的雪石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它们以三度空间的形象表现了山水《画论》中所概括的“春山怡淡而如笑,夏天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东山惨淡而如睡” ,以及“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这四组假山环绕于园林的四周,从冬山透过墙垣上的墙孔又可以看到春日之景,寓意于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隆冬虽届,春天在即,从而为园林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2.1.2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在今日保存者为数最多,且亦最为完整。苏州园林属文人、官僚、地主修造者居多,基本上保持正统的士流园林格调,绝大部分均为宅园而密布于城内,少数建在附近的乡镇。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为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它的代表作为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  拙政园 拙政园在娄齐二门间的东北街,明嘉庆时王献臣因大宏寺废地营别墅,是此园的开始。  拙政园占地4.1公顷,是一座大型宅园。拙政园的布局主题是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五分之三,主要建筑十之八九皆临水而筑。园中可分中、西、东三部,中部的拙政园系该园主要部分,西部为补园,东部为明王中心——归田园居。中部远香堂为该园的主要建筑物,亦是全园的主景,它是单檐歇山面阔三间的四面厅,厅外荷香香远溢清,因此故称为远香堂。至远香堂向北眺望,可见一池碧水中有东西两岛,东岛上有待霜亭,轻巧若飞,藏而不露,取唐代诗人韦应物“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意为名。西岛上有雪香云蔚亭和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结构质朴大方,端正稳重,周围遍植枫、柳、松、竹交相辉映。亭上有明代画家倪元璐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两旁石柱伴以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一幅;“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悠”。此亭位于岛之最高处,又居园之正中,居高临下,和远香堂遥相呼应,互为对景。拙政园中除东、西二岛外,西园的北半部池水中也抱有一岛,岛上有与谁同坐轩,浮翠阁、笠亭等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景致丰富多彩。拙政园五分之三的水面中三岛布列,起到了分割水面,丰富景观的作用,形成了山因水活,水随山转之意境,颇有清幽、开朗、明静的自然山林风味。总而言之,它是一个以水为主的风景园。  网师园 网师园在苏州城东南阔家头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当时的园主人为侍郎史正志,园名“渔隐”。后来几经兴废。到清代乾隆年间归宋宗元所有,改名“网师园”。网师即渔隐,仍含渔隐的本意,都是标榜隐逸清高的。光绪年间,园主人大官僚又重加修建而成今日之规模。  
网师园负廓临流,树木丛蔚,颇有半村半廓之趣。它占地0.4公顷,是一座紧邻于邸宅西侧的中型宅园。邸宅共有四进院落,第一进矫厅和第二进大客厅为外宅,第三进“撷秀楼”和第四进“五峰书屋”为内宅。园门设在第一进的矫厅之后,门额上砖刻“网师小筑”四字,外宅由此门入园。另一园门设在内宅西侧,供园主人和内眷出入。  园林的平面略成丁字形,它的主体部分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小池四周安排。水池的面积并不大,仅400平米左右。池岸略近方形但曲折有致,驳岸用黄石挑砌或叠为石矶,其上间植灌木和攀援植物,斜出松枝若干,表现了天然水景的一派野趣。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林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网师园的规划设计在尺度处理上也颇有独到之处。如水池东南水尾的小拱桥,故意缩小尺寸以反衬两旁假山的气势;水池东岸堆叠小巧玲珑的黄石假山,意在适当减弱其后过于高大的白粉墙垣所造成的尺度失调。网师园的建筑高达30%,但置身主景区内,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反之,却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水景的昂然生机。2.2 岭南园林  最早的岭南园林可上溯到南汉时的“仙湖”,它的一组水石景“药洲”尚保留至今。清初岭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水准提高,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旺,逐渐影响及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到清中叶以后而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称粤中四大名园,它们都完整保存下来,可视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其中以余荫山房最为有名。