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定的?是否借鉴公历的定制?

作者&投稿:冯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表

(按公元月日计算)

春季 立春(2月3-5日交节) 雨水(2月18-20日交节) 惊蛰(3月5-7日交节)
春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4月4-6日交节) 谷雨(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5月5-7日交节) 小满(5月20-22日交节) 芒种(6月5-7日交节)
夏至(6月21-22日交节) 小暑(7月6-8日交节) 大暑(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8月7-9日交节) 处暑(8月22-24日交节) 白露(9月7-9日交节)
秋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10月8-9日交节) 霜降(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11月7-8日交节) 小雪(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12月6-8日交节)
冬至(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1月5-7日交节) 大寒(1月20-21日交节)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公历,有人曾似是而非地称之为“西历”。其实,究其根源,这种历法并非产生于西方,而是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年6月的
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以此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为365天,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为一年的起点。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埃及的太阳
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

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中国农历24节气有没有固定的公历日期啊?~

阴历是依照月球的运转而定出的历法,农历里的“节气”则是依据太阳的位置而定,此举是为了方便农民在每年适合的季节里耕种。就是因为“节气”是依据太阳的位置而设,所以“节气”在阳历(公历)里有着“相当固定”的日期,只是相差那两三天罢了:

===
春季
===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
夏季
===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
秋季
===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
冬季
===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二十四节气是按照阳历划分的。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

扩展资料
春秋分、夏冬至与全球四季变化规律
1、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
2、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3、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小;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小。
4、从冬至经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的方向由东南变为东北,降落方向由西南变为西北。
5、从冬至到春分和从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昼长都向平均值(12小时)接近,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方向逐渐接近正东,降落方向接近于正西。
6、从春分到夏至和从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昼夜长短都在向极值变化,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扩大。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也趋向极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落的方向,分别向东北、东南和西北、西南移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四季

正式将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的是哪个朝代
答:正式将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的是秦汉时期。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历法(或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

正式将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的是哪个朝代
答:正式将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的是秦汉时期。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历法(或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

24节气是什么时候谁定的?
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是从什么朝代开始出现的呢?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答:根据现有的资料看,二十四节气可能产生在战国末期。虽然全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在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才出现,但是战国末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就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大部分名称。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答: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

中国24节气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
答:中国24节气在上古时代(或远古)已订立。古籍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

二十四节气是哪24个.是什么朝代,哪个人提出
答:二十四节气是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具体提出者无法考证。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

24节气是什么时候谁定的?
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

24节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二十四节气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经过后人的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西汉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中,二十四...

中国的24节气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是谁编造的节气歌呢?
答:《节气歌》的作者是邓平等制定的,公元前104年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邓平汉朝初期人,汉武帝时为官。汉朝时,中国历法开始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