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破解了数学届最难的两个难题之一。那个难题是什么呀??他怎么算的啊? 下面的名人是做什么的? 陈景润 博尔特

作者&投稿:独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卓绝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73年,陈景润终于找到了一条简明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当他的成果发表后,立刻轰动世界。其中“1+2”被命名为“陈氏定理”,同时被誉为筛法的“光辉的顶点”。华罗庚等老一辈数学家对陈景润的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也纷纷发表文章,赞扬陈景润的研究成果是“当前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一个成果”。 这篇论文的分量有多重?中科院院士林群用2008年奥运会打了个比方:“陈景润是数学界的百米飞人博尔特,挑战着智力极限。他保持的这个纪录,至今34年,仍无人能破。” 要想看懂陈景润的严格证明,恐怕多数没有数论基础的朋友根本做不到。一、证明方法
设N为任一大于6的偶数,Gn为不大于N/2的正整数,则有:
N=(N-Gn)+Gn (1)
如果N-Gn和Gn同时不能被不大于√N的所有质数整除,则N-Gn和Gn同时为奇质数。设Gp(N)表示N-Gp和Gp同时为奇质数的奇质数Gp的个数,那么,只要证明:
当N>M时,有Gp(N)>1,则哥德巴赫猜想当N>M时成立。

二、双数筛法
设Gn为1到N/2的自然数,Pi为不大于√N的奇质数,则Gn所对应的自然数的总个数为N/2。如N-Gn和Gn这两个数中任一个数被奇质数Pi整除,则筛去该Gn所对应的自然数,由此,被奇质数Pi筛去的Gn所对应的自然数的个数不大于INT(N/Pi),则剩下的Gn所对应的自然数的个数不小于N/2-INT(N/Pi),与Gn所对应的自然数的总个数之比为R(Pi):
R(Pi)≥(N/2-INT(N/Pi))/(N/2)≥(1-2/Pi)×INT((N/2)/Pi)/((N/2)/Pi) (2)

三、估计公式
由于所有质数都是互质的,可应用集合论中独立事件的交积公式,由公式(2)可得任一偶数表为两个奇质数之和的表法的数量的估计公式:
Gp(N)≥(N/4-1)×∏R(Pi)-1≥(N/4-1)×∏(1-2/Pi)×∏(1-2Pi/N)-1 (3)
式中∏R(Pi)表示所有不大于√N的奇质数所对应的比值计算式的连乘。

四、简单证明
当偶数N≥10000时,由公式(3)可得:
Gp(N)≥(N/2-2-∑Pi)×(1-1/2)×∏(1-2/Pi)-1
≥(N-2×√N)/8×(1/√N)-1=(√N-2)/8-1≥11>1 (4)
公式(4)表明:每一个大于10000的偶数表为两个奇质数之和至少有11种表法。
经验证明:每一个大于4且不大于10000的偶数都可表为两个奇质数之和。
最后结论: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表为两个奇质数之和。
1941年,P.库恩(Kuhn)提出了加权筛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其他筛法的效果.当今有关筛法的许多重要结果都与这一思想有关.

陈景润对孔恩的“加权筛法”作了转换原理的改进,对下界估计推进到(1+2)已是极限,到此“‘圆法’与‘筛法’均已山穷水尽,用它们几乎不可能证明猜想(1+1)的。

哥德巴赫猜想=.=不过还没完善至今还没人证明出“1+1”哦。

因为2+2=4
所以2-1+2-1=4-1-1
所以1+1=2

陈景润的难题~

看看如图这样行吗?

数学家 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 围棋手

陈景润的名人故事
答: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有关陈景润的事迹
答: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的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一道世界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他一生也没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

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的一生是怎样的?
答:在老师们的影响下,陈景润进一步迷上了数学,以至于演算数学题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陈景润后来回忆道:“这几位老师培养了我学习数学的兴趣,帮我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我后来之所以能在数学方面取得一定成绩,追根溯源,应当说是取决于这个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抗日战争胜利后,陈景润一家回到了福州。他的母亲积劳...

谁知道数学家的小故事,请快告诉我
答: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象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宝石的艰辛历程。

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什么(课堂作业本)
答: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他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

陈景润数学家的故事有哪些
答: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叔叔在攻克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因此, 他的名字就和‘哥德巴赫猜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什么叫‘哥德巴赫猜想’呢? 1732 年德国的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的一个规律: 凡是大于2 的偶数, 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 (质数) 的和, 即‘1+1 问题’...

陈景润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故事!要150字的!急啊!!!
答: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谁能给我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答:“哥德巴赫猜想”这一200多年悬而未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曾吸引了各国成千上万位数学家的注意,而真正能对这一难题提出挑战的人却很少。陈景润在高中时代,就听老师极富哲理地讲: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一至关重要的启迪之言,成了他一生为...

陈景润有何数学成就?
答:一、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的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沈元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一道世界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他一生也没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