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精巧别致。二门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是点题之作。余荫山房的总体布局很有特色,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水池的规整几何形状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它的某些园林小品如栏杆、建筑等雕饰丰富,尤以木雕、砖雕、灰雕最为精致。主要厅堂的露明架上均饰以通花木雕,如百兽图、百子图、百鸟朝凤等题材多样。总的看来,建筑体量稍嫌庞大。它的建筑极其精美。园中不论花坛、墙壁、台阶、地面都有雕刻图案,精细素雅,玲珑可品。  岭南园林以宅园为主,多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技法,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具有水云流畅的形象。在沿海一带也常见用石蛋和珊瑚礁石叠山的,则又别具一格。小型叠石和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少数水池的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园林建筑由于气候炎热必需考虑自然通风,故形象上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以装修、雕塑、细木雕工见长。岭南地处亚热带,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茵葱翠,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荫凉效果尤为宜人。就园林的总体而言,要求通风良好则势必加大室内高度,因而建筑物体量偏大,楼房又较多,故略显壅塞,深邃幽奥有余而开朗之感不足。  岭南园林地近澳门、广州,又是粤海关之所在,接触西洋文明可谓得风气之先,园林受到西洋的影响也就会更多一些。不仅某些局部和细部的做法如西洋式的石栏杆、西洋进口的套色玻璃和雕花玻璃等,甚至个别园林的规划布局亦能看到欧洲规整式园林的摹仿迹象。  2.3 北方园林  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这时期北京私家营园之多,比之明代和清初有过之而无不及。分散于北京内外城的宅园兴建于这个时期并具备一定规模的,据有关文献记载估计约为一百五六十处,保存到五十年代有五六十处,其中尚不包括王府花园和会馆花园在内。王府花园是北方私家园林的一个特殊类别,它们的规模一般比宅园大,规制也稍有不同。会馆花园的内容与私家园林并无差别。  北方气候寒冷,建筑形式比较封闭、厚重,园林建筑亦别具一种刚健的美。北京是帝王之都,私家园林多为贵戚官僚所有,布局难免注重仪典性的表现,因而规划上使用轴线较多,叠山用石以当地所产的青石和北太湖石为主,堆叠技法亦属浑厚格调。植物栽培受气候的影响,冬天叶落,水面结冰,很有萧瑟寒林之感。规则布局的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当然也就赋予园林以更为浑厚浓重的气度。比较著名的有一亩园、清华园、勺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清华园 清华园在海淀镇的北面。园主人为李伟。清华园是一座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分隔为前湖、后湖两部分。主要建筑物大体上按南北中轴线成纵深布置。园内的叠山,除土山外,使用多种的名贵山石材料,其中有产自江南的,山的造型奇巧,有洞壑,也有瀑布。植物配置方面,花卉大片种植的比较多,而以牡丹和竹最负盛名于当时。园林建筑有厅、堂、楼、台、亭、阁、榭、廊、桥等,形式多样,装饰彩绘雕饰都很富丽堂皇。清华园规模宏伟,风景秀丽。  勺园 勺园在清华之东面、下游。大约建成于万历年间,稍晚于清华园。园主人为米万钟。勺园比清华园小,建筑也比较朴素疏朗。勺园虽在规模和富丽方面比不上清华园,但它的造园艺术水平较之后者略胜一筹。勺园的总体规划着重在园水成景,水是园林的主题。它也是一座水景园。利用堤、桥将水面分隔为许多层次,成堤环水抱的形势,建筑物配置成若干群组,与局部地形和植物配置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许多景区。各景区之间以水道、石径、曲桥、廊子为之联络。建筑物外形朴素,很像浙江农村的民居。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五烈河的西岸,占地约五百六十公顷,是一座大型的天然山水园。园内的平原、湖泊、山岳成三足鼎立的布列;山岳峰峦起伏,山形秀美,虽不太高峻却颇有气势;平原摹拟塞北草原;湖区犹如江南水乡。把塞外和江南的风光,名山大川的胜概汇集于一园之内。园林景观是以突出自然风致为主,建筑布局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即把绝大部分的建筑集中为许多小的群组,再分散配置于全园之内。建筑的形象比较朴素雅致,所谓“无刻桷丹楹之费,有林泉抱素之怀”以便谐调于山庄的风貌特色。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园林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园林,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和造园手法,从而为当代园林艺术的创造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精神文化意境。

中国的私家园林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

我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甚至还远播欧洲。
它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在众多类型的园林中,私家园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魏晋和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
唐朝是我国园林全面发展的时期,光在洛阳一地就有私家园林千家之多。宋朝都城汴梁除大建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也有数百家。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有着三千年的历史,从殷商时代开始。各个时代的有各自的特色。
一、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萌芽期]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囿”是园林的雏形,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
二、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
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
三、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林在这时有很大的发展。由于南北方的园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宫苑。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唐宋写意山水园开创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明清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
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唐代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
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安洛阳两地。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及其周围兴建园林之多不可胜数,其中皇家苑囿不下十处,其余则分属寺庙园林和朝贵们的私园。
四、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期]
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了北宋山水宫苑的传统。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苏州一带。当时苏州由于农业、手工业十分发达,许多官僚地主均在此建造私园宅园,一时形成一个造园的高潮。现存的许多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园等,最初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
清代宫苑园林一般建筑数量多、尺度大、装饰豪华、庄严,园中布局多园中有园,即使有山有水,仍注重园林建筑的控制和主体作用。不少园林造景模仿江南山水,吸取江南园林的特色,称为建筑山水宫苑。清代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各地园林胜景于一园,采用集锦式的布局方法把全园划分成为若干景区,每一风景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意境和情趣。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金山亭模仿镇江金山寺,烟雨楼模仿嘉兴烟雨楼,文园狮子林模仿苏州狮子林等。
明、清时的私园多集中于扬州、苏州、吴兴、杭州等城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
明清私家园林在前代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较有名的江南园林分布在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等)、无锡(有寄畅园等)、扬州(有个园、何园等)、上海(有豫园、内园等)、南京(有瞻园等)、常熟(有燕园等)、南翔(有古漪园)、嘉定(有秋霞圃)、杭州(有皋园、红栎山庄等)、嘉兴(有烟雨楼)、吴兴(有潜园)等。
或参考《建筑世界》之〈中国园林发展史〉,那里介绍的更详细,相信会找到你要的资料。

求中国私家园林发展史
答:宅园多是因阜掇山,因洼疏地,亭、台、楼、阁众多,植以树木花草的“城市山林”。在数量上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其个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北方的北京,南方的苏州、扬州、杭州、南京。其中江南的私家园林是最为典型的代表。江南私家园林大都是封建文人、士大夫及地主经营的,比起皇家园林来可说是小本经营,...

私家园林的各个历史时期
答:私家园林大为兴盛,寺观园林也开始出现,从早先的以皇家造园为主流,变成为皇家、私家、寺观三大园林类型的并行发展。所以说,这个时期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先启后的转折期。总之,私家园林从汉代的宏大一变而为这一时期的小型规模,意味着园林内容从粗放到精致的跃进。造园的创作方法从单纯的写实,到写意与...

简述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简史
答:唐宋写意山水园开创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明清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唐代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安洛阳两地。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临安是南...

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历史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历史情况表明:在汉朝除帝王的离宫、苑囿以外,仅少数贵族、富商营建园林,而苑囿还畜养禽兽,供狩猎之用。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逐渐增加。到了唐代,不仅贵族、官僚在长安近郊利用自然环境营建别墅,甚至官署、寺观中也修建园池,盛植花木。经五代到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市民生...

根据历史论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五个时期,简要介绍每个时期的特点、代...
答:【答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 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的是公元前 11 世纪西周的灵囿。 囿是以利用天然山水林木, 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 供天子、 诸侯 狩猎游乐。 秦代兰池宫,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苑...

求中国私家园林发展史
答:王维、李德裕的别墅、山庄均属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私家大园,它们在规模上还留有园囿的影子。另外,此时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私家小园,如白居易在庐山构筑的“草堂”。 自唐代以后,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发展到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已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与此同时也最终...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
答: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风格。中国园林的起始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时的园林主要是皇家苑囿,用于狩猎和娱乐。到了秦汉时期,园林开始融入更多的建筑元素,形成了宫苑的形式。例如,秦始皇在咸阳建造的上林苑,不仅面积广阔,而且布局巧妙,融合了...

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主要的阶段是怎样的?
答:以下是这几个历史阶段的不同情况和发展过程。 (一)萌芽期 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商殷时期开始的,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发展也较快。文化上,甲骨文是商代巨大的成就,文字以象形字为主。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园、囿、圃等字,而从园、囿、圃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在商代,帝王、奴隶主盛行狩猎游乐。

中国园林发展经历有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呢?
答:我国园林发展经历的主要历史阶段有: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成熟期→高潮期→变革期→新型期。以下是这几个历史阶段的不同情况和发展过程。 (一)萌芽期 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商殷时期开始的,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发展也较快。文化上,甲骨文是商代巨大的成就,文字以象形字为主。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园、囿、...

私家园林兴盛于哪个朝代呢?
答: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兴盛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文人雅士厌烦战争,寄情山水,以风雅自居,开启了后世文人经营园林的先河。魏晋风度的旷逸,六朝流韵的潇洒,老庄哲理的玄妙,佛道教义的精微,再加诗文绘画清新的趣味,以及造园艺术实践的经验积累,使得中国园林从这里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类型特征,“诗情画意”成为中国园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